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2145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上搭载的,对车辆搭载的电池进行充电,对其他车辆用的电 气负载供电用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特别涉及内装对三相的各发电线圈的 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背景技术
作为内装各种整流装置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已知有三相的各发电线圈 形成星形(Y形)连接的Y形连接型和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形成A形连接的A形连 接型。
下面首先对已有的Y形连接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进行说明。作为Y 形连接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已知有对三相的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输出 也进行整流,进一步增大整流输出的中性点输出利用型的三相交流发电机。这 种中性点输出利用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在例如日本特开平9一19119号 公报中的图7进行了公开。
在这种中性点输出利用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必要将Y型连接 的三相的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内藏在发电机中的整流装 置的中性点二极管上。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具有总共3个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 在中性点输出利用型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必要将这3个中性点侧线圈端子都 连接在一个中性点二极管上。
将3个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在一个二极管上的结构,其结果是,将3 个线圈端子全部连接在二极管的一个连接端子上,其连接操作带来困难。
例如在全波整流装置中,连接在中性点上的二极管对由正极侧二极管和负极 侧二极管构成,正极侧二极管的阳极侧端子和负极侧二极管的阴极侧端子相互 重叠,但是有必要在将阳极侧端子和阴极侧端子相互重叠系紧的部分,将来自各发电线圈的3个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夹入。这样的连接操作是困难的。
在日本特开平9一19119号公报中公开了改善三相的各发电线圈和整流装置 的连接结构的车辆用三相用交流发电机。在这种已有技术中,提出了其图l的 上部所示的特别的电路基板的使用方案。这种电路基板是在绝缘性基板的一个 表面上形成电路图案的基板。各发电线圈来的3个中性点侧线圈端子通过电路 图案相互连接。因此其结果是,采用连接在中性点上的二极管对中,在其阳极 侧端子和阴极侧端子之间只夹着连接于上述电路图案的一个端子的结构,以谋 求简化其接线工作。
但是采用这样的已有技术,有必要在三相的发电线圈和整流装置之间新设置 特别的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不仅增加了内藏于发电机的零件数目,而且使支 架的内部配置复杂化。
下面对已有的三角形连接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进行说明。这种三角形 连接型的已有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示于例如日本特开平4一42759号公报 的图1。
这种三角形连接型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有必要将三相的各发电线圈中 的,相邻的两个发电线圈来的两个线圈端子,连接于内装在发电机中的全波整 流装置的分别对应的二极管对上。在该各二极管对中,有必要将例如正极侧二 极管的阳极端子和负极侧二极管的阴极端子系紧,同时将相邻的两个发电线圈 来的端子系紧,其连接仍然是困难的。
其困难通过使用日本特开平9一19119号公报的图1所示的电路基板可以得 到改善,但是,由于该基板的使用增加了零部件数目,而且还使支架的内部结 构复杂化。
本发明提出了不增加特别的电路基板,而且能够简化三相的发电机线圈与二 极管的连接操作的改良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 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 的发电线圈形成Y形连接,其中,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中性点侧的线圈 端子和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而所述整流装置具有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点 二极管,该中性点二极管具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3个连接端子、即第1、第2、第3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
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连接端子, 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使用具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第1、 第2、第3端子的中性点二极管,三相的各发电线圈A、 B、 C的中性点侧的线 圈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中性点二极管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上,各发电 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与中性点二极管的连接操作得到简化。形成3个各 相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分别一一连接于中性点二极管的第1、第2、 第3连接端子上的结构,能够谋求简化连接操作。而且不使用特别的电路基板, 因此也能够简化发电机的内部结构。
由,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 C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 相的发电线圈形成A形连接,其中,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第1、第2线 圈端子,所述整流装置具有第1、第2、第3 二极管对,这些二极管对分别具 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第l和第2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 子连接于所述第1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 子连接于所述第l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 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 子连接于所述第2 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 子连接于所述第3二极管对的第l连接端子,而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l线圈 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 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
在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整流装置具有第l、第2、第3二极 管对,各二极管对分别具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各相发 电线圈的线圈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第1、第2、第3二极管对的第1、第2连接 端子的结果是,各发电线圈与各二极管的连接工作得以简化。各相发电线圈的 第1、第2线圈端子分别逐个连接于各二极管对的连接端子,形成这样的结构, 能够谋求连接工作的简化。而且由于不使用特别的电路基板,发电机的内部结 构也能够得到简化。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1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是第1实施例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剖面图。 图3是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4是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非中性点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5是第1实施例中使用的中性点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6是中性点二极管对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2实施例中使用的中性点二极管 的立体图。
图8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3实施例中使用的中性点二极管 的立体图。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4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IO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5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11是第5实施例中使用的散热片的主视图。 图12是第5实施例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第5实施例的二极管对的连接结构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6实施例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立 体图。
图15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中使用的二极管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形态1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1实施例的电路图。图2是该车 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第1实施例的总体说明)
图1、图2所示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10是Y形连接型车辆用三相交流 发电机,具备一对支架ll、 12、旋转轴13、转子20、定子30、整流装置40。 转子13利用一对支架11、 12,通过球形轴承可旋转地支持着。该旋转轴13利 用车辆上搭载的引擎驱动,该旋转轴13上固定着转子20。
(第1实施例的转子20的说明)
该转子20是旋转磁场,具有一对励磁铁芯21、 22和励磁线圈23。励磁线 圈23通过供电机构24利用搭载于车辆上的电池(未图示)励磁。该供电机构24 具有设置于旋转轴13上的一对集流环25和与其接触的一对电刷26。对励磁线圈23提供的励磁电流利用电压调整器27调整,根据该励磁电流的调整对发电 机的输出电压进行调整。励磁线圈23的一端在发电机上连接于输出端子OT, 其另一端通过电压调整器27连接于公共电位点(地线)。电压调整器27接受来 自控制端子CT的控制信号。电刷26和电压调整器27配置于一方的支架11的 内部。
(第1实施例的定子30的说明)
在转子20的周围配置定子30。该定子30是电枢,具有电枢铁芯31和电枢 线圈32。电枢铁芯31利用紧固螺杆33夹持于一对支架11、 12之间。电枢线 圈32具有三相的各相发电线圈A、 B、 C,各发电线圈A、 B、 C分别形成独立 的两线圈端子,分别具有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l、 Bl、 Cl和中性点侧的线 圈端子A2、 B2、 C2。图l和图2所示的第1实施例中,发电线圈A、 B、 C的 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 B2、 C2在中性点N相互形成Y型连接,而该中性点 N的接线利用整流装置40进行。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总体说明)
在支架11的内周配置供电机构的电刷26,同时配置整流装置40。该整流装 置是三相全波整流装置。该三相全波整流装置40将发电线圈A、 B、 C形成Y 型连接,形成能够对他们的输出进行全波整流,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大发电机输 出,对从中性点N的交流输出也进行全波整流的结构。
该整流装置40具有4个二极管对41A、 41B、 41C、 41N。 3个二极管对41A、 41B、 41C分别由正极侧的二极管42P、负极侧的二极管42N构成。二极管对 41N是进行中性点连接的二极管对,由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和负极侧的 中性点二极管43N构成。
正极侧的4个二极管、即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 43P分别安装于正极侧的散热片44,该正极侧的散热片44构成整流装置40的 正极侧输出端子,起发电机的正极侧输出端子OT的作用。又,3个负极侧二 极管42N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分别安装于负极侧的散热片45上,该 负极侧的散热片45构成整流装置40的负极侧输出端子,该负极侧输出端子连 接于公共电位点(地线)。散热片45直接安装于支架11的内表面,又,散热片 44位于散热片45的内周,与其电绝缘地安装于支架11。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散热片44、 45的说明)
散热片44、 45如图3所示。这些散热片44、 45都是马蹄型的,如图3所示,散热片44配置于散热片45的内周,在散热片44上,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 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配置为相互等角度间隔。同样,在散热片45上,3 个负极侧二极管42N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配置为相互等角度间隔。3 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相互在半径方向上对置,构成3 个二极管对41A、 41B、 41C。又同样,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与负极侧的 中性点二极管43N也相互在半径方向上对置,构成连接中性点N的二极管对 41N。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的二极管对41A、 41B、 41C的说明) 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和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具有相同的组件结构50。 这些组件结构50在图4中以立体图表示。该组件结构50具有导电性基板51、 钎焊在该导电性基板51上的二极管芯片52、覆盖该二极管芯片52的树脂包装 53、以及从树脂包装53引出的引出端子54。该引出端子54的前端分开为两个 分叉,相互间形成槽55。
在3个正极侧二极管42P中,配置为二极管芯片52的阴极连接于导电性基 板51,引出端子5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52的阳极。其结果是,正极侧二极管 42P中,导电性基板51构成阴极引出端子,而引出端子54构成阳极引出端子。 另一方面,在3个负极侧二极管42N中,配置为二极管芯片52的阳极连接于 导电性基板51,引出端子5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52的阴极。其结果是,负极侧 二极管42N中,导电性基板51构成阳极,而引出端子54构成阴极引出端子。 在图3所示的散热片44中,各正极侧二极管42P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阴极引 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4,各正极侧二极管42P的阳极引出端子54向负极侧二 极管42N延伸。又,在散热片45中,各负极侧二极管42N的导电性基板51、 即阳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5,各负极侧二极管42N的阴极引出端子54向 正极侧二极管42P延伸。
在各二极管对41A、 41B、 41C中,正极侧二极管42P的引出端子54是阳 极侧端子,又,负极侧二极管42N的引出端子54是阴极侧端子,使这些引出 端子54、 54相互重叠,在这些引出端子54、 54的槽55间,分别夹着三相的 各发电线圈A、 B、 C的非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l、 Bl、 Cl将其钎焊。 (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中性点二极管对41N的说明) 构成中性点连接用的二极管对41N的正极侧二极管43P和负极侧二极管 43N具有相同的组件结构60。这些组件结构60具有导电性基板61钎焊于该导
9电性基板61上的二极管芯片62、覆盖该二极管芯片62的树脂封装63、以及 从该树脂封装63引出的引出端子64。该引出端子64具有在树脂封装63的外 部相互平行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这些连接端子64a、 64b、 64c在树脂封装63的内部相互连接,形成电气上公共连接。
在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中,配置为二极管芯片62的阴极连接于导电 性基板61,引出端子6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其结果是,在正极侧的 中性点二极管43P中,导电性基板61构成阴极端子,而连接端子64a、 64b、 64c构成阳极端子。另一方面,在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中,形成二极管 芯片62的阳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61的配置,引出端子64连接于二极管芯片 62的阴极。其结果是,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中,导电性基板61构成阳 极端子,而连接端子64a、 64b、 64c分别构成阴极端子。在图3所示的散热片 44中,正极侧二极管43P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阴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4, 其阳极引出端子54向负极侧二极管44N延伸。又,在散热片45中,负极侧二 极管43N的导电性基板51、即阳极引出端子连接于散热片45,该阴极引出端 子54向正极侧二极管42P延伸。
图6表示构成中性点二极管对41N的正极侧二极管43P、负极侧二极管43N 与各发电线圈A、 B、 C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2、 B2、 C2的连接结构的立体 图。正极侧二极管43P的连接端子64a、 64b、 64c相互平行地向负极侧二极管 43N的连接端子64a、 64b、 64c延伸,又,负极侧二极管43N的连接端子64a、 64b、 64c相互平行地向正极侧二极管43P的连接端子64a、 64b、 64c延伸。如 图6所示,二极管43P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和二极管 43N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相互间各前端相对突出地配置。 各发电线圈A、 B、 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 B2、 C2分别夹在二极管43P 的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的前端和二极管43N的第1、第2、 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的前端之间,对该夹入的部分加以钎焊相互固定, 实施电气连接。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被夹在二极管43P与二 极管43N的各第1连接端子64a、 64a的前端之间,并且被钎焊,发电线圈B 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B2被夹在二极管43P与二极管43N的各第2连接端子 64b、 64b的前端之间,并且被钎焊,又,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C2 被夹在二极管43P与二极管43N的各第3连接端子64c、 64c的前端之间,并 且被钎焊。(利用第1实施例取得的效果的说明)
如上所述,第1实施例是三相发电线圈A、 B、 C形成Y型连接的车辆用三 相交流发电机,各发电线圈A、 B、 C形成分别具有非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l、 Bl、 Cl和中性点侧线圈端子A2、 B2、 C2的结构,又,整流装置40具有进行 中性点连接的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该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具有相互电 气公共连接的第l、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 侧线圈端子A2连接于第1连接端子64a,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线圈端子B2 连接于第2连接端子64b,而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连接于第3 连接端子64c。利用这样的连接结构,分别在连接端子64a、 64b、 64c上连接 发电线圈A、 B、 C的一个线圈端子,其连接操作容易进行。又由于不必使用 己有的特别的电路基板,因此能够简化发电机支架的内部结构。
又,在第l实施例中,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具有二极管芯片62、封装该 二极管芯片62的树脂封装63、以及从该树脂封装63引出的引出端子64,在 该引出端子64上形成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因此能够通 过改良引出端子64,简化发电线圈A、 B、 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 B2、 C2与二极管43P、 43N的连接工作。
又,在第l实施例中,整流装置40具有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和负极 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其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 上连接的阳极引出端子64具有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而 且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连接于二极管芯片62的阴极上的阴极引出端子 64具有第1、第2、第3连接端子64a、 64b、 64c。同时,正极侧的二极管43P 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负极侧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1 连接端子64a上连接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正极侧的二极管 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2连 接端子64b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B2,又,正极侧的二极 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3 连接端子64c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其结果是,各相 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和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的连接工作得到简化,同时 也将各发电线圈A、 B、 C的中性点的交流输出整流,可以谋求增大整流输出。
又,在第l实施例中,在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 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1连接端子6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连接,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的 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的阴极引出端子64的各第2连 接端子6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B2连接,又,正极侧 的中性点二极管43P的阳极引出端子64和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的阴极 引出端子64的各第3连接端子6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 子C2连接。其结果是,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与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 的连接操作得到进一步简化,同时也对各发电线圈A、 B、 C的中性点的交流 输出进行整流,能够谋求增大整流输出。 (第2实施例的说明)
在第l实施例中,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采用图5所示的组件结构60,而 在第2实施例中,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的组件结构使用图7所示的组件结 构60a。在该图7组件结构60A中,对于引出端子64,第l、第2、第3连接 端子64a、 64b、 64c在树脂封装63的外部相互共同电气连接。组件结构60A 的其他结构与图5的组件结构60相同。该图7的组件结构60A采用于正极侧 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也采用于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在二极管43P与 二极管43N, 二极管芯片62的阳极与阴极相互换位配置也可以。
采用该第2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3实施例的说明)
该第3实施例使用具有图8所示的组件结构的复合型中性点二极管70,替 代第1实施例的中性点二极管43P、 43N。该图8的中性点二极管70是将第1 实施例的正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P与负极侧的中性点二极管43N收容于一个 组件中形成的复合型二极管。利用这一个复合型二极管70构成进行中性点连 接的二极管对41N。
该中性点二极管70在对置的一对导电性基板71A、 71B之间夹入两个二极 管芯片72A、 72B和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被夹在两个 二极管芯片72A、 72B的正当中。二极管芯片72A是正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阴 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71A,又配置于导电性基板71A、 73之间,将阳极连接于 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 二极管芯片72B是负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配置于导电性 基板73、 71B中间,使阴极连接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而阳极连接于导电性 基板71B。 二极管芯片72A、 72B利用树脂封装74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 — 起封装。导电性基板71A、 71B从树脂封装74露出。在中间的导电性基板73上,成一体地形成从树脂封装74引出的引出端子 75。在该引出端子75形成在树脂封装74的外部相互平行延伸的3个连接端子 75a、 75b、 75c。这些连接端子75a、 75b、 75c在树脂封装74的内部相互电气 连接。但是也可以在树脂封装74的外部将连接端子75a、 75b、 75c相互电气连 接。
在第l连接端子75a上连接发电线圈A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A2,在第2 连接端子75b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B2,又在第3连接端 子75c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中性点侧的线圈端子C2。
导电性基板71B与直接安装于支架11上的散热片45接合,而导电性基板 71A连接于与支架11绝缘的散热片44。如果二极管对41A、 41B、 41C上也分 别采用将正极侧二极管芯片与负极侧二极管芯片复合的复合型二极管,则将两 个散热片44、 45配置于例如旋转轴13上,使其在轴方向上对置,在其间夹着 复合型二极管构成的二极管对41N、 41A、 41B、 41C,以此可以构成具有与图 1相同的电路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在该第3实施例中,可以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使 二极管对41A、 41B、 41C、 41N进一步小型化。
(第4实施例的说明)
图9是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4实施例的电路图。在该第4 实施例中,在定子30上设置2个电枢线圈32A、 32B。这些电枢线圈32A、 32B 分别具有Y型连接的三相发电线圈A、 B、 C。各电枢线圈32A、 32B巻绕在共 同的电枢铁芯31上,利用共同的转子20的励磁线圈23。
对应于2个电枢线圈32A、 32B,设置2个整流装置40A、 40B。这整流装 置40A、 40B的结构分别与第1实施例的整流装置40的结构相同。整流装置 40A、 40B在电气上相互并联连接,连接于发电机的输出端子OT上,向共同的 车辆用电池、电气负载供电。
在该第4实施例中,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够对车辆用 的各种负载,利用2个电枢线圈32A、 32B、和2个整流装置40A、 40B进行 双系统的供电。
(第5实施例的说明)
从上述第1 第4实施例都是三相发电线圈A、 B、 C形成Y型连接的车辆 用三相交流发电机,而第5实施例是将三相发电线圈A、 B、 C形成A连接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图IO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第5实施例的电路图。该第
5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一样,定子30的电枢线圈32具有三相发电线圈A、 B、 C,这些发电线圈A、 B、 C分别具有独立的2个线圈端子。该第5实施例中, 发电线圈端子A、 B、 C分别具有第1线圈端子A3、 B3、 C3和第2线圈端子 A4、 B4、 C4。
将整流装置40C与该发电线圈A、 B、 C组合。该整流装置40C也是三相全 波整流装置,发电线圈A、 B、 C形成A连接,对该交流输出进行三相全波整 流。该整流装置40C具有3个二极管对46A、 46B、 46C。这些二极管对46A、 46B、 46C形成同样结构,分别具有正极侧二极管47P和负极侧二极管47N。
整流装置40C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散热片44、 45。图11表示在第5 实施例中使用的散热片44、 45。正极侧的散热片44被配置于支架11内,位于 负极侧的散热片45的内周,与支架11电气绝缘地安装于其上。散热片45直 接安装于直接11的内表面。在散热片44上等角度间隔地配置3个正极侧二极 管47P。在散热片45上等角度间隔安装3个负极侧二极管47N,使其与正极侧 二极管47P对置。
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使用具有相同的组件结构80的二极 管。该组件结构80示于图12。该组件结构80具有导电性基板81、连接于该 导电性基板的二极管芯片82、封装该二极管芯片82的树脂封装83、以及从该 树脂封装83引出的引出端子84。
在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中,配置二极管芯片83,使阴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 81,在其阳极上连接引出端子84。其结果是,在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中,导电 性基板81构成阴极端子,引出端子84构成阳极端子。在负极侧的二极管47N 中,配置二极管芯片83,使其阳极连接于导电性基板81,在其阴极上连接引 出端子84。其结果是,负极侧的二极管47N中,导电性基板81构成阳极端子, 引出端子84构成阴极端子。3个正极侧的二极管47P以及3个负极侧的二极管 47N都将其导电性基板81钎焊于散热片44、 45。正极侧的二极管47P,由于 导电性基板81是阴极端子,其结果是在散热片44上连接3个正极侧的二极管 47P的阴极端子。又,负极侧的二极管47N由于导电性基板81是阳极,其结 果是,在散热片45上连接3个负极侧的二极管47N的阳极端子。
组件结构80的引出端子84在树脂封装83的外部具有2个连接端子84a、84b。这些连接端子84a、 84b在树脂封装83内相互电气连接。正极侧的二极管 47P中,引出端子84是阳极端子,又,负极侧的二极管47N中,引出端子84 是阴极端子。这些二极管47P、 47N安装于散热片44、 45,并使得各引出端子 84上设置的2个连接端子84a、 84b的前端相互对置。
在二极管对46A中,在正极侧的二极管47P和负极侧的二极管47N的各第 1连接端子84a之间连接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而且在各第2连接端 子84b之间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同样,在二极管对46B中, 二极管47P、 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 B4,而且在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连接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同 样,在二极管对46C中,二极管47P、 47N的各第l连接端子84a之间连接发 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而且在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连接发电线圈A 的第1线圈端子A3。
图13以二极管对46A为例,表示二极管47P、 47N与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 A4、 B3的连接结构。二极管47P、 47N的各第l连接端子84a的各前端相对, 在这些前端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钎焊。二极管47P、 47N 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的各前端相对,其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线圈端子B3钎 焊。其他二极管对46B、 46C也具有相同的连接结构。利用这些连接结构,将 三相发电线圈A、 B、 C形成A连接结构。
如上所述,在本第5实施例中,发电线圈A、 B、 C形成分别具有第l线圈 端子A3、 B3、 C3与第2线圈端子A4、 B4、 C4的结构,整流装置40C具有第 1、第2、第3二极管对46A、 46B、 46C,各二极管对46A、 46B、 46分别具有 相互电气连接的第l、第2连接端子84a、 84b。而且,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 端子A4连接于第1 二极管对46A的第1连接端子84a,发电线圈B的第1线 圈端子B3连接于第1 二极管对46A的第2连接端子84b,而发电线圈B的第 2线圈端子B4连接于第2 二极管对46B的第1连接端子84a,而发电线圈C的 第1线圈端子C3连接于第2 二极管对46B的第2连接端子84b,还有,发电 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连接于第3 二极管对46C的第1连接端子84a,发 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连接于第3 二极管对46C的第2连接端子84b。 利用第5实施例的这种连接结构,结果是在二极管对46A、 46B、 46C的各第1、 第2连接端子84a、 84b上连接发电线圈A、 B、 C的1个线圈端子,使这些连 接工作容易进行。而且由于以往那样的特别的电路基板也不必使用,因此能够简化发电机的支架的内部。
又,在第5实施例中第1、第2、第3 二极管对46A、 46B、 46C的二极管 47P或47N分别具有二极管芯片82、封装该二极管芯片82的树脂封装83、以 及从该树脂封装84引出的引出端子84,各引出端子84上形成第1、第2连接 端子84a、 84b,因此通过改良引出端子84能够简化发电线圈A、 B、 C的各线 圈端子A3、 A4、 B3、 B4、 C3、 C4与二极管47P或47N的连接工作。
又,在第5实施例中,各二极管对46A、 46B、 46C分别具有正极侧二极管 47P和负极侧二极管47N,正极侧二极管47P具有阳极引出端子84相互电气连 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84a、 84b,又,负极侧二极管47N具有阴极引出端子 84相互电气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84a、 84b。而且在第1 二极管对46A中, 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阳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其负极侧二极 管47N的阴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 A4 —起连接,而且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 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发电线圈B的第1 线圈端子B3—起连接。又,在第2二极管对46B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 阳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阴极引出端子 84的第1连接端子84a,与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起连接,又,其 正极侧二极管47P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和其负极侧二极管47N 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与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起连接。 而且,在第3二极管对46C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阳极引出端子84的第1 连接端子84a与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阴极引出端子84的第1连接端子84a, 与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一起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的引出 端子84的第2连接端子84b和其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引出端子84的第2连接 端子84b与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 —起连接。利用这一第5实施例的 结构,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A3、 A4、 B3、 B4、 C3、 C4与各二极管对 46A、 46B、 46C的各二极管47P、 47N的连接工作得以简单化,同时能够将各 发电机线圈A、 B、 C形成A连接。
又,在第5实施例中,在第1二极管对46A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 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第2线圈端子 A4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 之间夹着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端子B3连接。又,第2二极管对46B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端子84a之间夹着发电线 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 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C的第1线圈端子C3连接。还有, 第3 二极管对46C中,其正极侧二极管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1连接 端子84a之间夹着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连接,又,其正极侧二极管 47P与负极侧二极管47N的各第2连接端子84b之间夹着发电线圈A的第1线 圈端子A3连接。利用这样的连接结构,各相的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A3、 A4、 B3、 B4、 C3、 C4与各二极管对46A、 46B、 46C的各二极管47P、 47N的连接 工作得以进一步简单化,同时能够将各发电机线圈A、 B、 C形成A连接。 (第6实施例的说明)
在第5实施例中,二极管47P、 47N采用图12所示的组件结构80,而第6 实施例中二极管47P、 47N的组件结构采用图14所示的组件结构80a。该图14 的组件结构80a中,对于引出端子84,第l、第2连接端子84a、 84b在树脂封 装83的外部相互电气连接。组件结构80a的其他结构与图12的组件结构80 相同,该图14的组件结构80a使用于正极侧二极管47P,也使用于负极侧二极 管47N。在二极管47P和二极管47N中,二极管芯片82的阳极与阴极相互换 位配置这一点也相同。
采用该第6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5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第7实施例的说明)
该第7实施例使用具有图15所示的组件结构的复合型二极管90代替第5 实施例的二极管47P、 47N。该图15的二极管90是第5实施例的一个正极侧 二极管47P和一个负极侧二极管47N被收容于一个组件形成的复合二极管。利 用该一个复合二极管,构成一个二极管对,因此,通过使用总共3个复合二极 管90,可以构成3个二极管对46A、 46B、 46C。
该复合二极管90在相对配置的一对导电性基板91A、 91B之间夹入2个二 极管芯片92A、 92B和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正好被夹 在2个二极管芯片92A、 92B正当中的位置上。二极管芯片92A是正极侧的二 极管芯片,阴极接合于导电性基板91A,又,阳极接合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 配置于导电性基板91A、 93之间。二极管芯片92B是负极侧的二极管芯片,阴 极接合于中间的导电性基板93,又,阳极接合于导电性基板91B,配置于导电 性基板93、 91B之间。二极管芯片92A、 92B与中间导电性基板93 —起利用树脂封装94封装。导电性基板91A、 91B从树脂封装94中露出。
中间导电性基板93上成一整体地形成从树脂封装94引出的引出端子95。 该引出端子95上,在树脂封装94的外部形成相互平行延伸的2个连接端子95a、 95b。这连接端子95a、 95b在树脂封装94的内部相互电气连接。但是,也可以 在树脂封装94的外部将连接端子95a、 95b相互电气连接。
在第l二极管对46中,复合型二极管90的第l连接端子95a上连接发电线 圈A的第2线圈端子A4,其第2连接端子95b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1线圈 端子B3。同样,在第2二极管对46B中,复合型二极管90的第1连接端子95a 上连接发电线圈B的第2线圈端子B4,其第2连接端子95b上连接发电线圈C 的第1线圈端子C3。同样,在第3二极管对46C中,复合型二极管90的第1 连接端子95a上连接发电线圈C的第2线圈端子C4,其第2连接端子95b上 连接发电线圈A的第1线圈端子A3。
导电性基板91B与直接安装于支架11的散热片45接合,而导电性基板91A 连接于与支架11绝缘的散热片44。 3个二极管对46A、 46B、 46C如果分别使 用复合型二极管90,就将2个散热片44、 45配置于例如旋转轴13上,并且使 其在轴方向上对置,在他们之间,夹着用复合型二极管卯构成的二极管对46A、 46B、 46C,以此能够构成具有与图1相同的电路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
该第7实施例能够得到与第5实施例相同的效果,而且能够使二极管对46A、 46B、 46C进一步小型化。
工业上的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搭载于汽车、卡车等各种车辆上,使用于车 辆用电池的充电和其他车辆用负载的供电。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相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的发电线圈形成△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第1、第2线圈端子,所述整流装置具有第1、第2、第3二极管对,这些二极管对分别具有正极侧二极管和负极侧二极管,所述各二极管对的各正极侧二极管的阳极引出端子具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且所述各二极管对的各负极侧二极管的阴极引出端子具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在所述第1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的第2线圈端子,且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的第1线圈端子,在所述第2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的第2线圈端子,且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的第1线圈端子,在所述第3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的第2线圈端子,且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连接于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的第1线圈端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l、第2、第3二极管对的所述正极侧二极管上,分别从封装二极管芯片的树脂组件引出所述阳极引出端子,且所述第1、第2、第3 二极管对的 所述负极侧二极管上,分别从封装二极管芯片的树脂组件引出所述阴极引出端 子。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 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且其阳极引 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在所述第2二极管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l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l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B相发电线圈的第2 线圈端子连接,且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 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l线圈端子连接,在所述第3二极管 对中,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1连接端子之间 夹着所述C相发电线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且其阳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 子和其阴极引出端子的第2连接端子之间夹着所述A相发电线圈的第1线圈端 子连接。
4. 一种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具备A相发电线圈、B相发电线圈、C相 发电线圈、以及对这些发电线圈的交流输出进行整流的整流装置,所述各相的 发电线圈形成A形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相发电线圈分别具有第1、第2线圈端子,所述整流装置具有第l、 第2、第3 二极管对,所述第1、第2、第3 二极管对分别具有2片二极管芯片、 封装这2片二极管芯片的树脂组件、以及从该树脂组件引出的引出端子,该引 出端子将所述2片二极管芯片中的1片二极管芯片的阳极与另一片二极管芯片 的阴极连接,具有相互电气共通连接的第1、第2连接端子,所述A相发电线 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1二极管对的第1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 圈的第l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l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B相发电线 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l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 圈的第l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2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所述C相发电线 圈的第2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二极管对的第l连接端子,且所述A相发电 线圈的第1线圈端子连接于所述第3 二极管对的第2连接端子。
全文摘要
车辆用三相交流发电机的各发电线圈形成Y形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具有3个相互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中性点二极管。在该中性点二极管的3个连接端子的各端子上,连接各发电线圈的中性点一侧的线圈端子。而在各发电线圈形成△形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具有2个相互电气连接的连接端子的二极管。在该二极管的2个连接端子的各端子上,连接相邻的2个发电线圈的线圈端子。这两种连接类型都是在一个连接端子上连接一个线圈端子,能够谋求简化连接操作。
文档编号H02K19/36GK101309035SQ20081012790
公开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1日
发明者柏原利昭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