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式马达框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198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整合式马达框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合轮毂马达的框座,特别是涉及一种供配合电动机车的轮 毂马达并可同时收整各式电路控制单元的整合式马达框座。
背景技术
电动机车利用电池发电驱动轮毂马达运转,作为行驶的主要动力来源,电力替代 油渣、汽柴油等燃料能源,免去产生废气而污染环境,是环保且无污染的新型代步工具,已 渐成为交通工具的其中一个主流。电动机车因为主要是用电池发电驱使轮毂马达作动,从而带动组设车轮的轮框转 动而行驶,因此,需要装设例如控制电池重复充放电、或控制轮毂马达作动、或是电流整流 等功能的各式电路控制元件,例如电路控制单元。然而,目前的电动机车仅是将具有各式功 能的不同电路控制单元根据电动机车的车架型态而分散地个别装设在车架各部位上,除了 会浪费车架的整体空间外,当电动机车故障时,需再分别检视每一分散位于电动机车车架 各处的电路控制单元及线路进行检修,不但耗时,同时也造成维修上的复杂与困难。由此可见,上述现有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 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 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 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 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 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整合 式马达框座,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供配合轮毂马达及轮框来组装使用,并可将电动 机车的各式电路控制单元整合收容以方便维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整合式马达框座,该整合式马达框座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架,该 第一框架具有一朝一第一方向开放的第一容室,该第二框架与该第一框架连接并与该第一 框架界定出一朝向一异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开放的设置空间,且该第二框架具有一朝 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开放的第二容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框基壁,及一自该第一框基壁周 缘向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框围壁,该第一框基壁和第一框围壁界定出该第一容室,该第 二框架包括一与该第一框基壁间隔的第二框基壁、一自该第二框基壁的一侧缘向该第一方 向延伸并与该第一框基壁连接的第二框连接壁,及一自该第二框基壁周缘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框围壁,该第一框基壁、第二框连接壁和第二框基壁界定该设置空间,该第 二框基壁和第二框围壁界定该第二容室。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二框架还包括一自该第二框连接壁侧缘延伸并与该 第二框连接壁界定出一第三容室的第二框延伸壁。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第三容室彼此连通。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一框架的第一框基壁具有一远离该第二框连接壁的 第一穿孔。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二框架的第二框基壁具有一远离该第二框连接壁并 对应于该第一穿孔的的第二穿孔。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二框架的第二框延伸壁具有至少一穿通该第二框延 伸壁的第三穿孔。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一框架的第一框围壁可分离地连接该第二框架的第 二框延伸壁。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一框架还包括一可分离地与该第一框围壁连接的第
一框盖壁。前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该第二框架还包括一可分离地与该第二框围壁连接的第
二框盖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实用新型整合式马达框座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 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将轮毂马达与轮框整合组装成一体,而便于拆卸、维修,同时,以第一框架及第二 框架分别向电动机车两侧向开放的第一容室、第二容室容置电动机车的各式电路控制单 元,而可集中整合收纳各式电路控制单元,以利进行检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整合式马达框座,供多数电路控制单元容置并配合轮 毂马达组装,本实用新型可配合轮毂马达及轮框来组装使用,并可将控制轮毂马达,及/或 驱动轮毂马达的电池的多数电路控制单元整合容纳收藏,以避免电路控制单元受外界污染 而损坏,并可方便地进行检修。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着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 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 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毂马达的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图;图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二框架;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第一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 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整合式马达框座组设于一电动机车的车架(图未示出),用 于整合组装电动机车的轮毂马达与被轮毂马达带动转动的车轮轮框,并可供多个电路控制 单元,例如电路板容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整合式马达框座包含一第一框架1,及一 与该第一框架1连接的第二框架2。配合参阅图2和图3,该第一框架1包括一第一框基壁11、一第一框围壁12,及一 第一框盖壁13,该第一框基壁11为呈流线的长方形,该第一框围壁12从该第一框基壁11 的周缘朝一第一方向X延伸,而使得该第一框基壁11,及该第一框围壁12相配合界定一具 有一朝向该第一方向X的第一开口的第一容室14 ;该第一框盖壁13可分离地连接该第一 框围壁12,且对应该第一开口地将该第一开口封闭。该第二框架2包括一第二框基壁21、一第二框围壁22、一第二框连接壁23、一第二 框延伸壁对,及一第二框盖壁25。该第二框基壁21远离该第一框围壁12地与该第一框基 壁11间隔排列,该第二框围壁22自该第二框基壁21的周缘往相反于该第一方向X延伸, 使该第二框基壁21,及该第二框围壁22相配合界定一具有一朝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X的第 二开口的第二容室26。该第二框连接壁23自该第二框基壁21的一侧往该第一方向X延伸,且与该第一 框基壁11连接。该第一框基壁11、该第二框基壁21及该第二框连接壁23相配合而呈一侧 U形,并界定一开口朝向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X的第二方向Y的设置空间3。该第二框延伸壁M自该第二框连接壁23的顶缘及底缘延伸,则该第二框连接壁 23及该第二框延伸壁M相配合界定一第三容室27,该第三容室27与该第二容室沈彼此 相连通,且也与该第一容室14相连通。该第二框盖壁25可分离地连接该第二框围壁22,且对应该第二开口地将该第二 开口封闭,封闭该连通的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该第一框基壁11及该第二框基壁21分别在远离该第二框连接壁23处形成一第 一穿孔111及一第二穿孔211 ;该第二框延伸壁M形成多数个第三穿孔M1,在本较佳实施 例中,该第二框延伸壁M形成三第三穿孔Ml。该设置空间3、第一穿孔111及第二穿孔211相配合以设置电动机车用的轮毂马达 及轮框,该轮毂马达的转子输出轴(图未示)穿设于该第一穿孔111,并搭配该轮毂马达的 轴承(图未示)穿设于该第二穿孔211而将轮毂马达及轮框稳定地组装于该设置空间3。较佳地,再利用该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整合且集中地容置具有 调控轮毂马达作动、充/放电,及整流等相异功能的多个电路控制单元,以及相关的电线、 信号传送线等;所述第三穿孔241可供所述线材穿设。且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一框架1的第一框基壁11与该第二框架2的第二框连接壁 23为可分离地连接。故,欲拆卸及/或安装该轮毂马达或轮框时,仅需将该第一框架1及该 第二框架2分离,便可将拆卸及/或安装轮毂马达或轮框。当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及线材集中装置于所述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 室27,且将该较佳实施例架设于电动机车的车体。由于所述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以该第一框盖壁13、第二框盖壁25封闭所述开口,因此,外界的灰尘及雨水不会 进入所述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而污染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及线材,及避 免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受潮而故障;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及线材不外露,也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并且,当电动机车的电回路发生问题导致电动机车无法正常运作时,仅需将该第一框盖壁 13及该第二框盖壁25自该第一框围壁12、第二框围壁22分离,即可检视装设于所述第一 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中的电路控制单元及线材。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于所界定的设置空间3及第一穿孔111、第二穿 孔211,除了配合组装轮毂马达及轮框外,若欲移动或拆卸轮毂马达及轮框,仅分离该第一 框架1、第二框架2即可完成,且所述框架的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提供 所述电路控制单元及线材集中设置,而可方便检视及维修集中设置的电路控制单元及线材 的电回路;除此外,所述第一容室14、第二容室沈及第三容室27可避免所述电路控制单元 及线材受外界污染而损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 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 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 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 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整合式马达框座包含一第一框架及一第二框 架,该第一框架具有一朝一第一方向开放的第一容室,该第二框架与该第一框架连接并与 该第一框架界定出一朝向一异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开放的设置空间,且该第二框架具 有一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开放的第二容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包括一第一框基壁, 及一自该第一框基壁周缘向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框围壁,该第一框基壁和第一框围壁界 定出该第一容室,该第二框架包括一与该第一框基壁间隔的第二框基壁、一自该第二框基 壁的一侧缘向该第一方向延伸并与该第一框基壁连接的第二框连接壁,及一自该第二框基 壁周缘向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框围壁,该第一框基壁、第二框连接壁和第二框基 壁界定该设置空间,该第二框基壁和第二框围壁界定该第二容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架还包括一自该第二 框连接壁侧缘延伸并与该第二框连接壁界定出一第三容室的第二框延伸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室、第二容室、第三容 室彼此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的第一框基壁具有 一远离该第二框连接壁的第一穿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架的第二框基壁具有 一远离该第二框连接壁并对应于该第一穿孔的的第二穿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架的第二框延伸壁具 有至少一穿通该第二框延伸壁的第三穿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的第一框围壁可分 离地连接该第二框架的第二框延伸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框架还包括一可分离地 与该第一框围壁连接的第一框盖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合式马达框座,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框架还包括一可分离地 与该第二框围壁连接的第二框盖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整合式马达框座,供多数电路控制单元容置并配合轮毂马达组装,包含一具有第一框盖壁的第一框架,及一与该第一框架可分离地连接且具有第二框盖壁的第二框架,该第一框架及第二框架分别形成第一容室、第二容室,并界定可容置马达及轮框的设置空间,该第一容室、第二容室供多个电路控制单元集中容置,该第一框盖壁、第二框盖壁封闭第一容室、第二容室。本实用新型可配合轮毂马达及轮框来组装使用,并可将控制轮毂马达,及/或驱动轮毂马达的电池的多数电路控制单元整合容纳收藏,以避免电路控制单元受外界污染而损坏,并可方便地进行检修。
文档编号H02K5/00GK201854115SQ201020551779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李宣年, 李崇智, 陈汝城, 黄家俊 申请人:台湾动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