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1144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移动通信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耗电量大而持续使用时间短的问题。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包括:热电转换单元,其包括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器件;与所述转换器件电连接的储能单元,其用于存储由转换器件产生的电能。
【专利说明】移动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技术发展,现在移动通信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了。
[0003]由于移动通信终端均靠电池供电,因此其连续使用时间有限,当电池用完后必须进行充电,而频繁的充电操作会对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影响,甚至如果用户忘记充电还会造成设备无法使用的问题。
[0004]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上述问题越发明显,因为智能手机虽然功能众多但耗电量也更大,而电池的储能能力不能无限提高,这就造成智能手机的持续使用时间更短,通常许多智能手机每1、2天就要充电一次,严重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移动通信终端耗电量大而持续使用时间短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充分利用能源,持续使用时间长的移动通信终端。
[0006]解决本发明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包括:
[0007]热电转换单元,其包括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器件;
[0008]与所述转换器件电连接的储能单元,其用于存储由转换器件产生的电能。
[0009]优选的是,所述转换器件包括多个叠置的碳纳米管薄膜,在垂直于碳纳米管薄膜表面的方向上各碳纳米管薄膜的面积逐渐变小。
[0010]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还包括:与一个最外侧的碳纳米管薄膜接触的热源板,所述热源板用于所述向转换器件传递热能。
[0011 ]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源板上设有用于通过气流的开口。
[0012]优选的是,所述转换器件包括:至少一个温差发电器件,每个温差发电器件包括一端电连接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为能产生塞贝克效应的材料。
[0013]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还包括:与温差发电器件中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电连接端接触的热源板,所述热源板用于向所述转换器件传递热能。
[0014]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源板远离转换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摩擦生热的粗糙结构。
[0015]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源板由导热材料制成。
[0016]优选的是,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为手机。
[0017]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设手机后盖处。
[0018]由于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中具有热电转换单元,故其可将热能转变为电能,用于为移动通信终端供电,因此本发明的移动通信终端可充分利用能源,持续使用时间长,使用方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手机的组成示意框图;
[0020]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手机的一种热电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手机的另一种热电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其中附图标记为:1、碳纳米管薄膜;2、温差发电器件;21、第一材料;22、第二材料;23、导体;3、热源板;31、粗糙结构;32、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通信终端。
[0026]优选的,该移动通信终端为手机,且本实施例中以手机作为移动通信终端的例子进行描述。但应当理解,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为平板电脑等其他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设备。
[0027]该手机(移动通信终端)包括显示面板、扬声器、话筒、处理器、电路板、外壳、按键等已知部件;此外,其还包括热电转换单元和储能单元。
[0028]其中,热电转换单元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其包括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器件。而储能单元则与转换器件电连接,其用于存储由转换器件产生的电能,并用存储的电能为手机的其他部件(如处理器、显示面板、扬声器等)供电。
[0029]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手机可通过热电转换单元将热能(摩擦产生的热能、环境中的热能、手机自身产生的热能等)转换为电能,并将电能存储在储能单元中,从而为手机的运行提供部分所需能量;这样既可充分利用能源,又能延长手机持续使用时间。
[0030]其中,储能单元可为手机原本的电池,即热电转换单元可随时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储能单元也可为外加的辅助电池,即手机主要还是依靠其原本的电池供电,而作为补充,辅助电池在原本的电池电量不足时供电,或为部分能耗较低的部件供电。
[0031]具体的,如图2所示,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式,转换器件包括多个叠置的碳纳米管薄膜1,在垂直于碳纳米管薄膜I表面的方向上各碳纳米管薄膜I的面积逐渐变小。
[0032]也就是说,转换器件可包括多个叠置的碳纳米管薄膜1,且这些碳纳米管薄膜I的面积逐渐变小(当然从相反方向上看就是逐渐变大),从而形成“阶梯”状的碳纳米管;碳纳米管是一种热电转换材料,当其组成上述“阶梯”结构时,只要各层中的碳纳米管间通过热气流、具有温度差即可在两端的薄膜间产生电势差(即图中正负号的位置),只要使将储能单元的电极(图中未示出)与其相连即可为储能单元充电。
[0033]优选的,如图2所示,热电转换单元还可包括与一个最外侧的碳纳米管薄膜I接触的热源板,所述热源板用于所述向转换器件传递热能。
[0034]在用碳纳米管薄膜I进行热电转换时,所产生的电量与碳纳米管薄膜I间温度差的大小有密切关系。显然,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专门对碳纳米管薄膜I进行降温,故应采取提高一端碳纳米管薄膜I温度的方法增大温度差,为此可设置用于向最一个外侧碳纳米管薄膜I (即面积最大或最小的碳纳米管薄膜I)传递热能的热源板3以扩大温度差。
[0035]进一步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方式,如图2所示,热源板3远离转换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摩擦生热的粗糙结构31。
[0036]也就是说,可通过热压成型、机械加工等方式在热源板3远离转换器件的一侧(或称外侧)形成粗糙度较高的表面(如具有大量的微凹坑和微凸起),这样当用户摩擦该表面时,即可通过摩擦生热产生大量热能并传递给转换器件,再通过热电转换产生电能。
[0037]进一步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方式,热源板3也可由导热材料制成。
[0038]也就是说,热源板3上也可没有粗糙结构31,但其是由导热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铝)制成的,这样,只要使热源板3外侧接触热源,其即可将热能传递给转换器件。具体的,该热源可为手机中的其他温度较高的部件(如为处理器,即利用处理器散发的多余热量为转换器件提供热能),也可为外界热源(如为人体,即通过人体的温度为转换器件提供热能)。
[0039]进一步优选的,热源板3上设有用于通过气流的开口 32。
[0040]对于碳纳米管薄膜1,当其进行热电转换时若有热气流流过薄膜表面可提高其转换效率,为此可如图2所示,在热源板3上设置用于通过气流的开口 32 (如微孔),从而产生流过各碳纳米管薄膜I的热气流。
[0041]具体的,当具有热源板3时,上述转换器件可通过以下方法中制造:在热源板3上涂布紫外线固化胶或热固化胶,然后预烘烤;之后在热源板3上制造电极(如正极),再通过拉膜方式依次制作多个面积不同的碳纳米管薄膜I ;之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或热烘烤,使胶和其上的碳纳米管薄膜I固化;最后形成电极(如负极),用于将电能输出到储能单元。当然,该制造方法只是上述转换器件制备方法的一种具体例子,其并不构成对转换器件制备方法的限定。
[0042]优选的,作为本实施例的林一种方式,转换器件也可包括至少一个温差发电器件
2,每个温差发电器件2包括一端电连接的第一材料21和第二材料22,所述第一材料21和第二材料22为能产生塞贝克效应的材料。
[0043]也就是说,可如图3所示,使两种不同的材料(优选半导体材料)一端电连接从而形成温差发电器件2,这样根据塞贝克效应,只要使这两种材料的电连接端升温,即可在两种材料的另一端产生电势差,只要将储能单元的电极(图中未示出)与之相连即可为储能单元充电。能组成温差发电器件2的第一材料21和第二材料22是多样且已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0044]当然,实际应用时可如图3所示,同时设置多个温差发电器件2,且不同温差发电器件2的第一材料21和第二材料22的另一端(非电连接端)通过导体23连接起来,也就相当于将多个温差发电器件2串联,从而在图中画正负号的位置间提供更大的电势差输出,用于为提高发电效率。
[0045]优选的,如图3所示,当转换器件为温差发电器时,也可设置上述热源板3,该热源板3可与温差发电器件2中第一材料21和第二材料22的电连接端接触,从而向该端传导热能以提高其温度。
[0046]具体的,热源板3可为上述带有粗糙结构31的热源板3,也可为上述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热源板3,只要其能向每个温差发电器件2中第一材料21和第二材料22的电连接端传递热能即可。
[0047]优选的,上述热电转换单元设手机后盖处。[0048]显然,热电转换单元的发电效率与其接收到的热能的量密切相关,而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热电转换单元的面积越大可接收到的热能越多。而在手机上,与显示面板相对的后盖通常是较大的相对平整的面,且通常其中不含其他部件,故其正好可以作为设置热电转换单元的平台;例如,可用上述热源板3作为手机的后盖,而将上述转换单元(碳纳米管薄膜I或温差发电器件2)设置在其内侧。
[004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热电转换单元,其包括用于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的转换器件; 与所述转换器件电连接的储能单元,其用于存储由转换器件产生的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器件包括多个叠置的碳纳米管薄膜,在垂直于碳纳米管薄膜表面的方向上各碳纳米管薄膜的面积逐渐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还包括: 与一个最外侧的碳纳米管薄膜接触的热源板,所述热源板用于所述向转换器件传递热倉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板上设有用于通过气流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器件包括: 至少一个温差发电器件,每个温差发电器件包括一端电连接的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为能产生塞贝克效应的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还包括: 与温差发电器件中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的电连接端接触的热源板,所述热源板用于向所述转换器件传递热能。
7.根据权利要求3、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板远离转换器件的一侧设有用于摩擦生热的粗糙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3、4、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源板由导热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通信终端为手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电转换单元设手机后盖处。
【文档编号】H02J7/32GK103701186SQ201310703483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杨久霞, 王家恒, 白峰 申请人: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