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涌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0608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浪涌保护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浪涌保护器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浪涌保护器,并尤其涉及在浪涌保护器的电极片和脱扣单元上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浪涌保护器普遍用于家庭、办公场所、工业场所等的电气线路中,用于防止线路中的瞬时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损坏。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0003]在最常用的浪涌保护器中,包括一个称为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OV)的元件,用来转移多余的电压。[0004]如图1所示,浪涌保护器包括与电气线路相连接的端子20和30以及浪涌保护器的主体部分10,该主体部分主要包括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OV) 11和将MOV分别连接到端子20和30上的两个引脚12 (其中一个引脚不可见)。其中一个引脚12经脱扣单元13、引线14、和电极片15与端子20相连接,而另一引脚(未示出)通过电极片16与端子30相连接。端子20和30包括接线夹21和31,以便与外部线路例如P极和N极相连接。由此, 经过端子20和30,MOV跨接在P极和N极之间,在线路正常工作期间,MOV 11的电阻非常大,由此使得P极和N极之间处于断开状态,而在线路中出现瞬间过电压时,MOV 11的电阻大幅降低,由此将P极和N极导通,传导大量电流,消除多余的电压。随着多余的电流经MOV 转移到N极,P极的电压恢复正常,则MOV 11的电阻再次迅速增大。由此,MOV 11可以在瞬时过电压时起到分压的作用,保护电气设备的安全。[0005]如图3所示,MOV的引脚12为方形金属板形式,通常由铜等良导体形成。脱扣单元13通常利用低温焊料焊接到引脚12上,在温度超过预定温度时,焊料将熔化,从而与脱扣单元13连接的脱扣机构(未示出)将脱扣单元13拉开,将MOV 10与端子20断开,从而保护MOV不会受到高温损坏。[0006]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浪涌保护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参见图2,图2示出浪涌保护器的其中一个电极片与端子相连接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和2所示,浪涌保护器的电极片15和16通常为片状金属形式,并且在两个电极片之间限定预定的距离。两个端子20和30通常包括大致V形或b形形状的连接触头22和32,该触头由于弯折而具有弹性,并且两个连接触头22和3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上述两个电极片15和16之间的距离,因此,在浪涌保护器主体部分10插入到两个端子之间时,两个触头22和32稍微变形,而依靠其自身的弹性压在电极片15或16的一侧面上,从而实现二者的连接。[0007]但是,这种压接触导致在触头的弧面与电极片之间形成线接触或点接触。在二者之间流过大电流时,在两个元件的接触线或点处容易产生电弧,这种电弧会在二者之间产生电斥力,这个电斥力与触头压在电极片上的接触压力相反,由此,抵消或减小端部和电极片之间的压力,这种压力的减小会导致二者之间的接触变差,并进一步加剧上述起弧现象。在最差的情况下,会导致二者的接触丧失,从而使得浪涌保护器的作用丧失,无法起到分压作用。[0008]另外,如上所示并如图3所示,脱扣单元13通常利用低温焊料焊接到引脚12上, 脱扣单元13与引脚12平行焊接,但是,这种焊接并不非常可靠,并且在例如机械应力施加到脱扣单元13或者MOV上时,会导致二者脱开。[0009]因此,需要对浪涌保护器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内容[0010]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作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对浪涌保护器的端子连接结构以及脱扣单元的焊接结构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端子连接的可靠性和脱扣单元的焊接可靠性。[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浪涌保护器,该浪涌保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以及分别与外部线路相连接的端子,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引脚以及将所述引脚分别与相应的端子相连接的电极片,所述端子包括连接触头,所述电极片与所述连接触头相连接,以使得所述连接触头在所述电极片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与所述电极片压接触。[0012]优选的是,所述连接触头被构造为缩口的U形夹爪,所述电极片插入到所述夹爪中。同样优选的是,所述电极片的插入所述夹爪中的端部被倒角。[0013]由此,通过使得端子的连接触头在电极片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压接触电极片,使得在连接触头与电极片之间产生的电斥力彼此抵消,从而防止该电斥力减弱或者抵消连接触头与电极片之间的接触力,提高了端子与电极片之间的连接可靠性。[0014]可替代的是,所述触头不局限于缩口的U形夹爪形式,而是可以采用任何形式的触头,只要该触头的接触端在电极片的两侧上压接触电极片即可。例如,该触头可以形成为上横线断开的四字形,并且在该断开位置处,相对地形成两个接触端,在电极片插入时,这两个接触端从两侧分别压接触该电极片的两侧面。[0015]另外,该触头可以通过金属板弯折而成,由此,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制造工艺。[0016]优选的是,所述引脚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并且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还包括脱扣单元,该脱扣单元将其中一个引脚与相应的电极片相连接,并在发生过热时脱扣,从而将该引脚与电极片脱开。[0017]通过设置脱扣单元,可以防止金属氧化物变阻器由于过热而受到损坏,进一步提高了浪涌保护器的可靠性。[0018]优选的是,所述脱扣单元与所述其中一个引脚在相互垂直的状态下焊接连接。具体地说,所述脱扣单元包括至少一部分,所述其中一个引脚延伸超出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且所述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其中一个引脚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更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开口,所述其中一个引脚延伸超出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的部分伸入到该开口中并与所述至少一部分焊接连接。[0019]通过将脱扣单元与引脚在彼此垂直的状态下焊接,可以提高焊接连接的可靠性, 防止由于外界振动等原因导致二者脱焊,提高了浪涌保护器的工作可靠性。


[00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目的和工业及技术重要性将从下面参照附图对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中变得更清楚和易于理解,图中[0021]图1是示出现有技术的浪涌保护器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0022]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浪涌保护器的电极片与端子相连接的部分的放大图;[0023]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浪涌保护器的引脚与脱扣单元相连接部分的放大图;[0024]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浪涌保护器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0025]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浪涌保护器中的端子和电极片的放大视图;[0026]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浪涌保护器中的脱扣单元与引脚之间的关系的放大视图;以及[0027]图7是示出可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浪涌保护器的触头的另一种变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浪涌保护器。要指出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浪涌保护器的端子连接部分和脱扣单元部分的改进,因此,将对浪涌保护器的其它部分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自身掌握的现有技术知识实现这些结构。[0029]如图4所示,浪涌保护器100主要包括壳体(未示出)、容纳在壳体内的MOV模块 110、以及分别与电路中的P极和N极相连接的端子120和130。[0030]MOV模块110包括两个引脚111和112,其中一个引脚111在图4中可见。引脚 111与电极片113例如通过焊接予以连接,并且电极片113与端子120相连接。同时参见图 6,另一方面,MOV模块110的另一个引脚112设置在与引脚111相反的一侧上,并且该引脚 112通过焊接与脱扣单元114相连接,脱扣单元114再经由引线115连接到另一电极片116 上,该另一电极片116与端子130相连接。[0031]下面参照图5详细描述电极片与端子的连接结构,由于两侧的电极片与端子的连接结构基本上相同,因此仅仅图示和描述其中一个电极片与端子的连接结构。[0032]如图5所示,电极片113为大致板状,并且为了便于插入到端子120中,电极片113 的末端具有适当的倒角。在端子120中设置有连接触头121,该触头121为缩口的U形夹爪,在缩口部形成两个相对的接触端1211。并且为了便于电极片113插入,在缩口部具有扩口。由此,在将电极片113插入到触头121中时,依靠触头121的两个臂的弹性,将电极片113夹在触头121的两个臂之间。由此,电极片113在两个相对侧面上与触头121保持压接触,即便在大电流流过电极片113和触头121时,由于如上所述电极片121在两个相对侧面上与触头121的两个臂压接触,在电极片113和触头121的臂之间产生的电斥力也会彼此抵消,由此,该电斥力不会减弱触头与电极片之间的接触力,保证了电极片113与触头 121之间可靠接触。[0033]另外,如图6所示,引脚112设置在MOV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延伸到MOV之外,脱扣单元114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与该引脚112的伸出部分相垂直的平面内,并且为了便于在脱扣单元114和引脚112之间的焊接,在脱扣单元114的这部分上形成开口 1141,引脚112 伸入到该开口 1141中,由此,在脱扣单元114与引脚112相垂直的状态下进行焊接,保证了二者之间的可靠连接。这样,避免了现有技术中脱扣单元与MOV的引脚在相互平行的状态下焊接,提高了焊接的可靠性。[0034]尽管上面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上面的教导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改进或者替代。例如,尽管上面提到端子的触头为缩口的U形,但是,本实用新型决不局限于此,而是可以采用任何与MOV模块的电极片在两个相对侧面上压接触的结构,例如,图7示出了另一种触头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触头121由金属片弯折而成大致四字形,但该四字的上横线断开, 并且在该断开位置,即插入电极片113的入口处,该触头121形成两个相对的接触端1211。 在电极片113插入到触头121中时,这两个接触端1211从电极片113的两侧压接触电极片 113,由此实现与上述缩口的U形夹爪类似的效果。[0035]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物限定。
权利要求1.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以及分别与外部线路相连接的端子,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引脚以及将所述引脚分别与相应的端子相连接的电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括连接触头,所述电极片与所述连接触头相连接,以使得所述连接触头在所述电极片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与所述电极片压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触头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接触端,该接触端与所述电极片的两个相对侧面压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触头由金属板弯折而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触头被构造为缩口的U形夹爪,所述接触端形成在所述U形夹爪的缩口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触头被构造为上横线断开的四字形,所述接触端形成在所述断开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的插入所述夹爪中的端部被倒角。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分别设置在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的两个相对侧面上。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还包括脱扣单元,该脱扣单元将其中一个引脚与相应的电极片相连接,并在发生过热时脱扣,从而将该引脚与电极片脱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单元与所述其中一个引脚在相互垂直的状态下焊接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单元包括至少一部分,所述其中一个引脚延伸超出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且所述至少一部分处于与所述其中一个引脚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平面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部分中设置有开口,所述其中一个引脚延伸超出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的部分伸入到该开口中并与所述至少一部分焊接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浪涌保护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以及分别与外部线路相连接的端子,所述金属氧化物变阻器模块包括金属氧化物变阻器主体、与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引脚以及将所述引脚分别与相应的端子相连接的电极片,所述端子包括连接触头,所述电极片与所述连接触头相连接,以使得所述连接触头在所述电极片的两个相对侧面上与所述电极片压接触。通过使得端子的连接触头在电极片的两个相对侧面上压接触电极片,使得在连接触头与电极片之间产生的电斥力彼此抵消,从而防止该电斥力减弱或者抵消连接触头与电极片之间的接触力,提高了端子与电极片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文档编号H02H9/04GK202285328SQ20112043524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7日
发明者历晓东, 孙玮 申请人: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