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0148阅读:3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达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转子与定子之间具有最优化间隙设
计的马达。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马达的结构通常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中心,定子上绕制有 通电可产生磁场的线圈,转子周缘间隔均匀分布有多个N极和S极的磁极,磁极数目前主要 有四极、六极或八极等偶数极的设置。其工作原理是,由转子磁极所形成的磁场配合定子线 圈形成的磁场,使转子与定子之间产生转矩而驱动转子转动。然而,现有马达之转子与定子 之间的间隙设置不合理,过大或者过小,以至马达未能达到其最大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其 转子与定子之间具有最优化之间隙设计,进而达到使马达达到其最大效益的功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种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中心,该定子包括有环状轭部和自环 状轭部辐射状向内延伸的多个绕线部,该转子包括有中间基部和自该基部辐射状向外延伸 的多个磁极部,该定子之绕线部与转子之磁极部之间具有宽度为0. 4±0. lmm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主要系通过将转子磁极部与 定子绕线部之间间隙的宽度设置为0.4士0. lmm。实践证明,当绕线部与磁极部之间间隙 的宽度为是0. 4±0. lmm时,马达可产生最大电感值并增加马达扭力值,可达到马达最大效 益,因此,0. 4±0. lmm是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最佳间隙设计。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正视图[0009]图2是图1中M位置处的放大示图。[0010]附图标识说明10、定子11、环状轭部12、绕线部20、转子21、基部22、磁极部30、间隙A、外径B、内径L、宽度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l和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马 达包括有矽钢片制成的定子10和转子20,转子20设置于定子10中心。定子10包括有环 状轭部11和自环状轭部11辐射状向内延伸的八个绕线部12,转子20包括有中间基部21 和自该基部21辐射状向外延伸的六个磁极部22,该磁极部22跨过一空气间隙30面对该 绕线部12。其中,该八个绕线部12的内径A为70±0. lmm,该六个磁极部22的外径B为 69. 2±0. lmm,使得该绕线部12与磁极部22之间形成的间隙30的宽度L为0. 4±0. lmm。 需要说明的是,该定子IO之绕线部12的数量不仅仅局限于八个,该转子20 之磁极部22的数量亦不仅仅局限于六个,它们还可依实际需要而设置得更多或更少, 不以为限。以及,该绕线部12的内径不局限于70士0. lmm,该磁极部22的外径不局 限于69. 2 ± 0. lmm,因为无论其内径和外径如何改变,但只要它们的间隙的宽度保持在 0. 4±0. lmm者,皆是本实用新型所保护之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将转子磁极部与定子绕线部之间间隙的 宽度设置为0.4±0. lmm。实践证明,当绕线部与磁极部之间的间隙是0. 4±0. lmm时,马达 可产生最大电感值并增加马达扭力值,可达到马达最大效益,因此,0.4士0. lmm是转子与定 子之间的最佳间隙设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 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一种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中心,该定子包括有环状轭部和自环状轭部辐射状向内延伸的多个绕线部,该转子包括有中间基部和自该基部辐射状向外延伸的多个磁极部,其特征在于该定子之绕线部与转子之磁极部之间具有宽度为0.4±0.1mm的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马达,包括定子和转子,转子设置于定子中心,该定子包括有环状轭部和自环状轭部辐射状向内延伸的多个绕线部,该转子包括有中间基部和自该基部辐射状向外延伸的多个磁极部,该定子之绕线部与转子之磁极部之间具有0.4±0.1mm的间隙。实践证明,当绕线部与磁极部之间的间隙是0.4±0.1mm时,马达可产生最大电感值并增加马达扭力值,可达到马达最大效益。
文档编号H02K21/00GK201450430SQ20092005852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6日
发明者黄晋益 申请人:亚弘(东莞)电器有限公司;亚弘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