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85508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若干端子组件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排列设置,每一端子组件包括共同自一端子料带上经下料成型的至少两根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接触臂及焊脚,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且于前后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中包括焊脚更靠近接触臂一侧设置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还形成有与固定部连接的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侧表面,并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所述电连接器节省材料且方便安装。
【专利说明】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电连接器。【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端子。所述端子的焊脚由绝缘本体后端伸出,以焊接在电路板上。
[0003]电源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母座接触如考虑电传导的接触阻抗,最好的接触面为导电端子两侧的平面(非冲压撕裂面)。通常导电端子设计为双料带对插开法,导电端子压入绝缘本体均为压料带,如此两支导电端子中间区域的铜材将浪费。
[0004]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材料且方便安装的电连接器及其端子组件。
[0006]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 所述若干端子组件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排列设置,每一端子组件包括共同自一端子料带上经下料成型的至少两根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与固定部前侧相连且伸入对接部的接触臂及与固定部另一侧相连的焊脚,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固定部及焊脚于绝缘本体横向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且于高度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且于前后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中包括焊脚更靠近接触臂一侧设置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还形成有与固定部连接的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侧表面,并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所述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于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分别向固定部两侧直接弯折形成。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所述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先分别于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向固定部两侧弯折, 然后向后延伸形成。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所述压入部突伸出后端面后方。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个压入部在上下方向上错开设置且在横向方向上结构对称。
[0011]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端子组件,其包括至少两根导电端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共同自一端子料带上经下料成型,每一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与固定部前侧相连的接触臂及与固定部另一侧相连的焊脚,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于第一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焊脚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设置,且于第二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固定部及焊脚于第三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中包括焊脚更靠近接触臂一侧设置的第一端子, 所述第一端子还形成有与固定部连接的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于第三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侧表面,并具有于第二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于第三方向上分别向固定部两侧直接弯折形成。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先分别于第三方向上向固定部两侧弯折,然后于第二方向上向后延伸形成。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将相邻排列的至少两根导电端子自同一端子料带下料成型,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中的第一端子的焊脚更靠近接触臂一侧设置,所述第一端子还形成有与固定部连接的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侧表面,并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如此以节省材料并且方便导电端子的安装。【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0017]图3是图2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视图。
[0019]图5是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第一实施方式中端子组件的立体图。
[0020]图6是图5所示端子组件位于端子料带上的示意图。[0021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0022]图8是图7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〇〇23]图9是图7所示端子组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25]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用于安装至电路板(未图示)上以实现电性连接。
[0026]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及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 10内的若干端子组件20,所述若干端子组件2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中,并于绝缘本体10的横向方向上排列设置。每一端子组件20包括共同自一端子料带30上经下料成型之至少两根导电端子。
[0027]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2,其中所述基部11的上表面与对接部12的上表面平齐,基部11的下表面向下突出于对接部12的下表面。所述基部11设有向前凹陷形成的凹陷部112,所述凹陷部112位于绝缘本体10后端面的下方,且在下方与外界相连通,因此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110分成前后错开的两个表面。若干固定槽 113分别自基部11的后端面110向前凹陷形成,且所述固定槽113包括分别沿横向排列的上下两排,其中下排固定槽113排列于所述凹陷部112内,且相邻的两个下排固定槽113之间设有隔栏114。
[0028]若干端子收容通道121自所述对接部12的前端面向后凹陷设置,且与基部11上对应的固定槽113相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若干端子收容通道121包括分别沿横向排布的上下两排,其中上排端子收容通道以一对一的方式收容导电端子,下排端子收容通道宽度较上排端子收容通道大,且以一对二的方式收容导电端子;在其他实施例中,端子收容通道121还可以设置成分别沿横向排列的三排甚至更多排。所述对接部12上表面的前端中间位置向上突出形成一与对接连接器相锁扣的卡扣部12 2。所述对接部12的下表面向下突伸出一对腿部123,以将电连接器100固定安装于电路板上,每一所述腿部123在靠近其自由末端的位置设有向外突出的膨胀部1231。[〇〇29]在本实用新型附图展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端子组件20中共同自一端子料带30上经下料成型的导电端子的数量为两根,也即第一、第二端子21、2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共同自一端子料带30上经下料成型的导电端子的数量可以为三根甚至更多根。每根第一端子21 和第二端子22均包括一固定于所述基部11内的固定部23、与固定部23前侧相连且伸入对接部12内的接触臂24及与固定部23另一侧相连的焊脚25,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触臂 24、固定部23及焊脚25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横向方向上的厚度相同。
[0030]同一端子组件20中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接触臂24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且在高度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焊脚25沿所述绝缘本体10的前后方向排列设置,且于前后方向上相互对齐,其中第一端子21的焊脚25更靠近其接触臂24—侧设置。[〇〇31]所述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固定部23的上下表面分别形成有若干倒刺,以与对应的固定槽113干涉配合。所述第一端子21还形成有与其固定部23连接的压入部26,所述压入部26于绝缘本体10横向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25的侧表面,且突伸出所述基部11的后端面 110后方,所述压入部26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260。[〇〇32]所述第一端子21上的压入部26成对形成于其固定部23背离接触臂24的后侧,并且所述两个压入部26在上下方向上错开设置且在横向方向上结构对称。相邻两个第一端子21 的两个相邻的压入部26被位于其之间的隔栏114间隔开。
[0033]所述第二端子22具有与其固定部23连接的推入部27,所述推入部27位于对应固定部23的后方以及对应焊脚25的上方,且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推压面270,第二端子 22的所述推压面270沿前后方向上位于第一端子21的所述压接面260后方。如此,在前后两个面上推压第一、第二端子较为方便,为安装带来便利。第一、第二端子21、22的固定部23后方紧邻的位置设有向上突出设置的阻挡部28,在端子组件20插入到绝缘本体10时,所述阻挡部28前端抵接于绝缘本体10的后端面。[〇〇34]请参阅图6所示,成型端子组件20时,先将所述端子料带30经冲压下料成型出若干端子组件20,再将所述第一端子21后部的延伸部29进行冲压,使得延伸部29自端子料带30 宽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撕裂呈两片后,于端子料带30的厚度方向上分别向焊脚25两侧冲压形成压入部26,成型后的压入部26即具有朝向背离接触臂24—侧暴露的压接面260。在端子料带30上,所述若干端子组件20交错排布,相邻两组端子组件20相对且反向设置。如此,相邻两导电端子之间的材料浪费较少,可有效节省端子材料。[〇〇35]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压入部26于绝缘本体10横向方向上分别向固定部23的两侧直接弯折形成。
[0036]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电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0’及端子组件20’的大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端子21’上的压入部26 ’成对形成于固定部23 ’背离接触臂24 ’的后侧,所述两个压入部26 ’在上下方向上错开设置且在横向方向上结构对称,所述压入部26’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260’,区别在于,所述两个压入部26’先分别于所述绝缘本体10’横向方向上向对应固定部23 ’两侧弯折,然后向后延伸形成。
[003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定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组件,所述绝缘本 体具有基部和自基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若干端子组件于所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 排列设置,每一端子组件包括共同自一端子料带上经下料成型的至少两根导电端子,每一 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于基部内的固定部、与固定部前侧相连且伸入对接部的接触臂及与 固定部另一侧相连的焊脚,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固定部及焊脚于绝缘本体横 向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沿绝缘本体高度方向排列设置,且 于高度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焊脚沿所述绝缘本体的前后方向排列设 置,且于前后方向上相互对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中包括焊脚更靠近接触 臂一侧设置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还形成有与固定部连接的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于所 述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侧表面,并具有于前后方向上向后暴露的压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 所述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于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分别向固定部两 侧直接弯折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 所述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先分别于绝缘本体的横向方向上向固定部 两侧弯折,然后向后延伸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后端面,所 述压入部突伸出后端面后方。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压入部在上下方向上错 开设置且在横向方向上结构对称。6.—种端子组件,其包括至少两根导电端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共同自一端子料 带上经下料成型,每一导电端子形成有一固定部、与固定部前侧相连的接触臂及与固定部 另一侧相连的焊脚,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沿一第一方向排列设置,且于第一方 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焊脚沿垂直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排列设置, 且于第二方向上相互对齐,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子的接触臂、固定部及焊脚于第三方向上 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根导电端 子中包括焊脚更靠近接触臂一侧设置的第一端子,所述第一端子还形成有与固定部连接的 压入部,所述压入部于第三方向上突伸超出焊脚侧表面,并具有于第二方向上向后暴露的 压接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 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于第三方向上分别向固定部两侧直接弯折形 成。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上的压入部成对形成于 固定部背离接触臂的后侧,并且两个压入部先分别于第三方向上向固定部两侧弯折,然后 于第二方向上向后延伸形成。
【文档编号】H01R43/16GK205583233SQ201620189255
【公开日】2016年9月1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郑义宏, 胡萍, 胡仁宝, 张志辉, 王 华, 周俊荣, 李峻
【申请人】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凡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