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盖式线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662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翻盖式线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翻盖式线槽。
背景技术
目前安装电线电缆所使用的线槽由座体和盖体两部分组成,须对座体和盖 体分别成型,安装时要求座体和盖体的两侧分别对应上才能安装,影响安装的 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便于安装的翻盖式的线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翻盖式线槽,包括
座体和盖体,所述盖体的尾端与座体一体转接,盖体的开口端与座体活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和盖体的转角连接部位设有易开合槽,这样可以有效
减小座体和盖体在转角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使座体和盖体的开合变得更容易。
具体的,所述盖体的开口端设有下弯部,所述下弯部设有向内的上倒钩, 在座体的开口端与所述上倒钩位置对应处设有向外的下倒钩。
作为优选,所述座体上相应上倒钩的位置设有内凹部位,下倒钩设在内凹 部位的末端,这样可以使线槽结构更紧凑。
改进的,所述盖体靠近开口端位置还设有防止座体的开口端偏折的防侧滑 筋,这样可以防止座体的开口端偏折使得上下倒钩相对滑动,从而保证座体和 盖体的扣合更稳定。
所述线槽材料为PVC,其本身的耐焰卦熄性可以有效阻燃。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座体和盖体一体成型,安装时只需 将座体和盖体在开口处扣合即可,较分体式线槽更便于安装。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盖式线槽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盖式线槽开放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翻盖式线槽,包括座体1和盖体2,所述盖体 2尾端与座体1连成一体,盖体2的开口端24与座体1活动连接。具体的,在 所述盖体2的开口端24设有下弯部23,所述下弯部23设有向内的上倒钩21 , 在座体1的开口端14与所述上倒钩21位置对应处设有向外的下倒钩11,盖体 2的开口端24与座体1通过上倒钩和下倒钩扣接在一起。为了使线槽结构更紧 凑,在所述座体1上相应上倒钩21的位置设有内凹部位12,下倒钩11设在内 凹部位12的末端。为了防止座体1和盖体2扣接后上下倒钩发生相对滑动,使 座体和盖体的扣合更稳定,所述盖体2靠近开口端24位置还设有防止座体1的 开口端14偏折的防侧滑筋22,该防侧滑筋22位于座体1和盖体2扣接后所述 开口端14略向后的位置。所述座体1和盖体2的转角连接部位设有易开合槽3, 这样可以有效减小座体和盖体在转角连接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使座体和盖体 的开合变得更容易。所述线槽材料选用PVC,其本身的耐焰自熄性可以有效阻
权利要求1. 翻盖式线槽,包括座体(1)和盖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尾端与座体(1)一体转接,盖体(2)的开口端(24)与座体(1)活动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翻盖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1)和盖体(2) 的转角连接部位设有易开合槽(3)。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翻盖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的开口端(24) 设有下弯部(23),所述下弯部(23)设有向内的上倒钩(21),在座体(1) 的开口端(14)与所述上倒钩(21)位置对应处设有向外的下倒钩(11)。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翻盖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相应上倒钩(21) 的位置有内凹部位(12),下倒钩(11)设在内凹部位(12)的末端。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翻盖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2)靠近开口 端(24)位置还设有防止座体(1)的开口端(14)偏折的防侧滑筋(22)。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翻盖式线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材料为PV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翻盖式线槽,包括座体(1)和盖体(2),所述盖体(2)尾端与座体(1)连成一体,在所述盖体(2)的开口端(24)设有下弯部(23),所述下弯部(23)设有向内的上倒钩(21),在座体(1)的开口端(14)与所述上倒钩(21)位置对应处设有向外的下倒钩(11),盖体(2)的开口端(24)与座体(1)通过上倒钩和下倒钩扣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座体和盖体一体成型,安装时只需将座体和盖体在开口处扣合即可,较分体式线槽更便于安装。
文档编号H02G3/04GK201230174SQ20082012166
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8日
发明者刘振福 申请人:刘振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