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7436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形成有外螺纹部的转轴、和与外螺纹部进行卡合的螺母构件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光拾取装置的透镜进行驱动的透镜驱动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作为用于驱动透镜的驱动源,利用了步进电动机。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在步进电动机的转轴的输出侧形成有导螺杆,保持于螺母托架上的螺母与导螺杆进行卡合。此外,在螺母托架上,安装有对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托架。在该透镜驱动装置中,若步进电动机的转轴旋转,则螺母托架与螺母一起朝转轴的轴向移动, 随着螺母托架的移动,透镜与透镜托架一起朝光轴方向移动。在透镜驱动装置中,若从电源关断的状态变成电源接通的状态,则进行透镜的原点定位,使得透镜移动到规定的原点位置。在进行该透镜的原点定位时,例如,不管透镜托架的位置,首先,使步进电动机旋转,使螺母与透镜托架等一起移动到可动范围最终位置, 与规定的止动件碰撞而停止,之后,使步进电动机反向旋转规定量,从而使透镜托架向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在进行这种透镜的原点定位的情况下,为了使螺母可靠地与止动件碰撞, 即使螺母与止动件相接触,也从步进电动机对螺母施加规定时间的旋转力。因而,螺母因该旋转力而咬入导螺杆,即使对步进电动机进行反向旋转控制,也会产生螺母不动的现象。因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步进电动机中,在导螺杆的端部的规定范围内形成外径较小的小径螺纹牙部,利用该小径螺纹牙部的作用,防止螺母在导螺杆端部向导螺杆咬入。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2010-72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步进电动机中,若小径螺纹牙部与止动件的相对位置精度较低,则尽管螺母与止动件相碰撞,螺母也有可能向导螺杆咬入,而未到达小径螺纹牙部。此外,若小径螺纹牙部与止动件的相对位置精度较低,则还有可能在螺母与止动件碰撞之前,螺母已到达小径螺纹牙部,从而无法使螺母移动,直至与止动件碰撞为止。为了要解决上述问题,对导螺杆进行高精度的加工即可,但导螺杆的加工成本变高。因而,本发明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机,在包括形成有外螺纹部的转轴、和与外螺纹部进行卡合的螺母构件的电动机中,能利用较简易的结构,来抑制螺母构件向外螺纹部咬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电动机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在输出侧具有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的转轴、形成有与外螺纹进行拧合的内螺纹并随着转轴的旋转朝转轴的轴向移动的螺母构件、驱动用磁体、及驱动用线圈,外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与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不同。
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外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与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不同。因此,外螺纹的齿侧面与内螺纹的齿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在螺母构件或安装于螺母构件的构件与止动件相接触的状态下,即使将转轴进一步旋转,外螺纹的齿侧面与内螺纹的齿侧面也难以紧贴。因而,在本发明中,利用使外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与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不同的较简易的结构,能抑制螺母构件向外螺纹部咬入。在本发明中,例如,螺母构件朝轴向移动时的外螺纹的齿侧面与内螺纹的齿侧面的接触部分的直径大于内螺纹的有效直径。即,在本发明中,例如,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 例如,第一角度为60°,第二角度大于60°。具体而言,所述第二角度可为62°以上、70° 以下,优选为64°以上、68°以下。另外,第一角度不一定需要设定为60°,若用百分比来表示外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与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不同的关系,则可将所述第二角度设定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异在3. 3%以上、16. 6%以下的范围内。若采用这种结构,外螺纹的齿侧面与内螺纹的齿侧面的接触面积变小,能使外螺纹与内螺纹之间的间隙(松动)较小,同时抑制螺母构件向外螺纹部咬入。此外,若使外螺纹的齿侧面与内螺纹的齿侧面的接触部分的直径大于内螺纹的有效直径,则能确保外螺纹与内螺纹的旋合高度(啮合量),从而能利用外螺纹部使螺母构件适当地移动。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步进电动机作为电动机,螺母构件适用于因所述转轴的旋转而与止动件碰撞,从而将位置定位在规定的基准位置上的用途。在此情况下,例如,在螺母构件因止动件而停止朝转轴的轴向移动后,继续对其施加规定时间的旋转力,即使在此情况下,通过使外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与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不同,也能抑制螺母构件向外螺纹部咬入。在本发明中,优选电动机包括具有驱动用线圈的定子、和用于对转轴的输出端侧进行支承的框架,定子或框架成为在螺母构件朝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时使螺母构件停止的止动件。若采用这种结构,则无需另外设置在使螺母构件向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时使螺母构件停止的止动件。因而,能简化电动机的结构。如上所述,在本发明的电动机中,能利用较简易的结构,来抑制螺母构件向外螺纹部咬入。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的部分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导螺杆与螺母构件的卡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2的E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螺母构件向相反输出侧移动时的状态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用于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比较试验的内螺纹的尺寸的设定值的表。图6是表示利用比较例所涉及的内螺纹时的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利用实施例1所涉及的内螺纹时的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图8是表示利用实施例2所涉及的内螺纹时的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图9是表示利用实施例3所涉及的内螺纹时的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图10是表示利用实施例4所涉及的内螺纹时的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试验结果的曲线图。图11是表示具有用于螺母构件的复位移动量的比较试验的内螺纹的螺母构件的、相对于导螺杆的松动的测定结果的表。标号说明
1电动机
2转轴
2a导螺杆(外螺纹部)
2c外螺纹
2d齿侧面
3驱动用磁体
6定子
7框架
11螺母构件
Ila内螺纹
lib齿侧面
15驱动用线圈
C外螺纹的齿侧面与内螺纹的齿侧面的接触部分
Dl内螺纹的有效直径
DlO接触部分的直径
X轴向
θ 1第一角度
θ 2第二角度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电动机的整个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动机1的部分剖视图。本方式的电动机1是所谓PM型的步进电动机。该电动机1例如是用于使蓝光盘用的光拾取装置的准直透镜朝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用电动机,装载于光拾取装置而进行使用。如图ι所示,电动机ι包括具有转轴2和驱动用磁体3的转子4、在驱动用磁体3 的径向外侧具有相对配置的极齿5的定子6、及在转轴2的输出侧安装于定子6的框架7。 此外,电动机1包括对转轴2的输出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轴承8、对转轴2的相反输出侧的端部进行支承的轴承9、及将转轴2向输出侧进行施力的板簧10。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设成为转轴2的输出侧的图1的Xl方向侧为“输出侧”,成为转轴2的相反输出侧的图1的X2方向侧为“相反输出侧”。此外,设成为转轴2的轴向的图1的X方向为“轴向”,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为“径向”。转轴2由不锈钢、铝或黄铜等金属形成。本方式的转轴2由配置在输出侧的作为外螺纹部的导螺杆2a、配置在相反输出侧的细长圆柱状的轴部2b构成。在导螺杆加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2c。导螺杆加的外径大于轴部2b的外径。导螺杆加固定于轴部2b的输出侧,并从定子6突出。在导螺杆加上卡合有螺母构件11。在螺母构件11上,通过规定的构件,安装有对光拾取装置的准直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托架。在本方式中,若转轴2旋转,则螺母构件11朝轴向移动,随着螺母构件11的移动,准直透镜朝其光轴方向移动。导螺杆加及螺母构件11的详细结构将在后文中说明。驱动用磁体3是永磁体,形成为近似圆筒状。该驱动用磁体3固定于在定子6的内部配置的转轴2的轴部2b的外周面(即,转轴2的相反输出侧的外周面)上。在驱动用磁体3的外周面上,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磁化。定子6包括在轴向上配置成重叠的第一定子部组12和第二定子部组13。第一定子部组12配置在相反输出侧,第二定子部组13配置在输出侧。第一定子部组12包括外定子铁芯14、卷绕有驱动用线圈15的线轴16、与外定子铁芯14之间夹置有线轴16的内定子铁芯17、及壳体18。与第一定子部组12相同,第二定子部组13包括外定子铁芯14、卷绕有驱动用线圈15的线轴16、内定子铁芯17、及壳体18。线轴16形成为带凸缘的近似圆筒状,在其外周面将驱动用线圈15卷绕成近似圆筒状。在线轴16的内周侧,分别形成于外定子铁芯14及内定子铁芯17的多个极齿5配置成在周向上相邻。壳体18覆盖外定子铁芯14、驱动用线圈15、线轴16、以及内定子铁芯17 的外周侧。此外,在线轴16上形成有朝径向外侧伸出的端子台16a。在端子台16a上固定有用于对驱动用线圈15提供电流的端子引脚20及基板21。在端子引脚20上,卷绕有驱动用线圈15的端部。另外,壳体18可以与外定子铁芯14形成为一体,也可以与外定子铁芯 14分开形成。在本方式中,壳体18与外定子铁芯14形成为一体。具体而言,形成壳体18, 以与外定子铁芯14的外周缘相连。框架7是由金属薄板形成的金属框架。该框架7形成为包括底面部7a、形成为从底面部7a竖立且彼此相对配置的两个侧面部7b、7c的方槽形状(截面为二形)。侧面部7b配置在相反输出侧,并固定于定子6。在侧面部7b中,插通导螺杆加的相反输出侧的插通孔7d形成为贯通侧面部7b。插通孔7d的内径形成为大于导螺杆加的外径,在插通孔7d的内周面与导螺杆加之间形成有间隙。侧面部7c配置在输出侧。在侧面部7c上固定有轴承8。即,框架7的侧面部7c起到通过轴承8对转轴2的输出端侧进行支承的功能。轴承8例如由滑动性优异的树脂形成。此外,轴承8例如形成为带凸缘的有底圆筒状。在轴承8的内周侧,配置有转轴2的输出侧的端部。在本方式中,转轴2的输出侧的端部在轴向及径向上由轴承8所支承。轴承9例如由滑动性优异的树脂形成。该轴承9固定于定子6的相反输出侧。此外,轴承9形成为带凸缘的近似圆筒状,形成为近似圆筒状的部分成为对转轴2的相反输出端侧的外周面进行保持的轴保持部9a。转轴2的相反输出侧的端部沿轴保持部9a的内周面滑动,同时能朝轴向移动。在本方式中,转轴2的相反输出侧的端部在径向上由轴承9所支承。板簧10安装于定子6的相反输出侧。在板簧10的中心部形成有弹簧部10a,该弹簧部IOa与转轴2的相反输出端抵接,并将转轴2向输出侧施力。在装载有电动机1的拾取装置中,若从电源关断的状态变成电源接通的状态,则进行准直透镜的原点定位,使得准直透镜移动到规定的原点位置。在本方式中,在进行准直透镜的原点定位时,使转轴2旋转,例如,使螺母构件11移动到对准直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托架与规定的止动件相接触的位置,并停止在该位置,从而使准直透镜向原点位置移动。此时,为了使透镜托架与止动件可靠地接触,即使透镜托架与止动件相接触,也对转轴2施加规定时间的旋转力。(导螺杆以及螺母构件的结构)图2是图1所示的导螺杆加与螺母构件11的卡合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 2的E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表示图3所示的螺母构件11向相反输出侧移动时的状态的放大图。如上所述,在导螺杆加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2c。此外,利用滚压加工、切削加工或研磨加工来形成导螺杆2a。外螺纹2c是三角螺纹,螺纹牙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形状。在本方式中,外螺纹2c的螺纹牙的角度θ 1(下面,称为“第一角度Θ1”)为 60 "C。螺母构件11例如由树脂形成。螺母构件11的内周面成为形成有与外螺纹2c进行拧合的内螺纹Ila的内螺纹部。利用成型、搓螺纹辊、或切削丝锥来形成内螺纹11a。此外,内螺纹Ila是三角螺纹,螺纹牙的截面形状形成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形状。内螺纹Ila 的螺纹牙的角度Θ2(下面,称为“第二角度Θ2”)与第一角度Θ1不同。具体而言,第二角度θ 2大于第一角度Θ1。本方式的第二角度Θ2为66°。另外,第二角度θ 2也可以小于第一角度Θ1。此外,螺母构件11也可以由不锈钢、铝或黄铜等金属形成。在本方式中,内螺纹Ila的有效直径Dl大于外螺纹2c的有效直径。因此,在内螺纹Ila与外螺纹2c之间形成有间隙(松动)。此外,如上所述,第二角度Θ2与第一角度 θ 1不同。因此,在螺母构件11随着导螺杆加的旋转而朝轴向移动时,如图4所示,外螺纹 2c的齿侧面2d与内螺纹Ila的齿侧面lib进行线接触。此外,由于第二角度θ 2大于第一角度θ 1,因此,如图4所示,在螺母构件11随着导螺杆加的旋转而朝轴向移动时,齿侧面 2d与齿侧面lib的接触部分C的直径DlO大于内螺纹Ila的有效直径D1。另外,在第二角度θ 2小于第一角度θ 1的情况下,齿侧面2d与齿侧面lib的接触部分C的直径DlO小于内螺纹Ila的有效直径Dl。(本方式的主要效果)像以上说明的那样,在本方式中,外螺纹2c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θ 1与内螺纹Ila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θ 2不同。因此,外螺纹2c的齿侧面2d与内螺纹Ila 的齿侧面lib的接触面积变小,在对准直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托架与止动件相接触的状态下,即使将转轴2进一步旋转,齿侧面2d与齿侧面lib也难以紧贴。因而,在本方式中,利用使外螺纹2c的螺纹牙的角度与内螺纹Ila的螺纹牙的角度不同的较简易的结构,能抑制螺母构件11向导螺杆%咬入。基于比较试验的结果,来具体说明其效果。在以下的说明中,设螺母构件11朝相反输出侧移动时的转轴2的旋转方向为CW方向,设螺母构件11朝输出侧移动时的转轴2 的旋转方向为CCW方向。在比较试验中,首先,将螺母构件11配置在对准直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托架的端面、与对透镜托架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止动件的端面之间的距离成为3. 72mm时的位置,之后,将转轴2沿CCW方向旋转,使透镜托架的端面与止动件的端面相接触。此时,将螺母构件 11朝输出侧的计算上的移动量成为3. 84mm时的步骤数的脉冲信号输入到驱动用线圈15, 使透镜托架的端面与止动件的端面可靠地碰撞。之后,改变对驱动用线圈15施加的电压, 且将螺母构件11朝相反输出侧的计算上的移动量成为3. 72mm时的步骤数的脉冲信号输入到驱动用线圈15,以使转轴2沿CW方向旋转,测定此时的螺母构件11的实际移动量(复位移动量)。此外,在比较试验中,使外螺纹2c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θ 1)及外螺纹 2c的有效直径等一定,并且,利用内螺纹Ila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θ 2)及内螺纹 Ila的有效直径Dl不同的5种内螺纹11a,来测定螺纹构件11的复位移动量。此外,在比较试验中,测定分别形成有5种内螺纹Ila的多个螺母构件11的复位移动量。在比较试验中使用的外螺纹2c的第一角度θ 1为60°,外螺纹2c的有效直径为1. 505mm,外螺纹2c的外径为1. 7mm,外螺纹2c的间距为0. 3mm。此外,在比较试验中使用的5种内螺纹lla(比较例的内螺纹11a、实施例1 实施例4的内螺纹Ila)的第二角度θ 2、有效直径D1、内螺纹 Ila的螺纹牙的虚拟顶点(将构成一个螺纹牙的两个齿侧面lib延长后得到的线的交点) 的直径D2、内螺纹Ila的内径D3、以及内螺纹Ila的沟底的直径D4(参照图2、图3)像图5 所示的那样设定。此外,设内螺纹Ila的间距P为0. 3mm。另外,在比较例的内螺纹11a、实施例1的内螺纹1 la、及实施例2的内螺纹1 Ia中, 虽然内螺纹Ila的螺纹牙的虚拟顶点的直径D2及内螺纹Ila的内径D3相同,但第二角度 θ 2不同。此外,在实施例2的内螺纹11a、实施例3的内螺纹1 la、及实施例4的内螺纹1 Ia 中,虽然内螺纹Ila的内径D3及第二角度θ 2相同,但内螺纹Ila的螺纹牙的虚拟顶点的直径D2及内螺纹1 Ia的沟底的直径D4不同,其结果是,有效直径Dl不同。比较试验的结果如图6 图10所示。图6所示的试验结果是使用了比较例的内螺纹Ila时的试验结果,图7所示的试验结果是使用了实施例1的内螺纹Ila时的试验结果,图8所示的试验结果是使用了实施例2的内螺纹Ila时的试验结果,图9所示的试验结果是使用了实施例3的内螺纹Ila时的试验结果,图10所示的试验结果是使用了实施例4 的内螺纹Ila时的试验结果。从图6 图10可知,与使用了第一角度Θ1和第二角度Θ2相同的比较例的内螺纹Ila的情况相比,在使用了第一角度θ 1和第二角度θ 2不同的实施例1 实施例4的内螺纹Ila的情况下,即使对驱动用线圈15施加的电压(复位电压)较低,螺母构件11的复位移动量也较大。即,与使用了比较例的内螺纹Ila的情况相比,在使用了实施例1 实施例4的内螺纹Ila的情况下,使螺母构件11移动规定量所需的复位电压降低,在透镜托架的端面与止动件的端面碰撞时,可抑制螺母构件11向导螺杆加咬入。这样,若第一角度 θ 1和第二角度θ 2不同,则能抑制螺母构件11向导螺杆加咬入。此外,从图7 图10可知,与使用了第二角度Θ2小于第一角度Θ1的实施例1 的内螺纹Ila的情况相比,在使用了第二角度θ 2大于第一角度θ 1的实施例2 实施例4的内螺纹Ila的情况下,使螺母构件11移动规定量所需的复位电压进一步降低,在透镜托架的端面与止动件的端面碰撞时,可进一步抑制螺母构件11向导螺杆加咬入。这样,若第二角度θ 2大于第一角度θ 1,则能有效抑制螺母构件11向导螺杆加咬入。此外,在使用了比较例的内螺纹1 Ia及实施例1 实施例4的内螺纹1 Ia的情况下的、螺母构件11相对于导螺杆加的松动(外螺纹2C与内螺纹Ila之间的间隙)如图11 所示。即,若第二角度Θ2越大,内螺纹Ila的有效直径Dl越小,则螺母构件11相对于导螺杆加的松动越小。另外,图11示出对于比较例的内螺纹Ila及实施例1 实施例4的内螺纹Ila的各自的三个样品、测定螺母构件11相对于导螺杆加的松动的结果。此外,CCff 松动是在导螺杆加停止的状态下、在与框架7的底面部7a平行且通过导螺杆加的轴中心的平面内将力作用于螺母构件11以使螺母构件11朝输出侧倾斜时的、螺母构件11相对于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CW松动是在导螺杆加停止的状态下、在与框架7的底面部 7a平行且通过导螺杆加的轴中心的平面内将力作用于螺母构件11以使螺母构件11朝相反输出侧倾斜时的、螺母构件11相对于与轴向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此外,合计松动是 CCW松动与CW松动之和。(其他实施方式)上述的方式是本发明优选方式的一个示例,但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虽然在上述方式及上述比较试验中使用的实施例2 实施例4的内螺纹Ila的第二角度θ 2为66°,但第二角度θ 2也可以为超过60°的任意角度。例如,第二角度θ 2也可以为63°。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抑制螺母构件11向导螺杆加咬入。另外,在第一角度 θ 1为60°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外螺纹2c和内螺纹Ila的旋合高度(啮合量),优选第二角度Θ2为70°以下。即,为了减小外螺纹2c的齿侧面2d与内螺纹Ila的齿侧面lib的接触面积,并确保外螺纹2c和内螺纹Ila的旋合高度(啮合量),优选将第二角度Θ2设定为64°以上、68°以下,即使为62°以上、70°以下,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若用百分比来表示该第一角度θ 1与第二角度θ 2不同的关系,则优选将第二角度θ 2设定为相对于第一角度θ 1的差异在6.6%以上、13.3%以下的范围内,也可以设定为相对于第一角度Θ1 的差异在3. 3%以上、16. 6%以下的范围内。此外,虽然在上述比较试验中使用的实施例1的内螺纹Ila的第二角度θ 2为 ,但在第二角度Θ2小于第一角度θ 1的情况下,第二角度Θ2也可以是小于60°的任
意角度。对于上述方式及上述比较试验中使用的实施例1 实施例4的内螺纹11a,第一角度Θ1为60°,第二角度θ 2与第一角度Θ1不同。除此以夕卜,例如,也可以是第二角度 Θ2为60°,且第一角度θ 1与第二角度Θ2不同,也可以是第一角度θ 1为60°以外的角度,且第二角度θ 2与第一角度θ 1不同。在这些情况下,将第一角度θ 1与第二角度θ 2 不同的关系设定为其差异在与第二角度θ 2大于第一角度θ 1的情况相同的范围内即可。在上述方式中,在进行准直透镜的原点定位时,使螺母构件11移动到对准直透镜进行保持的透镜托架与规定的止动件相接触的位置,并停止在该位置,从而使准直透镜向原点位置移动。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在进行准直透镜的原点定位时,使螺母构件11移动到与固定于侧面部7C的轴承8的凸缘部8a的相反输出侧的端面相接触的位置,并停止在该位置,从而使螺母构件11向基准位置移动,使准直透镜向原点位置移动。此外,也可以使螺母构件11移动到与侧面部7b的输出侧的端面相接触的位置,并停止在该位置,从而使螺母构件11向基准位置移动,使准直透镜向原点位置移动。在这些情况下,由于框架7在使螺母构件11向基准位置移动时、起到作为使螺母构件11停止的止动件的作用,因此无需另外设置在使螺母构件11向基准位置移动时使螺母构件11停止的止动件。因而,能简化电动机1的结构。在上述方式中,虽然电动机4包括一个驱动用磁体3,但电动机4所包括的驱动用磁体3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虽然定子6由第一定子部组12和第二定子部组13构成,但定子6也可以由三个以上的定子部组构成。在上述方式中,虽然电动机1是用于使蓝光盘用的光拾取装置的准直透镜朝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用电动机,但电动机1也可以用于其他用途。例如,电动机1也可以是使数字照相机等的透镜朝光轴方向移动的透镜驱动用电动机。此外,在上述方式中,虽然电动机1是步进电动机,但本发明的结构也可适用于步进电动机以外的电动机。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在输出侧具有形成有外螺纹的外螺纹部的转轴、形成有与所述外螺纹进行拧合的内螺纹并随着所述转轴的旋转朝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的螺母构件、驱动用磁体、及驱动用线圈,所述外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一角度与所述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即第二角度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构件朝所述轴向移动时的所述外螺纹的齿侧面与所述内螺纹的齿侧面的接触部分的直径大于所述内螺纹的有效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为60°,所述第二角度大于6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为62°以上、70°以下。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为64°以上、68°以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为66°。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是步进电动机,所述螺母构件是因所述转轴的旋转而与止动件碰撞,从而将位置定位在规定的基准位置上的构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构件因所述止动件而停止朝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后,继续对所述转轴施加规定时间的旋转力。
9.如权利要求1至6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定子、和用于对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侧进行支承的框架, 所述定子或所述框架成为在所述螺母构件朝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时使所述螺母构件停止的止动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角度为60°,所述第二角度大于60°。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为62°以上、70°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为64°以上、68°以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角度为66°。
15.如权利要求10至14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所述驱动用线圈的定子、和用于对所述转轴的输出端侧进行支承的框架, 所述定子或所述框架成为在使所述螺母构件向规定的基准位置移动时使所述螺母构件停止的止动件。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是步进电动机,所述螺母构件是因所述转轴的旋转而与止动件碰撞,从而将位置定位在规定的基准位置上的构件,所述第二角度相对于所述第一角度的差异在3. 3%以上、16. 6%以下的范围内,从而在所述螺母构件与所述止动件的端面碰撞时,抑制所述螺母构件向所述转轴咬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母构件因所述止动件而停止朝所述转轴的轴向移动后,继续对所述转轴施加规定时间的旋转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机,在包括形成有外螺纹部的转轴、和与外螺纹部进行卡合的螺母构件的电动机中,能利用较简易的结构,来抑制螺母构件向外螺纹部咬入。电动机(1)包括驱动用磁体(3)、驱动用线圈(15)、具有形成有外螺纹(2c)的外螺纹部(2a)的转轴(2)、及形成有与外螺纹(2c)进行拧合的内螺纹并随着转轴(2)的旋转朝转轴(2)的轴向移动的螺母构件(11)。在该电动机(1)中,外螺纹(2c)的螺纹牙的角度与螺母构件(11)的内螺纹的螺纹牙的角度不同。
文档编号H02K37/00GK102386745SQ20111027060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1日
发明者田中伸明 申请人: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