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141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轴管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防止轴管内的 润滑油流失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
背景技术
参照图1所示,现有马达具有一轴管91,该轴管91可供容置一轴承 92,该轴承92中央设有一轴孔921。该马达另具有一转轴93,该转轴93 一端结合于该马达的转子,另一端则可旋转的枢接于该轴承92的轴孔921 中。该轴承92顶面另设有一环形的垫片94,用以阻断润滑油渗漏的途径, 且该转轴93穿过该轴孔921的一端设有一扣持元件95,借由该扣持元件 95扣持固定于该转轴93的端部,以防止该转轴93呈轴向位移或朝轴向 脱出。
当转轴93在轴承92的轴孔921中旋转时,因摩擦所产生的温度会 使润滑油的黏性降低,相对使润滑油更容易渗漏。现有结构的轴承92顶 面虽然设置有一垫片94用以阻断润滑油,然而,该润滑油仍会自该轴承 与转轴的间隙及该轴承与轴管的间隙渗漏,且该垫片94与轴管91的间 隙相对延续自该轴承92与轴管91的间隙,所以当润滑油从该轴承92与 轴管91的间隙渗漏至垫片94处时,该垫片94的设置只是延长了该润滑 油的渗漏途径,所以也仅能稍微延緩该润滑油的流失速度。再者,现有 结构为了防止该转轴93呈轴向位移或轴向脱出,必须在该转轴93穿过 该轴孔921的端部另设置一扣持元件95,才能达成使该转轴93固定于该 轴孔921中的预定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用以防 止该轴管中的润滑油流失。
3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用以防 止该马达的转轴轴向4立移或脱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用以精 简该马达的零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包含一轴管、 一轴承、 一转轴及一防漏片。该轴管具有一内孔,该内孔设有一大径部及一小径
部,该大径部位于该内孔一端,该内孔另一端为呈封闭状的盲孔;该轴 承设置于该轴管的小径部,其中央设有一轴孔;该转轴枢接于该轴承的 轴孔,且其外周面i殳有一缩径部,该缩径部的外径小于邻接该缩径部的 转轴的外径;该防漏片固定设置于该轴管的大径部,其中央设有一限位 孔,该限位孔的最小孔径小于邻接该缩径部的转轴的外径,且该限位孔 的孔缘嵌设于该转轴的缩径部。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所述防漏片直接阻挡于该轴承与轴管的间 隙端口,用以阻断该间隙中润滑油的毛细现象,同时阻断该润滑油的、渗 漏途径,以防止该轴管中的润滑油流失。
所述防漏片的限位孔孔缘嵌设于该转轴的缩径部, 一方面可有效避 免润滑油自该轴承与转轴的间隙渗漏,同时可以防止转轴呈轴向位移或 脱出。
所述防漏片不仅可防止轴管中的润滑油流失,同时兼具可将该转轴 限位于一预定位置的功效,可省去扣持元件的设置,以精简该马达的零 组件。


图1:现有马达的剖面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l轴管 11内孑L 12大径部13小径部14肩部 2轴承 21轴孔3转轴 31缩径部4防漏片41限位孔42裂口51底座 52定子53转子 6定位环7防漏片71环墙 91轴管92轴承 921轴孔93转轴 94垫片 95扣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包含一轴管l、 一轴承2、 一转轴3及一防漏片4。
该轴管l设置于一底座51上,且该底座51另可供设置一定子52。其中,该轴管1及底座51可选择为一体成型的单体,也可选择由分离的轴管1及底座51 二构件组合而成(未绘示)。该轴管1内部具有一内孔11,该内孔11 一端为封闭的盲孔,且较佳选择与该底座51设置的一端为封闭状。该内孔11具有一大径部12及一小径部13,该大径部12位于该内孔ll一端,该内孔11另一端为呈封闭状的盲孔,且该大径部12与小径部13之间形成一肩部14。
该轴承2较佳选用一含油轴承,且中央设有一轴孔21。
该转轴3 —端结合有一转子53,另一端则呈可旋转的方式枢设于该轴承2的轴孔21中,且该转轴3外周面设有一缩径部31,该缩径部31的外径略小于邻接该缩径部31的转轴3的外径。
该防漏片4中央设有一限位孔41,该限位孔41的最小孔径略小于邻接该缩径部31的转轴3的外径,同时该限位孔41的最小孔径略大于该缩径部31的最大外径。且该限位孔41的内孔缘可选择设置数道呈径向 延伸的裂口 42。
参照图2及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 构是将该轴承2置入该轴管1内孔11的小径部13,且该轴承2置入该小 径部13后,其顶面较佳与该肩部14等高或略低于该肩部14。该防漏片 4置入该轴管1内孔11的大径部12,且该防漏片4较佳抵接于该肩部14, 该防漏片4与该轴管1固定,再者,该防漏片4与轴管1的固定方式可 为紧配合或胶黏等任何物理结合方式。该转轴3 —端由该防漏片4的限 位孔41处压入,利用该限位孔41的内孔缘设有数道裂口 42,该限位孔 41因受到该转轴3端部的挤压而造成变形并扩大,使该转轴3可通过该 限位孔41并可旋转的穿设于该轴承2的轴孔21中,以支撑该转子53以 转轴3作为旋转基轴,且使该转子53对位于该定子52外侧,同时,该 限位孔41的孔缘嵌设于该转轴3的缩径部31,以避免该转轴3轴向位移 或脱出。
借此,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实施时。该防 漏片4直接阻挡于该轴承2与轴管1的间隙端口,阻断该润滑油的渗漏 途径,以防止该轴管1中的润滑油流失。且该防漏片4的限位孔41孔缘 可同时嵌设在该转轴3的缩径部31, 一方面可有效避免润滑油从该轴承 2与转轴3的间隙渗漏,同时可以防止转轴3轴向位移或脱出,且同时省 去扣持元件的设置,以精简该马达的零组件。
参照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 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另具有一定位环6,该定位环6较佳为一矩型截 断面的环状体,且该定位环6设置于该轴管1的大径部12,并抵接于该 防漏片4上方。该定位环6与该轴管1固定,以使该防漏片4与轴管1 的结合效果更稳固。再者,该定位环6与轴管1的固定方式可为紧配合或胶翁等任何物理结合方式。
借此,本第二实施例的定位环6可使该防漏片4与轴管1的结合效 果更稳固。
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 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防漏片7周边具有一环墙71,该环墙71由该 防漏片7周边沿着轴向朝该轴管1内孔11的通孔端方向延伸,使该防漏 片7设置于该轴管1的大径部12时,可与该大径部12内周壁具有较大 的固定结合面积。
借此,本第三实施例的防漏片7的环墙71可提供与该轴管1的大径 部12内周壁较大的固定结合面积,不需要再增设起固定作用的零组件也 可达到较佳的结合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利用该防漏片的设计,直接阻挡于该 轴承与轴管的间隙端口,阻断该间隙中的毛细现象,同时阻断该润滑油 的渗漏途径,以防止该轴管中的润滑油流失,且同时利用该防漏片的限 位孔孔缘嵌设于该转轴的缩径部, 一方面可有效避免润滑油自该轴承与 转轴的间隙渗漏,同时可防止转轴轴向位移或脱出,以省去扣持元件的 设置,精简该马达的零组件。
权利要求1、一种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是包含一个轴管,内部具有一个内孔,该内孔设有一个大径部及一个小径部,该大径部位于该内孔一端,该内孔另一端为呈封闭状的盲孔;一个轴承,设置于该轴管的小径部,其中央设有一个轴孔;一个转轴,枢接于该轴承的轴孔,其外周面设有一个缩径部,该缩径部的外径小于邻接该缩径部的转轴的外径;及一个防漏片,固定设置于该轴管的大径部,其中央设有一个限位孔,该限位孔的最小孔径小于邻接该缩径部的转轴的外径,且该限位孔的孔缘嵌设于该转轴的缩径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另包含一个定位环,该定位环固定设置于该轴管 的大径部,并^M妾该防漏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防漏片周边设有一个环墙,该环墙由该防漏片周边沿着轴向朝轴管内孔 的通孔端方向延伸。
4、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大径部与小径部之间的径差形成一个肩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轴承置入该小径部后,其顶面与该肩部呈等高或低于该肩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在于,该 防漏片4氐接于该肩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限位孔的内孔缘设置数道呈径向延伸的裂口 。
8、 根据权利要求1、 2或3所述的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限位孔的最小孔径大于该缩径部的最大外径。
专利摘要一种马达轴管的防漏油结构,其包含一轴管、一轴承、一转轴及一防漏片。该轴管具有一内孔,内孔设有一大径部及一小径部,该大径部位于该内孔一端,该内孔另一端为呈封闭状的盲孔;该轴承设置于该小径部,其中央具有一轴孔;该转轴枢接于该轴承的轴孔,且其外周面具有一缩径部;该防漏片固定设置于该大径部,其中央设有一限位孔,该限位孔的孔缘嵌设于该转轴的缩径部。借此,可利用该防漏片阻断该润滑油的渗漏途径,同时可防止该转轴呈轴向位移或脱出,以精简马达的零组件。
文档编号H02K5/167GK201286044SQ20082013568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6日
发明者洪银树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