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21903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漏电断路器,特别是指把断路器内部经过隔开后形成两个空间便于部件安装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断路器基座和盖内位于安装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与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中间隔板与断路器基座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安装在中间隔板的靠近盖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所述电路板和实验装置设置在第二空腔内,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漏电断路器体积大的缺陷,提供能使漏电断路器的长度或宽度比现有技术产品小,更能满足客户需要的新型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
【专利说明】
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压漏电断路器,特别是指把断路器内部经过隔开后形成两个空间便于部件安装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背景技术】
[0002]漏电断路器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工业,商业,民用住宅等场所,主要用于短路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现有产品1P+N产品一般采用加宽产品宽度,即在现有小型断路器的基础上拼装漏电模块或者在现有小型断路器基础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在小型断路器的上侧或下侧增加线路板和脱扣机构和漏电电流试验装置来实现,产品宽度一般比较大。或者通过加长产品长度来实现,即在小型断路器的上侧或下侧设置线路板和试验装置脱扣机构,因此必须增加漏电断路器的长度,和现在用户使用的用电设备的增多,配电回路的增多,因此配电箱的宽度必须加大或加长,但房屋的配电箱设计空间一般不容易更改,因此现有的较宽或较长的漏电断路器已经满足不了用户的需要。现在急需一种体积小,分断能力高的漏电断路器来填补国内空白。
[0003]而现有漏电断路器由于动触头操作机构都比较复杂,其实现上述的功能需要多个部件共同来完成,所述机构的体积比较庞大,很难实现小型化。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漏电断路器体积大的缺陷,提供能使漏电断路器的长度或宽度比现有技术产品小,更能满足客户需要的新型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包括有断路器基座、盖、灭弧室、脱扣机构、动触头、静触头、电路板、双金属片、实验装置、手柄操纵机构和动触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断路器基座和盖内位于安装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与盖之间形成第一空腔,中间隔板与断路器基座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安装在中间隔板的靠近盖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所述电路板和实验装置设置在第二空腔内,所述脱扣机构包括有磁辄、静铁芯、动铁芯、 铁芯弹簧、顶杆、漏电线圈、线圈骨架和电磁线圈,其中静铁芯、动铁芯、铁芯弹簧和顶杆置于线圈骨架中部的通孔中,所述漏电线圈绕设在线圈骨架的外周上,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漏电线圈的外周,所述漏电线圈和电磁线圈共用同一套静铁芯、动铁芯、铁芯弹簧和顶杆。
[000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我们很好的实现漏电断路器的动触头操作机构的小型化,具体表现在,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漏电线圈的外周,所述漏电线圈和电磁线圈共用同一套静铁芯、动铁芯、铁芯弹簧和顶杆,所述磁辄包括有第一侧边、第二侧边和下底边,所述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分别位于线圈骨架的两侧,这样使脱扣机构体积大大减小,另外断路器的基座和盖内位于安装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的位置处对应的设置有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把该区域分成第一、第二两个空腔,所述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安装在中间隔板的靠近盖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所述电路板和实验装置设置在第二空腔内,这样对电路板的安装很好的给出了独立的空间,且安装方便。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是: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圆柱形支撑管,基座和盖之间的部分螺栓通过支撑管连接安装;所述中间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螺母, 螺母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该螺杆的一端朝向盖的侧面为调节端,螺杆的另一端抵触在双金属片的下端,通过对调节端的操作可实现对双金属片位置的调节;所述中间隔板位于卡槽一端且位于基座一侧设置有插片,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供插片设置的插槽,插片与插槽的配合实现中间隔板与基座的固定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该产品的结构更加合理,中间隔板的安装更加牢固,另外采用中间隔板的下方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螺母,螺母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该螺杆的一端朝向盖的侧面为调节端,螺杆的另一端抵触在双金属片的下端,通过对调节端的操作可实现对双金属片位置的调节;所述中间隔板的位于卡槽一端且位于基座一侧设置有插片,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供插片设置的插槽,插片与插槽的配合实现中间隔板与基座的固定连接的结构,这样使双金属片可以非常方便的调节,并且插槽和插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中间隔板的稳定性。
[000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〇〇1〇]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盖后的立体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去除基座后的立体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映内部零件的结构图;
[0015]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脱扣机构的立体图;
[0016]图7是图6的剖视图;
[0017]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间隔板的立体图;
[001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座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9] 如图1 一图9所示,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包括有断路器基座1、盖2、灭弧室 3、脱扣机构4、动触头5、静触头6、电路板9、双金属片7、实验装置8、手柄操纵机构10和动触头支架11,在本实施例中,断路器基座1和盖2内位于安装动触头5和动触头支架11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中间隔板12,该中间隔板12与盖2之间形成第一空腔121,中间隔板12与断路器基座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22,所述动触头5和动触头支架11安装在中间隔板12的靠近盖2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121,所述电路板9和实验装置7设置在第二空腔122内,所述脱扣机构4包括有磁辄41、静铁芯42、动铁芯43、铁芯弹簧44、顶杆45、漏电线圈46、线圈骨架47和电磁线圈48,其中静铁芯42、动铁芯43、铁芯弹簧44和顶杆45置于线圈骨架47中部的通孔中,所述漏电线圈46绕设在线圈骨架47的外周上,所述电磁线圈48绕设在漏电线圈46的外周,所述漏电线圈46和电磁线圈48共用同一套静铁芯42、动铁芯43、铁芯弹簧44和顶杆45。通过米用上述方案,我们很好的实现漏电断路器的动触头操作机构的小型化,具体表现在,所述电磁线圈48绕设在漏电线圈46的外周,所述漏电线圈46和电磁线圈48共用同一套静铁芯42、动铁芯43、铁芯弹簧44和顶杆45,这样使脱扣机构体积大大减小,另外断路器的基座1和盖2内位于安装动触头5和动触头支架11的位置处对应的设置有中间隔板12,该中间隔板12把该区域分成第一、第二两个空腔121、122,所述动触头5和动触头支架11安装在中间隔板12的靠近盖2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121,所述电路板9和实验装置8设置在第二空腔122内,这样对电路板9的安装很好的给出了独立的空间,且安装方便。
[00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隔板12上设置有圆柱形支撑管123,基座1和盖2 之间的部分螺栓通过支撑管123连接安装;所述中间隔板12的下方设置有卡槽124,卡槽124 内设置有螺母1241,螺母1241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242,该螺杆1242的一端朝向盖的侧面为调节端,螺杆1242的另一端抵触在双金属片7的下端,通过对调节端的操作可实现对双金属片7位置的调节;所述中间隔板12位于卡槽124—端且位于基座1 一侧设置有插片125, 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供插片125设置的插槽13,插片125与插槽13的配合实现中间隔板12与基座1的固定连接,这样使双金属片可以非常方便的调节,并且插槽和插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中间隔板的稳定性。
【主权项】
1.一种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包括有断路器基座、盖、灭弧室、脱扣机构、动触头、静 触头、电路板、双金属片、实验装置、手柄操纵机构和动触头支架,其特征在于:断路器基座 和盖内位于安装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的位置对应处设置有中间隔板,该中间隔板与盖之间 形成第一空腔,中间隔板与断路器基座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动触头和动触头支架安装 在中间隔板的靠近盖的一侧的第一空腔内,所述电路板和实验装置设置在第二空腔内,所 述脱扣机构包括有磁辄、静铁芯、动铁芯、铁芯弹簧、顶杆、漏电线圈、线圈骨架和电磁线圈, 其中静铁芯、动铁芯、铁芯弹簧和顶杆置于线圈骨架中部的通孔中,所述漏电线圈绕设在线 圈骨架的外周上,所述电磁线圈绕设在漏电线圈的外周,所述漏电线圈和电磁线圈共用同 一套静铁芯、动铁芯、铁芯弹簧和顶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上设置有 圆柱形支撑管,基座和盖之间的部分螺栓通过支撑管连接安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的下 方设置有卡槽,卡槽内设置有螺母,螺母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该螺杆的一端朝向盖的侧 面为调节端,螺杆的另一端抵触在双金属片的下端,通过对调节端的操作可实现对双金属 片位置的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结构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隔板位于卡槽 一端且位于基座一侧设置有插片,所述基座上设置有供插片设置的插槽,插片与插槽的配 合实现中间隔板与基座的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H01H71/40GK205609453SQ20162036842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7日
【发明人】王亮华
【申请人】乐清市也为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