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嵌装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5027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转子嵌装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嵌装线。
背景技术
通常,在电机制造业中,转子嵌装线分为插线、配焊预打槽楔、预烘、预扎无纬带、焊Y圈连线及打槽楔、扎无纬带、无纬带固化、清理转子八道工序。目前,我们的转子嵌线过程中,转子铁芯上插线台位,插线完成后耐压、匝间试验,嵌线完成后耐压、匝间试验及最后下台位,整个过程中需要来回吊运10次,吊运过程中容易出现磕碰现象,且嵌线效率低下,
并且一组工作者需完成八道工序,嵌线过程质量难以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转子嵌线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便于控制、质量可靠、效率高的岛式转子嵌装线。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转子嵌装线,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的起始端外侧设有转子上下线托盘台位,起始端之后的第一轨道外侧依次设有若干个间距均匀的转子插线台位,转子插线台位之后的第一轨道两侧均匀对称设有若干对转子配焊台位,转子配焊台位两旁设有气焊柜;在转子配焊台位旁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设有第一烘炉,位于第一烘炉前面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还设有第二烘炉,两个烘炉的轨道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垂直;位于第一烘炉后面的第二轨道后端内侧设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位于第二烘炉前面的第二轨道前端内侧也设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位于第一烘炉和第二烘炉之间的第二轨道内侧设有若干个转子打槽楔台位;在第二烘炉旁的第一轨道内侧设有转子清理台位;在第一轨道上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分别设有若干个可移动的第一运载平车和第二运载平车,在第二轨道上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分别设有若干个可移动的第三运载平车和第四运载平车,所述烘炉轨道与运载平车轨道相接;所述转子插线台位和转子配焊台位上均设有绝缘装置,在第一轨道旁设有耐压试验台;所述各运载平车的上表面高度与各转子插线台位、各转子配焊台位、各转子打槽楔台位、转子清理台位、无纬带绑扎机台位的高度一致。更进一步,在最后一个转子插线台位与第一对转子配焊台位之间的第一轨道外侧设有转子配焊中转台位。在第一烘炉和第一个转子打槽楔台位之间设有转子打槽楔中转台位。在所述各台位旁的轨道侧设有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旁连接有三色显示灯。所述第一烘炉和第二烘炉采用双通道通过式,其烘炉轨道伸出烘炉长度与各台位轨道的伸出部分长度及结构一致,便于与运载平车的对接。本发明通过运载平车载着转子在直线轨道上移动,取代了原有的使用吊车进行转子吊运的方式,减少了转子磕碰的隐患,并且在每个台位旁均设有光电感应器,用于运载平车的定位,工件可根据工作人员的意愿自动运行到所需要的台位,所有下线和配焊、清理台位均设为绝缘台位,因此,耐压时不需要进行吊运,可直接在台位上进行耐压,大大减少吊运次数,且对工序进行了进一步细分,采取定人定岗的方式,便于工作者技能水平的提升,整个转子嵌线过程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率大大提高。


图I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I和第二轨道2。在第一轨道I的起始端外侧设有转子上下线托盘台位3,上下线托盘台位3之后的第一轨道外侧依次设有4个间距均勻的转子插线台位4、转子插线台位5、转子插线台位6、转子插线台位7以及转子配焊中转台位8,转子配焊中转台位8之后的第一轨道两侧均匀对称设有两对转子配焊台位, 即转子配焊台位9、转子配焊台位10、转子配焊台位11、转子配焊台位12 ;由图可见,转子配焊台位两旁设有气焊柜13 ;在转子配焊台位旁位于第一轨道I和第二轨道2之间设有第一烘炉14,位于第一烘炉14前面的第一轨道I和第二轨道2之间还设有第二烘炉15,第一烘炉14的轨道16和第二烘炉15的轨道17与第一轨道I和第二轨道2垂直。为了便于两条平行直线轨道即第一轨道I和第二轨道2的联通,第一烘炉14和第二烘炉15为双通道通过式,且烘炉轨道伸出烘炉长度与各台位轨道的伸出部分长度及结构一致,便于与运载平车的对接。位于第一烘炉14后面的第二轨道2后端内侧设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18,位于第二烘炉15前面的第二轨道2前端内侧也设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19 ;位于第一烘炉14和第二烘炉15之间的第二轨道2的内侧设有转子打槽楔中转台位20以及转子打槽楔台位21。在第二烘炉15旁的第一轨道I的内侧设有转子清理台位22。从图中还可见,在第一轨道I上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分别设有可移动的第一运载平车23和第二运载平车24,在第二轨道2上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分别设有可移动的第三运载平车25和第四运载平车26。为了减少耐压试验时的吊运,转子插线台位和转子配焊台位均进行绝缘处理,在第一轨道旁设有耐压试验台27。各运载平车的上表面高度与各转子插线台位、各转子配焊台位、各转子打槽楔台位、转子清理台位、无纬带绑扎机台位的高度一致。在各台位旁的轨道侧设有光电感应器28,光电感应器旁连接有三色显示灯29。为了便于各工序之间的传输合理、快速,上述运载平车的数量可根据轨道长度、工序多少及台位数量确定。各工序所需台位数量根据各工序的时间进行设置,如日产量为8台时,Ih即为一个生产节拍,各工序所需台位数量=该工序所需时间/生产节拍。本实施例运转时,将工步划分为工序一转子插线工序,工序二 转子配焊工序,工序三预烘工序,工序四预扎无纬带工序,工序五焊Y圈连线及打槽楔工序,工序六扎无纬带工序、工序七无纬带固化工序、工序八清理转子工序。其中,3号台位为转子上下线托盘台位,Γ7号台位为转子插线台位,8号台位为转子配焊中转台位,9 12号台位为转子配焊台位,20号台位为转子打槽楔中转台位,21号台位为转子打槽楔台位,22号台位为清理台位。工序一工作者需要转子铁心进行嵌线时,通知吊运工作者将转子铁心吊运至3号台位的托盘上。通过第一运载平车23上方的滚道与台位上方的滚道对接,运载平车滚道上方放置有铁芯的托盘,托盘下方与滚道匹配的止口沿滚道移动,依次将放置有铁芯的托盘运至Γ7号台位,工序一完成后,工作者使用第一运载平车23将嵌线完成的运载有转子的托盘运送至8号台位,并从3号台位上转运一台新的铁心。工序二工作者使用第二运载平车24将8号台位上的运载有转子的托盘运至扩12台位,配焊完成后,使用第二运载平车24将运载有转子的托盘运至第一烘炉14,预扎无纬带工作者使用3号移载车将运载有转子的托盘从烘炉取出,转运至无纬带绑扎机台位18,进行预扎无纬带工序,预扎无纬带完成后,取下转子,工作者将包好的Y圈套入转子后,使用第三运载平车25将运载有转子的托盘运送至20号台位,并从烘炉取出下一个运载有转子的托盘继续预扎无纬带。工序三工作者使用第四运载平车26将运载有转子的托盘从20号台位运至21号台位,转子打槽楔,工序三完成后,工作者将转子运至无纬带绑扎机台位19,扎完无纬带,使用第四运载平车26将运载有转子的托盘运至第二烘炉15。无纬带固化后,使用第一运载平车23将运载有转子的托盘从第二烘炉15运至22号台位,工序四完成后,使用第一运载平车23从3号台位下线。 整个转子嵌线工序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转子嵌装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的起始端外侧设有转子上下线托盘台位,起始端之后的第一轨道外侧依次设有若干个间距均匀的转子插线台位,转子插线台位之后的第一轨道两侧均匀对称设有若干对转子配焊台位,转子配焊台位两旁设有气焊柜;在转子配焊台位旁位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设有第一烘炉,位于第一烘炉前面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还设有第二烘炉,两个烘炉的轨道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垂直;位于第一烘炉后面的第二轨道后端内侧设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位于第二烘炉前面的第二轨道前端内侧也设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位于第一烘炉和第二烘炉之间的第二轨道内侧设有若干个转子打槽楔台位;在第二烘炉旁的第一轨道内侧设有转子清理台位;在第一轨道上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分别设有若干个可移动的第一运载平车和第二运载平车,在第二轨道上的前部分和后部分分别设有若干个可移动的第三运载平车和第四运载平车,所述烘炉轨道与运载平车轨道相接;所述转子插线台位和转子配焊台位上均设有绝缘装置,在第一轨道旁设有耐压试验台;所述各运载平车的上表面高度与各转子插线台位、各转子配焊台位、各转子打槽楔台位、转子清理台位、无纬带绑扎机台位的高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子嵌装线,其特征在于在最后一个转子插线台位与第一对转子配焊台位之间的第一轨道外侧设有转子配焊中转台位。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子嵌装线,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烘炉和第一个转子打槽楔台位之间设有转子打槽楔中转台位。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子嵌装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台位旁的轨道侧设有光电感应器,光电感应器旁连接有三色显示灯。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子嵌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烘炉和第二烘炉采用双通道通过式,其烘炉轨道与各台位轨道的伸出部分长度及结构一致。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子嵌装线。本发明的技术要点是,它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两侧相应位置设有转子上下线托盘台位、转子插线台位、转子配焊台位、气焊柜、第一烘炉、第二烘炉、无纬带绑扎机台位、转子打槽楔台位、转子清理台位、耐压试验台;在第一轨道上和第二轨道上设有第一运载平车、第二运载平车、第三运载平车和第四运载平车;所述转子插线台位和转子配焊台位上均设有绝缘装置;所述各运载平车的上表面高度与各转子插线台位、各转子配焊台位、各转子打槽楔台位、转子清理台位、无纬带绑扎机台位的高度一致。本发明操作安全方便、便于控制、质量可靠、效率高。
文档编号H02K15/09GK102810952SQ20121030814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楚文剑, 王林, 廖正钢, 盛乐, 谭涛 申请人: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