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779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包括:本地接入网设备、远程接入网设备、骨干传输网设备;本地接入网设备与覆盖区域内的配用电用户端连接,接入配用电用户端上传的通信数据;远程接入网设备与本地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连接,汇集配用电用户端上传的通信数据;骨干传输网设备与远程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接收远程接入网设备上传的通信数据;骨干传输网设备与主站连接。上述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通过面向智能配用电的通信的混合组网方式,可以随着配电网本身而瘫痪,网络恢复周期短,应急通信的稳定性高,特别适应于承担起应急救灾的功能。
【专利说明】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0002]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危害大,泥石流、地震、洪灾、台风等严重危害着电力系统特别是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配电系统的损坏将导致整个智能电网系统的瘫痪,因此建立一套面向配电网应用且具备快速灵活部署、高宽带实时传输、安全可靠、坚固自愈等特点的应急通信系统,实现在突发情况下配电网通信系统的快速恢复、减少经济损失变得极为重要。
[0003]目前,在配电网通信系统中,主要有光纤、载波及无线通信等方式。光纤等有线通信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数据传输速率高、传输损耗低及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但多依附于配电网络,在突发事件情况下,这种通信网络系统容易随着配电网本身而瘫痪,导致网络恢复周期长,难以承担起应急救灾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面向智能配用电的通信的混合组网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提高配用电网应急通信的稳定性。
[0005]一种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包括:本地接入网设备、远程接入网设备、骨干传输网设备;
[0006]所述本地接入网设备与覆盖区域内的配用电用户端连接,接入配用电用户端上传的通信数据;
[0007]所述远程接入网设备与本地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连接,汇集配用电用户端上传的通信数据;
[0008]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远程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接收远程接入网设备上传的通信数据;
[0009]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主站连接。
[0010]上述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本地接入网络和远程接入网络之间通过有线、无线方式连接,远程接入网络和骨干传输网络之间通过有线方式连接;通过面向智能配用电的通信的混合组网方式,可以随着配电网本身而瘫痪,网络恢复周期短,应急通信的稳定性高,特别适应于承担起应急救灾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0014]参考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本地接入网设备100、远程接入网设备200、骨干传输网设备300。
[0015]其中:
[0016]本地接入网设备100与覆盖区域内的配用电用户端04连接,接入配用电用户端04上传的通信数据;远程接入网设备200与本地接入网设备100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连接,汇集配用电用户端04上传的通信数据;骨干传输网设备300与远程接入网设备200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接收远程接入网设备200上传的通信数据;骨干传输网设备300与主站05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考虑配用电通信网处于电力系统通信网络的末端,覆盖范围大,信号分散,也和用户有着直接的联系,针对配用电网的设备控制和信息监测节点呈现出终端节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相对分散稀少、节点密度不平衡,单个节点通信数据量小等特点,提供面向智能配用电的通信的混合组网方式,可以随着配电网本身而瘫痪,网络恢复周期短,应急通信的稳定性高,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保证,特别适应于承担起应急救灾的功能。
[0018]为了更加清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阐述若干较佳实施例。
[0019]参考图2所示,图2为一个较佳实施例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接入网设备100与配用电用户端04之间通过有线电力载波(PLC)方式进行通信。
[00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地接入网设备100与配用电用户端04之间通过无线WSN或WIFI方式进行通信。
[00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接入网设备200与本地接入网设备100之间通过中压电力线载波和/或xPON光纤接入方式进行通信。
[002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程接入网设备200与本地接入网设备100之间通过GPRS
进行通信。
[00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300与远程接入网设备200之间通过工业交换机、光线路终端(OLT)进行通信;和/或骨干传输网设备300与远程接入网设备200之间通过网关进行通信。
[00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300与主站05之间通过光纤方式进行通信。
[0026]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7](I)通过利用WSN、WIF1、载波和有线技术将配用电用户端04信息传输到本地接入网络,实现对配用电用户端04信息的采集,可以根据配用电用户端04选择具体通信方式,低成本、易扩展,保证安全性,避免受制于网络结构复杂、依赖于电信运营商,灵活性高、及时性好。
[0028](2)本地接入网络和远程接入网络之间可以通过中压载波、ΧΡ0Ν,或无线方式传递信息,组网灵活方便。
[0029](3)骨干传输网络和远程接入网络之间有多种连接方式,通过工业交换机和OLT局端,和/或通过网关连接,组网方式灵活性高。[00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本地接入网设备、远程接入网设备、骨干传输网设备; 所述本地接入网设备与覆盖区域内的配用电用户端连接,接入配用电用户端上传的通信数据; 所述远程接入网设备与本地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和/或无线方式连接,汇集配用电用户端上传的通信数据; 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远程接入网设备通过有线方式连接,接收远程接入网设备上传的通信数据; 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主站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接入网设备与配用电用户端之间通过有线电力载波方式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接入网设备与配用电用户端之间通过无线WSN或WIFI方式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接入网设备与本地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中压电力线载波和/或xPON光纤接入方式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接入网设备与本地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GPRS进行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远程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工业交换机、光线路终端进行通信; 和/或 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远程接入网设备之间通过网关进行通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用电设备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骨干传输网设备与主站之间通过光纤方式进行通信。
【文档编号】H02J13/00GK203537067SQ201320582510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8日
【发明者】王永才, 余永忠, 黄海清, 陈轶斌, 宋才华, 吴丽贤, 宋宇, 王晶, 杜家兵, 熊刚, 罗宇, 关志伟, 黄宇魁 申请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 广东卓维网络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