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3383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端子座、接线座和螺钉,所述接线端子座包括接线板、连接板和弹性触头;接线板与接线座和螺钉配合用于接线,弹性触头与电涌保护模块的插齿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板与接线板和弹性触头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可适配多种接线类型,接线功能强大,设备结构简洁。
【专利说明】
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电涌保护器又称防雷器,简称SPD,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220V至380V的供电系统或通信系统中,对间接或直接雷电,或者其他瞬时过压的电涌进行保护,具有单相、TN-C、TN-S等多种保护模式。电涌保护器接入供电系统时需要与被保护设备并联连接,在设计或安装供电系统时,通常将电涌保护器与后端被保护设备的断路器设置在一个配电箱或配电盘内。由于目前常用的电涌保护器体积较大,长度一般为92mm,而常用的DZ47型断路器长度只有80mm,因此当电涌保护器与DZ47型断路器并排安装时,会出现电涌保护器与DZ47型断路器的外部接线口由于高度不同而不在同一平面上的问题,导致无法使用汇流排而只能采用软导线进行电连接,不仅走线复杂不够美观、空间利用率低,而且设备安装过程复杂,同时也加大了安全隐患。
[0003]电涌保护器一般由可拔插式的电涌保护模块和基座组成,当电涌保护模块出现故障导致失效时,或者当用户需要改变电涌防护的参数时,用户不必拆卸基座或重新连接外部导线/汇流排,而是只需很方便地拔下旧模块并插入新模块即可满足需求。由于电涌保护器需要适用于各种不同保护需求的供电系统,电涌保护模块通常具有多种参数规格的产品以供选型和更换。但是,电涌保护模块和基座之间通常没有设置专用的参数规格匹配装置,一旦用户采用了参数规格错误的电涌保护模块,仍然可以顺利插入基座,从而电涌保护器很可能因为插入了错误的电涌保护模块而无法对后端的供电系统起到保护。
[0004]此外,由于电涌保护器接入供电系统时需要与被保护设备并联连接,为了确保保护效果,一般采用“凯文接线方式”进行连接。“凯文接线方式”需要接线装置有较强的接线能力,不仅与电涌保护模块进行电连接,还要同时与外部连接导线或汇流排/双汇流排,以及内部导电排等多种器件进行电连接。现有的接线装置大多只能连接外部导线、汇流排、导电排中的一种,无法满足更加复杂的接线需求。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可适配多种接线类型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种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端子座4、接线座5和螺钉6,所述接线端子座4包括接线板41、连接板42和弹性触头43;接线板41与接线座5和螺钉6配合用于接线,弹性触头43与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12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板42与接线板41和弹性触头43电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接线板41成侧着的“U”形折弯状,“U”形折弯的上端侧边为顶板411,下端侧边为底板412,接线座5套接在接线板41的底板412上;接线板41的顶板411位于接线座5上方,所述顶板411上设有导向孔413,接线座5上端对应导向孔413的位置设有螺纹孔51,螺纹孔51的孔壁设置有与螺钉6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螺钉6穿过导向孔413与螺纹孔51螺纹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接线板41的顶板411与螺钉之间用于连接导电排8,接线板41的底板412与接线座5形成的接线空间可用于连接导线7或汇流排。
[0010]优选的,所述弹性触头43为弹性金属导体结构,由两个金属夹片构成,可通过挤压的方式夹紧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12。
[0011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42成Z字型,包括与接线板4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21、与弹性触头43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23和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21与第三连接板423之间的第二连接板423,第一连接板421与第三连接板423平行,第二连接板423与第一连接板421和第三连接板423垂直。
[0012]优选的,第一连接板421与接线板41的“U”形折弯的底部平行连接,第三连接板423与弹性触头43的底板垂直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底板412的下端面、接线座5的下端内面,以及顶板411的上端面,均设有垂直于导线7或汇流排插入方向的多条平行凹槽。
[0014]优选的,所述接线端子座4的宽度为31.7mm,高度为28.6mm。
[0015]优选的,所述接线座5通过片状金属折弯成型,整体呈方孔结构;接线座5顶部由片状金属两端的第一叠加段和第二叠加段叠加构成,第二叠加段位于第一叠加段下方,第一叠加段端部设有T型啮合结构,T型啮合结构与接线座5侧壁上的T字凹槽结构相互啮合固定。
[0016]优选的,所述底板412的端部两侧设有限位凸耳,底板412可侧着穿过接线座5后,通过限位凸耳进行限位。
[0017]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可适配多种接线类型,接线功能强大,设备结构简洁。可以实现了同时连接电涌保护模块插齿、外部导线或汇流排/双汇流排。同时,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器实现了与DZ47型断路器共用汇流排进行接线安装的方式,不仅设备结构紧凑,节约了生产成本和安装空间,而且用户使用安装过程简单,供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尚°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的插接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与DZ47型断路器配合使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的主视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接线装置的接线端子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接线装置的接线端子座的主视图;
[0026]图9是本实用新型配对定位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基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结合附图1至10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0029]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涌保护器。电涌保护器由可插拔的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组成。电涌保护模块I内部设有防电涌电路,可吸收间接、直接雷电以及其他瞬时过压等多种原因给供电系统带来的电涌冲击,保护后端用电设备。基座2成U型结构,两侧对称设有两个接线装置,U型结构的两个侧边与底边垂直;电涌保护模块I成方形结构,大小与基座2的U型结构的U型槽匹配,电涌保护模块I以插接的方式安装固定在基座2的U型槽内,并与基座内部的接线装置电连接,通过设在基座内部的接线装置实现电涌保护模块内部电路与外部供电系统的电连接。电涌保护器与外部的断路器等低压配电设备安装在同一配电箱内,并连接外部供电系统的导线或接线排。为了减小电涌保护器的外部尺寸,实现模数化的电涌保护器,使电涌保护器的尺寸与DZ47型断路器(如图3所示)保持一致,本实用新型重新设计了电涌保护模块I与基座2的插接结构、基座2的接线装置及内部结构、电涌保护模块I与基座2的配对结构等。
[0030]如图2所示,所述的电涌保护模块I上设有插齿12,基座2的接线装置上设有与插齿12配合的弹性触头43,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12通过基座2上的插孔23插入接线装置的弹性触头43内实现电涌保护模块I与基座2的插接固定与电连接。此外,在电涌保护模块I的两侧侧壁上还设有限位凸筋13,在基座2的U型结构的两内侧壁上设有限位槽25,限位凸筋13和限位槽25配合实现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安装的导向和限位。
[0031]如图5至8所示,本实用新型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端子座4、接线座5和螺钉6。所述接线座5通过片状金属折弯成型,整体呈方孔结构;接线座5顶部由片状金属两端的第一叠加段和第二叠加段叠加构成,第二叠加段位于第一叠加段下方,第一叠加段端部设有T型啮合结构,T型啮合结构与接线座5侧壁上的T字凹槽结构相互啮合固定。所述接线端子座4包括接线板41、连接板42和弹性触头43;接线板41与接线座5和螺钉6配合用于接线,弹性触头43与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12插接配合,连接板42连接在接线板41和弹性触头43之间。所述接线板41为“U”形折弯状的金属导体薄板,侧着的“U”形折弯的上端侧边为顶板411,用于连接导电排8,下端侧边为底板412,用于连接外部导线7或汇流排;所述连接板42为金属导体结构,用于实现接线板41和弹性触头43的电连接,连接板42成Z字型,包括与接线板4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21、与弹性触头43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23和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21和第三连接板423之间的第二连接板423,第一连接板421与第三连接板423平行,第二连接板423与第一连接板421和第三连接板423垂直,第一连接板421与接线板41的“U”形折弯的底部平行连接,第三连接板423与弹性触头43的底板垂直连接;所述弹性触头43为弹性金属导体结构,每个弹性触头43由两个金属夹片构成,可通过挤压的方式夹紧电涌保护模块I的一个插齿12,通过设置多个弹性触头43可实现电涌保护模块I与基座2的插接固定与电连接。为进一步加强插接的挤压效果,弹性触头43的两个金属夹片上还可从外侧用卡箍或卡簧进行加固,从而获得更好的固定连接强度和电连接效果。所述接线端子座4上设置弹性触头43的数量及位置,与配套使用的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12的数量及位置一致,在本实施例中,并排设置了两个弹性触头43。
[0032]所述接线座5的形状为近似方孔,套接在接线板41的底板412上,接线板41的底板412将接线座5拆分为两个接线空间,接线板41的顶板411位于接线座5上方;所述顶板411上设有导向孔413,接线座5上端对应导向孔413的位置设有螺纹孔51,螺纹孔51的孔壁设置有与螺钉6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螺钉6穿过导向孔413和螺纹孔51,通过与接线座5螺纹连接,实现对外部导线7或汇流排,以及内部导电排8的夹持固定和电连接。同时,所述底板412的端部两侧设有限位凸耳,底板412可侧着穿过接线座5后,通过限位凸耳进行限位;所述底板412的下端面、接线座5的下端内面,以及顶板411的上端面,均设有垂直于导线7或汇流排插入方向的多条平行凹槽,这样不仅是可以增加接线装置与接线之间的摩擦力,提高固定连接效果,还可以增加接线装置与接线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连接效果。如图5和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仅给出了与外部导线7连接的示意图,汇流排与接线装置连接的方式与此类似,外部导线和汇流排还可同时安装在接线板41的底板412和接线座5形成的两个接线空间内。
[0033]所述接线装置与所述紧凑型电涌保护器配合使用,接线端子座4的宽度W4为31.7mm,高度H4为28.6mm。产品拼装完成后,弹性触头43正对基座2上插齿12的插入孔23;接线座的方孔正对基座2上的外部导线接入孔。用户接入导线时,首先将外部导线7或汇流排放置在底板412与接线座5之间,拧紧接线螺钉6,带动接线座5向接线板411方向提升,从而夹紧外部导线7或汇流排并使之贴近底板,即完成安装。需要接入内部导电排8时,把内部导电排8卡在顶板411与接线螺钉6之间,并将外部导线7或汇流排放置在底板412与接线座5之间,拧紧接线螺钉6,使汇流排8紧贴所述顶板411,即同时完成了汇流排8和外部导线7或汇流排的安装。
[0034]如图2、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之间还设有配对定位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垂直于插接方向的第一插接面14和第二插接面24上,可配合使用的第一配对定位件31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所述第一配对定位件31的一端设有正六边形非对称形状的凸块311,另一端设有正六边形的连接件312;所述第二配对定位件32的形状也为正六边形,上面设有与凸块311配合使用的凹槽321,所述凹槽321也可以是第二配对定位件32上的通孔。所述电涌保护模块I的第一插接面14和基座2的第二插接面24上,分别设有与连接件312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形状一致的正六边形插槽;所述连接件312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可分别插接固定在第一插接面14和第二插接面24上的插槽中,或从插槽中拔出。所述连接件312相对的两个外侧面的底部均设有倒钩313,所述第二配对定位件32相对的两个外侧面的底部也均设有倒钩323,在第一插接面14和第二插接面24上的插槽侧壁上设有与倒钩323配合的卡槽,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连接件312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分别与第一插接面14和第二插接面24之间固定连接的强度。
[0035]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配对凸块311和配对凹槽321的形状均为水滴形,同时起到指针的作用,当然也可以是其他的非轴对称形状,只要当二者的角度匹配错误时,凸块311无法插入配对凹槽321即可。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12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的形状为正六边形,所述设置在电涌保护模块I的第一插接面14和基座2的第二插接面24上的凹槽的形状也为正六边形,每个角表示一个参数规格,这样可以标记并指示六种不同的参数规格,水滴形的配对凸块311和配对凹槽321的尖部指向这个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分别对应的参数规格的角,当然也可以根据不同需求,将其设置成其他的正多边形形状。此外,如图10所示,所述电涌保护模块I的第一插接面14和基座2的第二插接面24上,在插槽的六个角分别对应地设有标记I至标记6,用户可以根据水滴的不同指向,很直观地分辨出设备的参数规格。
[0036]参数规格可以在设备出厂前预制,只需按照定义的参数规格与标记关系,将第一配对定位件31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的水滴指示方向指向相应的标记,并分别压入第一插接面14和第二插接面24上的插槽中即可。当然,将对定位件31安装在第二插接面24上、将第二配对定位件32安装在第一插接面14上,也是可行的。用户也可以重新设置设备参数规格与标记的对应关系,只需用尖嘴钳等工具将第一配对定位件31和第二配对定位件32拆下,然后按照新的对应关系重新安装即可。
[0037]用户向基座2上插接电涌保护模块I时,如果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参数匹配正确,凸块311可插入凹槽321,从而电涌保护模块I可顺利安装插入基座2即可完成设备安装。如果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参数匹配错误,凸块311将不能插入凹槽321,从而进一步阻止电涌保护模块I安装插入基座2,提示用户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匹配错误。
[003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配对定位装置可在一套电涌保护器的电涌保护模块I和基座2上设置一组或多组。当设置一组时,可以标示或者匹配六种参数规格;当设置两组时,则可以达到6X6 = 36种参数规格,以此类推。同时,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电涌保护器,还可适用于其他需要对多个器件进行匹配识别的装置,例如继电器的底座和本体、熔断器的底座和熔芯等。
[0039]为了减小电涌保护器的外部尺寸,实现模数化的电涌保护器,全新设计了基座2的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使基座2的外形尺寸、基座2上外部接线口 21的位置与DZ47型断路器保持一致,从而实现了所述基座2与DZ47型断路器共用一组汇流排的需求;如图2所示,图中标示出的基座2优选的外形尺寸,其宽度他为79.2mm,高度出为44.5mm。显而易见,基座2的宽度%和高度H2在所述优选的数值附近上下浮动,均属于采用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技术手段,并可以获得相同的技术效果。同时对接线装置进行了重新设计,使得接线端子座4的宽度W4为31.7mm,高度H4为28.6mm。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紧凑型电涌保护器与DZ47型断路器并排安装的结构示意图,显而易见,基座2可以与DZ47型断路器共用一组汇流排,完成外部导线连接。
[0040]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包括接线端子座(4)、接线座(5)和螺钉(6),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座(4)包括接线板(41)、连接板(42)和弹性触头(43);接线板(41)与接线座(5)和螺钉(6)配合用于接线,弹性触头(43)与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12)插接配合;所述连接板(42)与接线板(41)和弹性触头(43)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41)成侧着的“U”形折弯状,“U”形折弯的上端侧边为顶板(411),下端侧边为底板(412),接线座(5)套接在接线板(41)的底板(412)上;接线板(41)的顶板(411)位于接线座(5)上方,所述顶板(411)上设有导向孔(413),接线座(5)上端对应导向孔(413)的位置设有螺纹孔(51),螺纹孔(51)的孔壁设置有与螺钉(6)配合使用的内螺纹,所述螺钉(6)穿过导向孔(413)与螺纹孔(51)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板(41)的顶板(411)与螺钉之间用于连接导电排(8),接线板(41)的底板(412)与接线座(5)形成的接线空间可用于连接导线(7)或汇流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触头(43)为弹性金属导体结构,由两个金属夹片构成,可通过挤压的方式夹紧电涌保护模块(I)的插齿(⑵。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2)成Z字型,包括与接线板(41)连接的第一连接板(421)、与弹性触头(43)连接的第三连接板(423)和连接在第一连接板(421)与第三连接板(423)之间的第二连接板(423),第一连接板(421)与第三连接板(423)平行,第二连接板(423)与第一连接板(421)和第三连接板(423)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板(421)与接线板(41)的“U”形折弯的底部平行连接,第三连接板(423)与弹性触头(43)的底板垂直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2)的下端面、接线座(5)的下端内面,以及顶板(411)的上端面,均设有垂直于导线(7)或汇流排插入方向的多条平行凹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座(4)的宽度为31.7mm,高度为28.6m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座(5)通过片状金属折弯成型,整体呈方孔结构;接线座(5)顶部由片状金属两端的第一叠加段和第二叠加段叠加构成,第二叠加段位于第一叠加段下方,第一叠加段端部设有T型啮合结构,T型啮合结构与接线座(5)侧壁上的T字凹槽结构相互啮合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涌保护器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12)的端部两侧设有限位凸耳,底板(412)可侧着穿过接线座(5)后,通过限位凸耳进行限位。
【文档编号】H01R11/11GK205621882SQ201521060452
【公开日】2016年10月5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8日
【发明人】彭勃, 司莺歌, 徐应军, 周红兵
【申请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