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6345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包括防磨支架本体,所述防磨支架本体开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滚轮安装孔和下滚轮安装孔,所述上滚轮安装孔中可拆卸安装有上滚轮耐磨套,所述下滚轮安装孔中可拆卸安装有下滚轮耐磨套;安装时,上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下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该防磨支架能够提高耐磨性能,避免运转传输卡顿,保证硅片品质。
【专利说明】
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光能使半导体电子器件有效地吸收太阳光辐射能,并使之转变成电能的直接发电方式,是当今太阳光发电的主流。时下,人们通常所说的太阳光发电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亦称太阳能电池发电。太阳能光伏行业中,电池片的工艺流程中的湿法制绒和刻蚀工艺是太阳能电池工艺的重要环节,其好坏直接影响了硅材料的转换效率。
[0003]适用于湿法制绒和刻蚀工艺的湿法制绒和刻蚀设备,目前大多采用滚轮传动方式,因而对其设备的机械强度及磨损防护要求比较高。因此,较好地解决滚轮端的磨损问题可为持续生产和提高设备稳定性提供保障,而滚轮支架的磨损已成为提高设备稳定性的关键手段。
[0004]目前的湿法制绒和刻蚀设备上,支架是通过滚轮两端的轴直接穿插在支架孔内,实现滚轮转动,从而实现硅片从上料传送到下料;长期使用后,滚轮支架的孔径会磨损成椭圆形,导致运转传输卡顿,影响硅片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能够提高耐磨性能,避免运转传输卡顿,保证硅片品质。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包括防磨支架本体,所述防磨支架本体开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滚轮安装孔和下滚轮安装孔,所述上滚轮安装孔中可拆卸安装有上滚轮耐磨套,所述下滚轮安装孔中可拆卸安装有下滚轮耐磨套;
[0008]安装时,上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
[0009]下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
[0010]其中,所述上滚轮安装孔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为紧配合;所述下滚轮安装孔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为紧配合。
[0011]其中,所述上滚轮耐磨套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圆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第二圆柱的内部开设有直通型的第一连接孔;
[0012]安装时,所述第一圆柱伸入所述上滚轮安装孔内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配合,所述上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中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置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的侧面与所述上滚轮的端面之间。
[0013]其中,所述下滚轮耐磨套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圆柱和第四圆柱,所述第三圆柱的外径与所述下滚轮安装孔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四圆柱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圆柱的外径,所述第三圆柱与所述第四圆柱的内部开设有直通型的第二连接孔;
[0014]安装时,所述第三圆柱伸入所述下滚轮安装孔内与所述下滚轮安装孔配合,所述下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中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圆柱置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的侧面与所述下滚轮的端面之间。
[0015]其中,所述上滚轮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有上滚轮辅助耐磨套,所述上滚轮辅助耐磨套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
[0016]其中,所述第一圆柱的外径为14mm,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径为10mm,所述第二圆柱的厚度为2mm;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适应的所述上滚轮的外径为20mm。
[0017]其中,所述下滚轮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有下滚轮辅助耐磨套,所述下滚轮辅助耐磨套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
[0018]其中,所述第三圆柱的外径为19mm,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内径为15mm,所述第四圆柱的厚度为2mm;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适应的所述下滚轮的外径为25mm。
[0019]其中,所述防磨支架本体的长度为580mm,宽度为60mm,厚度为20mm。
[0020]其中,所述防磨支架本体包括10个所述上滚轮安装孔和10个所述下滚轮安装孔,且一个所述上滚轮安装孔对应一个所述下滚轮安装孔。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包括防磨支架本体,所述防磨支架本体开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滚轮安装孔和下滚轮安装孔,所述上滚轮安装孔中可拆卸安装有上滚轮耐磨套,所述下滚轮安装孔中可拆卸安装有下滚轮耐磨套;安装时,上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下滚轮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可转动连接;其在防磨支架本体的用于安装上滚轮的上滚轮安装孔和下滚轮的下滚轮安装孔中分别增加了上滚轮耐磨套和下滚轮耐磨套,因而在上滚轮和下滚轮运行的过程中,上滚轮端部的轴则与上滚轮耐磨套接触,而不是直接与防磨支架的上滚轮安装孔接触,同样,下滚轮端部的轴则与下滚轮耐磨套接触,而不是直接与防磨支架的下滚轮安装孔接触,因而上滚轮和下滚轮转动时不会直接与防磨支架本体摩擦,避免对上滚轮安装孔和下滚轮安装孔的磨损,从而保护了防磨支架,另外,上滚轮耐磨套和下滚轮耐磨套均设置为可拆卸形式,在长时间运转磨损后可以通过更换上滚轮耐磨套和下滚轮耐磨套即可,避免更换防磨支架,从而即节省了成本,维修维护又简单方便;因此,该防磨支架能够提高耐磨性能,避免运转传输卡顿,保证硅片品质。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磨支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磨支架与滚轮连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磨支架的上滚轮耐磨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防磨支架的下滚轮耐磨套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防磨支架本体;2-上滚轮安装孔;3-下滚轮安装孔;4-上滚轮;5-下滚轮;21-上滚轮耐磨套;31-下滚轮耐磨套;211-第一圆柱;212-第二圆柱;213-第一连接孔;311-第三圆柱;312-第四圆柱;313-第二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9]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包括防磨支架本体I,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开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滚轮安装孔2和下滚轮安装孔3,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中可拆卸安装有上滚轮耐磨套21,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中可拆卸安装有下滚轮耐磨套31。其中,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的长度为580mm,宽度为60mm,厚度为20mm,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包括10个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和10个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且一个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对应一个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
[0030]如图2所示,安装时,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可转动连接;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可转动连接。
[003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为紧配合;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为紧配合。从而可以避免上滚轮耐磨套21与上滚轮安装孔2之间转动摩擦,也避免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与下滚轮安装孔3之间转动摩擦。
[0032]如图3所示,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圆柱211和第二圆柱212,所述第一圆柱211的外径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圆柱2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211的外径,所述第一圆柱211与所述第二圆柱212的内部开设有直通型的第一连接孔213;
[0033]安装时,所述第一圆柱211伸入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内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配合,所述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213中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212置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的侧面与所述上滚轮4的端面之间。
[0034]其中,所述第一圆柱211的外径为14mm,所述第一连接孔213的内径为10mm,所述第二圆柱212的厚度为2mm;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适应的所述上滚轮4的外径为20mm。
[0035]这时,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不直接与上滚轮安装孔2配合,避免上滚轮安装孔2的磨损,而且通过第二圆柱212实现了对防磨支架本体I与上滚轮4隔离,进而避免上滚轮4对防磨支架本体I的磨损。
[0036]优选的,所述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有上滚轮辅助耐磨套,所述上滚轮辅助耐磨套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可转动连接。通过在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上滚轮辅助耐磨套,进而在转动时,上滚轮辅助耐磨套与上滚轮耐磨套直接配合,进一步避免上滚轮的端部的轴与防磨支架本体I的接触。
[0037]如图4所示,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圆柱311和第四圆柱312,所述第三圆柱311的外径与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四圆柱3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圆柱311的外径,所述第三圆柱311与所述第四圆柱312的内部开设有直通型的第二连接孔313;
[0038]安装时,所述第三圆柱311伸入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内与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配合,所述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313中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圆柱312置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的侧面与所述下滚轮5的端面之间。
[0039]其中,所述第三圆柱311的外径为19mm,所述第二连接孔313的内径为15mm,所述第四圆柱312的厚度为2mm;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适应的所述下滚轮5的外径为25mm。
[0040]这时,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不直接与下滚轮安装孔3配合,避免下滚轮安装孔3的磨损,而且通过第四圆柱312实现了对防磨支架本体I与下滚轮5隔离,进而避免下滚轮5对防磨支架本体I的磨损。
[0041 ]优选的,所述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有下滚轮辅助耐磨套,所述下滚轮辅助耐磨套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可转动连接。通过在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下滚轮辅助耐磨套,进而在转动时,下滚轮辅助耐磨套与下滚轮耐磨套直接配合,进一步避免下滚轮的端部的轴与防磨支架本体I的接触。
[0042]与现有技术相比,其通过改变上滚轮与防磨支架本体之间的接触方式,将原先的直接接触方式改为间接接触方式,改善了传动滚轮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保证滚轮的水平,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碎片率,降低维护和维修成本,其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0043]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适用于湿法工艺的防磨支架,包括防磨支架本体(I),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开设有上下间隔设置的上滚轮(4)安装孔(2)和下滚轮安装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中可拆卸安装有上滚轮耐磨套(21),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中可拆卸安装有下滚轮耐磨套(31); 安装时,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可转动连接; 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可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为紧配合;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为紧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一圆柱(211)和第二圆柱(212),所述第一圆柱(211)的外径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圆柱(2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圆柱(211)的外径,所述第一圆柱(211)与所述第二圆柱(212)的内部开设有直通型的第一连接孔(213); 安装时,所述第一圆柱(211)伸入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内与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配合,所述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213)中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圆柱(212)置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的侧面与所述上滚轮(4)的端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包括同轴连接的第三圆柱(311)和第四圆柱(312),所述第三圆柱(311)的外径与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的内径相适应,所述第四圆柱(312)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三圆柱(311)的外径,所述第三圆柱(311)与所述第四圆柱(312)的内部开设有直通型的第二连接孔(313); 安装时,所述第三圆柱(311)伸入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内与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配合,所述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313)中可转动连接,所述第四圆柱(312)置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的侧面与所述下滚轮(5)的端面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滚轮(4)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有上滚轮辅助耐磨套,所述上滚轮辅助耐磨套伸入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中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可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柱(211)的外径为14mm,所述第一连接孔(213)的内径为10mm,所述第二圆柱(212)的厚度为2mm;与所述上滚轮耐磨套(21)适应的所述上滚轮(4)的外径为20m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滚轮(5)的端部的轴的外侧套设有下滚轮辅助耐磨套,所述下滚轮辅助耐磨套伸入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中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可转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圆柱(311)的外径为19mm,所述第二连接孔(313)的内径为15mm,所述第四圆柱(312)的厚度为2mm;与所述下滚轮耐磨套(31)适应的所述下滚轮(5)的外径为25_。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的长度为580mm,宽度为60mm,厚度为20mm。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磨支架本体(I)包括10个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和10个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且一个所述上滚轮安装孔(2)对应一个所述下滚轮安装孔(3)。
【文档编号】H01L31/18GK205645846SQ20162039909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5日
【发明人】戴长伟, 刘裕通, 严柏林, 谢贤清
【申请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