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5849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倍压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升压电路,尤其涉及一种从直流到直流的简易升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越来越追求高质量的生活。为了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要求,各种电器生产厂商一直不断更新改进其电器产品,但除对产品各种质量的追求外,降低成本也是厂商不断追求的目标。目前,在电视机等视听类产品中,TV主板上一般只有5V、12V或者24V电压,但有的TV主板上的高频头需要33V供电,因此经常会用到各种升压电路,例如直流_直流的升压电路,现在常用的直流_直流升压电路都是采用专门的直流升压芯片来实现,其在使用时,为使升压芯片能正常工作,需在其外围设置复杂的电路及诸多器件,并需要专门的PWM 信号产生电路来提供升压电路所需控制信号,这样使电路的结构复杂,且专门的升压芯片增加了生产的成本,不利于市场竞争。因此,急需一种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较少,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流_直流倍压电路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较少,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直流-直流倍压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直流倍压电路,其包括低压直流电源、开关元件、四倍升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低压直流电源一方面通过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连至输出端,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较佳地,所述四倍升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二极管,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连接至输出端,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电容,所述第一、第三、第五电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三、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并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第二、第四、第六电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第四、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且均接地。较佳地,所述开关元件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电阻与所述低压直流电源连接,另一方面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低压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第三、第五电容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第七二极管连接,更具体地,所述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较佳地,所述控制信号为D⑶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0010]较佳地,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第七电容及一电解电容,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第四、第六电容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电解电容并联于所述输出端与地之间。较佳地,所述所述输出端与地之间还连接有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感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包括低压直流电源、开关元件、四倍升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低压直流电源一方面通过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连至输出端,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利用现有DCDC电路的BS脚输出的 PWM信号来对开关元件 的通断进行控制,以控制四倍升压电路进行不断充电,进而将+12V 直流电压转换成+4(T42V的直流电压,并经33V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得到稳定的33V 电压后输出,为负载提供稳定的+33V直流供电,由于利用DCD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四倍升压电路,省去了另外的控制信号电路,有利于简化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来组建升压电路,使得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较少,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专门升压芯片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D⑶C电路的原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的原理图一。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的原理图二。图4是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的原理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利用D⑶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来作为控制信号,控制开关元件的通断,以使四倍升压电路不断充电,最终将+12V的直流电压升压后得到+4(T42V的直流电压,再经由33V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后得到稳定的33V电压输出,实现直流-直流的升压输出,从而为高频头提供稳定的+33V直流供电。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包括低压直流电源、开关元件、四倍升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低压直流电源用于提供+12V电压,所述低压直流电源一方面通过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连至输出端A,且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输出端A之间,其中,所述开关元件包括第一三极管Ql及第二三极管Q2,所述第一三极管Ql及第二三极管Q2均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电阻R3与所述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电阻R2与所述+12V 低压直流电源连接,另一方面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所述+12V低压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所述升压电路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第七二极管D7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于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四倍升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及第六二极管D6,且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连接所述+12V 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通过电阻Rl连接至输出端A,所述第一二极管 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连接有第一电容C3、第二电容C4、第三电容C5、第四电容C6、第五电容C7、第六电容C8, 且所述第一电容C3、第三电容C5、第五电容C7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连接,第二电容C4、第四电容C6、第六电容C8的另一端均经电感Ll接地。在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中还设置有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Li、第七电容C2及一电解电容E1,第七电容C2与所述电解电容El并联于所述输出端A与地之间,且在所述输出端A与地之间 还连接有一稳压二极管D8,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正极与所述电感Ll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D8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端A连接。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的原理进行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板卡上已有的DOT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作为倍压电路的控制信号,不需要另外的控制信号电路,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当直流倍压电路的BS端接收到的PWM信号为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 Q2导通,这样使得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接地,因此第一三极管Ql截止,低压直流电源输出的+12V电压经第一二极管Dl对第一电容C3充电,如图中箭头方向所示,BS端接收到的PWM 信号为低电平时,低压直流电源对第一电容C3的充电完成,此时第一电容C3两端的电压值为 +12V。如图4所示,BS端收到的PWM信号为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截止,这样使得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为高电平,因此第一三极管Ql导通,此时,低压直流电源输出的+12V电压与第一电容C3两端的电压,均经第二二极管D2而对第二电容C4充电,充电完成使第二电容C4两端的电压升高至+24V。依次类推,当BS端接收到下一 PWM信号的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l截止,由于第二电容C4两端的电压为+24V,因此,第二二极管D2截止,此时第二电容C4两端的电压经第三二极管D3而对第三电容C5充电,充电完成后第三电容C5两端的电压为+24V。当BS端再次收到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截止,这样使得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为高电平,因此第一三极管Ql导通,此时,第三电容C5两端的+24V使第四二极管D4导通, 低压直流电源输出的+12V与第三电容C5两端的电压,均经第四二极管D4而对第四电容C6 充电,充电完成使第四电容C6两端的电压升高至+36V。当BS端接收到又一 PWM信号的高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导通,第一三极管Ql截止,由于第四电容C6两端的电压为+36V,因此,第四二极管D4截止,此时第四电容C6两端的电压经第五二极管D5而对第五电容C7充电,充电完成后第五电容C7两端的电压为 +36V。当BS端接收到下一低电平时,第二三极管Q2截止,第一三极管Ql导通,第五电容 C7两端的+36V电压使第六二极管D6导通,低压直流电源输出的+12V与第五电容C7两端的电压,均经第六二极管D6而对第六电容C8充电,充电完成使第六电容C8两端的电压升高至+48 V。如此 循环,通过控制信号对开关元件的通断控制,实现四倍升压电路的不断充电, 最终得到升压后的+48V电压,但由于电路中二极管等元器件的压降损耗,本直流倍压电路最后经第六电容C8输出的电压大约为4(T42V,再经过33V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后得到稳定的33V直流电压。在四倍升压电路对+12V电压进行升压的过程中,电感Li、第七电容C2及电解电容 El对电路起滤波作用,使得最后输出的是所需的+33V直流电压,并经输出端A为高频头供 H1^ ο 由于本实用新型直流倍压电路包括+12V低压直流电源、开关元件、四倍升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12V低压直流电源一方面通过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连至输出端A,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输出端A之间;利用现有DCDC电路的BS脚输出的 PWM信号来对开关元件的通断进行控制,以控制四倍升压电路进行不断充电,进而将+12V 直流电压转换成+4(T42V的直流电压,并经33V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得到稳定的33V 电压后输出,为负载提供稳定的+33V直流供电,由于利用DCD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四倍升压电路,省去了另外的控制信号电路,有利于简化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来组建升压电路,使得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较少,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专门升压芯片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动,这些改进和变动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直流电源、开关元件、四倍升压电路及滤波电路,所述低压直流电源一方面通过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控制信号输出端,另一方面通过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连至输出端,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滤波电路连接于所述四倍升压电路与所述输出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倍升压电路包括依次串联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二极管,且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低压直流电源,所述第六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阻连接至输出端,所述四倍升压电路还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电容,所述第一、第三、第五电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第三、第五二极管的阴极,并与所述开关元件连接,所述第二、第四、第六电容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 第四、第六二极管的阴极,且均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元件包括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电阻与所述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一方面通过电阻与所述低压直流电源连接, 另一方面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低压直流电源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一、第三、第五电容连接,且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基极之间通过第七二极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极管及第二三极管均为NPN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号为DCDC电路的BS 脚输出的PWM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波电路包括电感、第七电容及一电解电容,所述电感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第四、第六电容连接,所述电感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七电容与所述电解电容并联于所述输出端与地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倍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输出端与地之间还连接有一稳压二极管,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电感连接,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输出端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倍压电路,包括低压直流电源、开关元件、四倍升压电路及滤波电路,四倍升压电路的一端一方面与低压直流电源连接,另一方面与开关元件连接,另一端连接至输出端,滤波电路连接于四倍升压电路与输出端之间;利用现有DCD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四倍升压电路进行不断充电,进而将+12V直流电压转换成+40~42V的直流电压,并经33V稳压二极管组成的稳压电路得到稳定的33V电压后输出,由于利用DCDC电路的BS脚输出的PWM信号来控制四倍升压电路,省去了另外的控制信号电路,有利于简化电路,采用分立元件来组建升压电路,使得电路结构简单,使用元器件较少,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专门升压芯片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H02M3/156GK202059330SQ201120071480
公开日2011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7日
发明者刘合坚 申请人:广州视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