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49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感应回路、电源回路及控制回路。其中,控制回路包括:处理器;检测线路,其连接至感应回路,以检测感应回路的感应电场;辅助检测线路,其连接至电源回路,以检测电源回路的感应电场;控制线路及辅助控制线路。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当检测线路的感应波形不适用时,即以辅助检测线路的感应波形取代,从而判断接收端装置的状况,以调整电源回路输出至感应回路的供电。
【专利说明】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充电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无线充电又称作感应充电、非接触式感应充电,是利用近场感应,也就是电感耦合,由供电设备将能量传送至用电的装置,该装置使用接收到的能量对电池充电,并同时供其本身运作之用。由于充电器与用电装置之间以电感耦合传送能量,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
[0003]具体而言,无线充电的充电器内有一线圈,并以交流电推动而产生交流电磁场,在用电装置内有另一线圈接收交流电磁场,并转化为电能,收到的电能被用作对装置内的电池充电给对该装置供电。情况就等同将变压器的初级线圈及次级线圈分别放至充电器及用电装置内。如果充电器及用电装置之间的距离较远,那就要使用共振电感耦合设计。
[0004]无线充电具有如下所述的优点:(一)安全:无通电接点设计,可以避免触电的危险;(二)耐用:电力传送组件无外露,因此不会被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等侵蚀。因为无接点的存在,也因此不会有在连接与分离时的机械磨损及跳火等做成的损耗;(三)在使医疗植入装置较为安全:在植入嵌入式医疗装置上,可以在不损害身体组织的情况下对植入在人体内的医疗装置进行充电而不需要有电线穿过皮肤及其它自体组织,免去感染的风险;(四)方便:充电时无需以电线连接,只要放到充电器附近即可。技术上,一个充电器可以对多个用电装置进行进电,在有多个用电装置的情况下可以省去多个充电器、不用占用多个电源插座、没有多条电线互相缠绕的麻烦。
[0005]然而,若无线充电系统的控制需要依整其所擷取的信号,而信号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混乱不清,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确保取得清楚信号的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利用不同回路上的检测点都有噪声的机会很小的特性,而能确保取得清楚信号。
[000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感应回路,包括感应线圈和电容,其中感应线圈与电容串联;电源回路,包括电源和驱动电路,其中电源连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驱动电路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及感应线圈;控制回路,包括处理器;检测线路,其自处理器连接至感应回路上的检测点,以供处理器检测感应回路的感应电场,其中感应电场使感应回路上的第一电流或第一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感应波形;辅助检测线路,其连接至电源回路上的辅助检测点,以检测感应电场,其中感应电场使电源回路上的电流或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辅助感应波形,当处理器以一协议检验并决定感应波形不适用,即以辅助感应波形取代感应波形;控制线路,其自处理器连接至电源,以供处理器控制电源输出至感应回路的供电,及辅助控制线路,其自处理器连接至驱动电路,以供处理器控制驱动电路的相位或频率,从而控制感应回路的供电,其中处理器依据所检测到的感应电场,判断接收端装置的状况,以调整电源回路输出至感应回路的供电。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及接收端装置的示意图。
[0010]图2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检测接收端装置并决定是否提升供电以替接收端装置进行充电的流程图。
[0011]图3A示为感应电场使感应回路上的第一电流或第一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的感应波形的示例性形状。
[0012]图3B示为图3A的该感应波形经过滤波后的形状,以及该感应波形所涵盖的面积。
[0013]图3C示为感应电场的感应波形的最高峰值超过峰值设定值的示例曲线图。
[0014]图3D示为感应电场的感应波形的最高峰值低于该峰值设定值的示例曲线图。
[0015]图4A示为图1的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全桥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0016]图4B示为图1的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半桥驱动电路的示意图。
[0017]图5示为图4A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器采用电压检测器的示意图。
[0018]图6示为图4A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器采用单输出电流检测器的示意图。
[0019]图7示为图4A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器采用双输出电流检测器的示意图。
[0020]图8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1]图9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2]图10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0023]主要部件附图标记:
[0024]100无线充电系统
[0025]110感应回路
[0026]114电容
[0027]116感应线圈
[0028]120电源回路
[0029]122电源
[0030]124驱动电路
[0031]124a驱动电路
[0032]124b驱动电路
[0033]132检测线路
[0034]132a检测线路
[0035]132b辅助检测线路
[0036]134滤波器
[0037]134a滤波器
[0038]134b辅助滤波器
[0039]136检测器
[0040]136a检测器
[0041]136b辅助检测器
[0042]140控制回路
[0043]142控制线路
[0044]142a控制线路
[0045]142b辅助控制线路
[0046]144处理器
[0047]190接收端装置
[0048]192谐振电阻
[0049]194谐振电容
[0050]196谐振电感
[0051]202?212程序步骤
[0052]310峰值设定值
[0053]320a感应波形
[0054]320b感应波形
[0055]320c感应波形
[0056]320d感应波形
[0057]322面积
[0058]502信号输入端
[0059]504信号输出端
[0060]508电容
[0061]512电阻
[0062]514电阻
[0063]516电阻
[0064]518电容
[0065]520二极管
[0066]522二极管
[0067]602信号输入端
[0068]604信号输出端
[0069]606信号输入端
[0070]612电阻
[0071]614电阻
[0072]616电阻
[0073]620电容
[0074]622电流监控芯片
[0075]702信号输入端
[0076]704信号输出端
[0077]706信号输入端
[0078]708信号输出端
[0079]710电流转换器
[0080]712电感
[0081]714电阻
[0082]802?816程序步骤
[0083]902?922程序步骤
[0084]1002?1022程序步骤
[0085]A检测点
[0086]B检测点
[0087]C检测点
[0088]P辅助检测点
[0089]Q辅助检测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90]现在将对本实用新型不同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列描述提供本实用新型特定的施行细节,俾使阅者彻底了解这些实施例的实行方式。然本领域技术人员须了解本实用新型亦可在不具备这些细节的条件下实行。此外,文中不会对一些已熟知的结构或功能或是作细节描述,以避免各种实施例间不必要相关描述的混淆,以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将以最广义的合理方式解释,即使其与本实用新型某特定实施例的细节描述一起使用。
[0091]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及接收端装置190的示意图。其中,接收端装置190可以是内含充电电池的装置,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手电筒、电动刮胡刀、电动牙刷、电池内含充电器、笔记本电脑、果汁机等,其具有由谐振电阻192、谐振电容194、谐振电感196所构成的能量接收线圈。
[009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可包括:感应回路110,包括感应线圈116和电容114,其中感应线圈116与电容114串联。当接收端装置190接近感应回路110时,感应回路110与接收端装置190的能量接收线圈之间会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可借由感应回路110的感应线圈116向接收端装置190的谐振电感196传送能量,便能达到使接收端装置190充电的目的。感应回路110连接电源回路120,电源回路120包括电源,以提供感应回路110电力。
[0093]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尚可包括:控制回路140,其包括处理器144 ;检测线路132,其自处理器144连接至感应回路110,以供处理器144检测感应回路110因为接收端装置190接近而产生变化的感应电场。其中感应电场使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电流或第一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如图3A所示的感应波形320a。
[0094]此外,控制回路140尚可包括控制线路142。处理器144借由控制线路142连接至电源回路120,以控制电源回路120输出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其中处理器144依据所检测到的感应电场,判断是否接收端装置190已足够接近,以调整电源回路120输出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包括,在接收端装置190未足够接近时不提升供电的电力,以及在接收端装置190被移开时降低或者结束供电。
[0095]选择性地,控制回路140的检测线路132另包括滤波器134,滤波器134的输入端连接至感应回路110,例如,连接至图1中感应回路110上,位于电源回路120和电容114之间的第一检测点A、或位于电源回路120和感应线圈116之间的第二检测点B,或位于电容114和感应线圈116之间的第三检测点C。并且,滤波器134的输出端连接至处理器144。其中,当处理器144具有较强的效能时,滤波器134可以省略。
[0096]图3A示为感应电场使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电流或第一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的感应波形320a的示例性形状。图3B示为图3A的感应波形320a经过滤波后的形状,以及感应波形320a所涵盖的面积322。如图3A和图3B所示,滤波器134将图3A所示的感应波形320a由锯齿状波形滤波为图3B所示的曲线波形320b。
[0097]图4A是图1的无线充电系统采用全桥驱动电路的示意图。其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的表现,图4A的结构相较于图1增加了一些组件。
[0098]如图4A所示,控制回路140的检测线路132a另包括滤波器134a,滤波器134a的输入端连接至感应回路110上的检测点,例如,位于驱动电路124a和电容114之间的第一检测点A、或位于驱动电路124a和感应线圈116之间的第二检测点B,或位于电容114和感应线圈116之间的第三检测点C。并且,滤波器134a的输出端连接至处理器144。控制回路140的检测线路132a可另包括检测器136a,检测器136a可配置于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或第三检测点C,用以检测感应回路110上的电流。其中,当处理器144具有较强的效能时,滤波器134a可以省略。
[0099]此外,处理器144的控制线路142可以连接至电源回路120的电源122,处理器144借由控制电源122的输出以控制供电。进一步地,电源回路120可另包括驱动电路124a,电源连接驱动电路124a的输入端,驱动电路124a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114及感应线圈116。此外,控制回路140可以进一步包括辅助控制线路142,处理器144借由辅助控制线路142连接并控制驱动电路124a,以控制驱动电路124a的相位或频率,从而控制供应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
[0100]选择性地,因为不同的接收端装置190间电磁感应性质可能不同,所以产生的感应波形320a也可能会有极大的差异,例如,感应波形320a可能振幅太大或者太小,以至于落在可检测的范围之外,这时处理器144可借由控制驱动电路124a的相位或频率以调整感应波形320a至可检测的范围。
[010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检测接收端装置190并决定是否提升供电以替接收端装置190进行充电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在步骤202启动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后,处理器144便以检测线路132a检测感应回路110,这时便可检测到如图3A所示的感应波形320a。
[0102]在步骤204中,借由判断感应波形320a的形状是否有变化,便可判断感应电场是否有变化。若感应电场有变化,则进入步骤206,判断感应波形320a的最高峰值或平均峰值是否超过峰值设定值,或者感应波形320a的面积322是否超过面积设定值,或者感应波的频率改变超过频率设定值。例如,图3C是感应电场的感应波形320c的最高峰值超过峰值设定值310的示例曲线图,而图3D是感应电场的感应波形320d的最高峰值低于该峰值设定值310的示例曲线图。如果超过,处理器144便可执行步骤210,借由控制电源122提高输出以提高供应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或者,处理器144可借由辅助控制线路142控制驱动电路124a的相位或频率,从而提尚供应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
[0103]最后,在步骤212中,当处理器144判断接收端装置190已充饱电力,则降低或者结束供电,而后返回步骤204,继续检测感应电场的感应波形320a的形状是否有变化。其中当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上面没有接收端装置190时,步骤204可以是间隔一段时间便执行的步骤。
[0104]考虑到由检测线路132a传回的感应波形320a可能有噪声,而不符合协议的规范,以致无法用以判断接收端装置是否已接近。请参照图4A,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电源回路120上增加辅助检测点,例如,辅助检测点可以是位于电源122和驱动电路124a之间的非接地线路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接地线路的第二辅助检测点Q。因为在电路设计上,感应回路110上的检测点和电源回路120上的辅助检测点都有噪声的机会很小,所以同时对检测点和辅助检测进行检测可以提高判断接收端装置是否已接近的能力。
[0105]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100的控制回路140另包含辅助检测线路132b,其连接至电源回路120,例如,连接至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以检测感应电场,其中该感应电场使电源回路120上的电流或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辅助感应波形。之后,处理器144以一协议检验感应波形320a,例如,以一协议规范的波形与感应波形320a比较。若处理器144决定感应波形320a不适用时,即以辅助感应波形取代感应波形320a。
[0106]相同于检测线路132a,辅助检测线路132b亦可另包括辅助滤波器134b,辅助滤波器134b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第二辅助检测点Q。并且,辅助滤波器134b的输出端连接至处理器144。同样地,辅助滤波器134b亦可将辅助感应波形由锯齿状波形滤波为曲线波形。同样地,当处理器144具有较强的效能时,辅助滤波器134b也是可以省略。
[0107]相同于检测线路132a,控制回路140的辅助检测线路132b亦可另包括辅助检测器136b,辅助检测器136b可配置于电源回路120上,位于电源122和驱动电路124a之间的辅助检测点,例如,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第二辅助检测点Q,用以检测电源回路120上的电流。
[0108]如图4A的实施例所示,无线充电系统可包括:感应回路110、电源回路120和控制回路140。感应回路110包括感应线圈116和电容114,其中感应线圈116与电容114串联。电源回路120包括电源122和驱动电路124a,其中电源122连接驱动电路124a的输入端,驱动电路124a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电容114及感应线圈116。
[0109]控制回路140包括:处理器144、检测线路132b、检测线路132a、辅助检测线路132b、控制线路142a及辅助控制线路142b。检测线路132a自处理器144连接至感应回路110上的检测点,例如,位于驱动电路124a和电容114之间的第一检测点A、或位于驱动电路124a和感应线圈116之间的第二检测点B,或位于电容114和感应线圈116之间的第三检测点C,以供处理器144检测感应回路110的感应电场,其中感应电场使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电流或第一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感应波形。
[0110]辅助检测线路132b连接至电源回路120上的辅助检测点,例如,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第二辅助检测点Q,以检测感应电场,其中该感应电场使电源回路120上的电流或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辅助感应波形,当处理器144以一协议检验并决定感应波形不适用,即以辅助感应波形取代感应波形。
[0111]控制线路142a自处理器144连接至电源122,以供处理器144控制电源122输出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辅助控制线路142b自处理器144连接至驱动电路124a,以供处理器144控制驱动电路124a的相位或频率,从而控制感应回路110的供电。
[0112]其中处理器144依据所检测到的感应电场,判断是否接收端装置的状况,以调整电源回路120输出至感应回路110的供电。此状况除了可包括因为接收端装置接近而使感应电场产生变化,也可包括因为接收端装置的电力消耗而使感应电场产生变化等。
[0113]选择性地,检测线路132a可另包括滤波器134a,滤波器134b的输入端连接至感应回路110,及滤波器134a的输出端连接至处理器144 ;辅助检测线路132b另包括辅助滤波器134b,辅助滤波器134b的输入端连接至电源回路120,及辅助滤波器134b的输出端连接至处理器144。
[0114]选择性地,滤波器134a和辅助滤波器134b可以不直接连接处理器144,而是通过一共同电路连接至处理器144,其中滤波器134a的输出端与辅助滤波器134b的输出端接到共同电路的输入端,该共同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到处理器144。
[0115]选择性地,检测线路132a可另包括检测器136a,其位于感应回路110,并与感应线圈116和电容114串联;及辅助检测线路132b另包括辅助检测器136b,其位于电源回路120,并连接驱动电路124a和电源122。
[0116]驱动电路除了可以是图4A所示的全桥驱动电路124a,亦可是图4B所示的半桥驱动电路124b,差别在于半桥驱动电路124b只能调整频率,而不能调整相位。
[0117]图5是图4A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器采用电压检测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及图4A,检测器136a为电压检测器,其可以信号输入端502连接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或第三检测点C,并可以信号输出端504连接至滤波器134a,用以检测感应回路110上的电压,并将电压信号借由检测线路132a传送至处理器144。
[0118]选择性地,电压检测器亦可用于辅助检测线路132b,以连接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其中,感应回路I1上的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第三检测点C,或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上都可以在同一点上连接两个电压检测器,再各自连接至不同的滤波器,以借由不同的滤波器做出不同的放大作用,以供处理器144选择较佳的电压信号。以两个检测器各自连接一个滤波器其实较只使用单一检测器连接单一滤波器来得有成本优势,因为以两个调变倍率较小的滤波器来达成单一滤波器的较大调变倍率,这两个调变倍率较小的滤波器的整体成本其实较一个调变倍率较大的滤波器来得低。换言之,检测线路可以有两条,其每一连接至同一检测点,且其每一连接的滤波器可具有不同调变倍率,以提供不同调变倍率的感应波形给处理器。辅助检测线路亦可以有两条,其每一连接至同一辅助检测点,且其每一连接的辅助滤波器可具有不同调变倍率,以提供不同调变倍率的辅助感应波形给处理器。
[0119]图6是图4A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器采用单输出电流检测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6及图4A,检测器136b为单输出电流检测器,其设置于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第二辅助检测点Q,其以第一信号输入端602连接驱动电路124a,并以第二信号输入端606连接电源122,以及可以信号输出端604连接至辅助滤波器134b,用以检测电源回路120上的电流,并将电流信号借由辅助检测线路132b传送至处理器144。
[0120]选择性地,该单输出电流检测器亦可用于检测线路132a,其设置于感应回路110上的检测点,例如,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或第三检测点C。其中,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第三检测点C,或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和第二辅助检测点Q上都可以在同一点上配置两个单输出电流检测器,再各自连接至不同的滤波器,以借由不同的滤波器做出不同的调变倍率,以供处理器144选择较佳的电流信号。
[0121]图7是图4A的无线充电系统的检测器采用双输出电流检测器的示意图。请参照图7及图4A,检测器136a为双输出电流检测器,其设置于该感应回路110上的检测点,例如,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或第三检测点C。S卩,检测器136a的第一信号输入端702连接电容114,而第二信号输入端706连接驱动电路124a ;或检测器136a的第一信号输入端702连接感应线圈116,而第二信号输入端706连接驱动电路124a ;或检测器136a的第一信号输入端702连接感应线圈116,而第二信号输入端706连接电容114。其中第一信号输出端704和第二信号输出端708连接至滤波器134a,用以检测感应回路110上的电流,并将差分电流信号借由检测线路132a传送至处理器144。
[0122]选择性地,该双输出电流检测器亦可用于辅助检测线路132b,以配置于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第二辅助检测点Q。其中,感应回路110上的第一检测点A、第二检测点B、第三检测点C,或电源回路120的第一辅助检测点P或第二辅助检测点Q上都可以在同一点上连接两个双输出电流检测器,再各自连接至不同的滤波器,以借由不同的滤波器做出不同的放大作用,以供处理器144选择较佳的电流信号。
[0123]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4B,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处理器144执行以下步骤:在判读感应波形的程序开始后(步骤802),同时读取检测线路132a检测到的感应波形以及辅助检测线路132b检测到的辅助感应波形(步骤804);以该协议检验并判断感应波形是否正确(步骤806);若在步骤804检验的感应波形正确,则采用检测线路132a检测到的感应波形,记读取成功I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O次,错误O次(步骤810);若在步骤804检验的感应波形不正确,则判断是否辅助感应波形正确(步骤808),若在步骤808检验的辅助感应波形正确,则采用辅助检测线路132b检测到的辅助感应波形,记读取成功I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O次,错误O次(步骤812)。又若在步骤808检验的辅助感应波形正确,则记读取成功O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I次,错误次数加I次(步骤814)。
[0124]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另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4B,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处理器144执行以下步骤:在判读感应波形的程序开始后(步骤902),同时读取检测线路132a检测到的该感应波形,以及辅助检测线路132b检测到的辅助感应波形(步骤904);判断目前是否正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步骤906);若正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则判断是否感应波形正确(步骤908),若正确则采用该检测线路132a检测到的感应波形,记读取成功I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O次,错误O次(步骤912),若不正确则改为采用连接辅助检测线路132b的第二通道(步骤914) ο
[0125]若非正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而是正采用连接辅助检测线路132b的第二通道,则判断是否辅助感应波形正确(步骤910),若正确则采用辅助感应波形,记读取成功I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O次,错误O次(步骤918),若不正确则改为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步骤916)。
[0126]其中,在步骤914和步骤916的转换通道步骤的后,皆记读取成功O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I次,错误次数加I次。
[01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又一实施例的流程图。请同时参照图4B,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系统的处理器144执行以下步骤:在判读感应波形的程序开始后(步骤1002),判断目前是否正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步骤1004);若正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则读取该检测线路132a检测到的感应波形(步骤1005),并判断是否感应波形正确(步骤1008),若正确则采用检测线路132a检测到的感应波形,记读取成功I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O次,错误O次(步骤1012),若不正确则改为采用连接辅助检测线路132b的第二通道(步骤1014)。
[0128]若非正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该第一通道而是正采用连接辅助检测线路132b的第二通道,则判断是否辅助感应波形正确(步骤1010),若正确则采用辅助感应波形,记读取成功I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O次,错误O次(步骤1018),若不正确则改为采用连接检测线路132a的第一通道(步骤1016)。
[0129]其中,在步骤1014和步骤1016的转换通道步骤的后,皆记读取成功O次,读取感应波形失败I次,错误次数加I次。
[0130]本实用新型并未局限在此处所描述的特定细节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下,与先前描述与附图相关的许多不同的实用新型变更是可被允许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将由权利要求书来包含其所可能的修改变更,而非由以上描述来界定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应回路,包括感应线圈和电容,其中该感应线圈与该电容串联; 电源回路,包括电源和驱动电路,其中该电源连接该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该驱动电路的两输出端分别连接该电容及该感应线圈; 控制回路,包括: 处理器, 检测线路,其自该处理器连接至该感应回路上的检测点,以供该处理器检测该感应回路的感应电场,其中该感应电场使该感应回路上的第一电流或第一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感应波形, 辅助检测线路,其连接至该电源回路上的辅助检测点,以检测该感应电场,其中该感应电场使该电源回路上的电流或电压相对于时间呈现辅助感应波形,当该处理器以一协议检验并决定该感应波形不适用,即以该辅助感应波形取代该感应波形, 控制线路,其自该处理器连接至该电源,以供该处理器控制该电源输出至该感应回路的供电,及 辅助控制线路,其自该处理器连接至该驱动电路,以供该处理器控制该驱动电路的相位或频率,从而控制该感应回路的该供电; 其中该处理器依据所检测到的该感应电场,判断一接收端装置的状况,以调整该电源回路输出至该感应回路的该供电。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同时读取该检测线路检测到的该感应波形,以及该辅助检测线路检测到的该辅助感应波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将连接该检测线路的第一通道改为采用连接该辅助检测线路的第二通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处理器判断该检测线路检测到的该感应波形以及该辅助检测线路检测到的辅助感应波形是否正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状况包括因为接收端装置接近而使该感应电场产生变化,或因为该接收端装置的电力消耗而使该感应电场产生变化。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点位于下列位置之一:该驱动电路和电容之间、该驱动电路和感应线圈之间或位于该感应线圈与该电容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检测点位于该电源和该驱动电路之间的非接地线路或接地线路。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电路是全桥驱动电路或半桥驱动电路。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检测线路另包括电流检测器,其位于该感应回路,并与该感应线圈和该电容串联;及 该辅助检测线路另包括辅助电流检测器,其位于该电源回路,并连接该驱动电路和该电源。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检测线路另包括滤波器,该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至该感应回路,及该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处理器; 该辅助检测线路另包括辅助滤波器,该滤波器的输入端连接至该电源回路,及该辅助滤波器的输出端连接至该处理器。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检测线路有两条,两条皆连接至同一检测点,且两条皆连接的该滤波器具有不同调变倍率,以提供不同调变倍率的该感应波形给该处理器。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检测线路无线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检测线路有两条,两条皆连接至同一辅助检测点,且两条皆连接的该辅助滤波器具有不同调变倍率,以提供不同调变倍率的该辅助感应波形给该处理器。
【文档编号】H02J7-00GK204304477SQ201420638062
【发明者】黄国展, 李哲颖 [申请人]国美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