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4692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具体地说 涉及线圈成形机的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是利用敲形模工装采用人工敲击成形而制成的。现在, 由于风电类产品是成批量生产,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制成一根线圈约为34分钟,根本无法 跟上批量生产进度需求。并且这种人工方式由于是人工敲击,会造成应力集中,线圈回弹等 一系列问题,从而影响电机的质量。对此,实用新型人实用新型了一种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该成形机加工一根线 圈仅需1分钟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加工线圈的生产效率,满足了线圈成批量生产的需 求;另外,由于线圈是被成形机整体压制而成,不会产生应力集中,线圈回弹问题,提高了线 圈的质量。但是,这种成形机动模和静模之间的间隙是固定的,间隙无法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动模和静模之间间歇可调的动模、静 模间歇调节机构,以解决成形机中动模和静模之间间隙无法调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应用在风电类转子线圈的成形机上,所述线圈成形 机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均具有一对静 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固定在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内侧,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 置外侧均具有滑轨,所述动模位于滑轨上,所述动模和静模分别连接在一活塞杆的两端,所 述活塞杆两端分别具有螺距不同的螺纹,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阻尼油缸上。当阻尼油缸驱 动旋转活塞杆时,由于活塞杆两端螺纹的螺距不同,这就会驱动动模在滑轨上移动,从而调 节出合适线圈成型的动模和静模间隙。在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静模内部具有静模轴套,所述动模内部具有动 模轴套,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静模轴套上的螺纹孔连接,另一端与动模轴套的螺纹孔连接。因此,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具有使动模和静 模之间间隙可调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图1为线圈成形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线圈成形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线圈成形机的直线段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静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4]图5为静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15]图6为静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0016]图7为图6的A-A向剖面示意图;[0017]图8为图5的B-B向剖面示意图;[0018]图9为动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0019]图10为动模的正面结构示意图;[0020]图11为动模的侧面结构示意图;[0021]图12为图10的A-A向剖面示意图;[0022]图13为图10的B-B向剖面示意图;[0023]图14为图11的C-C向剖面示意图;[0024]图15为动模、静模间隙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0025]图16为静模块和动模块组成的成型模块结构示意图[0026]图17为风电类转子线圈的结构示意图;[0027]图18为图17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电类转子线圈成形机,包括底座100、设于底 座100上的左模装置300、右模装置400以及电机500,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上均 设有动模600和静模700。其中,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分别对称安装在底座100两边,底座101上具 有滑轨101,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底部分别具有移动底座200,该移动底座200安 装在滑轨101上,可以使得整个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可以在滑轨101上滑动。结 合图3所示,移动底座200上设有螺母座201。电机500安装在底座100上的左模装置300 和右模装置400之间的中间位置,电机500具有丝杠501,该丝杠501向两边对称延伸并且 其两端分别与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上的螺母座201啮合。正是通过电机500驱动 并配合丝杆501、螺母座201的传动,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可以底座100上移动从 而达到调节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之间间距的作用,进而加工时控制线圈直线段的 长度。两个静模700分别固定安装在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的内侧,两个动模600 分别安装在左模装置300和右模装置400的外侧,在动模600的底部和移动底座200的上 表面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导轨202、203。如图4至8所示,静模700包括静模支架701,静模模体711、静模块702,静模夹头 703,静模夹紧油缸704。其中静模模体711为圆柱型状,并与静模支架701—体结构。静 模块702则固定静模模体711上表面,在静模模体711的内部具有与静模模体711 —体的 静模轴套706,静模轴套706上通过轴承安装有齿轮板707,该齿轮板707 一侧具有一段牙 齿708,另一侧连接有静模夹头703,静模夹头703从静模模体711内部伸出,与静模块702 配合用于夹紧线圈。静模夹紧油缸704安装在静模模体711内部的齿轮板707下方,其上 具有与齿轮板707的牙齿708啮合的齿条709。正是通过静模夹紧油缸704的驱动齿轮板 707,并由齿轮板707带动静模夹头703旋转,从而实现了静模夹头703与静模块702来夹紧线圈。如图9至14所示,动模600包括动模支架601,动模模体606、动模块602,动模夹 头603、动模夹紧油缸607以及动模旋转油缸604。其中动模支架601的上部安装有一动模 轴套605,动模模体606通过轴承614支撑安装在动模轴套605上,该动模模体606也为圆 柱型状,所述动模块602安装在动模模体606的上表面。在动模模体606的位于动模块602 的另一侧具有一段牙齿608,所述动模旋转油缸604安装在动模模体606的下方,其上具有 齿条609与动模模体606的牙齿608啮合。通过动模旋转油缸604的驱动,动模模体606 可以围绕轴套605旋转运动。在动模轴套605上位于动模模体606的内侧通过轴承610还 安装有齿轮板611,所述齿轮板611 —侧还也具有一段牙齿612,另一侧与动模夹头603连 接,该动模夹头603穿出动模模体606与动模块603配合用于夹紧线圈。动模夹紧油缸607 安装在齿轮板611的下方,其上也具有与齿轮板611的牙齿612啮合的齿条613。同样,正 是通过动模夹紧油缸607的驱动齿轮板611,并由齿轮板611带动动模夹头603实现与动模 块702配合来夹紧线圈。再如图15所示,为了实现动模、静模之间间隙可调,在动模600和静模700之间还 设有动模、静模间隙调节机构,该间歇调节机构包括一阻尼油缸800,该阻尼油缸800具有 一根活塞杆801,该活塞杆801两端具有不同螺距的螺纹端头802、803,螺纹端头802的规 格是M60X6,螺纹端头803的规格是M60 X 2,所述静模轴套706的外侧连接有具有螺纹孔 的盖板804,所述动模轴套605的内侧具有也具有螺纹孔,所述活塞杆801的螺纹端头802 与动模轴套605的螺纹孔配合,活塞杆801的另一端螺纹端头803穿过静模轴套706的套 孔与盖板804的螺纹孔配合。为了固定住调节好的间隙,所述活塞杆801位于盖板804外 侧的螺纹端头803上旋有固定螺母804。如图16所示,静模块702和动模块602组成了本成型机的成型模块。一组成型模 块可以完成线圈一个端部成形。其中,静模块702和动模块602均具有表面为圆弧面的垫 板712,612,其中垫板712. 612的圆弧面的半径确定了线圈端部半径,在垫板721. 612上分 别具有模板722、622,模板722、622在相互结合的侧面具有相互对应的线圈成型弧面732、 632。正是该一对线圈成型弧面确定了加工后的线圈端部形状。另外,为了防止线圈成型过 程中翘起,模板722、632位于成型弧面732、632处具有压板。再如图15所示,通过阻尼油缸800驱动旋转活塞杆801时,由于活塞杆801两端 螺纹的螺距不同,这就会驱动动模600在滑轨上移动,从而调节出合适线圈成型的动模和 静模间隙。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具有动模和静模之间间隙可调的优
点ο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 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 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的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应用在风电类转子线圈的成形机上,所述线圈成形机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均具有一对静模和动模,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固定在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内侧,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外侧均具有滑轨,所述动模位于滑轨上,所述动模和静模分别连接在一活塞杆的两端,所述活塞杆两端分别具有螺距不同的螺纹,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阻尼油缸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模、静模间隙调节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模内部具有静 模轴套,所述动模内部具有动模轴套,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静模轴套上的螺纹孔连接,另一 端与动模轴套的螺纹孔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应用在风电类转子线圈的成形机上,所述线圈成形机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均具有一对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固定在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内侧,所述左模装置和右模装置外侧均具有滑轨,所述动模位于滑轨上,所述动模和静模分别连接在一活塞杆的两端,所述活塞杆两端分别具有螺距不同的螺纹,所述活塞杆连接在一阻尼油缸上。本实用新型的动模、静模间歇调节机构具有动模和静模之间间隙可调的优点。
文档编号H02K15/04GK201682382SQ20102014960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日
发明者詹顺余, 陈庆棠, 黄守培 申请人:上海电气集团上海电机厂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