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缝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6584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工缝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工缝电机所属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的制动装置,特别是一种常用于缝纫机、拷边机的单相串 接式电机的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单相串激式电机因其具有体积小、转速高、能耗低的优点而常被用于工业用缝纫机、 拷边机等的配用电机。由于其工作过程中需频繁启动和停机,因此,通常电机内部都设 有机械制动装置强制使其迅速制动。由于现有的制动装置的工作效果,完全取决于制动 杆上弹簧的伸縮力,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弹簧必然会出现金属疲劳现象,从而影响到 弹簧自身的伸縮力强度,由于复位弹簧的推拉力是不可调的,从而导致制动装置的失效, 影响到工缝机的工作精度和使用寿命。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调节回位弹簧的推拉力,实现制动力可调的 工缝电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工缝电机,由电枢、固定在电枢输出轴上的制动盘、位于电机前端的端盖、安 装于端盖圆周上的制动杆和制动压板,固定于制动压板另一端上的制动摩擦片构成,其 特征在于制动杆的曲臂上设有可调节的弹簧装置。所述的可调节的弹簧调节装置由回位弹簧、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构成,在制动杆的 曲臂相应位置设置调节螺杆孔,调节螺杆穿过调节螺杆孔将制动杆与电枢外壳联系在一 起,回位弹簧安装于制动杆外端的调节螺杆上,通过调节螺母将其锁定。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杆上设置可调节的回位弹簧,实现了工缝机工作过程中 根据生产需要,调节电机制动力的大小的目的,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缝机的工作精度,
并延长了工缝机的使用寿命。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l、图2所示,工缝电机包括有电枢l、端盖2、制动盘3、制动杆6,制动压板 4、制动摩擦块5、调节螺杆8、回位弹簧7、蝶形螺母9等部件。端盖2—个端面与电枢1输出轴端形状配合,另一端面则留出用于安装制动压板4的 基座,中部有电枢l输出轴的轴孔;制动盘3呈圆盘状,中间留有用于穿出电机输出轴的轴孔;制动杆6呈L形,并在曲臂上设调节螺杆孔10;制动摩擦块5由高性能摩擦材料制得,粘贴于制动压板4上,形成制动压板4总成; 制作时,将端盖2紧固于电枢1外壳的电枢1动力输出端,电机输出轴穿过端盖2,在 其上安装制动盘3,在端盖2—侧的支柱上安装制动压板4,通过螺钉将制动压板4固定于 端盖2上。制动压板4的另一端粘贴上制动摩擦块5,使制动摩擦块5正对于制动盘3的平 面,在端盖2另一侧的支柱上设置一制动杆6制动杆6转轴,通过制动杆6转轴将制动杆6 与端盖2联系在一起,并使制动杆6可随制动杆6转轴摆动,通过制动杆6的摆动实现与制 动摩擦块5制动盘3接触或分离的控制;调节螺杆8通过制动杆6上的调节螺杆孔11与电枢 l外壳联接,在调节螺杆8安装回位弹簧7,并用一蝶形螺母9将回位弹簧7紧固于制动杆6 的曲臂外侧。使用时,将机电组合式工缝电枢l装于工缝机上,并通过软轴将制动杆6与踏板联 接。当电枢1处于静止状态时,电枢输出轴上的制动盘3与制动摩擦块5处于结合状态, 电机被制动。踏下脚踏板,通过软轴带动杠杆装置使制动盘3与制动摩擦块5分离,并 输入电枢l相应的工作电流,使电枢1运转。当工作停止时,操作者放松缝纫机踏板, 电源被切断,回位弹簧7压迫制动摩擦块5向制动盘3贴近,产生一个制动力,使电枢 l停转。如需加强制动杆6的制动力时,可通过调整蝶形螺母9,使回位弹簧7的推拉 力加大,反之,则可减小回位弹簧7的压縮力,实现工缝机的最佳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1、 一种工缝电机,由电枢、固定在电枢输出轴上的制动盘、位于电机前端的端盖、安 装于端盖内的制动压板和外壁上的制动杆,固定于制动压板另一端上的制动摩擦块 构成,其特征在于制动杆的曲臂上设有可调节的弹簧装置。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工缝电机,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的可调节的弹簧装置由回位弹簧、调 节螺母及调节螺杆构成,在制动杆的曲臂相应位置设置调节螺杆孔,调节螺杆穿过 调节螺杆孔将制动杆与电枢外壳联系在一起,回位弹簧安装于制动杆曲臂外端的调 节螺杆上,通过调节螺母将其锁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由电枢、制动盘、端盖、制动压板、制动杆和制动摩擦片等部件构成的工缝电机,这种电机的制动杆的曲臂上设有可调节的弹簧增强装置,该装置由回位弹簧、调节螺母及调节螺杆构成,在制动杆的曲臂相应位置设置调节螺杆孔,调节螺杆穿过调节螺杆孔将制动杆与电枢外壳联系在一起,回位弹簧安装于制动杆外端的调节螺杆上,通过调节螺母将其锁定。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杆上设置可调节的回位弹簧,在工缝机工作过程中可根据生产需要,调节电机制动力的大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工缝机的工作精度,并延长了工缝机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2P3/06GK201039055SQ200720107068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9日
发明者赵乾麟 申请人:赵乾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