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340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供电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车体侧向安装在车辆侧面的滑门供电的供电单元。
背景技术
为了对安装在车辆侧面的滑门电动地进行开闭和锁定等,从车体侧供给电力。作为从车体侧向滑门侧供电的供电单元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等。
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特开2004-40862号公报上述公报的供电单元从车体侧至滑门采用了履带状的复杂的结构。因此,制造成本高。而且,可动零件数多,也是容易因振动产生噪声的结构。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不会增加成本且不易成为噪声源的供电单元。
本发明的供电单元,从车体侧向安装在车辆侧面的滑门供电,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体与滑门之间的连接缆线;以及将所述连接缆线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安装在车体或滑门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将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保持成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可转动,在所述滑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卡止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
采用本发明的供电单元,在滑门处于打开的状态下保持架将连接缆线的端部保持成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可转动,在滑门处于关闭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卡止连接缆线的端部,故能以比较简单的构成具体实现这样的结构,即连接缆线能跟随滑门的动作自然地移动。与上述以往的结构相比可减少可动零件数,且滑门处于关闭位置时连接缆线的端部被卡止,能抑制晃动,故可减小振动和噪声。


图1是本发明的供电单元的一实施形态的外观立体图(滑门关闭时)。
图2是本发明的供电单元的一实施形态的外观立体图(滑门打开时)。
图3是供电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供电单元的剖视图(图5中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供电单元的剖视图(图4中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球体保持部内表面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供电单元的具体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表示滑门1处于关闭位置时的供电单元2的状态。另外,图2表示滑门1处于打开位置时的供电单元2的状态。图3仅将供电单元部分放大表示。图3中同时图示了门关闭时和门打开时的连接缆线3和门侧保持架5。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供电单元2具有连接缆线3、车体侧保持架4及门侧保持架5。车体侧保持架4与车体侧的电力供给线和信号线连接,这些配线捆扎后穿过连接缆线3内。车体侧保持架4上的连接缆线3连接部这样构成,其能够追随连接缆线伴随滑门1开闭的移动而摆动。
在此,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及图5所示,连接缆线3的滑门1侧的端部3a通过球节机构7可移动地保持在门侧保持架5上。即,在连接缆线3的滑门1侧的端部3a通过套筒52设有球体部50,而在门侧保持架5上设有保持该球体部50的球体保持部51,通过这些球体部50和球体保持部51,构成球节机构7。图4是图5中的IV-IV线剖视图,图5是图4中的V-V线剖视图。不过,球体部50不显示截面,仅球体保持部51显示截面。虽然在图4及图5中球体保持部51表示为一体,但实际上球体保持部51是由一分为二的构件结合而成的,以便易于将球体部50收容进其内部。
球体部50也构成为可一分为二分割,通过夹住截面为方形的套筒52,可防止连接缆线3的缆线部分3b从球体部50脱出。与导入球体部50内的连接缆线3相连的导出缆线6从球体部50的上方沿上下方向(图中U方向)导出。在导出缆线6的导出部与套筒52同样地也安装有套筒53。套筒53的截面为圆形。在球体部50的周面上形成有与套筒52平行的突起54。突起54的形状为将长方形的一端的宽度逐渐减小的形态。又,导出缆线6及连接缆线3既可在球体部50的内部连接,也可构成为连续一体的缆线。
另一方面,门侧保持架5具有成为向滑门1上固定的固定部的凸缘部55、收容球体部50的球体保持部51。球体保持部51结合于凸缘部55的一个面的中央。在凸缘部55上形成有通孔55a,门侧保持架5通过插入该通孔内的螺栓57固定在滑门1上。另外,球体保持部51的内部形成有收容上述球体部50的球状空间(球状空洞部)。在该球体保持部51上形成有切槽58,在球体部50旋转时引导套筒52。并且,在该切槽58的垂直方向上形成有插通套筒53的通孔59。
在球体保持部51的收容球体部50的空间的内周面51a上形成有引导上述突起54的槽60。图6是收容球体部50的空间的内周面51a的展开图(内侧面图)。图6中表示了滑门1全开时(Door Open)的槽60内的突起54的位置以及滑门1全关时(Door Close)的槽60内的突起54的位置。突起54随滑门1的开闭而移动(球体部50在水平方向(图中H方向)旋转),但从图6可见,滑门1处于全关状态时(Door Close)的突起54的位置及其附近的规定范围内,槽60的槽宽(上下方向(图中U方向)的宽度)与突起54在相同方向的最大宽度基本相等。
因此,随着滑门1朝关闭方向的移动,与突起54对应的槽宽(槽60在上下方向(图中U方向)的宽度)变窄,前端变细形状的突起54被其引导,突起54顺利地移动至图6中的滑门全闭位置。在该全关位置及其附近的规定范围内,突起54在上下方向受到槽60的限制,从而抑制球体部50相对球体保持部51的晃动(连接缆线3的端部3a相对于门侧保持架5的晃动),抑制车辆行驶时的振动和噪声。上述构成中,形成突起54的前端变细形状的倾斜侧面54a、54a相当于将突起54移动引导至滑门全闭位置的导向部,形成槽60的槽宽逐渐变窄的部分的倾斜侧面60a、60a相当于引导突起54移动至滑门全闭位置的第2导向部。
另一方面,朝着将滑门1全开时的槽60内的突起54的位置(Door Open),使槽宽(槽60在上下方向(图中U方向)的宽度)逐渐扩大,与突起54的前端变细形状一起作用使球体部50在球体保持部51的内部可宽裕地倾斜。使滑门1开放时,滑门1一度朝车辆外侧移动后沿车辆侧面滑动。此时,固定在连接缆线3的门侧的端部3a上的球体部50在球体保持部51内可沿水平方向(=主移动方向;图中H方向)及上下方向(=与主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图中U方向)两个方向转动。即,本实施形态中,在滑门1打开的状态下,突起54在槽60内可宽裕地移动,从而可抑制过度的力作用于球体部50和球体保持部51之间。
另外,如上所述,滑门1开闭时球体部50相对球体保持部51倾斜,但其倾斜度由于插通孔59的开口侧边缘部与套筒53的抵接而受到限制。若要利用槽60的内侧面与突起54的侧面抵接来抑制球体部50的倾斜,则面接触引起的摩擦阻力会抑制球体部50在水平方向(图中H方向)的旋转,但如上所述,若能通过插通孔59的开口侧边缘部与套筒53的抵接来抑制球体部50的倾斜,则成为点接触,摩擦阻力极小,故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球体部50的倾斜过大有可能有过度的力作用于配线,但通过上述结构可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而且,还可抑制槽60的内侧面和突起54的磨损和出现缺口。
上述结构可动零件数少,也具有降低成本的效果。而且采用了球节机构7,移动方向的自由度高,也可吸收零件之间稍许的错位,能在没有过度的应力作用于各部的情况下开闭滑门1。
虽未图示,但连接缆线3最好收容在具有长圆或椭圆截面的波纹管内。波纹管具有蛇腹状的形态,截面长轴配置在上下方向。由此,连接缆线3部分不会下垂且可柔软地应对连接缆线3随滑门1的开闭而在水平方向的弯曲。
上述实施形态中,球体部50在其外周面50a上具有突起54,球体保持部51在其内周面51a上具有收容突起54的槽60,通过该槽60限制突起54在上下方向的移动,从而可利用门侧保持架5在上下方向上卡止连接缆线3的端部3a。
滑门1处于开状态下的与突起54对应的槽宽度比滑门1处于关闭状态下的与突起54对应的槽宽度大。
这样,在滑门1关闭时,突起54的晃动受到槽60的抑制,从而球体部50在球体保持部51内的晃动受到抑制,可抑制振动噪声的发生。另一方面,滑门1打开时,突起54在槽60内部能一定程度地自由移动,因而能更柔软地应对球体部50随滑门1的开动作而在球体保持部51内的移动和倾斜。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球体保持部51具有供导出缆线6插通的插通孔59,通过导出缆线6与插通孔59的开口边缘部的抵接来限制导出缆线6的规定量以上的倾斜。
这样,通过导出缆线6(套筒53)与插通孔59的开口边缘部的抵接来限制导出缆线6相对于球体保持部51的规定量以上的倾斜,从而可抑制对于导出缆线6和连接缆线3的负荷。
本发明的供电单元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例如,上述实施形态中仅在滑门侧的门侧保持架上设置了球节机构,但也可在车体侧保持架上设置球节机构。此时,通过采用与上述实施形态中的突起及槽相同的结构,可得到该结构产生的相同的效果。另外,通过采用上述实施形态中的导出缆线(套筒)与插通孔的开口边缘部的抵接结构,能得到该结构产生的相同的效果。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中,在连接缆线的端部设置了球体部,在保持架上设置了球体保持部,但并不限定于上述构成,也可是在连接缆线的端部设置球体保持部,在保持架上设置球体部的构成。
另外,上述实施形态中,在球体部的外周面上设有突起,在球体保持部的内周面上形成了槽,但并不局限于上述构成,也可是在球体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槽,在球体保持部的内周面上设有突起的构成。
权利要求
1.一种供电单元,从车体侧向安装在车辆侧面的滑门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车体与滑门之间的连接缆线;以及将所述连接缆线的至少一方的端部安装在车体或滑门上的保持架,所述保持架将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保持成在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上可转动,在所述滑门处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在上下方向上卡止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架将连接缆线的端部安装在滑门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及所述保持架中的任意一方上设有球体部,在另一方上设有保持该球体部的球体保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设有所述球体部,在所述保持架上设有所述球体保持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体部的外周面及球体保持部的内周面的任意一方上设有突起,在另一方上形成有收容该突起的槽,通过利用所述槽来限制所述突起在上下方向的移动,利用所述保持架卡止所述连接缆线的端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球体部的外周面上设有所述突起,在所述球体保持部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所述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滑门处于打开位置状态下的与所述突起对应的所述槽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滑门处于关闭位置状态下的与所述突起对应的所述槽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突起上形成有导向部,以将所述突起从所述槽的上下方向宽度大的区域朝向上下方向宽度狭窄的区域移动引导。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上形成有第2导向部,以将所述突起从所述槽的上下方向宽度大的区域朝向上下方向宽度狭窄的区域移动引导。
10.如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导出缆线从所述球体部沿上下方向导出,在所述球体保持部上形成有供所述导出缆线插通的插通孔,利用所述插通孔的开口边缘部来限制导出缆线的倾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出缆线上套装有套筒,通过所述插通孔的开口边缘部与所述套筒的抵接来限制导出缆线的倾斜。
12.一种保持架,将可动的缆线端部保持成可转动,其特征在于,当缆线处于主移动方向的一方侧时,将缆线端部保持成在该主移动方向及与该主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可转动,当缆线处于主移动方向的另一方侧时将缆线的端部在与该主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卡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能得到一种结构简单、不会增加成本且不会成为噪声源的供电单元。本发明的供电单元这样构成,在滑门呈基本关闭的状态下,突起(54)在上下方向(U方向)受到槽(60)的限制,从而连接缆线端部在上下方向(U方向)受到保持架的限制,而当滑门打开的状态下,收容在槽(60)内的突起(54)在上下方向(U方向)及水平方向(H方向)可移动。
文档编号H02G11/00GK101034796SQ20071008772
公开日2007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7日
发明者越智英树 申请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