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67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音圈马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点胶组装时能够避免溢胶对其他元件产生影响的音圈马达。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Voice Coil Motor, VCM)适合作为电子产品(如数码相机、手机、数码摄像机等)中的短距驱动装置。(请参见Designof a voice coil motor used in the focusing system of a digitalvideo camera,Mag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Volume 41,IssuelO,Oct.2005 Page (s) :3979-3981)。一般地,音圈马达包括一个四个侧壁装设有磁性件的固定架、一个设有线圈组且收容于该固定架内的可动架、一个第一弹片、一个上盖、一个第二弹片、以及一个底座。该上盖及该第一弹片均固设于该固定架的顶部,且该第一弹片夹在该上盖与该固定架的顶部之间。该底座及该第二弹片均固设于该固定架的底部,且该第二弹片夹在该底座与该固定架的底部之间。然而,在组装时,该上盖是在该第一弹片固定于该固定架的顶部后通过点胶组装于该固定架上,该固定架在该第二弹片固定于该固定架的底部后通过点胶组装于该底座上。此种点胶固定方式通常会产生溢胶,且溢出的胶水会影响第一弹片、第二弹片甚至是可动架的安装,从而降低音圈马达的组装良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音圈马达,其在组装时能够避免溢胶对其它元件产生影响,从而保证音圈马达的组装良率。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一个具有相对的顶面及底面的固定架、一个固定于该顶面的上盖以及一个承载该底面的底座。该固定架开设有一个第一收容空间。该上盖包括朝向该顶面的第一面。该底座包括朝向该底面的第二面,该底座开设有一个与该第一收容空间共轴的第二收容空间。该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且每个第一凹槽与该第一收容空间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阻挡部。该底面朝该第二面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一突出部。该第一面朝该顶面延伸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二面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出部相对应的第二凹槽,且每个第二凹槽与该第二收容空间之间形成一个第二阻挡部。每个第二突出部胶合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每个第一突出部胶合于对应的第二凹槽内。相较于现有技术,该音圈马达通过将第二突出部承载于第一凹槽内,且将第一突出部承载于第二凹槽内之后再进行点胶实现上盖、固定架及底座之间的固定,使胶水收容于该第一凹槽及该第二凹槽内完全不发生溢出,或者是可能溢出的胶水分别被该第一阻挡部及该第二阻挡部阻挡住,避免了溢出的胶水对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及该第二收容空间内的其他元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音圈马达的组装良率。


图1是本发明的畜二圈马达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畜二圈马达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畜二圈马达的另一视角的3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音圈马达100
固定架10
顶面12
第一凹槽122
第一阻挡部123
卡合柱124
底面14
第一突出部142
定位柱144
第一侧壁15
第一收容孔150
第二侧壁16
第二收容孔160
第三侧壁17
第三收容孔170
第四侧壁18
第四收容孔180
第一收容空间IOa
磁性组件20
第一磁铁22
第二磁铁24
第三磁铁26
第四磁铁28
上盖30
第一面32
第二突出部34
第一通孔36
底座40
第二收容空间40a
第二面42
第二凹槽422
第二阻挡部423
第二通孔44
导引孔46
第--弹片50
第--可动部52
第--固定部54
第三三通孔542
第--弯折部56
第二二弹片60
第二二可动部62
第二二固定部64
第四通孔642
第二二弯折部66
导接端子6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音圈马达100,该音圈马达100适合作为电子元件,例如数码相机、手机、数码摄像机中的短距驱动装置。该音圈马达100包括一个具有顶面12及与该顶面12相对底面14的固定架10、一个磁性组件20、一个上盖30、一个底座40、 一个第一弹片50、一个第二弹片60、以及一个可动架(图未示)。该上盖30固定于该顶面 12上,该底面14承载于该底座40上。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该固定架10大致呈矩形框,该固定架10包括一个第一侧壁15、一个第二侧壁16、一个第三侧壁17、以及一个第四侧壁18。四个侧壁15、16、17、18 垂直相接并围成一个第一收容空间10a,且每个侧壁分别开设有一个收容孔。具体地,该第一侧壁15开设有一个第一收容孔150,该第二侧壁16开设有一个第二收容孔160,该第三侧壁17开设有一个第三收容孔170,该第四侧壁18开设有一个第四收容孔180。所述四个收容孔150、160、170、及180均与该第一收容空间IOa连通。该顶面12开设有四个第一凹槽122,且所述四个第一凹槽122分别位于四个侧壁 15、16、17及18对应的顶部,每个第一凹槽122与该第一收容空间IOa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一阻挡部123,即该第一阻挡部123为第一凹槽122的一个侧壁。该顶面12的四个角落处朝该上盖30的方向延伸有四个卡合柱124。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122为朝远离该第一收容空间IOa的一侧开放的凹槽,即为朝远离该第一收容空间IOa的一缺口,且每个第一凹槽122大致位于对应的侧壁的顶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四个卡合柱124为均勻分布于该顶面12的四个角落。该底面14朝该底座40的方向上延伸有三个第一突出部142及四个定位柱144。 所述三个第一突出部142分别位于第一侧壁15、第三侧壁17及第四侧壁18对应的底部。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一突出部142大致位于对应的侧壁的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四个定位柱144为均勻分布于该底面14的四个角落。该磁性组件20包括四个磁铁,分别为第一磁铁22、第二磁铁对、第三磁铁沈、以及第四磁铁28。该第一磁铁22收容于该第一收容孔150内,该第二磁铁M收容于该第二收
5容孔160内,该第三磁铁沈收容于该第三收容孔170内,该第四磁铁收容于该第四收容孔 180 内。该上盖30大致呈与该固定架10对应的矩形框。该上盖30包括与该顶面12相对的第一面32及从该第一面32朝该顶面12延伸的四个第二突出部34,所述四个第二突出部 34与所述四个第一凹槽122对应。该上盖30上开设有与所述四个卡合柱IM对应的第一通孔36。该底座40大致呈与该固定架10对应的矩形框且开设有一个第二收容空间40a, 该第二收容空间40a与该第一收容空间IOa共轴。该底座40包括与该底面14相对的第二面42。该第二面42上开设有三个与所述三个第一突出部142对应的第二凹槽422,每个第二凹槽422与该第二收容空间40a之间均形成有一个第二阻挡部423,即该第二阻挡部423 为该第二凹槽422的一个侧壁。该底座40上还开设有四个与所述四个定位柱144相对应的第二通孔44,该底座40上没有开设有第二凹槽422的一边上开设有两个导引孔46。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凹槽422为朝远离该第二收容空间40a的一侧开放的凹槽,即为朝远离该第二收容空间40a的一侧的缺口。该可动架为中空框架,且其四周缠绕有线圈组(图未示),该可动架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IOa内并与该固定架10有一定间隙,该间隙为该第一弹片50及该第二弹片60提供形变空间。该线圈组与该磁性组件20相对应。该可动架用来收容光学镜片,影像感测器等元件。该第一弹片50包括一个第一可动部52、四个第一固定部54、以及四个第一弯折部 56。该第一可动部52固设于该可动架的顶部。所述第一固定部M固设于该顶面12上,每个第一固定部M分别开设有一个第三通孔M2,所述第三通孔542与所述卡合柱IM配合。 所述第一弯折部56分别连接对应的第一固定部M至该第一可动部52的四个侧边。该第二弹片60与该第一弹片50的结构大致相同。该第二弹片60包括一个第二可动部62、四个第二固定部64、四个第二弯折部66、以及两个导接端子68。该第二可动部 62固设于该可动架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部64固设于该底面14上,每个第二固定部64分别开设有一个第四通孔642,所述第四通孔642与所述定位柱144配合。所述第二弯折部 66分别连接对应的第二固定部64至该第二可动部62的四个侧边。该导接端子68穿过所述导引孔46后与外部电路连接。组装该音圈马达100时,该可动架装设于该固定架10的第一收容空间IOa内,该第一可动部52固设于该可动架的顶部,所述卡合柱IM卡合于对应的第三通孔M2以使该第一弹片50分别连接于该可动架及该固定架10的顶面12。该第二可动部62固设于该可动架的底部,所述定位柱144卡合于对应的第四通孔642以使该第一弹片50分别连接于该可动架及该固定架10的底面14。该上盖30通过所述卡合柱IM卡合于对应的第一通孔 36内,且使所述第二突出部34承载于对应的第一凹槽122内,再对该第一凹槽122内的第二突出部34进行点胶实现该上盖30固定于该固定架10的顶面12。所述定位柱144卡合于对应的第二通孔44内,且使所述第一突出部142承载于所述第二凹槽422内,再对第二凹槽422内的第一突出部142进行点胶实现该固定架10固定于该底座40上。同时,该导接端子68从该底座40的导引孔46穿过以实现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在点胶时,胶水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22及该第二凹槽422内完全不发生溢出,或者是可能溢出的胶水分别被该第一阻挡部123及该第二阻挡部423阻挡住,避免了胶水朝该第一收容空间IOa及该第二收容空间40a内溢出对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IOa及该第二收容空间40a内的其他元件(第一弹片50、第二弹片60及可动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音圈马达100的组装良率。本发明的音圈马达100通过将第二突出部34承载于第一凹槽122内,且将第一突出部142承载于第二凹槽422内之后再进行点胶实现上盖30、固定架10及底座40之间的固定,使胶水收容于该第一凹槽122及该第二凹槽422内完全不发生溢出,或者是可能溢出的胶水分别被该第一阻挡部123及该第二阻挡部423阻挡住,避免了溢出的胶水对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IOa及该第二收容空间40a内的其他元件造成影响,从而提升音圈马达100 的组装良率。可以理解,第一凹槽122及第二凹槽422并不局限于本实施方式中为一侧开放的凹槽,也可为四侧均封闭的凹槽,当为一侧开放的凹槽时,组装音圈马达时,胶水可能会朝开放的一侧溢出,胶水也就可能会存在流失,造成浪费。若为四侧均封闭的凹槽,只要凹槽深度足够深,胶水均可以完全收容于凹槽内并不会发生溢出,此时能够节省胶水。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一个具有相对的顶面及底面的固定架、一个固定于该顶面的上盖以及一个承载该底面的底座,该固定架开设有一个第一收容空间,该上盖包括朝向该顶面的第一面,该底座包括朝向该底面的第二面,该底座开设有一个与该第一收容空间共轴的第二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该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且每个第一凹槽与该第一收容空间之间形成一个第一阻挡部,该底面朝该第二面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一突出部,该第一面朝该顶面延伸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槽相对应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二面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出部相对应的第二凹槽,且每个第二凹槽与该第二收容空间之间形成一个第二阻挡部,每个第二突出部胶合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每个第一突出部胶合于对应的第二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槽为一侧开放的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凹槽为一侧开放的第二凹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槽为四侧均封闭的凹槽,所述至少两个第二凹槽为四侧均封闭的凹槽。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架呈矩形框且包括一个第一侧壁、一个第二侧壁、一个第三侧壁以及一个第四侧壁,该四个侧壁围成该第一收容空间, 每个侧壁均开设有一个收容孔,每个收容孔均与该第一收容空间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音圈马达还包括一个磁性组件及一个设有线圈组的可动架,该磁性组件包括四个分别收容于所述四个收容孔内的磁铁,该可动架收容于该第一收容空间内并使该线圈组与该磁性组件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顶面朝该上盖的方向上延伸有至少两个卡合柱,该上盖大致呈与该固定架对应的矩形框,该上盖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卡合柱相对应的第一通孔,该上盖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卡合柱卡合于对应的第一通孔内而定位在该顶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该底面朝该底座的方向延伸有至少两个定位柱,该底座大致呈与该固定架对应的矩形框,该底座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柱相对应的第二通孔,该底座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柱卡合于对应的第二通孔内而定位在该底面上。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音圈马达还包括一个第一弹片,该第一弹片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卡合柱相配合的第三通孔,该第一弹片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卡合柱卡合于对应的第三通孔而固定于该顶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该音圈马达还包括一个第二弹片,该第二弹片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柱相配合的第四通孔,该第二弹片通过所述至少两个定位柱卡合于对应的第四通孔而固定于该底面。
全文摘要
一种音圈马达,其包括具有相对的顶面及底面的固定架、固定于顶面的上盖以及承载底面的底座。固定架开设有第一收容空间。上盖包括朝向顶面的第一面。底座包括朝向底面的第二面,底座开设有与第一收容空间共轴的第二收容空间。顶面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凹槽,且每个第一凹槽与第一收容空间之间形成第一阻挡部。底面朝第二面延伸有至少两个第一突出部。第一面朝顶面延伸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凹槽对应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二面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突出部对应的第二凹槽,且每个第二凹槽与该第二收容空间之间形成第二阻挡部。每个第二突出部胶合于对应的第一凹槽内,每个第一突出部胶合于对应的第二凹槽内。
文档编号H02K5/04GK102214967SQ20101014089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7日
发明者徐茂国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