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4786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具体地说是一种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由于手机的普及给人们的工作、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很快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必备品。但现有的手机充电方式具有诸多不便之处也随之显现出来,比如现有的手机充电器,在使用时需要通过电源插头接入电源插座,再通过另一插头接至手机的充电插座,并且不同品牌型号的手机,其充电器插口也不同,因此一种品牌型号的手机只适配该品牌的专用充电器,而且一个充电器每次只能对一台手机充电,这样的充电方式存在诸多局限和不便,如困扰手机用户已久的充电器杂乱、插件松动、氧化、损坏等。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方便实用的可将不同品牌的手机统一充电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可适配各种品牌型号的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输入端电电源经第一整流器的输出端接至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一整流器的输出端同时还接至由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组成的推挽电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与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之间的节点间设有第一电感,该第一电感与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相连的第二电感相耦合;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及发射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两并联回路之间分别通过第三电感及第四电感耦合。
所述第一电感为一高频开放式线圈;在整流器的输出端并联有发光二极管;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第二电感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之间还设有第二整流器;所述第一整流器及第二整流器为全波桥式整流器;在充电器工作电源输入端设有一轻触式开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方便实用,应用范围广使用安全可靠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1.方便实用,应用范围广。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电磁感应式充电,所以可避免插拔插头,克服了很我手机充电器使用不方便,容易产生插头松动、氧化、损坏等现象,同时利用不同手机电池电压基本相同(一般为3.6V左右)的特点,能够实现手机充电的通用性,可解决长期以来现有的手机充电方式带来的不便,使其可广泛应用于个人、家庭以及宾馆、酒店、机场、车站等服务性公共场所,各种不同型号的手机只需放在充电器的轻触式开关上即可进行充电,无需考虑品牌型号,为手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使用安全可靠。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推挽开关电路产生高频振荡,把直流电压变换成高频交流电压,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耦合到手机的充电电池中,并且起着将输出部分与输入电网隔离的作用。
3.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由于一般的手机电池内部均具有一定剩余空间,小型的电感线圈及整流器均可装入该剩余空间内,不影响外观,且易于改造,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推广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电源由市电电源经第一整流器Z1(本实施例采用全波桥式整流器)的输出端接至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两端,第一整流器Z1的输出端同时还接至由第一三极管T1及第二三极管T2(本实例采用E13003型硅NPN三重扩散平面管)组成的推挽电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与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之间的节点间设有第一电感L1,该第一电感L1为一高频开放式线圈,可与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相连的电感线圈相耦合;第一三极管T1及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及发射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两并联回路之间通过第三电感L3及第四电感L4耦合。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第二电感L2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之间还设有第二整流器Z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将推挽电路作为充电电路的主要结构,通过推挽开关电路产生高频振荡,把直流电压变换成高频交流电压,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耦合到手机的充电电池中,并且起着将输出部分与输入电网隔离的作用,具体过程为220V的交流电经过第一整流器Z1进行桥式整流后,给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充电,第一三极管T1为导通状态,第二三极管T2为截止状态,当第二电容C2的电压上升到一定值时,会使第一三极管T1截止,第二三极管T2导通,第二电容C2放电,此时第一电感L1与第二电容C2相连的一端电势为正;第二三极管T2在导通过程中耗尽第二电容C2的电势使中性点下移,造成第二三极管T2自身的截止以及第一三极管T1的导通,由第一电容C1放电,第一电感L1与第一三极管T1发射极相连的一端为正,从而在第一电感L1上产生高频振荡,该电能耦合到改造后的手机或充电电池的第二电感L2上后,再经第二整流器Z2输出直流电送至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本实用新型中两个三极管的偏置电压分别由第三电容C3与第三电感L3、第四电容C4与第四电感L4组成的LC振荡电路产生的脉冲提供,当第一三极管T1的截止时,第三电容C3因第一三极管T1的截止通过其be结向第三电感L3放电,在第三电感L3中产生感应电势,并在与第三电感L3耦合的第四电感L4中产生反向的感应电势,使第二三极管T2导通,第二电容C2放电,第二三极管T2在导通过程中耗尽第二电容C2的电势使中性点下移,又造成第二三极管T2自身的截止以及第一三极管T1的导通,由第一电容C1放电,在第一电感L1上产生高频振荡。
本实用新型在充电器电源输入端设有一轻触式开关,该轻触式开关设于充电器座上,当手机或充电电池置于充电器上时,靠手机或充电电池的自重压下此开关,接通充电器工作电源,对手机电池进行感应式充电,使充电更加安全、省电,并在第一整流器Z1的输出端并联有发光二极管D1,提示电路的连通情况,以显示本实用新型正在充电工作中。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电流大于120mA,充电电压为4.2V,满足一般手机充电的要求;充电器部分产生的振荡频率约为50kHz,而手机内部最低频元件的频率也达至了几十MHz,所以不会对手机产生干扰,充电效率也达到了现有充电方式的水平。
权利要求1.一种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工作电源由市电电源经第一整流器(Z1)的输出端接至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的两端,第一整流器(Z)的输出端同时还接至由第一三极管(T1)及第二三极管(T2)组成的推挽电路,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与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之间的节点间设有第一电感(L1),该第一电感(L1)与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相连的第二电感(L2)相耦合;第一三极管(T1)及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及发射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三电容(C3)及第四电容(C4),两并联回路之间分别通过第三电感(L3)及第四电感(L4)耦合。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电感(L1)为一高频开放式线圈。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整流器的输出端并联有发光二极管(D1)。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第二电感(L2)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之间还设有第二整流器(Z2)。
5.按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整流器(Z1)及第二整流器(Z2)为全波桥式整流器。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器工作电源输入端设有一轻触式开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用感应式手机充电器,其工作电源由市电电源经第一整流器的输出端接至两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的两端,第一整流器的输出端同时还接至由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组成的推挽电路,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节点与第一电容及第二电容之间的节点间设有第一电器,该第一电感与加装于手机或手机充电电池中的与手机或充电电池内部保护电路相连的第二电感相耦合;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及发射极之间分别并联有第三电容及第四电容,两并联回路之间分别通过第三电感及第四电感耦合。本实用新型方便实用,应用范围广,使用安全可靠,且成本低,具有推广价值。
文档编号H02J17/00GK2822001SQ20052009245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2日
发明者王贺, 龚鹏 申请人:王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