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刷马达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5445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刷马达转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刷马达,具体涉及无刷马达转子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刷马达有转子与定子构成,所述转子由转盘、机壳及转轴构成,所述转盘安装在机壳一端的开口上,转轴安装在转盘的中心孔上,所述定子由铜套、轴承及吸油垫片构成,轴承安装在铜套内,而吸油垫片则位于轴承的顶部表面,轴承套接在转轴上,实现转子与定子的连接安装,此时,铜套位于机壳内,吸油垫片则位于转盘底部与轴承顶部之间。 现有的无刷马达结构,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当轴承上的油量较多时,吸油垫片未能起到吸油作用,润滑油沿着转轴甩出;2、当马达轴向水平工作时,吸油垫片存在倾斜的隐患,从而与转子产生摩擦,产生噪音,并影响马达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定子结构作出改进,提出了一种有效防止漏油,延长马达使用寿命的无刷马达转子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无刷马达转子结构,包括转盘、机壳、转轴,所述转盘安装在机壳一端的开口上,所述转轴安装在转盘的中心孔上并位于机壳内,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吸油垫片,所述凹槽内还嵌接有定子的铜套,所述吸油垫片位于凹槽底部与铜套之间; 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止油垫片,所述止油垫片位于转盘底部。作为优选,所述机壳为环形机壳。作为优选,所述凹槽所围成的圆与中心孔为同心圆。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转盘的底部及底部凹槽内分别安装止油垫片、吸油垫片,有效把轴承的润滑油屏蔽在定子内,防止润滑油甩出,延长了马达的使用寿命。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刷马达转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的无刷马达定子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刷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无刷马达转子结构,包括转盘5、环形机壳2、转轴1、吸油垫片3及止油垫片4。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的无刷马达定子结构,包括铜套8、轴承7及吸油垫片6。如图3所示,包含有本实施例转子结构的无刷马达,转盘5安装在环形机壳2 —端的开口上,转轴1安装在转盘5的中心孔上并位于环形机壳2内,所述转盘5的底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所围成的圆与中心孔为同心圆,所述凹槽内设有吸油垫片3。轴承7套接在转轴1上,铜套8套接在轴承7上并嵌接在凹槽内,吸油垫片6安装在轴承7的顶部表面,而吸油垫片3则位于凹槽底部与铜套8之间。止油垫片4套接在转轴1上,所述止油垫片4位于转盘5底部。转盘5用于固定止油垫片4及吸油垫片3 ;转轴1用于支持转子旋转;轴承7用于支持转轴1滑动,维护和保护润滑油;铜套8用于固定轴承7 ;吸油垫片5用于吸收定子轴承7溢出的润滑油;止油垫片4用于拦截定子轴承7溢出的油;吸油垫片3用于吸收定子溢出的润滑油。本实施例的防漏油原理如下马达高速旋转时,轴承7内渗出的润滑油大部分被定子的吸油垫片6吸收,并被转子的止油垫片4阻拦,再经轴承7外壁的回流至轴承7底部,在定子内循环消耗使用;另一部分少量润滑油沿转轴1外壁进入转盘5底部凹槽内,被吸油垫片3吸收。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为优选的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作出的简单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无刷马达转子结构,包括转盘、机壳、转轴,所述转盘安装在机壳一端的开口上,所述转轴安装在转盘的中心孔上并位于机壳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吸油垫片,所述凹槽内还嵌接有定子的铜套,所述吸油垫片位于凹槽底部与铜套之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止油垫片,所述止油垫片位于转盘底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为环形机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刷马达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所围成的圆与中心孔为同心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刷马达转子结构,包括转盘、机壳、转轴,所述转盘安装在机壳一端的开口上,所述转轴安装在转盘的中心孔上并位于机壳内,所述转盘的底部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吸油垫片,所述凹槽内还嵌接有定子的铜套,所述吸油垫片位于凹槽底部与铜套之间;所述转轴上套接有止油垫片,所述止油垫片位于转盘底部。本实用新型具有有效防止漏油,延长马达使用寿命的特点。
文档编号H02K29/00GK202103497SQ2011201929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9日
发明者喻正方, 江妙丰, 郭鹏, 黄田中 申请人:佛山华永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