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8907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绝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在公知的技术中,1140V变频电机的设计仅仅针对电机的机械部分和电磁部分,而对于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很少采取措施,一般仍用非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而由于变频电源的特殊性,谐波含量大,运行中存在着幅值很大的dv/dT尖峰脉冲,很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匝间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在变频电机中满足变频电源的使用要求,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匝间故障的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包括定子槽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过第一复合箔和聚酯薄膜设置在定子槽内,相邻两根电磁线圈之间通过第二复合箔相互绝缘,定子槽的开口处设有槽楔。所述第一复合箔和第二复合箔为0. 23mm厚的双层结构,聚酯薄膜为0. 05mm厚的单层结构。所述电磁线圈绕制的首匝和末匝的端部分别套有玻璃漆管,每组线圈的首匝和末匝的直线部分垫有0. 23mm厚的第三复合箔。所述每只电磁线圈的绕组端部用绑扎带绑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先对电磁线圈的绕组真空浸两遍H级绝缘漆,浸漆后端部再刷环氧树脂胶。电磁线圈的引接线采用硅橡胶绝缘电缆(JHXG-1000)。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机座号450及以下、额定电压在1140V以下的变频电机,绝缘效果好,可以充分满足变频电源的使用要求,运行中不再有幅值很大的dV/dT尖峰脉冲,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匝间故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线圈绕制后线圈绝缘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当中每个定子槽内电磁线圈绝缘布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包括定子槽1和电磁线圈2,电磁线圈2通过第一复合箔3和聚酯薄膜4设置在定子槽内,相邻两根电磁线圈2之间通过第二复合箔5相互绝缘,定子槽1的开口处设有槽楔6。第一复合箔3和第二复合箔5为0. 23mm厚的双层结构,聚酯薄膜4为0. 05mm厚的单层结构。电磁线圈2绕制的首匝和末匝的端部分别套有玻璃漆管7,每组线圈的首匝和末匝的直线部分垫有0. 23mm 厚的第三复合箔(由于视图方向原因,未显示出第三复合箔)。每只电磁线圈2的绕组端部用绑扎带8绑扎。电磁线圈2采用厚漆膜的200级耐电晕漆包圆铜QP-3/200,第一复合箔 3、二复合箔5和第三复合箔均为TFT,绑扎带8为PST带。 在采用上述绝缘技术方案前,先对电磁线圈2的绕组真空浸两遍H级绝缘漆,浸漆后端部再刷环氧树脂胶。电磁线圈2的引接线9采用硅橡胶绝缘电缆(JHXG-1000)。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机座号450及以下、额定电压在1140V以下的变频电机。
权利要求1.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子槽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过第一复合箔和聚酯薄膜设置在定子槽内,相邻两根电磁线圈之间通过第二复合箔相互绝缘,定子槽的开口处设有槽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箔和第二复合箔为0. 23mm厚的双层结构,聚酯薄膜为0. 05mm厚的单层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绕制的首匝和末匝的端部分别套有玻璃漆管,每组线圈的首匝和末匝的直线部分垫有 0. 23mm厚的第三复合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只电磁线圈的绕组端部用绑扎带绑扎。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频电机电磁线圈的绝缘结构,包括定子槽和电磁线圈,电磁线圈通过第一复合箔和聚酯薄膜设置在定子槽内,相邻两根电磁线圈之间通过第二复合箔相互绝缘,定子槽的开口处设有槽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先对电磁线圈的绕组真空浸两遍H级绝缘漆,浸漆后端部再刷环氧树脂胶。电磁线圈的引接线采用硅橡胶绝缘电缆(JHXG-1000)。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机座号450及以下、额定电压在1140V以下的变频电机,绝缘效果好,可以充分满足变频电源的使用要求,运行中不再有幅值很大的dV/dT尖峰脉冲,从而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匝间故障。
文档编号H02K3/34GK202183663SQ20112028582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8日
发明者吴宣东, 周鑫, 李梦林, 郑金沛 申请人: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