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361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电防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有源元件阵列基 板中具有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防护功效的静电防护电路。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的制造过程中,操作人员、机台、检测仪器或是制程中都可能带 有静电,而上述的带电体(操作人员、机台或检测仪器)接触到液晶显示面板时,可能 导致液晶显示面板内的元件以及电路遭受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破坏。因此, 一般会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周边线路区中设计静电防护电路。以有源矩阵液晶显示面板来 说,通常是在制造有源元件阵列的过程中一并将静电防护电路形成于基板上,且使有源 元件阵列与这些静电防护电路电性连接。如此一来,当液晶显示面板遭受静电放电冲 击时,静电防护电路能将静电分散、减弱,以避免静电直接冲击显示区内部的元件及电 路。图IA是现有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示意图。请参考图1A,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10 具有一显示区A与一周边线路区B,而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10主要是由一基板112、多条 扫描线114、多条数据线116、多个像素单元118、一短路杆120、多个静电防护电路122 与多个接垫(Pad) 124所构成。其中,扫描线114与数据线116配置于基板112上,而像 素单元118配置于显示区A内。具体而言,扫描线114与数据线116电性连接至像素单 元118,而电压信号可以通过扫描线114与数据线116而传递至像素单元118中。此外, 扫描线114与数据线116分别与对应的接垫124电性连接。由图IA可知,短路杆120配置于周边线路区B内,而与静电防护电路122的一 端电性连接。静电防护电路122的另一端会分别与对应的扫描线114及数据线116电性 连接。具体而言,当静电放电现象于基板112上发生时,静电荷可以通过短路杆120分 散,以避免静电荷累积。另一方面,静电防护电路122可以消耗静电荷的能量以减低静 电放电的冲击。图IB为中国台湾专利第TWI268597号揭示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示意图。请参照 图1B,静电防护电路200电性连接信号线210以及短路杆220,静电防护电路包括第一有 源元件Tl、第二有源元件T2、第三有源元件T3、第四有源元件T4、第五有源元件T5、 第六有源元件T6,各有源元件Tl、T2、T3、T4、T5、T6具有对应的栅极G、源极S以 及漏极D。如图IB所示,第一有源元件Tl、第二有源元件T2与第三有源元件T3构成 正静电防护组230,第四有源元件T4、第五有源元件T5与第六有源元件T6构成负静电 防护组240。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时,静电荷可经由正静电防护组230或负静电防护组 240,将静电荷作双向疏导分散,以避免静电荷累积。另一方面,静电防护电路200可以消耗静电荷的能量以减低静电放电的冲击。图IC为现有的另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示意图。请参照图1C,静电防护电路250 电性连接信号线260以及短路杆270,静电防护电路250包括第一有源元件Tl以及第二 有源元件T2,各有源元件Tl、T2具有对应的栅极G、源极S以及漏极D。如图IC所 示,令第一有源元件Tl为正静电防护组280,而第二有源元件T2为负静电防护组290。 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时,静电荷可经由正静电防护组280或负静电防护组290,将静电荷 作双向疏导分散,以避免静电荷累积。另一方面,静电防护电路250可以消耗静电荷的 能量以减低静电放电的冲击。然而,一般而言,静电防护电路的静电导通电流大小深受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 (W/L)的影响,例如上述的静电防护电路200或上述的静电防护电路250。因此,实务 上为了增加静电防护电路的静电防护效果,通常会增加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以使得静 电防护电路具有较高的静电导通电流,进而增加静电疏通的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增加 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虽然可以增加静电导通电流,但将占据较大的电路布局面积,因而 限制了有源元件阵列基板上其他电路的布局空间。另一方面,在正常操作的低电压下, 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越大,静电防护电路的漏电流则越大,进而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正 常显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具有低漏电流以及缩小布 局面积优点。为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其电性连接第一导线 与第二导线,静电防护电路具有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其中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 括第一耦接电容以及第一有源元件。第一耦接电容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 一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第一有源元件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其 中第一栅极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第一源极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一导线电性连接,第一漏 极与第二导线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各静电防护电路单元还包括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 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第二耦接电容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第二耦接电容包括第三电 极以及第四电极,其中第三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线。第二有源元件包括第二栅极、第 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其中第二栅极与第四电极电性连接,第二源极与第三电极以及第 二导线电性连接,第二漏极与第一导线电性连接。本发明另提出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其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静电防 护电路具有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多个串联的电路组,各 电路组包括第一耦接电容以及第一有源元件。第一耦接电容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 极。第一有源元件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其中第一栅极与第二电极电 性连接,第一源极与第一电极以及上一级电路组的第一漏极电性连接,上述的串联电路 组的第一级的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线电性连接,串联电路组的最后一级的第一漏极与第二 导线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还包括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其中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第二耦接电容以及第二有源元件。第二耦接电容包括第三电极 以及第四电极。第二有源元件包括第二栅极、第二源极以及第二漏极,其中第二栅极与 第四电极电性连接,第二源极与第三电极以及上一级电路组的第二漏极电性连接,上述 的串联电路组的第一级的第三电极与第二导线电性连接,串联电路组的最后一级的第二 漏极与第一导线电性连接。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线包括信号线,而信号线为扫描线或数据线。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导线为短路杆。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具有良好的静电导通效率,可将静电电流作大面积 的疏导,且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单元的导通能力与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的依存性低, 可以巨幅降低布局面积。另一方面,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由两组相同静电防护电路单 元构成,具有双向导通的功能,避免有源元件阵列基板遭受静电破坏,提升良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其中图IA是现有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示意图。图IB 图IC分别为现有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10、300 有源元件阵列基板112、310 基板114 扫描线116:数据线120、220、270 短路杆122:静电防护电路124 接垫118、320 像素单元200、250 静电防护电路210、260 信号线230、280 正静电防护组240、290 负静电防护组320a 有源元件320b 像素电极330 第一导线340 第二导线350、450、550 静电防护电路
360A、460A、560A 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B、460B、560B 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A 显示区B 周边线路区Cl 第一耦接电容C2 第二耦接电容D 漏极Dl 第一漏极D2 第二漏极D3:第三漏极D4:第四源极D5 第五源极D6 第六源极El 第一电极E2 第三电极E3 第三电极E4:第四电极G 栅极Gl 第一栅极G2:第二栅极G3 第三栅极G4:第四栅极G5 第五栅极G6 第六栅极S 源极Sl 第一源极S2 第二源极S3 第三源极S4:第四源极S5:第五源极S6 第六源极Tl 第一有源元件T2 第二有源元件T3 第三有源元件T4:第四有源元件T5 第五有源元件T6 第六有源元件U 电路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有源元件阵列基板的示意图。请参照图2,有源元件阵列 基板300具有一显示区A以及位于显示区A外的一周边线路区B,有源元件阵列基板300 包括基板310、多个像素单元320、多条第一导线330、多条第二导线340与多个静电防护 电路350。多个像素单元320阵列排列于基板310上,且位于显示区A内,一般来说, 每一像素单元320可包括至少一有源元件320a与一像素电极320b,其中有源元件320a电 性连接至像素电极320b。这里要说明的是,有源元件320a与像素电极320b的数目视像 素单元320的设计而定,例如具有预充电(Pre-charge)设计的像素单元320可能就需要两 个以上的有源元件320a,而针对改善色偏设计的一些像素单元320可能就需要两个以上 的像素电极320b。因此,在此并无意局限每一像素单元320中有源元件320a与像素电极 320b的数目。如图2所示,多条第一导线330配置于基板310上,且位于显示区A内,第一导 线330与像素单元320电性连接,并延伸至周边线路区B,其中第一导线330例如是信号 线,而信号线可以是扫描线或数据线。多条第二导线340配置于基板310上,且位于周 边线路区B内,其中第二导线340例如是短路杆。另外,多个静电防护电路350配置于 基板310上,且位于周边线路区B内,其中静电防护电路350与第一导线330以及第二导 线340电性连接。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的示意图。请参照图3,静电防护电路350电 性连接至一第一导线330与一第二导线340。静电防护电路350具有一第一静电防护电路 单元360A,而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包括第一有源元件Tl、第二有源元件T2以及 第三有源元件T3。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350还包括一第二静电 防护电路单元360B,其中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B电性连接第一导线330与第二导线 340,且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B包括第四有源元件T4、第五有源元件T5以及第六有 源元件T6。具体而言,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包括第一有源元件Tl、第二有源元件 T2以及第三有源元件T3。第一有源元件Tl包括第一源极Si、第一漏极Dl与第一栅极 Gl,其中第一源极Sl与第一栅极Gl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330。第二有源元件T2包括第 二源极S2、第二漏极D2与第二栅极G2,其中第二栅极G2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330,第 二源极S2电性连接至第一漏极D1,而第二漏极D2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线340。第三有源 元件T3包括第三源极S3、第三漏极D3与第三栅极G3,其中第三源极S3电性连接至第 一漏极Dl以及第二源极S2,而第三漏极D3与第三栅极G3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线340。另一方面,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B包括第四有源元件T4、第五有源元件 T5以及第六有源元件T6。第四有源元件T4包括第四源极S4、第四漏极D4与第四栅极 G4,其中第四源极S4与第四栅极G4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线340。第五有源元件T5包括第 五源极S5、第五漏极D5与第五栅极G5,其中第五栅极G5电性连接至第二导线340,第 五源极S5电性连接至第四漏极D4,而第五漏极D5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330。第六有源 元件T6包括第六源极S6、第六漏极D6与第六栅极G6,其中第六源极S6电性连接至第 四漏极D4以及第五源极S5,而第六漏极D6与第六栅极G6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这里 要说明的是,有源元件Tl、T2、T3、T4、T5、T6例如是薄膜晶体管,而且各有源元件Tl、T2、T3、T4、T5、T6 所对应的源极 Si、S2、S3、S4、S5、S6 与漏极 Dl、D2、 D3、D4、D5、D6视薄膜晶体管种类而定,在此并无意局限各有源元件Tl、T2、T3、 T4、T5、T6 的源极 Si、S2、S3、S4、S5、S6 与漏极 Dl、D2、D3、D4、D5、D6 的位置。具体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与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 元360B分别由三组有源元件所串接而成。以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为例,第一静 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适于将发生于第一导线330的静电荷,由第一有源元件Tl往第二 有源元件T2或第三有源元件T3的路径,传递至第二导线340。另一方面,第二静电防 护电路单元360B适于将发生于第二导线340的静电荷,由第四有源元件T4往第五有源元 件T5或第六有源元件T6的路径,传递至第一导线330。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静电 防护电路350具有双向导通的功能。当然,静电防护电路350也可以仅由第一静电防护 电路单元360A所构成。详言之,请继续参照图3,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于第一导线330时,静电荷会先 流入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静电放电瞬间所产生的高压可以将第一有源元件Tl开 启,而使静电荷由第一源极Sl流至第一漏极D1。实务上,静电荷的能量在开启第一有 源元件Tl后会被有效地消耗,使得静电放电的破坏力降低。若静电放电的能量很大,便 可以通过第二有源元件T2而再次减低静电放电的破坏力。之后,静电荷可通过第二导线 340而分散开来,以进一步减缓静电放电的冲击。由于从第一导线330处来的静电荷会先 被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分散与消耗。因此,与第一导线330连接的各元件,例如 像素单元320 (绘示于图2)可避免直接受静电放电冲击,进而可有效防止第一导线330与 其他元件,例如像素单元320 (绘示于图2)发生短路。举例而言,第一导线330与第二 导线340分别为信号线与短路杆时,发生于信号线上的静电荷可通过上述的第一静电防 护电路单元360A将静电荷散逸至短路杆,以保护有源元件阵列基板310 (绘示于图2)上 显示区A内的各元件,例如像素单元320 (绘示于图2),维持画面的正常显示功能,其中 信号线可以是扫描线,也可以是数据线。另一方面,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于第二导线340时,静电荷会先流入第二静电 防护电路单元360B,静电放电瞬间所产生的高压可依序将第四有源元件T4以及第五有源 元件T5开启。之后,静电荷可经由开启的第四有源元件T4以及第五有源元件T5流入 第一导线330,通过第一导线330将静电荷分散开来,以进一步减缓静电放电的冲击。由 于从第二导线340处来的静电荷会先被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B分散与消耗。因此, 与第二导线340电性连接的各元件(未绘示)可避免直接受静电放电冲击,进而可有效防 止第二导线340与其他元件发生短路。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350可 以使得第一导线330与第二导线340的静电荷作双向的疏通,以在静电放电现象发生的瞬 间分散静电放电对各元件的冲击。值得注意的是,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的静电散逸路径包括二个有源元 件,换言之,当静电开启第一有源元件Tl以及第二有源元件T2后即可达到疏通的效果, 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的静电散逸路径包括三个有源元件,本发明具有较佳的静电导通效 率,因此静电防护效果较佳。以下内容将模拟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350与现有静 电防护电路200(绘示于图1B)在不同有源元件宽长比值下的模拟静电电流。
表一
静电流 (毫安培)静电防护电路350现有静电防护电路 200有源元件的宽长 比值(W/L)+200伏特-200伏特+200伏特-200伏特50/74.7721811.622890.30.2621/74.5955581.468460.130.117/74.5099271.393930.0420.0373.5/74.4885781.375250.0210.018表一为静电防护电路350与现有静电防护电路200(绘示于图1B)模拟在处于高 静电压时的静电流。请参照表一,当静电荷为200伏特时,静电防护电路350的静电流 约为4.4 4.7毫安培,相较于现有静电防护电路的0.01 0.26毫安培的静电流大小, 静电防护电路350具有巨幅提升静电流导通效率的功效,因此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 的静电防护电路350有较佳的静电放电防护效果。此外,由表一中可知,静电防护电路 350的静电流对于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的依存性低,不同于现有技术的静电防护电路对有 源元件的宽长比值的依存性高,需要通过增加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来提升静电流导通效 率,本实施例中的静电防护电路350可以大幅降低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换言之,本发 明的静电防护电路350中,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可以以较小的设计值达到较佳的静电导 通效率,因而大幅缩小布局面积。表二
静电流(毫安培)静电防护电路350有源元件的宽长 比值(W/L)+5伏特-5伏特50/72.7E-42.6E-521/71.1E-41.1E-57/73.9E-53.7E-63.5/72.0E-51.9E-6 表二为静电防护电路350模拟在处于低静电压时的静电流。由表二可知,当静电荷为5伏特时,静电防护电路350的静电流微小。换言之,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电路 350在正常的操作电压下,并没有漏电流过大的问题。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350的静电放电防护功能,在第 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或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360B中分别设置第三有源元件T3或 第六有源元件T6,以使得静电防护电路350具有二次防护的功能。举例而言,当第一静 电防护电路单元360A的第二有源元件T2失效时,第三有源元件T3可以作为静电荷疏通 的替代路径,使得静电防护电路350仍具有散逸静电的功效并不会完全失效,确保静电 防护的功效。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的示意图。请参照图4,静电防护电路450电 性连接至一第一导线430与一第二导线440。静电防护电路450具有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 元460A,而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包括第一耦接电容Cl以及第一有源元件Tl,此 外,在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450还包括一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B,且第二静 电防护电路单元460B包括第二耦接电容C2以及第二有源元件T2。具体而言,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包括第一耦接电容Cl以及第一有源元 件Tl。其中,第一耦接电容Cl包括第一电极El以及第二电极E2,其中第一电极El电 性连接至第一导线430。另外,第一有源元件Tl包括第一栅极G1、第一源极Sl以及第 一漏极D1,其中第一栅极Gl与第二电极E2电性连接,第一源极Sl与第一电极El以及 第一导线430电性连接,第一漏极Dl与第二导线440电性连接。另一方面,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B包括第二耦接电容C2以及第二有源元 件T2。第二耦接电容C2包括第三电极E3以及第四电极E4,其中第三电极E3电性连接 至第二导线440。第二有源元件T2包括第二栅极G2、第二源极S2以及第二漏极D2, 其中第二栅极G2与第四电极E4电性连接,第二源极S2与第三电极E3以及第二导线440 电性连接,第二漏极D2与第一导线430电性连接。同样地,有源元件Tl、T2例如是薄 膜晶体管,而且有源元件Tl、T2所对应的源极Si、S2与漏极Dl、D2端视薄膜晶体管 种类而定,在此并无意局限有源元件Tl、T2中的源极Si、S2与漏极Dl、D2的配置位 置。详言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与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 460B分别由一组耦接电容以及一组有源元件所串接而成。以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 为例,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适于将发生于第一导线430的静电荷,由第一耦接电 容Cl往第一有源元件Tl的路径,传递至第二导线440。另一方面,第二静电防护电路 单元460B适于将发生于第二导线440的静电荷,由第二耦接电容C2往第二有源元件T2 的路径,传递至第一导线430。换言之,在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450具有双向导通 的功能。当然,静电防护电路450也可以仅由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所构成。请继续参照图4,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于第一导线430时,静电荷会先流入上方 的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特别的是,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中的第一耦接 电容Cl在静电放电现象发生时,能够有效地增加第一有源元件Tl的导通效率,使得第 一有源元件Tl的第一栅极Gl与第一源极Sl之间形成一电压差,以开启第一有源元件 Tl,进而将静电荷瞬间地由第一源极Sl往第一漏极Dl方向传递,并将静电荷往第二导 线440作疏散,以进一步减缓静电放电的冲击。
实务上,静电荷的能量在开启第一耦接电容Cl以及第一有源元件Tl后会被有 效地消耗,使得静电放电的破坏力降低。因此,与第一导线430连接的各元件,例如像 素单元320 (绘示于图2)可避免直接受静电放电冲击,进而可有效防止第一导线430与其 他元件发生短路,例如像素单元320 (绘示于图2)。举例而言,第一导线430与第二导线 440分别为信号线与短路杆时,发生于信号线上的静电荷可通过上述的第一静电防护电路 单元460A将静电荷散逸至短路杆,以保护有源元件阵列基板310 (绘示于图2)上显示区 A内的各元件,例如像素单元320 (绘示于图2),维持画面的正常显示功能,其中信号线 可以是扫描线,也可以是数据线。当静电放电现象发生于第二导线440时,静电荷会流入下方的第二静电防护电 路单元460B,同理,静电荷经由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B往第一导线430分散开来的 静电散逸路径与上述类似,不再累述。值得注意的是,各静电防护电路单元460A、460B中的耦接电容Cl、C2在静电 放电发生时可以辅助有源元件Tl、T2的开启,换言之,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电路450相 较于现有技术的静电防护电路250(绘示于图1C)具有较佳的静电导通效率。表三为本实 施例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450与现有静电防护电路250(绘示于图1C)在相同有源元件宽 长比值下的模拟静电电流。表三
静电流 (安培)2000伏特4伏特静电防护电路45016.3582.09E-9静电防护电路2500.18312.19E-9请参照表三,当静电荷为2000伏特时,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电路450的静电流 的大小约为现有静电防护电路250的一百倍,因此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电路450具有巨幅 提升静电流导通效率的功效。此外,由表三中可知,在正常操作电压下,静电防护电路 450并无静电流过大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电路450在不影响画面的正常操作 下,可以有效避免有源元件阵列基板遭受静电破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在不需 增加有源元件宽长比值的情况下,即可有效地将静电电荷作疏散,换言之,本发明的静 电防护电路450中可以以较小的有源元件宽长比值设计达到较佳的静电导通效率,因而 大幅缩小布局面积。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耦接电容Cl、C2与有源元件Tl、T2的组合可分别视为 一组电路组U。实务上,若静电放电的能量很大,可以在各静电防护电路460A、460B 中,配置多组串联的电路组U,如图5所示,各静电防护电路460A、460B分别是以两组 电路组U为例作说明。具体地说,图5为本发明的一种静电防护电路的示意图。请参照图5,静电防护 电路550与静电防护电路450类似,本实施例的静电防护电路550具有第一静电防护电路 单元560A,其中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560A是由多组彼此串联的电路组所组成,其中各电路组U分别包括第一耦接电容Cl以及第一有源元件Tl。第一耦接电容Cl包括第 一电极El以及第二电极E2。第一有源元件Tl包括第一栅极G1、第一源极Sl以及第一 漏极D1,其中第一栅极Gl与第二电极E2电性连接,第一源极Sl与第一电极El以及上 一级电路组的第一漏极Dl电性连接,上述的串联电路组的第一级的第一电极El与第一 导线430电性连接,串联电路组的最后一级的第一漏极Dl与第二导线440电性连接。另一方面,在本实施例中,静电防护电路550还包括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 560B,其中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560B包括第二耦接电容C2以及第二有源元件T2。第 二耦接电容C2包括第三电极E3以及第四电极E4。第二有源元件T2包括第二栅极G2、 第二源极S2以及第二漏极D2,其中第二栅极G2与第四电极E4电性连接,第二源极S2 与第三电极E3以及上一级电路组的第二漏极D2电性连接,上述的串联电路组的第一级 的第三电极E3与第二导线440电性连接,串联电路组的最后一级的第二漏极D2与第一 导线430电性连接。请继续参照图5,当静电放电发生发生于第一导线430侧时,静电荷可经由第一 静电防护电路单元而往第二导线440分散开来,详言之,静电荷的能量在开启第一级电 路组Ul的第一耦接电容Cl以及第一有源元件Tl后会被有效地消耗,使得静电放电的破 坏力降低。若静电放电的能量很大,便可以再通过下一级电路组U2的第一耦接电容Cl 以及第一有源元件Tl而再次减低静电放电的破坏力。使得发生于第一导线430侧的静电 荷可经由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560A而往第二导线440分散开来,另一方面,发生于第 二导线440侧的静电荷可经由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560B而往第一导线430分散开来, 以进一步减缓静电放电对基板上(绘示于图2)各元件的冲击。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具有良好的静电导通效率,可将静电电流作 大面积的疏导,且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单元的导通能力较不受有源元件的宽长比值的 影响,可以巨幅降低布局面积。再者,本发明的静电防护电路具有双向导通的功能,能 有效避免有源元件阵列基板遭受静电破坏,提升良率。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 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1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其电性连接至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该静电防护电路具 有一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其中该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一第一耦接电容,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该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该 第一导线;以及一第一有源元件,包括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以及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 与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电极以及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一漏 极与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 元,该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一第二耦接电容,包括一第三电极以及一第四电极,其中该第三电极电性连接至第 二导线;以及一第二有源元件,包括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以及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 与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电极以及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该第二漏 极与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线包括信号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线为扫描线或数据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线为短路杆。
6.—种静电防护电路,其电性连接至一第一导线与一第二导线,该静电防护电路具 有一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该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多个串联的电路组,各该电 路组包括一第一耦接电容,包括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以及一第一有源元件,包括一第一栅极、一第一源极以及一第一漏极,其中该第一栅极 与该第二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一源极与该第一电极以及上一级电路组的该第一漏极电性 连接;其中,该些串联电路组的第一级的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该些串联电 路组的最后一级的该第一漏极与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 元,其中该第二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一第二耦接电容,包括一第三电极以及一第四电极;以及一第二有源元件,包括一第二栅极、一第二源极以及一第二漏极,其中该第二栅极 与该第四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源极与该第三电极以及上一级电路组的该第二漏极电性 连接;其中,该些串联电路组的第一级的该第三电极与该第二导线电性连接,该些串联电 路组的最后一级的该第二漏极与该第一导线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线包括信号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信号线为扫描线或数据线。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电防护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导线包括短路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静电防护电路,其电性连接第一导线与第二导线,静电防护电路具有一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其中第一静电防护电路单元包括第一耦接电容以及第一有源元件。第一耦接电容包括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导线。第一有源元件包括第一栅极、第一源极以及第一漏极,其中第一栅极与第二电极电性连接,第一源极与第一电极以及第一导线电性连接,第一漏极与第二导线电性连接。因此,静电防护电路的静电导通效率能有效提升。
文档编号H02H9/00GK102013675SQ20101059044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25日
发明者李威龙, 黄金海 申请人: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