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线分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4555阅读:6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话线分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器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它是一种直接配线型电话线分线盒。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话线分线盒基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两面接线,即正面接内线,背面接外线;这种设计结构虽然简单,但作业时却十分不便,每次接线都要将接线模块从接线盒上卸下,接线后再从新装上。另一种配线盒一般包括盒座、盒盖和接线板,在盒座上设置数个绝缘的突台,突台上开有凹槽,凹槽中嵌有金属联接片和螺钉孔,外线和内线分别用螺钉紧固在金属联接片的两端,完成外线和内线的联接,中国专利99257573.7一一种电话电缆分线盒,就属于后一种传统设计。随着一个节点上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上述传统的分线盒已无法满足通讯技术发展的要求。中国专利93246134.4、01243448.5等公开了几种模块式插接分线盒,这几种分线盒虽然解决了传统接线盒存在的问题,实现了配线的模块式插接,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差错率,但在接线方式、零部件的稳定性方面仍显不足,如接线端子盖易脱落等。特别是因其模块采用非标准制造,所以,在大规模楼宇综合布线工程中,其通用性也不是十分理想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上述分线盒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牢固固定内线和外线端子盖、内线接线端子和外线接线端子分体并可非常方便地从端子座上分离的电话线分线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分线盒包括内、外线接线端子,内、外线接线端子盖,端子座,接线卡刀和接线卡刀底座,其特征在于外线端子盖(10) 的外侧面设有外线接入孔(11),上面设有把手(12)和两个接线卡刀导出口(14),与内线端子盖(20)相对的内侧面上设有榫接构件(15),榫接构件(15)的下面为一平台(16),外线端子盖(10)的底面外侧设有钩状挂接件(13),与外线端子盖(10)相对的内线端子盖(20)的内侧面上设有与外线端子盖(10)上的榫接构件(15)相榫接的榫接构件(21),内线端子盖(20)上设有贯通的螺栓孔(22),内线端子盖(20)的外侧面设有两对内线接入孔(24)和(25),两对内线接线孔(24)、(25)的下面设两个钩状挂接件(23),在端子座(30)上表面的两端设有两对接线卡刀导管(31)、连接杆(32)、螺栓通孔(37)和与钩状挂接件(23)相对应的两个挂接孔(34),端子座(30)上外线端子一侧的侧面上设有与钩状挂接件(13)相对应的挂接槽(33),端子座(30)的纵向两个外侧面上设有镶嵌固定凸楞(35),另外两个侧面上设有镶嵌固定槽(36),接线卡刀体(40)的内线接线卡刀(41)一侧为圆孔和“V”形槽,外线接线卡刀(42)一侧为圆孔,外线接线卡刀(42)长于内线接线卡刀(41),在接线卡刀体(40)的底部平板部分与固定螺栓(1)的穿过对应处有一凹入部分(43),接线卡刀底座(50)上面有两条与接线卡刀体(40)底部平板部分形状相对应的接线卡刀体(40)嵌入凹槽(51)和螺母(52)的固定孔(54),接线卡刀底座(50)横向两个侧面上设有镶嵌固定凸楞(53),分线盒座(60)的一边为通槽(61),另一边为半矩形开口槽(62),(80)为分线盒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内、外接线端子盖之间采用了榫接和螺栓压紧方式,牢固地固定了两个端子盖,防止了外线端子盖的脱落;内线端子盖和外线端子盖的结合和分离也非常简单易行。在内、外线电缆与接线端子连接时省去了剥皮环节,简化了作业程序。而端子盖与端子座之间、端子座与接线卡刀底座之间以及端子座与分线盒座之间的挂接、镶嵌联接方式,又使得分线盒零部件的组装和拆卸变得简单方便,并且每个分线盒单体都可按照标准,整齐、美观地组合在分线盒座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关系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关系纵向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关系横向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多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将螺母52放在接线顶针底座50上面的固定孔54内,两个接线卡刀体40放在嵌入凹槽51内,由于有凹入部分43的存在,保证了内线卡刀41和外线卡刀42的方向不会放反。将接线卡刀底座50送到端子座30内,内线接线卡刀41和外线接线卡刀42沿两对接线卡刀导管31伸出,接线卡刀底座50两侧上的凸楞53镶嵌到端子座30两侧上的固定槽36内,使接线卡刀底座50和端子座30结合在一起,为便于嵌入,通槽36的下边缘应有一向上的倾角。利用把手12,将外线端子盖10以连接杆32为导向,安装在端子座30外线一侧,使钩状挂接件13挂接在端子座30上的挂接槽33内,两根外线接线卡刀42从两个接线卡刀导出口14导出。将内线端子盖20安装在端子座30的内线一侧,内线端子盖20的榫接构件21的底面压在外线端子盖10榫接构件15下面的平台16上,两个钩状挂接件23沿端子座30上的挂接孔34进入,并挂接在端子座30上。将外线电缆连同绝缘护套一起插入外线接入孔11,将内线电缆连同绝缘护套一起插入内线接入孔24或25,然后用螺丝刀将固定螺栓1拧紧,随着螺栓1逐渐被拧紧,内线接线卡刀41和外线卡刀42分别将内线电缆和外线电缆的绝缘外套割破,内、外线电缆与卡刀41和42接触,通过卡刀体40实现内线与外线的联接,为防止水和空气对接线端子的侵蚀,在接线孔中要充填聚氨酯系凝胶或其他防水膏,以保证导体的良好接触。最后,利用端子座30纵向两个侧面上的镶嵌固定凸楞35和分线盒座60上的通槽61、半矩形开口槽62,将整个分线盒按安装到分线盒座60上,形成一个分线盒组合,为便于嵌入,凸楞35的下边缘应有一向上的倾角。
实施例2根据内线电缆同种类和规格的不同,可选用不同的接线孔24或25,接线孔24适合联接双股电缆,接线孔25适合联接与外线相同的单股电缆。
实施例3外线接线卡刀42从外线端子盖10上两个接线卡刀导出口14导出,既可起到为外线端子盖10导向的作用,又可在线路维修时,利用卡刀导出部分检测线路的导通状况。
实施例4根据SPEC标准,一个分线盒组合上的分线盒的个数为3、5、6、10、12、15、25,所以,分线盒座要设计成三个分线盒组合60和五个分线盒组合70的形式。
实施例5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施工要求,多组组合使用,亦可一组或单独使用。
权利要求1.电话线分线盒,包括内、外线接线端子,内、外线端子盖,端子座,接线卡刀、接线卡刀底座和分线盒座,在分线盒上部两端的外线端子盖(10)上设有外线接入孔(11)和把手(12),其特征在于外线端子盖(10)与内线端子盖(20)榫接后,利用钩状挂接件(13)和钩状挂接件(23)安装在端子座(30)上,接线卡刀体(40)镶嵌在接线卡刀底座(50)上面的凹槽(51)内,内线接线卡刀41和外线接线卡刀42沿两对接线卡刀导管31伸出,接线卡刀底座(50)利用其横向两个侧面上的凸楞(53)和端子座(30)两个侧面上对应的固定槽(36)安装在端子座(30)内,分线盒整体用螺栓(1)和螺母(52)紧固后,卡装在分线盒座(6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线分线盒,其特征在于在外线端子盖(10)上,与内线端子盖(20)相对的一侧设有榫接构件(15),榫接构件(15)的下面为一平台(16),外线端子盖(10)的上面有两个接线卡刀导出口(14),底面外侧设有钩状挂接件(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线分线盒,其特征在于内线端子盖(20)上设有内线接入孔(24)和(25),在与外线端子盖(10)相对的一侧设有榫接构件(21),两对接线孔(24)、(25)的下面设有两个钩状挂接件(2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线分线盒,其特征在于在端子座(30)上表面的两端设有两对接线卡刀导管(31)和与钩状挂接件(23)相对应的两个挂接孔(34),端子座(30)上外线端子一侧的侧面上设有与钩状挂接件(13)相对应的挂接槽(33),端子座(30)的纵向两个外侧面上设有镶嵌固定凸楞(35),另外两个侧面上设有镶嵌固定槽(3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线分线盒,其特征在于接线卡刀体(40)的外线接线卡刀(42)长于内线接线卡刀(41),在接线卡刀体(40)的底部平板部分与固定螺栓(1)的穿过对应处有一凹入部分(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线分线盒,其特征在于接线卡刀底座(50)上面有两条与接线卡刀体(40)底部平板部分形状相对应的嵌入凹槽(51)和螺母(52)的固定孔(54),横向两个侧面上设有镶嵌固定凸楞(5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话线分线盒,其特征在于分线盒座(60)的一边为通槽(61),另一边为半矩形开口槽(6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话线分线盒,它具有内、外接线端子盖安装牢固又便于拆卸,提高作业效率,每个分线盒单体都可按标准整齐、美观地组合在分线盒座上的特点。分线盒包括内、外线接线端子,内、外线端子盖,端子座,接线卡刀和接线卡刀底座,在内、外线端子盖上有内、外线接入孔,外线端子盖与内线端子盖榫接后,利用挂接件安装在端子座上,接线卡刀镶嵌在底座上面的凹槽内,并从端子座上接线卡刀导管中导出,卡刀底座利用其横向两个侧面上的凸楞和端子座上对应的固定槽安装在端子座内。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楼宇、住宅等场所的综合布线工程中。
文档编号H02G3/16GK2672974SQ200420030220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20日
发明者李处述, 郑兴泰 申请人:李处述, 郑兴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