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框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083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框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框架和车辆,能够使旋转电机的体形小型化,并且能够简化结构。具备:框架(13);定子(12),其设置于框架(13)的内周;和转子(11),其设置于轴(10)的外周,并且隔着空隙与定子(12)的内周对置,框架(13)以在径向侧的外周具有收纳绕组切换电路(20)等电气部件的第1收纳部(131)、且在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具有收纳端子座(123)等电气部件的第2收纳部(132)的形状一体成型。
【专利说明】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框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0001 ]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框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0002]在具备绕组切换器的旋转电机中,已知将绕组切换器设置于马达主体部的负载相反侧这样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47253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6]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使马达主体部的马达壳体和绕组切换器的绕组切换壳体分体构成,因此,存在导致马达的大型化、并且另行需要用于连接壳体的部件等使结构复杂化这样的问题。
[0008]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体形小型化并且能够简化结构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用框架和车辆。
[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0010]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观点,应用了一种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具备:框架;定子,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周;和转子,其隔着空隙与所述定子的内周对置,所述框架以在径向侧和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分别具有收纳电气部件的第I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的形状一体成型。
[0011]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观点,应用了一种旋转电机用框架,所述旋转电机用框架构成旋转电机的壳体,其中,所述旋转电机用框架以在径向侧和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分别具有收纳电气部件的第I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的形状一体成型。
[0012]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观点,应用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备技术方案I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
[0013]实用新型效果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旋转电机的体形小型化、并且能够简化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0016]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0017]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侧剖视图。
[0018]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的立体图。
[0019]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框架的立体图。
[0020]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的后视图。
[0021]图7是用于说明第2收纳部内的电气部件的配置结构的图。
[0022]图8A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上面观察框架的图。
[0023]图SB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右侧面观察框架的图。
[0024]图SC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底面观察框架的图。
[0025]图8D是用于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流路的形状的从左侧面观察框架的图。
[0026]图9是用于说明第I流路部的形状的从上面观察框架的图。
[0027]图10是基于图9中的X-X截面的纵剖视图。
[0028]图11是基于图9中的X1-XI截面的纵剖视图。
[0029]图12是示出卸下安装凸缘后的状态的旋转电机的立体图。
[0030]图13是搭载有旋转电机的车辆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以下,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下面的说明中,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对应于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方向。这些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采用的方向,根据旋转电机的设置情况而改变,并非用来限定结构。
[0032](旋转电机的概略结构)
[0033]首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旋转电机I的概略结构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旋转电机I主要具备轴10、转子11、定子12、框架13、安装凸缘14、负载相反侧支架15、旋转变压器(resolver) 16、第I收纳部盖17、第2收纳部盖18、绕组切换电路20、轴承30、31。并且,旋转电机I是电动机或发电机中的任意一种。
[0034]转子11由例如永久磁铁构成,且设在轴10的外周。定子12的内周隔着空隙与转子11的外周对置,定子12的外周固定于框架13的内周面。在框架13的内部形成有供水等冷却液流动的流路135,定子12能够通过流路135进行冷却。
[0035]并且,虽然没有特别地进行图示,但是,定子12具备2组绕组,所述绕组是将与3相交流电的各相相对应的3根绕线并列卷绕而构成的。在仅对这些绕组中的一个绕组供给3相交流电的情况下,由于阻抗较低,因此,即使在高频区域也能够流过充足的电流,这对于高速驱动旋转电机I来说是优选的状态。另外,在将2组绕组串联连接并对其整体供给3相交流电的情况下,由于阻抗较高,因此,即使在低频区域也能够施加充足的电压,能够相对于同一电流使旋转电机I产生较大的转矩,这对于低速驱动来说是优选的状态。
[0036]框架13由通过铸造方法成型的铸件构成,在前方侧(负载侧)一体地具有负载侧支架130,并且,框架13具有后方侧(负载相反侧)敞开的大致有底圆筒形状。在负载侧支架130的内部设有轴承30。框架13的后方侧的敞开部分设置有与该框架13分体的负载相反侧支架15。在该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内部设有轴承31和旋转变压器16。另外,在框架13的负载侧支架130的前方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有安装凸缘14。对于该安装凸缘14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
[0037](框架的左右对称结构)
[0038]接下来,对框架13的左右对称结构进行说明。如图4和图5所示,在框架13形成有多个开口。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在框架13的左侧面形成有:用于使冷却液从外部流入的流入口 136 ;用于使冷却液向外部流出的流出口 137 ;用于将动力缆线122 (参照图1和后述的图7)引出至外部的缆线口 138;和用于将由信号线或电源线构成的电路线204(参照图1和图2)引出至外部的电路口 139。并且,在图4中示出了在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分别连接有配管32的状态。另外,下面,为了方便,将流入口 136、流出口 137、缆线口 138和电路口 139统称为“开口 136?139”。
[0039]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框架13的右侧面形成有:具有与流入口 136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6a ;具有与流出口 137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7a;具有与缆线口 138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8a;和与电路口 139相当的部分139a。上述部分136a、137a是与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的形状大致相同的开口,它们都被封闭部件33封闭。另外,上述部分138a、139a形成为以能够形成缆线口 138或电路口 139的方式从框架13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
[0040]如图6所示,上述开口 136?139、和具有与这些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6a、137a、138a、139a以如下方式形成:它们关于沿轴向切断框架13的切断面P成为大致对称的形状。切断面P是沿上下方向将框架13切断成两半的情况下的切断面,如图4所示,转子11 (轴10)的旋转轴线O也包含于切断面P。即,框架13形成为关于切断面P大致对称的形状(左右对称形状)。
[0041]通过像这样将框架13形成为左右对称形状,由此,能够在不变更铸模的情况下将上述的开口 136?139配置于框架13的右侧面或左侧面中的任意一个侧面上。例如对于缆线口 138或电路口 139,在铸造框架13时,以关于切断面P成为大致对称的形状的方式预先在左右两侧形成突出部,并且在要使用的一侧的侧面的突出部形成开口,由此能够自由地决定缆线口 138或电路口 139的配置。另外,对于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同样在铸造框架13时,以关于切断面P成为大致对称的形状的方式预先在两侧形成开口,并利用封闭部件33将不使用的一个侧面的开口封闭,由此能够自由地决定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的配置。
[0042]并且,如图4和图5所示,在框架13上,除了上述开口 136?139夕卜,还在左右的侧面上分别形成有I个排出口 1361,并且在下方的底面上形成有2个排出口 1361。这4个排出口 1361是用于将形成流路135的型芯排出的开口,它们同样以关于切断面P成为大致对称的形状的方式形成。并且,所有的排出口 1361被封闭部件34封闭。
[0043](框架的收纳部的结构)
[0044]接下来,对框架13的收纳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在框架13的径向侧(上侧)形成有收纳绕组切换电路20的第I收纳部(电路收纳部)131。绕组切换电路20是用于控制如何相对于从外部供给的3相交流电力来连接前述的定子12所具备的2组绕组而进行供给的电路。如图1和图2所示,第I收纳部131被能够相对于框架13进行装卸的第I收纳部盖17覆盖。第I收纳部盖17通过利用螺栓35紧固缘部的多个部位(在该例子中为4处)而被固定于框架13。
[0045]另外,如图3所示,在框架13的比负载相反侧支架15靠后方侧(负载相反侧)的位置形成有第2收纳部(绕组收纳部)132。第2收纳部132收纳旋转变压器16、绕组缆线的连接部121、动力缆线122、端子座123等电气部件。如图1和图6所示,第2收纳部132被能够相对于框架13进行装卸的第2收纳部盖18覆盖。第2收纳部盖18通过利用螺栓36紧固缘部的多个部位(在该例子中为4处)而被固定于框架13。
[0046]框架13以像这样在径向侧和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分别具有第I收纳部131和第2收纳部132的形状,通过铸造一体成型。如图3和图4所示,第I收纳部131和第2收纳部132由通过桥133而形成的开口 134连接。桥133构成第I收纳部盖17和第2收纳部盖18的安装面的一部分,并且起到了作为用于保持框架13的后方的强度的梁的作用。
[0047]如图3所示,绕组切换电路20具有IGBT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201、二极管202、汇流条203、基板204、搭载于基板204上的多个元件205等电路部件(电气部件)。并且,对应于前述的定子12所具备的2组绕组,二极管202由2组构成,这2组二极管202配置成沿左右方向排列(参照后述的图8A)。上述电路部件中的、作为发热部件的的IGBT201、二极管202、汇流条203等被安装在第I收纳部131中的框架13的外周面上,被流路135冷却。汇流条203是连接二极管202和定子12的绕组缆线的连接部121的部件,其设置于开口 134。该汇流条203在发热的铜条(省略图示)的周围具有绝缘部,并且该汇流条安装成隔着绝缘部与框架13紧密接触。
[0048]图7中示出了第2收纳部132内的电气部件的配置结构。并且,在该图7中省略了框架13 (包括桥133)的图示。如图7所示,负载相反侧支架15能够相对于框架13进行装卸,负载相反侧支架15通过利用螺栓37紧固外缘部的多个部位(在该例中为7处)而固定于框架13。在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屏蔽板38,该屏蔽板38用于保护设在内部的旋转变压器16免受噪音干扰,且该屏蔽板38由例如磁性体等构成。
[0049]端子座123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紧固将穿过缆线口 138的动力缆线122和定子12的绕组缆线的连接部124连接起来。动力缆线122是供从未图示的外部的逆变器供给的驱动用的3相交流电流流过的缆线,其对应于3相交流的U、V、W的各相。端子座123在左右两侧和下侧中央位置具有3个安装片部123a,且端子座123形成为左右对称的形状。利用螺栓39紧固3个安装片部123a中的2个,由此端子座123被安装于负载相反侧支架15。
[0050]在图7中,动力缆线122穿过在框架13的左侧面上形成的缆线口 138,通过利用螺栓39紧固左侧和下侧的安装片部123a,由此,将端子座123相对于前述的切断面P靠左设置。另一方面,在例如使缆线口 138形成于框架13的右侧面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螺栓39紧固端子座123的右侧和下侧的安装片部123a,由此能够将端子座123相对于切断面P靠右设置。并且,以标号40表示在该情况下用于紧固螺栓39的螺栓孔。根据这样的结构,负载相反侧支架15作为能够将端子座123固定在关于切断面P大致对称的2个位置的固定部件来发挥功能。
[0051]汇流条203配置在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上方。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与汇流条203连接的6个连接部121中的右侧(图中左侧)的3个分别是高速用缆线的连接部121a,左侧(图中右侧)的3个分别是低速用缆线的连接部121b。各连接部121通过螺栓和螺母的紧固与汇流条203连接。在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多个部位(在该例中为4处)形成有用于供各绕组缆线贯穿插入的开口 151,与各开口 151对应的绕组缆线贯穿插入其中。这些开口 151也形成为关于切断面P大致对称的形状。由此,即使在使端子座123的左右的配置发生了变更的情况下,通过将连接部124的绕组缆线贯穿插入左右方向相反侧的开口 151,就能够在不更换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情况下进行应对。
[0052]根据以上所说明的这样的收纳部的结构,对于在第I收纳部131中收纳的绕组切换电路20,仅通过从框架13的上方进入(access)就能够进行安装作业或维修作业等。另夕卜,对于在第2收纳部132中收纳的端子座123等,仅通过从框架13的负载相反侧进入就能够进行安装作业或配线作业等。而且,对于包括定子12相对于框架13的固定和轴10相对于框架13的插入等在内的旋转电机I的组装作业,在卸下负载相反侧支架15的状态下,仅通过从框架13的负载相反侧进入就能够进行。
[0053](框架的流路的结构)
[0054]接下来,对框架13的流路135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前所述,通过使用未图示的型芯的铸造,在框架13的内部一体地形成有流路135。在图8A?图8D中以粗箭头表示冷却液的基于流路135的流动。
[0055]如图8A所示,从流入口 136流入的冷却液首先流入流路135的第I流路部135a。第I流路部135a形成在第I收纳部131的下部,流路的内周与定子12对置,外周与收纳在第I收纳部131中的绕组切换电路20对置。第I流路部135a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在第I收纳部131内,IGBT201和2组二极管202沿着U字形状的第I流路部135a配置。
[0056]在第I流路部135a中流动的冷却液经由连通部135c (参照图8B和后述的图11)流入第2流路部135b。如图8B?图8D所示,第2流路部135b以沿圆周方向围绕定子12的方式沿着框架13的周向呈Z字状曲折地形成。第2流路部135b的流路宽度和深度大致固定,且形成为流路面积大致固定。另外,其内周与定子12对置。如图8D所示,第2流路部135b的最下游侧与流出口 137连通,在第2流路部135b中流动的冷却液从流出口 137流出。这样,冷却液一边在第I流路部135a中流动一边冷却绕组切换电路20和定子12,并且一边在第2流路部135b中流动一边冷却定子12。
[0057]构成流路135的第I流路部135a和第2流路部135b以如下方式形成:流路宽度比较大,且转弯数比较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图8D所示,形成为:在从上方向、右方向、下方向、左方向的各个方向观察框架13的情况下,流路135的转弯数在各个方向上为I次。由此,能够减小流路阻力,能够良好地保持冷却效率。
[0058]在流路135的形成中使用自我崩坏性的型芯(未图示),该型芯是例如利用规定的接合剂将沙子接合起来而形成的。该型芯在铸造框架13时被设置于铸模中,当由于熔融金属的压入成为高温时,该型芯自身崩坏。型芯的支承部分沿着流路135形成为流入口 136、流出口 137、具有与流入口 136、流出口 137相当的形状的部分136a、137a、以及多个排出口1361,崩坏而成为沙状的型芯被从这些开口排出。
[0059]并且,为了形成上述的冷却液的流动,如图8D所示,在形成有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的框架13的左侧面,需要在第I流路部135a和第2流路部135b之间不形成连通部135c,使它们之间不连通。即,根据要在框架13的左右的哪一个侧面形成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来决定连通部135c的左右的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准备与流入口 136和流出口 137的配置相对应的2种型芯,根据该配置变更型芯,由此,能够在不变更铸模的情况下形成适合于决定好的配置的流路135。
[0060]接下来,利用图9?图11对第I流路部135a的形状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I流路部135a的外周1351 (外侧)形成为与绕组切换电路20对置的平面状,并且,内周1352(内侧)形成为圆筒状,内周1352的至少一部分与定子12对置。越是靠近前述的切断面P,平面状的外周1351和圆筒状的内周1352就越接近,它们在切断面P的附近最接近。因此,第I流路部135a成为这样的形状:流路的深度在切断面P的附近最浅,并且越是靠近框架13的左右端部,流路的深度就越是增加。并且,第I流路部135a的内周1352不一定必须是圆筒状,也可以形成为例如从切断面P朝向左右两侧平缓地向下方倾斜的平面状。
[0061]另外,如图9所示,第I流路部135a形成为在外周1351和内周1352最接近的接近部位、即切断面P的附近弯折的大致U字形状。并且,第I流路部135a的流路宽度W(从上方观察的流路宽度)形成为随着靠近切断面P而变大,并且在切断面P的附近的弯折部分变为最大的Wmax ( > W)。这是因为:对于第I流路部135a,在其构造上,在切断面P的附近,流路在深度方向上缩小,因此,越是靠近切断面P就越是增大流路宽度W,并且在切断面P附近使流路宽度最大,由此能够使第I流路部135a的流路面积大致固定,从而能够抑制流路阻力的增大。
[0062]连通部135c在框架13的后方将第I流路部135a和第2流路部135b连通。如图11所示,连通部135C形成为其内周1353成为与定子12的外周大致同心的圆这样的圆筒状,越是靠近框架13的右端部,连通部135c的底部就越倾斜,流路的深度越是增加。其结果是,能够使从第I流路部135a朝向第2流路部135b的流动变得平滑,具有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效果。
[0063](安装凸缘的结构)
[0064]接下来,对安装凸缘14的结构进行说明。安装凸缘14是用于将旋转电机I安装至未图示的其他装置上的部件。如图12所示,安装凸缘14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框架13进行装卸。安装凸缘14是在中央位置形成有圆孔141的大致圆环形状,并且,还如图3所示,安装凸缘14具有朝向前方(其他装置侧)扩开的大致喇叭状的形状。在安装凸缘14的内周部的多个部位(在该例中为8处)设有贯穿插入孔142,通过将贯穿插入于这些贯穿插入孔中的螺栓41分别紧固于框架13的螺栓孔1301中,由此将安装凸缘14固定于框架13。并且,在图12中,为了避免烦杂,仅图示了 2个螺栓41。
[0065]前述的负载侧支架130的外侧的表面构成了供安装凸缘14进行安装的凸缘安装面1300。该凸缘安装面1300是在框架13的前方侧端部设置的圆柱状的突出面,其在向半径方向外侧呈圆状鼓出的鼓出部1302上具有用于固定安装凸缘14的上述螺栓孔1301。另夕卜,在凸缘安装面1300上形成有能够嵌合于安装凸缘14的圆孔141中的承插结合部1303。该承插结合部1303是以轴10的旋转轴线O为中心的圆状的突出部,如图2和图3所示,该承插结合部1303通过嵌合于圆孔141而与安装凸缘14承插结合。由此,能够容易地将安装凸缘14相对于框架13以与轴10同心的方式定位。
[0066]另外,在凸缘安装面1300和安装凸缘14的对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能够插入定位销43的销用孔1304、143。定位销43进行安装凸缘14的旋转方向的定位。并且,在图12所示的例子中,仅使用了 I个定位销43,也可以在多个部位设置销用孔1304、143,利用多个定位销43进行定位。
[0067]另外,在安装凸缘14的外周部的多个部位(在该例中为8处)设置有安装孔144(安装部)。用于将安装凸缘14安装于其他装置的安装螺栓(省略图示)从后方朝向前方贯穿插入这些安装孔144,并紧固于其他装置的螺栓孔。由此,旋转电机I被固定于其他装置。并且,如图6所示,从框架13的后方侧(负载相反侧)观察时,这些安装孔144的至少一部分(在该例中为除了上方的2处安装孔144之外的6处安装孔144)配置在该框架13的外侧。由此,能够隔着框架容易地进行将旋转电机I安装于其他装置的作业(螺栓紧固作业等),因此能够提高安装的作业性。
[0068]并且,如图12等所示,在框架13的前方侧上部形成有凹部1305。利用该凹部1305,能够确保对安装凸缘14的上方的2处安装孔144的螺栓紧固作业等的作业空间。
[0069](实施方式的效果)
[0070]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1,框架13在径向侧的外周具备第I收纳部131,并且在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具备第2收纳部132,框架13以该形状一体成型。由此,通过将绕组切换电路20或端子座123等电气部件收纳于第I收纳部131和第2收纳部132,由此能够实现使绕组切换电路20等一体地内置于框架13的内部而成的旋转电机I。因此,能够使旋转电机I的体形小型化。另外,由于一体地构成框架13,因此,与分体构成绕组切换电路20的框架的情况相比,不需要用于连接的部件等,能够简化结构。而且,与使框架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密封部位,因此能够提高防水的可靠性和生产率、维护性。
[007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第I收纳部131和第2收纳部132经由开口 134在框架13内连接。由此,能够对收纳于各个收纳部中的电气部件彼此在框架13的内部进行布线。由此,与在框架13的外部进行布线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布线的可靠性和容易性,另外,能够缩小设置空间。
[00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将汇流条203设置于开口 203。由此,收纳于第I收纳部131中的电气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二极管202)和收纳于第2收纳部132中的电气部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绕组缆线的连接部121)的连接变得容易,并且能够削减端子座等。另外,由于使汇流条203隔着汇流条203的绝缘部紧密接触于框架13,因此汇流条203的冷却变得容易。
[007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框架13的负载侧的除了轴10的贯通部分外被负载侧支架130封闭,负载相反侧成为敞开的形状。由此,仅通过从框架13的负载相反侧进入,就能够进行包括定子12的固定和轴10的插入等在内的旋转电机I的组装作业。其结果是,不需要像从框架13的两侧进入来进行组装的情况那样变更框架13的朝向的作业等,能够提高组装作业性,并且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007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框架13 —体地具有负载侧支架130,因此,与使它们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进一步简化结构。另外,与分体的情况相比,设置于负载侧支架130上的轴承30的位置精度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提高轴10的芯精度。
[0075]而且,由于负载相反侧支架15设置在框架13的内部,因此,与设置在外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支架的强度。其结果是,如图7所示,能够将缆线贯穿插入用的比较大的开口 151设置于负载相反侧支架15,因此定子12、汇流条203和端子座123之间的配线缆线的走线变得容易。另外,还具有能够根据开口 151的形状、大小、数量等来整理配线的效果。而且,还能够经由第2收纳部132触及定子12和转子11,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维护性。
[00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通过利用第I收纳部盖17和第2收纳部盖18覆盖第I收纳部131和第2收纳部132,由此能够保护在各收纳部131、132内设置的电气部件。另外,通过卸下盖17、18,能够容易地触及在各收纳部131、132内设置的电气部件。因此,配线作业和保养作业变得容易。另外,密封部位仅为框架13和2个盖17、18之间的2处即可,因此生产率优异。
[007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利用在框架13中形成的流路135对定子12和绕组切换电路20双方进行冷却。因此,与分别针对绕组切换电路20用和定子12用单独设置流路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用于连接流路之间的管或软管等,从而能够使结构简单。另外,由于还能够缩短流路135,因此能够降低流路135内的压力损失。另外,由于在框架13中形成有第I收纳部131,且将绕组切换电路20收纳于第I收纳部131,因此,与绕组切换电路20用的框架和框架13分体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结构。另外,由于流路135配置在绕组切换电路20和定子12之间,因此能够对绕组切换电路20抑制来自定子12的热影响。
[007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第I收纳部131配置在旋转电机I的上表面,第2收纳部132配置在旋转电机I的负载相反侧(安装相反侧)。并且,第I收纳部盖17和第2收纳部盖18分别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因此,绕组切换电路20、连接部121和动力缆线122的配线、保养作业变得容易。另外,还能够从第2收纳部盖18进入旋转电机I的内部。
[007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框架13形成为大致对称形状。由此,能够自由地决定是将流入口 136、流出口 137、缆线口 138、电路口 139配置在旋转电机I的左侧面还是配置在右侧面,能够使框架13共用化。
[008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安装凸缘14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框架13的负载侧。由此,能够根据作为安装目标的车辆等其他装置的形状来变更安装凸缘14,从而能够共用框架13。
[0081](变形例等)
[0082]以上,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如果是所谓的本领域人员,能够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宗旨的范围内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另外,也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方法进行适当组合来加以利用。即,即使是实施这样的变更等的技术,也当然包含在本实施方式的技术范围内。
[0083]例如,在上述内容中,将绕组切换电路20收纳于第I收纳部131,但也可以将逆变器等其他电路收纳于第I收纳部131。
[0084]另外,例如,在上述内容中,冷却液从第I流路部135a流入第2流路部135b,但也可以相反地使冷却液从第2流路部135b流入第I流路部135a。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使冷却液从流出口 137流入并从流入口 136流出即可。
[0085]另外,在上述内容中,对旋转电机I的用途并没有特别记载,但是,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作为车辆C的驱动源或发电源等来使用。车辆C是例如电动汽车或混合动力汽车等。以往,对于这样的面向车辆的旋转电机,根据要搭载的车辆所要求的规格互不相同,因此,每次都制造框架。可是,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根据车辆的规格将用于供缆线等穿过的开口配置在框架13的左右的任意一方,并且,仅通过根据车辆的规格更换安装凸缘14,就能够在不变更框架13的情况下将旋转电机I安装于车辆。即,能够使车辆用的旋转电机I共用化,成为通用品。并且,使用旋转电机I的车辆也可以是建筑机械等。另外,除了车辆以外,还能够应用于例如船舶、航空器等。
[0086]标号说明
[0087]1:旋转电机;
[0088]10:轴;
[0089]11:转子;
[0090]12:定子;
[0091]13:框架(旋转电机用框架);
[0092]14:安装凸缘;
[0093]15:负载相反侧支架(固定部件);
[0094]16:旋转变压器(电气部件);
[0095]17:第I收纳部盖(盖);
[0096]18:第2收纳部盖(盖);
[0097]20:绕组切换电路;
[0098]30:轴承;
[0099]31:轴承;
[0100]43:定位销;
[0101]121:连接部(电气部件);
[0102]122:动力缆线(电气部件);
[0103]123:端子座(电气部件);
[0104]130:负载侧支架;
[0105]131:第I收纳部(电路收纳部);
[0106]132:第2收纳部(绕组收纳部);
[0107]134:开口;
[0108]135:流路;
[0109]135a:第 I 流路部;
[0110]135b:第 2 流路部;
[0111]136:流入口(开口);
[0112]136a:具有与流入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具有与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
[0113]137:流出口(开口);
[0114]137a:具有与流出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具有与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
[0115]138:缆线口(开口);
[0116]138a:具有与缆线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具有与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
[0117]139:电路口(开口);
[0118]139a:具有与电路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具有与开口相当的形状的部分);
[0119]141:圆孔;
[0120]143:销用孔;
[0121]144:安装孔(安装部);
[0122]201:1GBT(电路部件、电气部件);
[0123]202:二极管(电路部件、电气部件);
[0124]203:汇流条(电路部件、电气部件);
[0125]204:基板(电路部件、电气部件);
[0126]205:元件(电路部件、电气部件);
[0127]1300:凸缘安装面;
[0128]1301:螺栓孔;
[0129]1302:鼓出部;
[0130]1303:承插结合部;
[0131]1304:销用孔;
[0132]1351:外周(外侧);
[0133]1352:内周(内侧);
[0134]C:车辆;
[0135]O:旋转轴线;
[0136]P:切断面。
【权利要求】
1.一种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具备: 框架; 定子,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周;和 转子,其隔着空隙与所述定子的内周对置, 所述框架以在径向侧和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分别具有收纳电气部件的第I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的形状一体成型, 所述第I收纳部和所述第2收纳部在所述框架内通过开口连接起来, 用于将在所述第I收纳部中收纳的所述电气部件和在所述第2收纳部中收纳的所述电气部件连接起来的汇流条设置于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还具备负载侧支架和负载相反侧支架,在所述负载侧支架和所述负载相反侧支架上分别设置有对轴进行支承的轴承,所述负载侧支架配置在所述框架的负载侧,所述负载相反侧支架配置在所述框架的负载相反侧, 所述框架一体地具有所述负载侧支架,并且所述框架具有负载相反侧敞开的形状,所述第2收纳部形成在比设置于所述框架的敞开部分的所述负载相反侧支架靠负载相反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收纳部和所述第2收纳部由以能够装卸的方式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盖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收纳部是收纳电路的电路收纳部, 所述第2收纳部是收纳所述定子的绕组的连接部的绕组收纳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电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的内部形成有供冷却液流动的流路, 所述第I收纳部将所述电气部件收纳成能够利用所述流路进行冷却。
6.一种旋转电机用框架,所述旋转电机用框架构成旋转电机的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电机用框架以在径向侧和负载相反侧的外周分别具有收纳电气部件的第I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的形状一体成型, 所述第I收纳部和所述第2收纳部在所述旋转电机用框架内通过开口连接起来, 用于将在所述第I收纳部中收纳的所述电气部件和在所述第2收纳部中收纳的所述电气部件连接起来的汇流条设置于所述开口。
7.—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具备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旋转电机。
【文档编号】H02K5/20GK204013085SQ201290000960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11日
【发明者】永尾光格, 长尾敏男 申请人: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