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7999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容器。其包括引出线组件、壳体和电容器芯子,电容器芯子设于壳体内,引出线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套管、两第一引出线、两第二引出线和出线连接片;两绝缘套管设于壳体的顶部,两绝缘套管均为硅橡胶双套管,硅橡胶双套管的内径为4.5~8.89mm、壁厚为1.59~4.76mm;两第一引出线的首端分别连接于两绝缘套管、尾端位于壳体内;两第二引出线连接于电容器芯子,两第一引出线的尾端穿设于出线连接片并分别可拆连接于两第二引出线。该电容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降低了电容器的成本;安装或使用时不易损伤,提高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专利说明】
电容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中的绝缘套管的壁厚较厚,体积较大,增大了电容器的体积,提高了电容器的成本。另外,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在安装和使用的过程中容易损伤,使用寿命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电容器体积较大、成本较高及使用寿命较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电容器。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5]—种电容器,其特点在于,所述电容器包括一引出线组件、一壳体和一电容器芯子,所述电容器芯子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引出线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套管、两第一引出线、两第二引出线和一出线连接片;其中,两所述绝缘套管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两所述绝缘套管均为硅橡胶双套管,所述硅橡胶双套管的内径为4.5?8.89mm、壁厚为1.59?4.76mm;两所述第一引出线的首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绝缘套管、尾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两所述第二引出线连接于所述电容器芯子,两所述第一引出线的尾端穿设于所述出线连接片并分别可拆连接于两所述第二引出线。
[0006]所述电容器的结构简单且紧凑,体积较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所述绝缘套管的内径较小、壁厚较薄,占用体积较小,也减小了所述电容器的体积,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电容器的生产成本。
[0007]所述硅橡胶双套管是一种双壁的绝缘套管,里面是涂覆有硅橡胶绝缘层的玻纤套管,外部涂以硅橡胶经高温处理而成。所述硅橡胶双套管具有高绝缘性能、较好的柔韧性且机械强度较大,便于安装且不易损伤,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0008]较佳地,所述电容器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电极,两所述第二引出线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电极。
[0009]较佳地,所述电容器芯子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每一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两电极板、一绝缘介质和一内熔丝,两所述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绝缘介质位于两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内熔丝串联连接于两所述电极板;两所述电极板的材质为铝箔,所述绝缘介质为聚丙烯薄膜。
[0010]当某一所述电容器元件发生击穿时,与其串联连接的所述内恪丝能够迅速将击穿元件切除,使所述电容器仍能继续工作。
[0011]较佳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支撑板,所述电容器芯子压设于所述支撑板。
[0012]所述电容器芯子通过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壳体内,避免了由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不平整而造成的所述电容器芯子放置不稳,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0013]较佳地,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一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位于两所述绝缘套管之间,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壳体相连通。
[0014]通过所述注油孔向所述壳体内注入绝缘油。
[0015]较佳地,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两吊盘,两所述吊盘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两侧。
[0016]两所述吊盘主要作用是便于安装和移除所述电容器。
[0017]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0018]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0019]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容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降低了所述电容器的生产成本;在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不易损伤,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壳体
[0023]2:电容器芯子
[0024]3:引出线组件
[0025]31:硅橡胶双套管
[0026]32:第一引出线
[0027]33:第二引出线
[0028]34:出线连接片
[0029]4:吊盘
[0030]5:注油孔
[0031]6: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0033]如图1所示,电容器包括壳体1、电容器芯子2、引出线组件3、两个吊盘4和一个注油孔5。
[0034]其中,电容器芯子2位于壳体I内;引出线组件3包括两个硅橡胶双套管31、两个第一引出线32、两个第二引出线33和一个出线连接片34;两个硅橡胶双套管31相对设置于壳体I的顶部,每一个硅橡胶双套管31的内径为4.5_、壁厚为1.59_;两个第一引出线32的首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硅橡胶双套管31、尾端位于壳体I内;两个第二引出线33连接于电容器芯子2,两个第一引出线32的尾端穿设于出线连接片34并分别可拆连接于两个第二引出线33。
[0035]两个吊盘4相对设置于壳体I的外表面的两侧,吊盘4的主要作用是便于安装和移除所述电容器。
[0036]注油孔5设于壳体I的顶部并位于两个硅橡胶双套管31之间,通过注油孔5向壳体I内注入绝缘油。
[0037 ]另外,壳体I的底部具有支撑板6,电容器芯子2压设于支撑板6。
[0038]电容器芯子2通过支撑板6设于壳体I内,避免了由于壳体I的底部不平整而造成的电容器芯子2放置不稳,提高了所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0039]电容器芯子2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电极(未示出),两个第二引出线33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电极。
[0040]电容器芯子2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未示出),每一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两电极板、一绝缘介质和一内熔丝,两所述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绝缘介质位于两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内熔丝串联连接于两所述电极板;两所述电极板的材质为铝箔,所述绝缘介质为聚丙烯薄膜。
[0041]当某一所述电容器元件发生击穿时,与其串联连接的所述内熔丝能够迅速将击穿元件切除,使所述电容器仍能继续工作。
[0042]所述电容器的结构简单且紧凑,体积较小,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硅橡胶双套管31的内径较小、壁厚较薄,占用体积较小,也减小了所述电容器的体积,进而,进一步降低了所述电容器的生产成本。另外,所述电容器在安装或使用的过程中不易损伤,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0043]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包括一引出线组件、一壳体和一电容器芯子,所述电容器芯子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引出线组件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绝缘套管、两第一引出线、两第二引出线和一出线连接片;其中,两所述绝缘套管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两所述绝缘套管均为硅橡胶双套管,所述硅橡胶双套管的内径为4.5?8.89mm、壁厚为1.59?4.76mm;两所述第一引出线的首端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绝缘套管、尾端位于所述壳体内;两所述第二引出线连接于所述电容器芯子,两所述第一引出线的尾端穿设于所述出线连接片并分别可拆连接于两所述第二引出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子具有相对设置的两电极,两所述第二引出线分别连接于两所述电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芯子包括多个电容器元件,每一所述电容器元件具有两电极板、一绝缘介质和一内熔丝,两所述电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绝缘介质位于两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内熔丝串联连接于两所述电极板;两所述电极板的材质为铝箔,所述绝缘介质为聚丙烯薄膜。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具有一支撑板,所述电容器芯子压设于所述支撑板。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一注油孔,所述注油孔设于所述壳体的顶部并位于两所述绝缘套管之间,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壳体相连通。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器还包括两吊盘,两所述吊盘相对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的两侧。
【文档编号】H01G2/10GK205680550SQ201620245552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8日 公开号201620245552.3, CN 201620245552, CN 205680550 U, CN 205680550U, CN-U-205680550, CN201620245552, CN201620245552.3, CN205680550 U, CN205680550U
【发明人】韦喆, 徐伟, 殷源, 李大为
【申请人】上海库柏电力电容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