一种极耳垫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58357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耳垫板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极耳垫板及电池,其中,所述极耳垫板呈叉子状,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一叉脚,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本申请所提供的极耳垫板及电池,其中极耳垫板通过将极耳聚拢在极耳垫板内侧,而使极耳向远离电池壳体的方向聚拢,以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由于极耳垫板占据空间小,有利于电芯容量的提升,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专利说明】
一种极耳垫板及电池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保持极耳向远离电池壳体方向聚拢的极耳垫板及具有该极耳垫板的电池。
【背景技术】
[0002]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封装时,需要利用支架将极耳向内收拢,并提供空间用于容纳极耳,从而使其能够与电池壳体远离,以保证其与电池壳体之间始终处于相互绝缘的状态,进而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是由于收拢和容纳极耳的支架需要占据一定空间,不利于电芯容量的提升,也影响了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垫板及电池,其中极耳垫板能有效将极耳聚拢在极耳垫板内侧,而使极耳向远离电池壳体的方向聚拢,有利于电芯容量的提升。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极耳垫板,所述极耳垫板呈叉子状,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一叉脚,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0005]优选的,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叉脚的一侧。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由所述第一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逐渐向所述第一间隙方向靠拢。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引导面为倒角面。
[0008]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叉脚,所述第二叉脚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叉脚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均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叉脚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由所述第二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逐渐向所述第二叉脚两侧的所述第二间隙方向靠拢。
[0010]—种电池,包括裸电芯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极耳垫板,所述裸电芯的顶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垫板沿平行于所述裸电芯的顶面方向设置,使所述裸电芯的极耳收容在第一间隙内。
[0011]优选的,所述极耳垫板还包括第二叉脚,所述第二叉脚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叉脚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均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叉脚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裸电芯至少为两个且并联设置,每个所述裸电芯的顶端设有极耳,多个所述极耳并排平行排布,所述极耳垫板沿平行于所述裸电芯的顶面方向设置,使所述裸电芯的极耳均收容在第二间隙内。
[0012]优选的,位于所述第一叉脚内侧的所述极耳先向相互背离的一侧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叉脚的上方,再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间隙的上方。
[0013]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叉脚的相对侧面的间距比容纳在两个所述第二间隙内的所述极耳的间距大至少1mm。
[0014]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所提供了极耳垫板及电池,其中极耳垫板为叉子状,通过将极耳聚拢在极耳垫板内侧,而使极耳向远离电池壳体的方向聚拢,以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由于极耳垫板占据空间小,有利于电芯容量的提升,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00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耳垫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极耳垫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0021]1、第一叉脚;2、连接部;3、手持部;4、第一引导面;5、第二叉脚;6、第二引导面;7、极耳;8、裸电芯。
[0022]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极耳垫板及电池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0024]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垫板,该极耳垫板呈叉子状,包括连接部2以及两个第一叉脚I。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在进行封装时,通常采用支架将极耳7向内收拢,并提供空间容纳极耳7,以便使极耳7能够与电池壳体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极耳7与电池壳体发生短路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因而需要在裸电芯8顶部与顶盖之间留出空间用以容纳支架,支架占据了电池壳体的内部空间,不利于电芯容量及电池性能的提升,基于上述理由,本申请设计了一种空间占用率小,同时能够保证极耳7远离壳体分布的极耳垫板。具体使用时,需将极耳垫板插入两个相邻的极耳7外侧,本申请将极耳垫板设计成叉子状,该极耳垫板具有两个并排设置的第一叉脚I,两个第一叉脚I通过连接部2相连接且两个第一叉脚I之间留有第一间隙,具体使用时,叉子状的结构设计利于极耳垫板插设在两相邻的同为正极或同为负极的极耳7的外侧,中间留有的第一间隙可用于容纳极耳7。为了装配更加便利,本申请的极耳垫板还设计了手持部3,手持部3设置在连接部2的一端并且远离第一叉脚I。
[0025]在第一叉脚I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面4,第一引导面4是一个倒角面,其由远离连接部2的一侧至靠近连接部2的一侧逐渐向第一间隙方向靠拢形成的,因此,由于在第一叉脚I远离连接部2的一侧形成了一个具有倒角面的端部,在使用时,第一引导面4能够引导极耳垫板的插设,使极耳垫板的插设更容易,而且能够防止插设时极耳被第一叉脚戳破。
[0026]为了更好将两个相邻的极耳7分隔开,并且防止两相邻的极耳7在第一间隙内贴合,占用空间,本申请还在两个第一叉脚I之间设置了第二叉脚5,第二叉脚5同第一叉脚I一样与连接部2相连并且与两个第一叉脚I并排设置,第二叉脚5与两个第一叉脚I之间留有第二间隙,以便容纳极耳7,在极耳垫板插设在同为正极或同为负极的相邻的极耳7外侧时,第二叉脚5就插设在两个相邻的极耳7之间,从而更好的将两个相邻的极耳7分开,并且防止了两个极耳7相向弯曲的部分发生叠合,占用极耳7的容纳空间。第二叉脚5远离连接部2的端面为第二引导面6,第二引导面6为弧面,该弧面的顶部与连接部2的距离大于弧面底部与连接部2的距离,该弧面由弧面顶部逐渐向靠近连接部2的方向延伸,并且与第二间隙的距离逐渐缩小,第二引导面6与第一叉脚I间的第二间隙由大至小,是为了逐渐引导极耳7进入第二间隙,待极耳7进入第二间隙后,第二间隙变小,更利于使极耳7收拢在第二间隙内,而且具有弧面的第二叉脚5能够防止插设极耳垫板时戳破极耳7。
[0027]此外,靠近手持部的第一叉脚I和第二叉脚5采用弧面过渡,增强了极耳垫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也保护了极耳7。
[0028]本申请中的手持部3的宽度小于两个第一叉脚I之间的距离,而且采用了两端具有缺口的结构,采用上述结构是为了避让顶盖上的热熔柱或卡扣,该缺口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该缺口可以是弧形。
[0029]如图3-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壳体、裸电芯8以及上述极耳垫板,裸电芯8为两个且并列设置在壳体内,裸电芯8的顶端设有极耳7,多个极耳7并排平行分布,从而使裸电芯8的极耳7收容在第一间隙内,在插设过程中,第一叉脚I插设在极耳7的外侧,即极耳7相互背离的一侧,当极耳垫板插设在裸电芯8顶部后,极耳垫板的底部与裸电芯8相接触,两个极耳7首先向相互背离的方向弯折并延伸到第一叉脚I的上方与第一叉脚I的上表面相接触,然后再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到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的上方,第一间隙或第二间隙为极耳7提供了足够的容纳空间,使其能够远离壳体,避免与壳体发生短路。将两个第一叉脚I相对侧面的距离设定为比两个极耳7的底端相背的主平面间的距离大至少1mm,当顶盖向裸电芯8靠近时,极耳7在第一叉脚I和第二叉脚5的阻挡下不会出现外倾而实现极耳7的收拢,而且更利于极耳垫板插设在两个相邻极耳7的外侧。
[0030]为了在壳体内更容易的插设极耳垫板,两个第一叉脚I相互背离的侧面间的距离,即极耳垫板的宽度,需要比壳体在裸电芯8厚度方向的距离小l_2mm。
[0031]本实施例所提供了极耳垫板及电池,其中极耳垫板通过将极耳7聚拢在极耳垫板内侦U,而使极耳7向远离电池壳体的方向聚拢,以保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由于极耳垫板占据空间小,有利于电芯容量的提升,从而改善电池的性能。
[0032]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极耳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垫板呈叉子状,包括连接部以及两个第一叉脚,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且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存在第一间隙,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垫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第一叉脚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引导面,所述第一引导面由所述第一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逐渐向所述第一间隙方向靠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面为倒角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垫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叉脚,所述第二叉脚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叉脚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均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叉脚与所述连接部相连。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垫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由所述第二叉脚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至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逐渐向所述第二叉脚两侧的所述第二间隙方向靠拢。7.—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裸电芯以及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极耳垫板,所述裸电芯的顶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垫板沿平行于所述裸电芯的顶面方向设置,使所述裸电芯的极耳收容在第一间隙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垫板还包括第二叉脚,所述第二叉脚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叉脚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之间均存在第二间隙,所述第二叉脚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裸电芯至少为两个且并联设置,每个所述裸电芯的顶端设有极耳,多个所述极耳并排平行排布,所述极耳垫板沿平行于所述裸电芯的顶面方向设置,使所述裸电芯的极耳均收容在第二间隙内。9.根据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叉脚内侧的所述极耳先向相互背离的一侧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第一叉脚的上方,再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弯折,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间隙的上方。10.根据权利要求9中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叉脚的相对侧面的间距比容纳在两个所述第二间隙内的所述极耳的间距大至少1mm。
【文档编号】H01M10/0525GK205543030SQ20162021170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8日
【发明人】郭剑, 李全坤, 邓平华, 王鹏, 朱凌波
【申请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