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9524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中包括:一箱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一控制元件组,设于该箱体内;一抽风机构,连设于该箱体的第一开口;其特征在于:一导流结构,设于该箱体内,并包覆于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之外,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开口;该导流结构可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借以达到使箱体充分散热并兼具防水功能的目的。
【专利说明】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特别是指一种设有导流结构,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进而可使箱体充分散热,并兼具防水功能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
【背景技术】
[0002]现今控制电动感应马达的动作及功能已经越来越数字化及电脑化,以符合消费者或制造商市场需求,例如用于控制空调泵的恒温控制或用于水压机的恒压控制等,而其中一定要有一套配电箱提供控制元件装设,例如变频控制器或其他相关控制元件,而这些控制元件大部分都属于高发热源的晶体模组,会使配电箱内部产生温升状况,若无适当散热,将造成控制元件损坏,因此泵及配电箱是否能充分散热的问题已成为业界主要研究目标之
一 O
[0003]现今业界常用的配电箱大致分成三种:第一种为传统挂壁式配电箱,维修门为侧开式,第二种为背架式配电箱,第三种为背负式配电箱。
[0004]传统挂壁式配电箱挂设于墙壁上或固定于例如泵等结构的基座上,周边装设小风扇,借以将配电箱内部的热空气排出,其中由于热空气会上升,所以现有的小风扇一般都装设在配电箱侧部或上部,但是这种传统挂壁式配电箱只适用于室内,如果装于室外,会有雨水侵害控制元件的问题,例如在台风或暴风雨时,风的力量如果大过风扇的力量,将使得雨水侵入箱体内,造成控制元件损坏,再者,小风扇的运转寿命不易掌控,若故障且没及时更换时,雨水容易侵入箱体内而造成控制元件损坏。
[0005]背架式配电箱是直接背负在例如泵等结构的外框上,其尺寸较小,并将例如变频器等控制元件直接装设在箱体内,一般采用方形,且其中有五个面为密封式,只靠底部表面的若干孔位通气到外部,所以防水性极佳,但因热气会往上升,造成箱体内部的上层积热不散,所以虽有利用电动马达散热风扇间接吹配电箱底部平面,但是这种背架式配电箱仍有不易散热的问题,不但影响控制元件的寿命,且常有温度过高而死机的问题产生。
[0006]背负式配电箱的结构大致与背架式配电箱相同,差异在于其箱体的底部是一导热金属板,并将控制元件组装于导热金属板上,而外部则利用电动马达的散热风扇所吹出的风帮助导热金属板散热,借以避免控制元件过热,但是散热风扇是全面性的吹向马达框体,只有小部分的风可影响导热金属板,所以散热效果有限。
[0007]设计人有鉴于此,苦思细索,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究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导流结构,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进而可使箱体充分散热并兼具防水功能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0009]本实用新型达到上述目的的结构包括:一箱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一控制兀件组,设于该箱体内;一抽风机构,连设于该箱体的第一开口 ;一导流结构,设于该箱体内,并包覆于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之外,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开口 ;该导流结构能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借以达到使箱体充分散热并兼具防水功能的目的。
[0010]进一步地,该箱体底部具有该第一开口,且后部具有该第二开口,借以避免箱体的第一开口发生吸入水的问题。
[0011]进一步地,该导流结构为一固定板,平行于该箱体后部,与该箱体后部间具有第一空间,该导流结构的底、左及右端分别设于该箱体底、左及右部,且顶端与该箱体顶部之间形成该导流开口 ;该箱体的第二开口的高度位置低于该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借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另外,该导流结构可挡住由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侵入的水,以防止该控制元件组受侵害。
[0012]进一步地,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穿孔;且在该箱体底部上,位于该箱体后部与导流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借以供该控制元件组的电线与例如泵等结构连接,且该箱体的第三开口可排出被导流结构挡住的水。
[0013]进一步地,该抽风机构设于该箱体底部上,并连通该箱体的第一开口。
[0014]进一步地,该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平行于该箱体底部,与该箱体底部间具有第二空间,该第一隔板的前、左及右端分别设于该箱体前、左及右部,且后端设于该导流结构前侧面;该抽风机构穿设于该第一隔板上,使空气能穿过该第一隔板;在该箱体前、左及/或右部上,位于该箱体底部及该第一隔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四开口,借以从箱体底部以外的部位抽气或排气。
[0015]进一步地,该导流结构包括:一固定板,平行地固设于该箱体后部,与该箱体后部间具有第三空间;一围板,围绕于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的底、左及右部,使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的上部形成该导流开口 ;该箱体的第二开口连通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且该第二开口的高度位置低于该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借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另外,该导流结构可挡住由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侵入的水,以防止该控制元件组受侵害。
[0016]进一步地,该箱体底部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借以供该控制元件组的电线与例如泵等结构连接。
[0017]进一步地,该导流结构包括:一固定板,平行地固设于该箱体后部,与该箱体后部间具有第三空间,该固定板上具有该导流开口 ;一围板,围绕于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之外;该抽风机构穿设于该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内,使空气能穿过该固定板;该箱体的第二开口连通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借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另外,该导流结构可挡住由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侵入的水,以防止该控制元件组受侵害。
[0018]进一步地,该控制元件组设于该导流结构的固定板前侧面,借以方便该散热元件组散热。
[0019]进一步地,该固定板是由热传导效率高的材质制成,借以方便该控制元件组散热。
[0020]进一步地,该固定板具有一散热开口,并连设一散热板,该散热板封闭该固定板的散热开口,该散热板供设置该控制元件组,借以增加控制元件组的散热面积。
[0021]进一步地,该固定板的前侧设一供设置该控制元件组的散热鳍板,散热鳍板具有更多的散热面积,可增加控制元件组的散热面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取去箱体右侧部及顶盖的示意图。
[0025]图4-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图4为立体图;图5为由后侧下方观视的立体图;图6为取去右半部的示意图;图7为图6A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6B部分的放大图。
[0026]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取去右半部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
[0031]I 箱体
[0032]Ia 底座
[0033]Ib 顶盖
[0034]11 第一开口
[0035]12 第二开口
[0036]13 第三开口
[0037]14 第四开口
[0038]2 控制元件组
[0039]3 抽风机构
[0040]4 导流结构
[0041]401 第一空间
[0042]42 穿孔
[0043]45 导流开口
[0044]5 第一隔板
[0045]501 第二空间
[0046]6 箱体
[0047]6a 本体
[0048]6b 前活页门
[0049]61 第一开口
[0050]62 第二开口
[0051]63 第三开口
[0052]7 导流结构
[0053]71、71a、71b 固定板[0054]711第三空间
[0055]72围板
[0056]75导流开口
[0057]76a散热开口
[0058]77a散热板
[0059]77b散热鳍板
[0060]8箱体
[0061]81第一开口
[0062]82第二开口
[0063]9导流结构
[0064]91固定板
[0065]911第三空间
[0066]92围板
[0067]95导流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68]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69]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100包括:一箱体1,具有第一开口 11及第二开口 12;—控制元件组2,设于箱体I内;一抽风机构3,连设于箱体的第一开口 11 ;一导流结构4,设于箱体I内,并包覆于箱体的第二开口 12之外,导流结构4具有至少一导流开口 45;导流结构4可使流动于箱体第一开口 11及第二开口 12间的空气流经箱体顶层,借以达到使箱体充分散热并兼具防水功能的目的。下文将详细予以说明。
[0070]如图1~图2所示,箱体I可采用各种形状以便设置在例如泵(图中未示)等结构上,或设置在泵的固定脚架上,现以由一底座Ia及一顶盖Ib所组成的方形壳体为例说明,箱体I可供设置控制元件组2以便将控制元件组2设在例如泵等结构周围,并可避免控制元件组2损坏、受阳光曝晒或沾水。
[0071]箱体I底部具有第一开口 11,且后部具有第二开口 12,借抽风机构3可使箱体中的空气与外部的空气循环流动,使箱体I内不会有积热的问题产生,可达到使箱体I充分散热的目的。
[0072]当由箱体的第一开口 11吸气进入箱体时,由于箱体的第一开口 11位于箱体I底部,所以可避免发生吸入水的问题。
[0073]控制元件组2及抽风机构3均为现有技术,故本文不再叙述其结构,且图中以方形体表示。箱体I内可设有两组以上的抽风机构3,以便提高抽风量。
[0074]导流结构4为一固定板,大致平行于箱体I后部,与箱体I后部间具有第一空间401,导流结构4的底、左及右端分别设于箱体I底、左及右部,且顶端与箱体I顶部之间形成导流开口 45,如此一来可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 11及第二开口 12间的空气流经箱体顶层,借以达到使箱体充分散热的目的。另外,箱体的第二开口 12的高度位置不超过(低于)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 45,使导流结构4可挡住由箱体的第二开口 12侵入的水,借以防止控制元件组2受水侵害。在由箱体的第二开口侵入的水的量很少的情况下,因空气持续循环,所以水会被烘干带走,而若在由箱体的第二开口侵入的水的量较多的情况下,箱体I底部可预设若干排水口(图中未示)。
[0075]图3所示是取去箱体右侧部及前述的顶盖以便示意箱体内部结构。如图3所示,导流结构4可具有至少一穿孔42,且在箱体I底部上,位于箱体I后部与导流结构4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 13,借以供控制元件组2的电线与例如泵等结构连接,且箱体的第三开口 13可排出被导流结构4挡住的水。
[0076]如图1?图2所不,箱体I内设有第一隔板5,第一隔板5大致平行于箱体I底部,与箱体I底部间具有第二空间501,第一隔板5的前、左及右端分别设于箱体I前、左及右部,且后端设于导流结构4前侧面;抽风机构3穿设于第一隔板5上,使空气可穿过第一隔板5 ;在箱体I前、左及/或右部上,位于箱体I底部及第一隔板5之间具有至少一第四开口 14,借以从箱体I底部以外的部位抽气或排气。当然,如此一来,箱体I底部即可具有许多第一开口 11。另外,在未设置第一隔板5的情况下,抽风机构3是设于箱体I底部上,并连通箱体的第一开口 11 (图中未示)。
[0077]图4?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为箱体与导流结构的变化实施例。如图4所示,前述的利用底座及顶盖组合的箱体一般属于小型箱体,当需要采用大型箱体时,箱体6可由一本体6a及一前活页门6b所组成,借以方便使用者开启箱体进而操作及观察控制元件组2。
[0078]如图5所示,箱体6底部具有第一开口 61,且后部具有第二开口 62。
[0079]如图5?图8所示,导流结构7包括:一固定板71,大致平行地固设于箱体6后部,与箱体6后部间具有第三空间711 ;—围板72,围绕于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711的底、左及右部,使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711的上部形成导流开口 75 ;箱体的第二开口 62连通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711,且高度位置不超过(低于)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 75,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 61及第二开口 62间的空气流经箱体顶层,借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另外,导流结构7可挡住由箱体的第二开口 62侵入的水,以防止控制元件组2受侵害。
[0080]箱体6底部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 63,借以供控制元件组2的电线与例如泵等结构连接(图中未示)。
[0081]图9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为箱体与导流结构的另一变化实施例。如图9所不,箱体8底部具有第一开口 81,且后部具有第二开口 82。导流结构9包括:一固定板91,大致平行地固设于箱体8后部,与箱体8后部间具有第三空间911,其上具有导流开口95 ;—围板92,围绕于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911之外;抽风机构3设于固定板91上,并连通固定板的导流开口 95,使空气可穿过固定板91 ;箱体的第二开口 82连通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911,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 81及第二开口 82间的空气流经箱体顶层,借以达到充分散热的目的,另外,导流结构9可挡住由箱体的第二开口 82侵入的水,以防止控制元件组2受侵害。
[0082]如图6及图9所示,在前述的第二及第三实施例中,控制元件组2可设于该导流结构的固定板71、91前侧面,也就是说导流结构的固定板71、91可由现有箱体的工作背板所形成。另外,固定板71、91可由例如铝板等热传导效率高的材质制成,或是在固定板71、91上设置一贯穿开口以便卡合一例如铝板等热传导效率高的板体(图中未示),借以增加控制元件组2的散热面积,进而提高箱体的散热效果。
[0083]图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为导流结构的固定板的变化实施例。如图10所示,固定板71a可具有一散热开口 76a,且该固定板71a连设一散热板77a,散热板77a可封闭固定板的散热开口 76a,且该散热板77a可供设置控制元件组2,借以增加控制元件组2的散热面积,由于散热板77a与控制元件组2是利用固体导热的方式传递热量,因此可具有显着的散热效果,使控制元件组2不会有积热甚至过热死机的问题产生,此外,流经散热板77a后方的空气因导流结构7的限制,会直接经过散热板表面,所以能够有效地带走散热板的热量。
[0084]图1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为导流结构的固定板的另一变化实施例。如图11所示,固定板71b的前侧可设一散热鳍板77b以供设置控制元件组2,散热鳍板77b具有更多的散热面积,可增加控制元件组2的散热面积。
[008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中包括: 一箱体,具有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 一控制元件组,设于该箱体内; 一抽风机构,连设于该箱体的第一开口 ; 其特征在于: 一导流结构,设于该箱体内,并包覆于该箱体的第二开口之外,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导流开口 ; 该导流结构能使流动于箱体的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间的空气流经该箱体顶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底部具有该第一开口,且后部具有该第二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结构为一固定板,平行于该箱体后部,与该箱体后部间具有第一空间,该导流结构的底、左及右端分别设于该箱体底、左及右部,且顶端与该箱体顶部之间形成该导流开口 ;该箱体的第二开口的高度位置低于该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结构具有至少一穿孔;且在该箱体底部上 ,位于该箱体后部与导流结构之间,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抽风机构设于该箱体底部上,并连通该箱体的第一开口。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内设有第一隔板,该第一隔板平行于该箱体底部,与该箱体底部间具有第二空间,该第一隔板的前、左及右端分别设于该箱体前、左及右部,且后端设于该导流结构前侧面;该抽风机构穿设于该第一隔板上,使空气能穿过该第一隔板;在该箱体前、左及/或右部上,位于该箱体底部及该第一隔板之间具有至少一第四开口。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结构包括:一固定板,平行地固设于该箱体后部,与该箱体后部间具有第三空间;一围板,围绕于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的底、左及右部,使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的上部形成该导流开口 ;该箱体的第二开口连通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且该第二开口的高度位置低于该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箱体底部具有至少一第三开口。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结构包括:一固定板,平行地固设于该箱体后部,与该箱体后部间具有第三空间,该固定板上具有该导流开口 ;一围板,围绕于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之外;该抽风机构穿设于该导流结构的导流开口内,使空气能穿过该固定板;该箱体的第二开口连通该箱体后部与固定板间的第三空间。
10.如权利要求7至9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元件组设于该导流结构的固定板前侧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是由热传导效率高的材质制成。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具有一散热开口,并连设一散热板,该散热板封闭该固定板的散热开口,该散热板供设置该控制元件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导流结构的控制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该固定板的前侧设一供设置该控制元件组的散热鳍板。
【文档编号】H02B1/56GK203521956SQ201320637954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沈锝桓 申请人:沈锝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