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2999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气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气开关结构,尤指一种具分段导通及杠杆作用的接点组合及简单煞车结构的电气开关,由具杠杆作用的接点组合可使一电气设备的马达平稳的加速,而由该煞车结构则可使马达于短时间内煞车的电气开关。
背景技术
按电气开关,被广泛地使用于电钻、电动螺丝起子等电气设备上,由按压该电气开关以启动该电气设备上的马达进行钻孔或锁/松螺丝的动作。
公知的电气开关,例如美国第5,798,584号专利,其公开一种用于电动手工具上的电气开关,其具有一壳体、一接点系统、一控制电子、一冷却装置、一热传导及电气传导组件以及一固定装置。该专利的电气开关固然可使电动手工具上的马达启动及煞车,但其接点系统的结构较为复杂,此外其冷却装置欲固定于壳体上时需由一特定的固定装置固持,成本较高。
又例如美国第6,104,105号专利,其公开一种电气开关,其具有壳体(2),其包括一第一和第二输入连接(3,4)用以电气连接至一电压源以及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和第二输出连接(5,6)用以电气连接至一电气装置,该第二输入连接(4)具有一电气连接部份用以连接至该第二输出连接(6);一操作组件(7)其可被手工地移动;一第一接点系统(10),其包括一固定接点(13)及一接点游戏杆(14,15),该接点游戏杆(14,15)具有一第一和第二杠杆臂及一旋转支点(19),该第一杠杆臂与该固定接点(13)连通,该固定接点(13)被直接地连接至该第一输入连接(3),且其中该第一杠杆臂在其移动至该第二杠杆臂上方时以该第一杠杆臂可以被放置于该固定接点(13)的对向方式由一弹簧力量在一靠近朝向该固定接点(13)及该操作组件方向被偏压以便接近该接触系统(10)的一电气连接;以及一电流-携带轨道(18),其被安排在一该壳体(2)的中央区域中,该电流-携带轨道(18)建立一电气连接至该第一输出连接(5),该接点游戏杆(14,15)的转动支点被安排在接近该第一和第二输入连接(3,4)区域的电流-携带轨道(18)上其中该电流-携带轨道(18)从该第一和第二输入连接(3,4)间的区域延长至该第一输出连接(5)的区域中且以横向接近直角方向穿过该壳体(2)至该操作组件的移动方向。该专利的电气开关固然可使电动手工具上的马达启动及煞车,但其接点系统(10)包括固定接点(13)及接点游戏杆(14,15),该接点游戏杆(14,15)具有第一和第二杠杆臂及旋转支点(19)的结构较为复杂,成本亦较高。实属美中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开关,其具分段导通及杠杆作用的接点组合,由该接点组合可使一电气设备的马达平稳的加速。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简单煞车结构的电气开关,由该煞车结构则可使马达于短时间内煞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气开关,其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上盖上具有一开口,且该上盖及下盖可互相盖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一促动开关,其位于该壳体外侧,且具有一促动推杆伸入该容置空间且可于该容置空间中移动,且该促动推杆的后侧置有一弹簧,其中该促动推杆的下方具有一第一致动子及一第二致动子,侧边则具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中具有一接触片;一第一接触端子,其具有电源负极的传导功能;一侧边端子,其具有电源正极的传导功能;一第一接点组合,其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固定端子,置于该第一接点组合下方,用以供电源传导功能;一第二接触端子,用以供锁固及电源负极的传导功能;一第二接点组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平行,其亦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印刷电路板,置于该容置空间中;
一控制电路,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其至少具有一可变电阻及一电子组件,其中该电子组件可外露于该开口;以及一散热片,由该开口可耦接至该电子组件,用以将该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散发至该壳体外;于该促动开关被移动时,该促动推杆会带动该第一致动子及该第二致动子于该固定端子上移动,该第一致动子会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接触,由杠杆的作用使该臂部向下而该固定端子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与该接触端子接触,进而形成电气通路而使该电子组件启动该马达转动;当该促动推杆继续向壳体内移动时,会与该可变电阻接触以改变该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该电子组件根据此电阻值以输出不同的电流据以控制该马达的转速,或旁通该控制电路直通该马达,以带动该第二致动子与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接触,由杠杆的作用使该臂部向下而该固定端子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与该接触端子接触,此时该马达会达到全速转速。
其中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较佳地为一圆球形,以减少该促动推杆推进时的阻力。
其中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较佳地由金属材料所制成。
其中该电子组件较佳地为一功率半导体,且该功率半导体上进一步具有一散热孔,以便可由一螺丝穿过该散热孔将该散热片锁固于该功率半导体上进行散热。
其中该第一接触端子进一步具有一上延伸片,其具有一开孔与该上盖的开孔对齐,该侧边端子进一步具有一侧延伸片,该促动推杆的外侧进一步具有一煞车控制片,且该煞车控制片下方及侧方分别具有一弹簧,其中该下方弹簧可套置于该煞车控制片下方侧再置于该凹槽中;当该促动开关不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导通,此时马达不转动;当该促动开关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分离且与该上延伸片接触,此时马达开始加速转动;当该促动开关被释放,由该弹簧的力量该促动推杆被推回原位,此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再次导通,此时由马达的反电动势可造成马达立即煞车的效果。
其进一步具有一马达正电源端子及一马达负电源端子,其中该马达正电源端子耦接至该侧边端子,该马达负电源端子耦接至该第一接触端子,以便将电源传导至该马达。
其进一步具有一切换开关,其置于该促动开关的上方且耦接至该马达正电源端子及马达负电源端子,其具有一开关本体、一枢轴、一弹片、一滑动块、两对弹簧、两个接触片及一把手部份,其中,该弹片具有机构切换定位的功能;该滑动块则用以装载该弹簧及滑轨功能使反向机构可顺利运行;两对弹簧分置于该滑动块的下方侧,其可使反向机构接触稳固;该两个接触片分置于该两对弹簧的下方侧,其具反向机构正反转切换及电源切换功能;当转动该把手时,可使开关本体进行枢轴运动,用以切换该马达的方向。
其中该促动推杆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弹簧及一第二弹簧,其分别位于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中,用以提供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回复力量,而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及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分别具有一倒角。
其中该第二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两个接触银点。
其中该接触片用以控制该控制电路的转速。
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具有一传导端子、一二极管及一连接端子,其中该传导端子耦接至该电子组件;该二极管耦接至该连接端子,用以消除回路的反电动势;而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电源正极及传导端子的正极,具电源传导的功能。
其中该容置空间具有防尘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简单煞车结构的电气开关,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上盖上具有一开口,且该上盖及下盖可互相盖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一促动开关,其位于该壳体外侧,且具有一促动推杆伸入该容置空间且可于该容置空间中移动,且该促动推杆的一侧具有一煞车控制片而其端部则置有一弹簧,且该煞车控制片的侧边则具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中具有一接触片;一第一接触端子,其具有电源负极的传导功能,且具有一上延伸片,其具有一开孔与该上盖开孔对齐;一侧边端子,其具有电源正极的传导功能,且具有一侧延伸片;
一第一接点组合,其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固定端子,置于该第一接点组合下方,用以供电源传导功能;一第二接触端子,用以供锁固及电源负极的传导功能;一第二接点组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平行,其亦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印刷电路板,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一控制电路,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其至少具有一可变电阻及一电子组件,其中该电子组件可外露于该开口;以及一散热片,由该开口可耦接至该电子组件,用以将该电子组件所产生的热散发至该壳体外;该促动开关不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导通,此时马达不转动;当该促动开关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分离且与该上延伸片接触,此时马达开始加速转动;当该促动开关被释放,由该弹簧的力量该促动推杆被推回原位,此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再次导通,此时由马达的反电动势可造成马达立即煞车的效果。
其中该促动推杆的下方具有一第一致动子及一第二致动子,且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较佳地为一圆球形,以减少该促动推杆推进时的阻力;该促动开关被移动时,该促动推杆会带动该第一致动子及该第二致动子于该固定端子上移动,该第一致动子会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接触,由杠杆作用使该臂部向下而该固定端子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与该第一接触端子接触,进而形成电气通路而使该电子组件启动该马达转动;当该促动推杆继续向壳体内移动时,会与该可变电阻接触以改变该可变电阻的电阻值,该电子组件根据此电阻值以输出不同的电流据以控制该马达的转速或旁通该控制电路直通该马达,且会带动该第二致动子与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接触,由杠杆的作用使该臂部向下而该固定端子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与该第一接触端子接触,此时该马达会全速转动。
其中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较佳地由金属材料所制成。
其中该电子组件较佳地为一功率半导体,且该功率半导体上进一步具有一散热孔,以便可由一螺丝穿过该散热孔将该散热片锁固于该功率半导体上进行散热。
其进一步具有一马达正电源端子及一马达负电源端子,其中该马达正电源端子耦接至该侧边端子,该马达负电源端子耦接至该接触端子,以便将电源传导至该马达以便外接至该马达。
其进一步具有一切换开关,其置于该促动开关的上方且耦接至该马达正电源端子及马达负电源端子,其具有一开关本体、一枢轴、一弹片、一滑动块、两对弹簧、两个接触片及一把手部份,其中,该弹片具有机构切换定位的功能;该滑动块则用以装载该弹簧及滑轨功能使反向机构可顺利运行;两对弹簧分置于该滑动块的下方侧,其可使反向机构接触稳固;该两个接触片分置于该两对弹簧的下方侧,其具反向机构正反转切换及电源切换功能;当转动该把手时,可使开关本体进行枢轴运动,用以切换该马达的方向。
其中该促动推杆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弹簧及一第二弹簧,其分别位于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容置空间或内侧中,用以提供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回复力量,而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及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分别具有一倒角。
其进一步包括一基座及一回复弹簧,其中该基座可分离地置于该下盖中,而该回复弹簧置于该基座上,且其两端部分别位于该第一接点组合及该第二接点组合的固定端子上。
其中该接第二触端子进一步包括两个接触银点。
其中该接触片用以控制该控制电路的转速。
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具有一传导端子、一二极管及一连接端子,其中该传导端子耦接至该电子组件;该二极管耦接至该连接端子,用以消除回路的反电动势;而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电源正极及传导端子的正极,具电源传导的功能。
其中该容置空间具有防尘的效果。


图1为一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气开关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一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点组合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一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煞车机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一示意图,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以附图及较佳具体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其显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气开关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包括壳体1;促动开关2;第一接触端子3;侧边端子4;第一接点组合5;固定端子16;第二接触端子45;第二接点组合6;印刷电路板7;控制电路8;以及散热片9所组合而成。
其中,该壳体1,其较佳地由绝缘材料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塑料,其具有一上盖11及一下盖12,其中该上盖11上具有一开口111,且该上盖11及下盖12可互相盖合以形成一容置空间13。
该促动开关2,其位于该壳体1外侧,且具有一促动推杆21伸入该容置空间13且可于该容置空间13中横向移动,且该促动推杆21的后侧置有一弹簧14,而该弹簧14则套置于该下盖12的一塞子121上,以便由该弹簧14的弹力使该促动开关2回位,且该促动推杆21的后侧具有一凹槽(因投影关系图中未示),该凹槽中则具有一接触片212;其中该促动推杆21的下方进一步具有一第一致动子22及一第二致动子23,且该第一致动子22及第二致动子23的端部较佳地为一圆球形且例如但不限于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以减少该促动推杆21推进时的阻力。此外,该促动推杆21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弹簧24及一第二弹簧25,其分别位于该第一致动子22及第二致动子23的容置空间或内侧中,在自然状态下,部份该第一弹簧24及第二弹簧25可分别内置于该第一致动子22及第二致动子23内,由推杆21下压,用以提供该第一致动子22及第二致动子23的回复力量,该促动推杆21的外侧进一步具有一煞车控制片26,煞车控制片26的下方具有一弹簧261,其置于该凹槽211中且位于该接触片212上方,其可于该接触片212上横向移动,侧方则具有一弹簧262。此外,该促动开关2的壳体上进一步具有一第一滑槽27及一第二滑槽28。
该第一接触端子3,其可耦接至一外接电源(图未示),例如但不限于一电池,其具有电源负极的传导功能,此外,该接触端子3进一步具有一上延伸片31,其具有一开孔32与该上盖11的开口111对齐;该侧边端子4,其可耦接至该外接电源(图未示),其具有电源正极的传导功能且其进一步具有一侧延伸片41;由该接触端子3及该侧边端子4可将该电池的电源传导至一马达(图未示)及该控制电路7供其使用。该固定端子16,置于该第一接点组合5下方,用以供电源传导功能;而该第二接触端子45上进一步具有两个接触银点46,用以供电源负极的传导功能。
于作动时,当该促动开关2不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26与该侧延伸片41导通,此时马达不转动;当该促动开关2动作时,该促动推杆21被推动,同时促使该煞车控制片26于该凹槽211中的后侧接触片212上方横向移动而侧延伸片41分离并进一步与该上延伸片31接触,此时马达将开始加速转动;当该促动开关2被释放,由该弹簧14及弹簧262的力量该促动推杆21被推回原位,此时该煞车控制片26与该侧延伸片41再次导通,此时由马达的反电动势可造成马达立即煞车的效果。此简单且快速、有效的煞车结构确可改善公知电气开关的缺点。
该第一接点组合5及该第二接点组合6的结构亦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异于上述公知电气开关的特点。其中该第一接点组合5及该第二接点组合6置于一基座15上,该基座15可分离地置于该下盖12中。该第一接点组合5,其具有一固定端子51及一臂部52,该臂部52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53;该第二接点组合6,与该第一接点组合5平行,其亦具有一固定端子61及一臂部62,该臂部62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63。其中该臂部52的长度稍长于臂部62。
当该促动开关2被移动时,该促动推杆21会带动该第一致动子22及该第二致动子23于该固定端子51、61上移动,该第一致动子22会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5的臂部52接触,由杠杆原理的作用使该臂部52向下而该固定端子51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53与该接触端子3接触,进而与电池(图未示)形成电气通路而使该控制电路8启动该马达转动;当该促动推杆21继续向壳体1内移动时,会带动该第二致动子23与该第二接点组合6的臂部62接触,由杠杆的作用使该臂部62向下而该固定端子61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63与该接触端子3接触,该控制电路8据以输出不同的电流以控制该马达的转速或旁通(by pass)该控制电路8直通该马达。
该印刷电路板7,置于该容置空间13中,例如但不限于该促动推杆21的下方,其上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传导端子71、一二极管73及一连接端子74,其中该传导端子71耦接至后述的电子组件;该二极管73耦接至该连接端子71,用以消除回路的反电动势;而该连接端子74连接至该电源正极M+及传导端子71的正极,具电源传导的功能;该控制电路8,置于该印刷电路板7上,其至少具有一可变电阻81及一电子组件82,例如但不限于为一功率半导体(Power Semiconductor),其插接于该连接端子71中且其上进一步具有一散热孔821,且该功率半导体82可外露于该开口111;以及散热片9,其具有一开孔91可与该散热孔821对齐,由该开孔91可耦接至该功率半导体82,以便将该功率半导体82所产生的热经由该散热片9散发至该壳体1外。此外该电气开关进一步具有一马达正电源端子M+及马达负电源端子M-,其位于该容置空间13的上侧且其端部穿出且外露于该下盖12,以便将该电气开关耦接至一马达(图未示)。
请参照图2,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点组合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该基座15上进一步具有一回复弹簧151,该回复弹簧151的两端部置于该固定端子61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接点组合5及第二接点组合6的结构相同,只是第一接点组合5的固定端子51部份的长度短于第二接点组合6的固定端子61,以便使第一接点组合5的接触点53可与第一接触端子3先导通。如图所示,该第一接点组合5具有一固定端子51及一臂部52,该臂部52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53,其中该臂部52具有一倒角。该固定端子51的上方则为该第二致动子23,该回复弹簧151的端部则位于该第二致动子23的上方,而该第二致动子23的右侧则为该第一致动子22。当该促动开关2被推动时,该促动推杆21会带动该第一致动子22及该第二致动子23于该固定端子51及61上移动,因该固定端子51的长度较短,所以该第一致动子22会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5的臂部52接触,由杠杆原理的作用使该臂部52向下而该固定端子51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53与该接触端子3接触,进而使电池(图未示)与控制电路7形成电气通路而使该电子组件82启动该马达转动;当该促动推杆21继续向壳体1内移动时,会带动该第二致动子23与该第二接点组合6的臂部62接触,由杠杆的作用使该臂部62向下而该固定端子61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63与该接触端子3接触,且会与该可变电阻81接触以改变该可变电阻81的电阻值,该电子组件82根据此电阻值以输出不同的电流据以控制该马达的转速,或旁通该控制电路8直通该马达。当该促动推杆21被释放时,由该回复弹簧151的端部的回复力可使该固定端子61快速回复原位。
请参照图3,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煞车机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于作动时,当该促动开关2不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26与该侧延伸片41导通,此时马达不转动;当该促动开关2动作时,该促动推杆21被推动,同时促使该煞车控制片26与侧延伸片41分离且由该弹簧261的力量与该上延伸片31接触,此时马达开始加速转动;当该促动开关2被释放,由该弹簧262的力量该促动推杆21被推回原位,此时该煞车控制片26与该侧延伸片41再次导通,此时由马达的反电动势可造成马达立即煞车的效果。此简单且快速、有效的煞车结构确可改善公知电气开关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进一步具有一切换开关10,其置于该促动开关2的上方且耦接至该马达正电源端子M+及马达负电源端子M-,其具有一开关本体101、一枢轴102、一弹片105、一滑动块106、两对弹簧107,107’、两个接触片108,108’及一把手103部份;转动该把手103可使开关本体101进行枢轴运动,且该把手的端部纵向两侧延伸出一拨杆104,且该拨杆104可于该第一滑槽27及第二滑槽28间滑动及固持。其中,该弹片105具有机构切换定位的功能;该滑动块106则用以装载该弹簧107,107’及具滑轨功能使反向机构可顺利运行;两对弹簧107,107’分置于该滑动块106的下方侧,其可使反向机构接触稳固;该两个接触片108,108’分置于该两对弹簧107,107’的下方侧,其具反向机构正反转切换及电源切换功能;当转动该把手103时,可使开关本体101进行枢轴运动,用以切换该马达的方向。而该开关本体101置于该壳体1中且位于该印刷电路板7的上方且耦接至该马达正电源端子M+及马达负电源端子M-。当该拨杆104被切换于该第一滑槽27中时,由该枢轴102的作用可使该开关本体101位于一第一位置,此时该马达正电源端子M+及马达负电源端子M-可分别供应正电源及负电源至该马达,因此该马达可逆向转动。当该拨杆104被切换于该第二滑槽28中时,由该枢轴102的作用可使该开关本体101位于一第二位置,此时该马达正电源端子M+及马达负电源端子M-可分别供应负电源及正电源至该马达,因此该马达可正向转动。
请参照图4,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于组合时,可先将促动开关2、接触端子3、侧边端子4、第一接点组合5、第二接点组合6、印刷电路板7及控制电路8等组件放置于容置空间13的相关位置,接着将上盖11盖合于该下盖12,使该功率半导体82的背面外露于该开口111,再将该散热片9的开孔91对准该散热孔821,并使用一螺丝S依序穿过该开孔91、该散热孔821及该开孔32,将该散热片9锁固于该壳体1、该功率半导体82及该接触端子3上即可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的组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较公知技术言,其具有分段导通及杠杆作用的接点组合及简单煞车结构,可使一电气设备的马达平稳加速,且可使马达于短时间内煞车,因此可改善公知电气开关的缺点。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描述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术的,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少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的内容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上盖上具有一开口,且该上盖及下盖互相盖合后形成一容置空间;一促动开关,其位于该壳体外侧,且具有一促动推杆伸入该容置空间且于该容置空间中移动,且该促动推杆的后侧置有一弹簧,其中该促动推杆的下方具有一第一致动子及一第二致动子,侧边则具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中具有一接触片;一第一接触端子,耦接电源负极;一侧边端子,耦接电源正极;一第一接点组合,其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固定端子,置于该第一接点组合下方,用以供电源传导功能;一第二接触端子,锁固及耦接电源负极;一第二接点组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平行,其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印刷电路板,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一控制电路,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其至少具有一可变电阻及一电子组件,其中该电子组件外露于该开口;以及一散热片,由该开口耦接至该电子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为一圆球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由金属材料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组件为一功率半导体,且该功率半导体上进一步具有一散热孔,一螺丝穿过该散热孔将该散热片锁固于该功率半导体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接触端子进一步具有一上延伸片,其具有一开孔与该上盖的开孔对齐,该侧边端子进一步具有一侧延伸片,该促动推杆的外侧进一步具有一煞车控制片,且该煞车控制片下方及侧方分别具有一弹簧,其中该下方弹簧套置于该煞车控制片下方侧再置于该凹槽中;该促动开关不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导通,马达不转动;该促动开关动作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分离且与该上延伸片接触,马达加速转动;该促动开关被释放,由该弹簧的力量该促动推杆被推回原位,此时该煞车控制片与该侧延伸片再次导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马达正电源端子及一马达负电源端子,其中该马达正电源端子耦接至该侧边端子,该马达负电源端子耦接至该第一接触端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切换开关,其置于该促动开关的上方且耦接至该马达正电源端子及马达负电源端子,其具有一开关本体、一枢轴、一弹片、一滑动块、两对弹簧、两个接触片及一把手部份;该滑动块装载该弹簧及滑轨;两对弹簧分置于该滑动块的下方侧;该两个接触片分置于该两对弹簧的下方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促动推杆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弹簧及一第二弹簧,其分别位于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中,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及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分别具有一倒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两个接触银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具有一传导端子、一二极管及一连接端子,其中该传导端子耦接至该电子组件;该二极管耦接至该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电源正极及传导端子的正极。
11.一种电气开关,用以控制一马达的转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其具有一上盖及一下盖,其中该上盖上具有一开口,且该上盖及下盖互相盖合后形成一容置空间;一促动开关,其位于该壳体外侧,且具有一促动推杆伸入该容置空间且于该容置空间中移动,且该促动推杆的一侧具有一煞车控制片而其端部则置有一弹簧,且该煞车控制片的侧边则具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中具有一接触片;一第一接触端子,具有一上延伸片,该上延片具有一开孔与该上盖开孔对齐;一侧边端子,其具有一侧延伸片;一第一接点组合,其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固定端子,置于该第一接点组合下方;一第二接触端子,锁固及耦接电源负极;一第二接点组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平行,其亦具有一固定端子及一臂部,该臂部下侧进一步具有一接触点;一印刷电路板,置于该容置空间中;一控制电路,置于该印刷电路板上,其至少具有一可变电阻及一电子组件,其中该电子组件可外露于该开口;以及一散热片,由该开口耦接至该电子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促动推杆的下方具有一第一致动子及一第二致动子,且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为一圆球形;该促动开关被移动时,该促动推杆带动该第一致动子及该第二致动子于该固定端子上移动,该第一致动子先与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接触,该臂部向下而该固定端子向上移动,使该接触点与该第一接触端子接触;该促动推杆继续向壳体内移动时,改变该可变电阻的电阻值,且带动该第二致动子与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接触,该臂部向下而该固定端子向上移动,该接触点与该第一接触端子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端部由金属材料所制成。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电子组件为一功率半导体,该功率半导体上进一步具有一散热孔,一螺丝穿过该散热孔将该散热片锁固于该功率半导体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马达正电源端子及一马达负电源端子,其中该马达正电源端子耦接至该侧边端子,该马达负电源端子耦接至该接触端子,将电源传导至该马达。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具有一切换开关,其置于该促动开关的上方且耦接至该马达正电源端子及马达负电源端子,其具有一开关本体、一枢轴、一弹片、一滑动块、两对弹簧、两个接触片及一把手部份;该滑动块用以装载该弹簧及滑轨;两对弹簧分置于该滑动块的下方侧;该两个接触片分置于该两对弹簧的下方侧。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促动推杆进一步具有一第一弹簧及一第二弹簧,其分别位于该第一致动子及第二致动子的容置空间或内侧中,该第一接点组合的臂部及该第二接点组合的臂部分别具有一倒角。
18.如权利要求1或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一基座及一回复弹簧,其中该基座可分离地置于该下盖中,该回复弹簧置于该基座上,且其两端部分别位于该第一接点组合及该第二接点组合的固定端子上。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接触端子进一步包括两个接触银点。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气开关,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印刷电路板上进一步具有一传导端子、一二极管及一连接端子,其中该传导端子耦接至该电子组件;该二极管耦接至该连接端子;该连接端子连接至该电源正极及传导端子的正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其包括壳体;促动开关;接触端子;第一接点组合;第二接点组合;印刷电路板;控制电路;以及散热片;该促动开关被移动时,可形成电气通路而使该控制电路启动该马达转动;当该促动开关继续向壳体内移动时,该控制电路可根据改变的电阻值以输出不同的电流据以控制该马达的转速或旁通该控制电路直通该马达;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同时揭露一种简单煞车结构,其可使马达于短时间内煞车。
文档编号H02P3/00GK2821826SQ20052001185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6日
发明者刘志松, 叶大丰, 李永隆, 邱瑞荣 申请人:崧腾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