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777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
背景技术
当前在通讯、数据通信、无线通信、服务器、基站等通信领域的产品 单板电源设计中,当需要多路隔离输出时,每一路输出均由输入电压直接
采用多个如推挽、全桥、半桥、正激等隔离DC/DC变换电路拓扑中的任 一拓扑变换出用户需要的电压。现有技术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基本架构如 图1所示,输入电压与多路隔离DC/DC变换电路相连,各路隔离DC/DC 变换电路再分别输出电压。其中,任一路隔离DC/DC均可采用当前电源 业界使用的任何一种隔离DC/DC变换电路拓扑设计而成。例如全桥、半 桥、推挽、有源钳位、单端反激等各种隔离DC/DC变换电路拓扑。
如图2所示,隔离DC/DC变换电路采用全桥隔离DC/DC变换电路拓 扑(副边倍压整流),该电路中,Ql、 Q2、 Q3、 Q4、 Q5、 Q6为MOS管, Tl为变压器,L1为电感,C1为电容。PWM控制器可以是常用的模拟PWM 控制器,也可以是数字PWM控制器;Ql、 Q2、 Q3、 Q4这几个MOS管 构成全桥电路拓扑原边两桥臂,他们的导通截止受PWM控制器给出的占 空比可调PWM脉冲控制,通过Q1、 Q2、 Q3、 Q4这几个MOS管的导通 截止,把直流输入电压转换成方波交流电压;Tl是隔离变压器,主要起功 率转换和电气隔离作用;Q5、 Q6是副边同步整流MOS管,其导通截止可 以通过T1上的驱动绕组控制,也可以通过来自外部的PWM脉冲控制,实 际应用中根据实际功率大小,也可以用二极管替代。Ll、 C1对TI副边绕 组输出的方波交流电压整流滤波,由此获得直流输出电压。
在实际应用中,PWM控制器可以根据采样电路的电压或电流参数来 调节输出的PWM脉冲占空比,电路中MOS管的导通截止受占空比可变 的PWM脉冲控制,以使整个隔离电路工作在闭环状态。PWM控制器也 可以不需采样电路的电压或电流参数来调节输出的PWM脉冲占空比,电 路中MOS管的导通截止受固定占空比的PWM脉冲控制,以使整个隔离 电路工作在开环状态。
这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由于输入电压范围较宽,如通信领域一般要
求36V 75V宽范围输入,这样每一路隔离DC/DC变换均需采用耐高压的 MOS管,由于耐高压MOS管成本高,同时漏源导通阻抗高,总栅电荷 Qg值、上升时间tr参数值、下降时间tf参数值等器件参数值较大,导致 电路中功率MOS管的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都大,这样实际设计出的隔离 电源效率低,成本高,功率密度低,从而导致整个单板或系统电源效率低, 成本高,功率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可以提高 电源的效率,减小电源体积,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包括输入电压端、中间母线、多路电压变换 电路,输入电压端通过中间母线分别与多路电压变换电路相连,所述多路 电压变换电路中的每路电压变换电路将输入电压进行直流/直流变换后输 出,还包括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所述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 换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电压端与中间母线之间。
优选的,所述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为单相非隔离BUCK直流/ 直流变换电路。
所述单相非隔离BUCK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可以是包括第一 BUCK变换功 率管、第二BUCK变换功率管、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BUCK变换 功率管漏极耦合到输入电压,源极与第二BUCK变换功率管漏极相连,所述 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和第二 BUCK 变换功率管的栅极分别响应PWM信号控制,所述第一电感串接在所述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源极与中间母线之间,所述第一电容跨接在中间母线与地 之间。
所述单相非隔离BUCK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还可以是包括第一 BUCK 变换功率管、第一二极管、第一电感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BUCK变换功率 管漏极耦合到输入电压,源极与第一二极管负极相连,栅极响应PWM信号 控制,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感串接在所述第一 BUCK 变换功率管源极与中间母线之间,所述第一 电容跨接在中间母线与地之间。
优选的,所述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为多相非隔离BUCK降压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所述多路电压变换电路中至少一路为隔离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或隔离 直流/交流变换电路。
所述电压变换电路中至少一路为非隔离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还包括输入电压前期处理电路,所述输入电压前期处理电路至少包含
防雷单元电路、EMC滤波单元电路和缓起单元电路之一,所述防雷单元电 路、EMC滤波单元电路和缓起单元电路连接在输入电压端与非隔离降压直 流/直流变换电路之间。
所述防雷单元电路包含保险管、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放电 管,第一压敏电阻和第二压敏电阻并联后一端与输入电压端相连,另一端 与保险管串联后与地相连,放电管并联在输入电压端与大地之间。
所述EMC滤波单元电路包含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EMC滤波电感,所述EMC滤波电感包含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 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输入电压端和地相连,第二电容C2并联 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 C4串联后并联在EMC滤波电感的第一绕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 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连接节点接大地。
所述缓起单元电路包含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 五电容C5、第五功率管,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串联后并联在EMC滤 波电感的第一绕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第五电容C5并联在第一 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第五功率管门 极经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相连,源极与第 二绕组第二端相连,漏极与地相连,第一绕组第二端与非隔离降压直流/ 直流变换电路相连。
本发明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通过采用两级输出电源架构,在输入电 压和多路隔离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之间加设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电 路,将输入电压首先降低到一合适中间母线电压,从而使得后级的隔离电 压变换电路的工作频率提高,并从而使得由于后级的隔离电压变换中的变 换功率管可以采用低压、低导通阻抗的功率管中的变换功率管,从而提高 了电源的效率,减小了电源的体积,降低了整个电源的制造成本。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多路输出电源架构示意图2是图1中的隔离DC/DC变换采用的全桥隔离DC/DC变换电路拓
扑时的电路结构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路输出电源架构示意图4是图3中的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的一种实施例的电路 结构示意图5是图3中的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的另一实施例的电路 结构示意图6是图3中的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的又一实施例的电路 结构示意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模拟PWM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反馈补偿示意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数字PWM控制器的电路示意图; 图10是图7和图9中的PWM控制器所用的功率放大电路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路输出电源采用并联形式输出电压的示意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路输出电源部分采用并联形式输出电压的 示意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多路输出电源中包含隔离DC/AC变换电路和 非隔离DC/DC变换电路的示意图14是图13中的隔离DC/AC变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输入电压前期处理电路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的二极管合路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的电源架构将电源分为两级,宽范 围的输入电压先经过前级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拓扑构成的电路 降压稳压成一中间母线电压U,此中间母线电压U再根据用户需求,经后 级多路隔离DC/DC变换成用户需要的输出电压。
前级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拓扑可以是单相非隔离BUCK降 压DC/DC变换拓扑,如图4所示,包含第一BUCK变换功率管Q1、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第一电感Ll,第一电容C1。第一BUCK变换功 率管Ql源极与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漏极相连,第二 BUCK变换功 率管Q2的源极接地,第一电感LI串接在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Ql源极
与输出电压端之间,第一电容C1跨接在输出电压端与地之间,第一BUCK 变换功率管Ql和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栅极与PWM控制器(图中未 示出)相连。第一BUCK变换功率管Q1、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是 MOSFET管,其导通和截止由PWM控制器产生的占空比可调PWM脉冲 控制,输入电压由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Ql的漏极输入,由于第一 BUCK 变换功率管Ql的导通截止转换成方波电压,该方波电压经LI和CI整流 滤波后转换为直流输出电压输出到中间母线。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 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第一二极管Dl替代,如图5所示。
前级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拓扑也可以是多相非隔离BUCK 降压DC/DC变换拓扑,如图6所示,Ll, L2……LN是电感,QA1, QBl,
QA2, QB2......QAN, QBN是BUCK变换功率MOSFET管,其导通和截
止由PWM控制器产生的占空比可调PWM脉冲控制。输入电压由于QA1 , QA2,……QAN的导通截止转换成方波电压,此电压经电感Ll, L2
LN和电容C1整流滤波后转换为直流输出电压。
上述的PWM控制器可以采用模拟PWM控制器,如图7所示,包括 运算放大器U1,比较器U2,输入网络ZIN和反馈网络ZFB;输入网络 ZIN连接输出电压VOUT;输入电压与参考电压VREF比较的差值经运算 放大器Ul和输入网络ZIN、反馈网络ZFB处理后获得误差电压Ue, Ue 再与振荡器发生的锯齿三角波相比较经U2处理后获得占空比可调PWM 脉冲。图8所示为Ul和ZIN、 ZFB构成的一个常用的2极点2零点反馈 补偿基本示意图。根据实际应用,可以采用电源设计运用中其他反馈补偿。 图8中极点Fw、 FP2,零点Fz" Fz2—般的计算公式如下
1
1
"1 Z2
尸2
1
2;r參(A+i^)參C,.
1
PWM控制还可采用数字PWM控制器,如图9所示,输出模拟电
被比例分压处理后,输送到数字PWM控制器内部的A/D (模数转换)单 元,经A/D转换成的数字信号送到PI (比例积分)或PID (比例积分微分) 单元运算处理后产生PWM脉冲占空比信息,随后该占空比信息被送到 DPWM (数字脉冲宽度调制器)单元,经DPWM单元产生输出占空比可 调PWM脉冲。
PWM控制器输出的PWM控制信号可根据实际需要经过分离功率放 大电路或集成功率放大电路IC进行功率放大以增强驱动MOS管导通截止 能力,例如可采用如图10所示的由NPN三极管和PNP三极管构成的推挽 放大电路。实际所用的电路可能要更加复杂或者与图IO所示不同。
前级非隔离DC/DC变换和后级隔离DC/DC变换中采用的PWM控制 器可以是同一个PWM控制器,也可以是相互独立的PWM控制器。
后级隔离DC/DC变换电路设计中PWM控制器可以不需采样电路的电 压或电流参数来调节输出的PWM脉冲占空比,电路中MOS管的导通截 止受固定占空比的PWM脉冲控制,以使整个隔离电路工作在开环状态。 也可以根据采样电路的电压或电流参数来调节输出的PWM脉冲占空比, 电路中MOS管的导通截止受占空比可变的PWM脉冲控制,以使整个隔 离电路工作在闭环状态。
后级隔离DC/DC变换可以根据实际应用任意组合把中间母线电压U 转换为用户输出电压,例如如图11所示的多路隔离DC/DC变换并联后输 出电压的电源架构,或如图12所示其中某几路隔离DC/DC变换根据实际 应用并联复合组合而成的电源架构,或者是如图13所示的包含隔离DC/AC 变换和非隔离DC/DC变换的多路隔离输出的电源架构。其中,隔离DC/AC 变换可为当前电源业界使用的任何隔离DC/AC变换电路拓扑设计而成, 如图14所示,其为一推挽隔离DC/AC变换电路拓扑,包括第三功率管 Q3、第四功率管Q4、变压器Tl 。第三功率管Q3和第四功率管Q4由PWM 控制器控制其导通或截至;PWM控制器可以是图7所示的常用的模拟 PWM控制器,也可以是图9所示的数字PWM控制器;通过Q3、 Q4的导 通截止,把直流输入电压转换成方波交流电压;变压器T1是隔离变压器, 主要起功率转换和电气隔离作用;电容和电感对TI副边绕组输出的方波交 流电压整流滤波,由此获得交流输出电压。
输入电压一般还要经过一些前期处理,如图15所示,输入电压前期处 理电路连接在输入电压端与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之间,一般包含
防雷单元电路、EMC (电磁兼容)滤波单元电路、缓起单元电路。实际应用 中,电路可能会比此示意图复杂很多,各功能单元电路也有可能在此示意 图基础上增减。比如实际应用中没有缓起单元电路或者防雷单元电路等, 减少功能单元电路仅是在前期处理中失去相应的处理功能,对整个电路并 无影响。输入也可以为2路输入,在防雷单元电路之前一般会采用二极管 合路,如图16所示的输入合路电路示意图,实际应用中二极管可用M0S 管替代。此外,图15所示的防雷单元电路、EMC滤波单元电路、缓起单元 电路是采用从输入电压端向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依次相连的连 接方式,但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防雷单元电路、缓起单元电路、 EMC滤波单元电路依次相连,或者EMC滤波单元电路、防雷单元电路、缓 起单元电路依次相连,总之,各功能单元电路各自独立地完成其功能,对 其相互之间的连接顺序并无特定要求。
在图15所示的单板输入电压前期处理电路中,保险管F1、第一压敏 电阻M0V1和第二压敏电阻M0V2、放电管FDG1构成防雷单元电路,第一压 敏电阻M0V1和第二压敏电阻M0V2并联后一端与输入电压端相连,另一端 与保险管F1串联后与地相连,放电管FDG1并联在输入电压端与大地之间。 值得注意的是,地与大地在此并非同样的含义,前者称为回流地,是电路 回路当中与电源低电势相连的一端。
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 EMC滤波电感U构成EMC 滤波单元电路,EMC滤波电感"包含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第 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输入电压端和地相连,第二电容C2并联在 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之间,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 串联后并联在EMC滤波电感Le的第一绕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 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的连接节点接大地。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第五功率管 Q5构成缓起单元电路,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串联后并联在EMC滤波 电感LE的第一绕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第五电容C5并联在第 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第五功率管 Q5门极经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相连,源 极与第二绕组第二端相连,漏极与地相连,第一绕组第二端与非隔离降压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输入端(即图示的单板输入电压前期处理电路的输出电 压端)相连。
当单板上电时,由于第五电容C5上的电压通过第一电阻Rl充电而缓 慢上升,使第五功率管Q5缓慢导通,实现缓起功能。
本发明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采用两级复合多路隔离输出电源架构。 前级非隔离BUCK降压DC/DC变换电路拓扑先把输入电压降压稳压为某 一合适的中间电压,此电压根据实际应用可为低于输入电压的任意值。
当隔离DC/DC变换工作在开环状态,由于输入电压不稳定,输出电 压往往将随输入电压变化而变化。而本发明中,输入电压先被稳定,因此 输出电压将变化很小。
通过将多路输出电源设计为两级架构,由前级的非隔离BUCK降压 DC/DC变换将输出电压先进行降压,从而可以避免后级的多路隔离电压变 换电路中需要采用耐高压的功率管,从而提高了电源效率,降低了电源的 制造成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 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 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包括输入电压端、中间母线、多路电压变换电路,输入电压端通过中间母线分别与多路电压变换电路相连,所述多路电压变换电路中的每路电压变换电路将输入电压进行直流/直流变换后输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所述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电压端与中间母线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隔离降压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为单相非隔离BUCK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非隔离 BUCK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Ql)、第二BUCK变换 功率管(Q2)、第一电感(Ll)和第一电容(Cl),所述第一BUCK变换功率 管(Ql)漏极耦合到输入电压,源极与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漏极相 连,所述第二 BUCK变换功率管(Q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BUCK变换功 率管(Ql)和第二BUCK变换功率管(Q2)的栅极分别响应P丽信号控制, 所述第一电感(Ll)串接在所述第一BUCK变换功率管(Ql)源极与中间母 线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l)跨接在中间母线与地之间。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相非隔离 BUCK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包括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Ql)、第一二极 管(Dl)、第一电感(Ll)和第一电容(Cl),所述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Ql) 漏极耦合到输入电压,源极与第一二极管(Dl)负极相连,栅极响应P丽 信号控制,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接地,所述第一电感(Ll)串接 在所述第一 BUCK变换功率管(Q1 )源极与中间母线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 跨接在中间母线与地之间。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隔离降压 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为多相非隔离BUCK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6、 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多路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 电压变换电路中至少一路为隔离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或隔离直流/交流变换 电路。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路电压变 换电路中至少一路为非隔离直流/直流变换电路。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入电压 前期处理电路,所述输入电压前期处理电路至少包含防雷单元电路、EMC 滤波单元电路和缓起单元电路之一,所述防雷单元电路、EMC滤波单元电 路和缓起单元电路连接在输入电压端与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之 间。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单元电 路包含保险管(Fl)、第一压敏电阻(M0V1)和第二压敏电阻(M0V2)、放 电管(FDG1),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0V1)和第二压敏电阻(M0V2)并联后 一端与输入电压端相连,另一端与保险管(Fl)串联后与地相连,所述放 电管(FDG1)并联在输入电压端与大地之间;所述EMC滤波单元电路包含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 容(C4)、 EMC滤波电感(Le),所述EMC滤波电感(U)包含第一绕组和第 二绕组,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分别与输入电压端和地相 连,第二电容(C2)连接在第一绕组的第一端和第二绕组的第一端之间, 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串联后连接在EMC滤波电感(Le)的第 一绕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 的连接节点接大地;所述缓起单元电路包含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五电容(C5)、第五功率管(Q5),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串 联后连接在EMC滤波电感(LE)的第一绕组第二端和第二绕组第二端之间, 第五电容(C5)连接在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和第 二绕组第二端之间,第五功率管(Q5)门极经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l)和第二电阻(R2)的连接节点相连,源极与第二绕组第二端相连, 漏极与地相连,第一绕组第二端与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相连。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路隔离输出电源,包括输入电压端、中间母线、多路电压变换电路,输入电压端通过中间母线分别与多路电压变换电路相连,所述多路电压变换电路中的每路电压变换电路将输入电压进行直流/直流变换后输出,还包括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所述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连接在所述输入电压端与中间母线之间。本发明的多路输出电源,通过采用两级输出电源架构,在输入电压和多路输出之间加设非隔离降压直流/直流变换电路,将输入电压首先降低到一合适电压,从而使得后级的电压变换电路中的变换功率管可以采用小功率管,从而提高了电源的效率,降低了整个电源的制造成本。
文档编号H02M3/04GK101350554SQ20071007525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20日
发明者叶燕霞 申请人:叶燕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