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输出轴电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311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输出轴电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尤其是一种双输出轴电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控制百叶帘及卷帘等负载的电机装置通常包括以下部件电机机壳、设置在电机机壳内且具有动力输出轴的电机机芯、减速器和设于电机机芯的动力输出轴上的行程控制机构,电机机芯的动力经过减速器减速后输出,成为整个电机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带动负载的卷绳转动,以带动百叶帘或卷帘的帘叶的展开和拉拢来达到遮光以及阻挡热量的效果。如授权公告号为CN2914470Y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双输出电机结构,所述双输出电机结构有两个输出端,电动机(此处所述的电动机即是上述的电机机芯)与减速箱间设有控制室,控制室中设有测速磁环和霍尔传感器,所述的霍尔传感器设置在测速磁环旁;通过在控制室中设置测速磁环和霍尔传感器相连来控制电机的输出行程。然而上述的双输出电机结构的控制室设于电动机及减速箱之间,通过测速磁环和霍尔传感器测得的是电机的输出行程,而往往我们需要得到的是负载的实际行程,因此还需要将得到的电机的输出行程和减速箱的减速比一起进行一个复杂的换算过程才能得到负载的实际行程。因此上述双输出电机结构并不能实时而且准确的反应负载的行程,使得上述双输出电机结构的反应时间延长,降低了用户使用时的舒适度;而且由于测速磁环和霍尔传感器就设置在电动机旁,容易受到电动机的干扰而导致测量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种测量实时、灵敏而又准确的双输出电机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包括电机机芯、行程控制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电机机芯两端的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减速机构连接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减速机构连接到第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位于所述电机机芯和所述行程控制机构之间,所述行程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信号轮,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不动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机芯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控制芯片上设有磁敏元件,所述信号轮上设有位于所述磁敏元件感应范围内的磁体。优选的,所述磁敏元件为霍尔元件,所述磁体为永磁体。所述信号轮呈环状,所述信号轮与所述控制芯片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磁体匹配的凹槽,所述磁体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凹槽沿着所述信号轮等间距排列,相邻的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敏元件相对的一端磁极相反。由此磁体与信号轮相对固定,通过信号轮上的磁体和控制芯片上的磁敏元件接近或远离以输出不同的脉冲信号,控制芯片可以检测信号轮的转动圈数,即负载的实际行程,进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控制电机机芯的行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行程控制机构还包括固定不动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所述信号轮上设有使得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到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光线的第一区域、以及使得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光线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沿着周向交错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位于所述信号轮的两侧,所述信号轮呈环状且所述信号轮的外侧边缘朝向中心凹设有多个沿周向排列的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缺口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位于所述信号轮的两侧,所述信号轮上设有不透光的区域和透光的区域,所述透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不透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位于所述信号轮的同一侧,所述信号轮的与所述红外发射管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反射光的区域和吸收光的区域,所述反射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吸收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还包括电机机壳,所述电机机壳的内壁与控制芯片相对应的位置上凹设有两相对设置且轴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控制芯片呈L形,所述控制芯片的轴向延伸部分的两侧分别卡设于所述定位槽中,从而电机机壳对控制芯片进行定位,防止其移动,进而防止接线发生损坏。所述电机机壳外周设置将所述电机装置与窗帘轨道固定的支架,由此电机装置和轨道相对固定,同时支架还起到减震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行程控制机构与第二减速机构通过第二输出轴相连接,因此行程控制机构测量所得的行程即是负载的实时行程,如此能保证测量所得行程实时而且准确;2、本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将动力经过两完全一样的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减速后同时输出给负载的两端,因此能够使得负载两端的受力均衡,能有效的避免本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和负载受到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3、将行程控制机构设置于第二减速机构远离电机机芯的一侧,因此所述行程控制机构远离电机机芯,漏磁影响小,能保证测量行程的准确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四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0026]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一种双输出轴电机装置,用于控制负载(未示出)的展开和收拢,包括电机机壳1、电机机芯2,位于电机机芯2两端的第一减速机构3和第二减速机构4,以及位于第一减速机构3或第二减速机构4外侧的行程控制机构5,在本实施例中,以位于第二减速机构4外侧为例。上述的电机机芯2、第一减速机构3、第二减速机构4以及行程控制机构5均位于电机机壳I内。在本实施例中,双输出轴电机装置通过遥控器无线控制。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通过外接开关直接控制电机机芯2以及行程控制机构5的运行。电机机芯2具有动力输出轴21,其一端连接到第一减速机构3,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减速机构4,第一减速机构3连接到第一输出轴6,第二减速机构4连接到第二输出轴7。第一输出轴6和第二输出轴7分别延伸到电机机壳I外,以便跟负载的两端连接。行程控制机构5包括固定于第二输出轴4上,能随第二输出轴4 一起转动的信号轮51,以及套设于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不动的控制芯片52。电机机壳I的内侧壁上与控制芯片52相对应的位置凹设有两相对设置的定位槽11,定位槽11轴向延伸;控制芯片52呈L形,具有径向延伸和轴向延伸的部分,径向延伸的部分套设于第二输出轴7上,轴向延伸的部分两侧分别卡设于定位槽11内。通过设置定位槽11对控制芯片52轴向延伸的部分进行限位,可以防止控制芯片52移动,从而防止控制芯片52上面的接线等发生损坏。控制芯片52电连接到电机机芯2,不仅可以使得控制芯片52直接控制电机机芯2,从而达到更加智能化的效果;并且这样的接线方式可以通过控制芯片52出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即可,电机机芯2则无需再出线与外界电源电连接,从而使得布线更加的简单,简化了操作和控制程序。信号轮51位于控制芯片52和第二减速机构4之间,信号轮51呈环状,与控制芯片52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凹槽511,用于设置磁体(未示出),磁体的形状与凹槽511的形状相匹配,嵌设于凹槽511内。在本实施例中,凹槽511沿着信号轮51的端面周向等间距排列,磁体呈柱状,优选的,磁体为永磁体,数量则优选为八个。控制芯片52上与磁体相对的一面设有磁敏元件521,优选的,如霍尔元件,相邻的磁体与磁敏元件521相对的一端磁极相反。信号轮51和控制芯片52之间的距离使得磁体位于磁敏元件521的感应范围内。控制芯片52还包括储存负载原始位置信息的储存单元、接收无线信号的无线接收单元、及处理磁敏元件521感应到的信号且发送控制信号给电机机芯2的处理单元,无线接收单元及储存单元分别与处理单元电连接。电机机壳I外周设置支架12,用于将电机与百叶帘或卷帘的轨道固定,并起到减震的作用。电机通电运行后,电机机芯的动力通过动力输出轴21传递给第一减速机构3和第二减速机构4,动力分别经过第一减速机构3的减速之后输出给第一输出轴6及经过第二减速机构4的减速之后输出给第二输出轴7。信号轮51跟随着第二输出轴7 —起旋转,而控制芯片52则不旋转。由此通过信号轮51上的磁体和控制芯片52上的磁敏元件521接近或远离以输出不同的脉冲信号,控制芯片52可以检测信号轮51的转动圈数,即负载的实际行程,进而根据不同的需求控制电机机芯2的行程。负载的两端在第一输出轴6和第二输出轴7的带动下开始旋转,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和第二减速机构4的减速比一致,因此第一输出轴6和第二输出轴7同步转动;这样可以使得负载的运行十分平稳;能有效的避免电机装置和负载受到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行程控制机构5测量经第二减速机构4减速后的输出行程,由于第二减速机构4与第二输出轴7直接连接,而负载则与第二输出轴7连接;因此行程控制机构5测量所得的输出行程即是负载实时运转的行程,能保证测量所得输出行程的准确性,且无需经过繁复的计算,可以及时的反应负载运转的实时行程,有效的提高用户使用时的舒适性。同时由于行程控制机构5安装于第二减速机构4远离电机机芯2的一侧,漏磁影响小,能保证测量行程的准确性。实施例二参见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行程控制机构5’还包括红外发射管(未示出)以及红外接收管(未示出),以替代实施例一的信号轮51上的磁体和控制芯片52上的磁敏元件521。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固定在信号轮51’的两侧;控制芯片52’的处理单元能接收并处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的信号并发送控制信号给电机机芯2。本实施例的信号轮51’外侧边缘朝向中心凹设有多个缺口,形成可供光线通过的第一区域511’,缺口之间形成阻挡光线通过的第二区域512’,第一区域511’和第二区域512’沿信号轮51’的周向间隔排列,当电机通电运行后,信号轮51’随第二输出轴7 —起转动,红外发射管发出光线,由于信号轮51’的旋转,其上的第一区域511’以及第二区域512’轮流通过光线所在路径,使得红外接收管只有在第一区域511’旋转到光线位置时才能接收到信号,并输出高低不同的脉冲信号到控制芯片52’,因而控制芯片52’能根据所述脉冲信号准确的判断出此时负载的实际行程。实施例三参见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行程控制机构5”的信号轮51”上设有透光的第一区域511”和不透光的第二区域512”,第一区域511”和第二区域512”在周向上交错设置。红外接收管能通过第一区域511”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而不能通过第二区域512”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红外接收管在接收到红外光线和接收不到红外光线时输出高低不同的脉冲信号到控制芯片52”,因而控制芯片52”能根据所述脉冲信号准确的判断出此时负载的实际行程。实施例四参见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与上述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行程控制机构5”’的信号轮51”’的端面上设有反射光的第一区域511”’和吸收光的第二区域512”’第一区域511”’和第二区域512”’在周向上交错设置。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位于信号轮51”’的同一侧,与第一区域511”’和第二区域512”’相对设置。红外接收管能通过第一区域511”’的反射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而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二区域512”’时,第二区域512”’将光线吸收了,因此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线。红外接收管在接收到红外光线和接收不到红外光线时输出高低不同的脉冲信号到控制芯片52”,因而控制芯片52”能根据所述脉冲信号准确的判断出此时负载的实际行程。综上所述,本双输出轴电机装置通过将第二减速机构4设于行程控制机构和电机机芯2之间;所述第一输出轴6和第二输出轴7部分伸出电机机壳I并且分别与负载的两端相连接;由于行程控制机构与第二减速机构4通过第二输出轴7相连接,因此行程控制机 构测量所得的行程即是负载的实时行程,如此能保证测量所得行程实时而且准确;且本双 输出轴电机装置将动力经过两完全一样的第一减速机构3和第二减速机构4减速后同时输 出给负载的两端,因此能够使得负载两端的受力可以均衡,能有效的避免电机装置和负载 受到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00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包括电机机芯(2)、行程控制机构(5 ;5’ ;5”;5”’)、分别设于所述电机机芯(2)两端的第一减速机构(3)和第二减速机构(4),所述第一减速机构(3)连接到第一输出轴出),所述第二减速机构(4)连接到第二输出轴(7),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⑷位于所述电机机芯⑵和所述行程控制机构(5 ;5’ ;5”;5”’ )之间,所述行程控制机构(5 ;5’ ;5”;5”’ )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7)上的信号轮(51 ;51’ ;51”;51”’),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出轴(7)上固定不动的控制芯片(52 ;52’;52”;52”’),所述控制芯片(52 ;52’ ;52”;52”’ )与所述电机机芯(2)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52)上设有磁敏元件(521),所述信号轮(31)上设有位于所述磁敏元件感应范围内的磁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敏元件(521)为霍尔元件,所述磁体为永磁体。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轮(51)呈环状,所述信号轮(51)与所述控制芯片(52)相对的一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磁体匹配的凹槽(511),所述磁体嵌设于所述凹槽(511)内;所述凹槽(511)沿着所述信号轮(51)等间距排列,相邻的所述磁体与所述磁敏元件相对的一端磁极相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控制机构(5’;5”;5”’)还包括固定不动的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电连接到所述控制芯片(52’ ;52”;52”’ );所述信号轮(51’ ;51” ;51”’ )上设有使得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到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光线的第一区域(511’ ;511”;511”’)、以及使得所述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所述红外发射管发出光线的第二区域(512’ ;512”;512”’),所述第一区域(511’ ;511”;511”’ )及第二区域(512,;512” ;512”’ )沿着周向交错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位于所述信号轮(51’)的两侧,所述信号轮(51’)呈环状且所述信号轮(51’)的外侧边缘朝向中心凹设有多个沿周向排列的缺口,所述缺口形成所述第一区域(511’),所述缺口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512’)。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位于所述信号轮(51”)的两侧,所述信号轮(51”)上设有不透光的区域和透光的区域,所述透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区域(511”),所述不透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51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均位于所述信号轮(51”’ )的同一侧,所述信号轮(511”’ )的与所述红外发射管相对的端面上设有反射光的区域和吸收光的区域,所述反射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一区域(511”),所述吸收光的区域形成所述第二区域(512”)。
9.如权利要求2-3、5_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机壳(I),所述电机机壳(I)的内壁与控制芯片(52 ;52’ ;52”;52”’ )相对应的位置上凹设有两相对设置且轴向延伸的定位槽(11),所述控制芯片(52 ;52’ ;52”;52”’ )呈L形,所述控制芯片(52;52’ ;52”;52”’ )的轴向延伸部分的两侧分别卡设于所述定位槽(11)中。
10.如权利要求2-3、5_8中任一项所述的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I)外周设置将所述电机装置与窗帘轨道固定的支架(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输出轴电机装置,包括电机机芯、行程控制机构、分别设于所述电机机芯两端的第一减速机构和第二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减速机构连接到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二减速机构连接到第二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速机构位于所述电机机芯和所述行程控制机构之间,所述行程控制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的信号轮,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输出轴上固定不动的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电机机芯电连接。行程控制机构与第二减速机构通过第二输出轴相连接,因此行程控制机构测量所得的行程即是负载的实时行程,如此能保证测量所得行程实时而且准确。
文档编号H02K11/00GK202872554SQ20122050030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孙勇, 俞锡鹏, 侯志成, 汪冰, 牛军伟, 干伟君 申请人:宁波杜亚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