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9585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空调【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本实用新型通过由软启动电路对变频空调在启动时所产生的电涌进行抑制以防止整流桥和Z源变换器因瞬间过流而导致供电开关跳闸和器件过流损坏,保证了变频空调的工作安全性,Z源变换器同时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分别驱动压缩机和风机运转,且由控制器根据电网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控制第一逆变器对Z源变换器实现宽范围调压控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从而允许第一逆变器的上下桥臂开关管出现直通现象,提高了第一逆变器的工作安全性,消除了死区时间的设置对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谐波的影响,且减小了压缩机转矩波动和降低了压缩机的噪音,提高了变频空调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频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传统的变频空调中,所使用的PFC (Power Factor Correction,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采用BOOST电路拓扑结构实现的,在实现PFC时,BOOST电路中的开关管存在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进而降低了变换效率,同时BOOST电路中的开关管还存在过流和过温损坏的可能性,从而导致变频空调的工作可靠性较差;再者,由逆变器控制的压缩机是变频空调的主要部件,而逆变器会因控制失误或电磁干扰等原因导致其内部上下桥臂的开关管出现直通而发生损坏,进而导致变频空调系统发生损坏。
[0003]为避免压缩机的逆变器内部的开关管发生直通,现有技术采用设置死区时间的方式控制上下桥臂开关器件不在同一时间导通。但是,对逆变器中的上下桥臂开关器件设置死区时间又会影响输出电流波形的质量,从而导致压缩机的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谐波畸变恶化、压缩机的转矩波动大以及噪音大,且进一步影响变频空调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导致压缩机的逆变器出现输出电流谐波失真、压缩机的转矩波动大以及噪音大的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压缩机及风机,所述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
[0006]软启动电路、控制器、整流桥、第一储能电容Cl、Z源变换器、第一逆变器、第一二极管D1、第二储能电容C2以及第二逆变器;
[0007]所述软启动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网的火线端和所述整流桥的正输入端,所述软启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室内机,所述整流桥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网的零线端,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Cl的正极共接于所述Z源变换器的正输入端,所述整流桥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Cl的负极共接于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入端,所述Z源变换器的正输出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正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出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储能电容C2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C2的正极共接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一逆变器的多个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逆变器的多个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U相输出端、V相输出端及W相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电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U相输出端、V相输出端及W相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机的电机,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均包含有上桥臂开关管和下桥臂开关管;[0008]所述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输入电压采样电路和输入电流采样电路,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的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网的火线端和零线端,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分别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接地端和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入端,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
[0009]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变频空调系统中采用软启动电路、控制器、整流桥、第一储能电容Cl、Z源变换器、第一逆变器、第一二极管D1、第二储能电容C2、第二逆变器、输入电压采样电路以及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由软启动电路对变频空调在启动时所产生的电涌进行抑制以防止整流桥和Z源变换器因瞬间过流而导致供电开关跳闸和器件过流损坏,保证了变频空调的工作安全性,Z源变换器同时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分别驱动压缩机和风机运转,且由控制器根据电网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控制第一逆变器对Z源变换器实现宽范围调压控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从而允许第一逆变器的上下桥臂开关管出现直通现象,提高了第一逆变器的工作安全性,消除了死区时间的设置对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谐波的影响,进而减小了压缩机的转矩波动和降低了压缩机的噪音,从而能够提高变频空调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的模块结构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的示例电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00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压缩机及风机,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软启动电路100、控制器200、整流桥BD、第一储能电容C1、Z源变换器300、第一逆变器400、第一二极管D1、第二储能电容C2以及第二逆变器500。
[0015]软启动电路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网的火线端L和整流桥BD的正输入端1,软启动电路100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控制器200,控制器还连接室内机,整流桥BD的负输入端2连接电网的零线端N,整流桥BD的输出端3与第一储能电容Cl的正极共接于Z源变换器300的正输入端,整流桥BD的接地端4与第一储能电容Cl的负极共接于Z源变换器300的负输入端,Z源变换器300的正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一逆变器400的正输入端和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Z源变换器300的负输出端同时连接第一逆变器400的负输入端、第二储能电容C2的负极以及第二逆变器500的负输入端,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第二储能电容C2的正极共接于第二逆变器500的正输入端,第一逆变器400的多个控制端和第二逆变器500的多个控制端均与控制器200连接,第一逆变器400的U相输出端Ul、V相输出端Vl及W相输出端Wl连接压缩机的电机Ml,第二逆变器500的U相输出端U2、V相输出端V2及W相输出端W2连接风机的电机M2,第一逆变器400和第二逆变器500均包含有上桥臂开关管和下桥臂开关管。
[0016]进一步地,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输入电压采样电路600和输入电流采样电路700,输入电压采样电路600的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分别连接电网的火线端L和零线端N,输入电压米样电路60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200,输入电流米样电路700的第一米样端和第二采样端分别连接整流桥BD的接地端4和Z源变换器300的负输入端,输入电流采样电路700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200。
[0017]在上述的变频空调系统中,由软启动电路100对变频空调在启动时所产生的电涌进行抑制以防止整流桥BD和Z源变换器300因瞬间过流而导致供电开关跳闸和器件过流损坏,保证了变频空调的工作安全性,Z源变换器300同时通过第一逆变器400和第二逆变器500分别驱动压缩机和风机运转,且由控制器200根据输入电压采样电路600和输入电流采样电路700分别所采样到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相应地调整第一逆变器400中的上下桥臂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以对Z源变换器300实现宽范围调压控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从而允许第一逆变器400的上下桥臂开关管出现直通现象,提高了第一逆变器400的工作安全性,消除了死区时间的设置对第一逆变器400的输出电流谐波的影响,进而减小了压缩机的转矩波动和降低了压缩机的噪音,从而能够提高变频空调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另外,Z源变换器300的正输出端所输出的脉冲电流经由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储能电容C2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后,通过第二逆变器500对风机的电机M2进行供电。
[0018]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的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001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软启动电路100包括继电器RL和正温度系数电阻PTC,继电器RL的第一控制触点I和第二控制触点2分别为软启动电路100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继电器RL的开关触点3与正温度系数电阻PTC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软启动电路100的输入端,继电器RL的常开触点4与正温度系数电阻PTC的第二端的共接点作为软启动电路100的输出端。
[00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控制器200可以是单片机、ARM处理器或者其他具备数据逻辑处理能力的可编程控制器。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Z源变换器300包括:
[0022]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第三储能电容C3、第四储能电容C4以及第二电感L2 ;
[0023]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为Z源变换器300的正输入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三储能电容C3的正极共接于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与第四储能电容C4的正极的共接点作为Z源变换器300的正输出端,第四储能电容C4的负极与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Z源变换器300的负输入端,第三储能电容C3的负极与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的共接点作为Z源变换器300的负输出端。
[0024]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一逆变器400包括:
[0025]第一开关管401、第二开关管402、第三开关管403、第四开关管404、第五开关管405以及第六开关管406 ;
[0026]第一开关管401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管402的输入端及第三开关管403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逆变器400的正输入端,第一开关管401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管404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逆变器400的U相输出端Ul,第二开关管402的输出端与第五开关管405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逆变器400的V相输出端VI,第三开关管403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管406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逆变器400的W相输出端W1,第四开关管404的输出端与第五开关管405的输出端及第六开关管406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一逆变器400的负输入端,第一开关管401的控制端、第二开关管402的控制端、第三开关管403的控制端、第四开关管404的控制端、第五开关管405的控制端以及第六开关管406的控制端分别为第一逆变器400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第四控制端、第五控制端及第六控制端。
[0027]其中,第一开关管401、第二开关管402及第三开关管403为第一逆变器400的上桥臂开关管,第四开关管404、第五开关管405及第六开关管406为第一逆变器400的下桥臂开关管;第一开关管401、第二开关管402、第三开关管403、第四开关管404、第五开关管405以及第六开关管406可以同时米用三极管、MOS管、IGBT管(Iso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闸管)或者其他具备开关特性的半导体器件,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优选为IGBT管(如图2所示),IGBT管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开关管的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
[002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第二逆变器500包括:
[0029]第七开关管501、第八开关管502、第九开关管503、第十开关管504、第十一开关管505以及第十二开关管506 ;
[0030]第七开关管501的输入端与第八开关管502的输入端及第九开关管503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二逆变器500的正输入端,第七开关管501的输出端与第十开关管504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二逆变器500的U相输出端U2,第八开关管502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管505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二逆变器500的V相输出端V2,第九开关管503的输出端与第十二开关管506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二逆变器500的W相输出端W2,第十开关管504的输出端与第十一开关管505的输出端及第十二开关管506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作为第二逆变器500的负输入端,第七开关管501的控制端、第八开关管502的控制端、第九开关管503的控制端、第十开关管504的控制端、第十一开关管505的控制端以及第十二开关管506控制端分别为第二逆变器500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第四控制端、第五控制端及第六控制端。
[0031]其中,第七开关管501、第八开关管502及第九开关管503为第二逆变器500的上桥臂开关管,第十开关管504、第十一开关管505及第十二开关管506为第二逆变器500的下桥臂开关管;第七开关管501、第八开关管502、第九开关管503、第十开关管504、第十一开关管505以及第十二开关管506可以同时采用三极管、MOS管、IGBT管或者其他具备开关特性的半导体器件,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优选为IGBT管(如图2所示),IGBT管的栅极、漏极和源极分别为开关管的控制端、输入端和输出端。
[0032]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入电压采样电路600包括:
[003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ll以及第二电容C12 ;
[0034]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为输入电压米样电路600的第一米样端,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ll的第一端以及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为输入电压采样电路600的第二采样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第一电容Cll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第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输入电压米样电路600的输出端,第二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输入电流采样电路700包括:
[0036]采样电阻Rs、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13、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运算放大器U1、第十三电阻R13、第四电容C14、第十四电阻R14以及第五电容C15 ;
[0037]米样电阻Rs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输入电流米样电路700的第一米样端和第二采样端,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采样电阻Rs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13的第一端共接于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电阻R9的第二端与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及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运算放大器Ul的同相输入端,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端接直流电源+VCC,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第三电容C1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于运算放大器Ul的反相输入端,运算放大器Ul的正电源端与第四电容C14的第一端共接于直流电源+VC C,第四电容C14的第二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l的负电源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l的输出端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共接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第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输入电流米样电路700的输出端,第五电容C15的第二端接地。
[003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变频空调系统未启动时,软启动电路100中的继电器RL的常开触点4不闭合;当变频空调系统启动时,市电首先经过正温度系数电阻PTC和整流桥BD对第一储能电容Cl和Z源变换器300中的第一电感L1、第三储能电容C3、第四储能电容C4以及第二电感L2进行充电以抑制启动时所产生的电涌,然后由控制器200在延迟预设时间后控制继电器RL的常开触点4闭合以对正温度系数电阻PTC实现短路,则变频空调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由此可知,通过上述对Z源变换器300实现软启动,使其内部的储能电容(第三储能电容C3和第四储能电容C4)的电压应力减小,避免因电压和电流过大而导致Z源变换器无法安全可靠地工作,从而提高了变频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变频空调系统中采用软启动电路、控制器、整流桥、第一储能电容Cl、Z源变换器、第一逆变器、第一二极管D1、第二储能电容C2、第二逆变器、输入电压采样电路以及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由软启动电路对变频空调在启动时所产生的电涌进行抑制以防止整流桥和Z源变换器因瞬间过流而导致供电开关跳闸和器件过流损坏,保证了变频空调的工作安全性,Z源变换器同时通过第一逆变器和第二逆变器分别驱动压缩机和风机运转,且由控制器根据电网的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控制第一逆变器对Z源变换器实现宽范围调压控制和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从而允许第一逆变器的上下桥臂开关管出现直通现象,提高了第一逆变器的工作安全性,消除了死区时间的设置对第一逆变器的输出电流谐波的影响,进而减小了压缩机的转矩波动和降低了压缩机的噪音,从而能够提高变频空调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Z源变换器的变频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压缩机及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空调系统还包括: 软启动电路、控制器、整流桥、第一储能电容Cl、Z源变换器、第一逆变器、第一二极管D1、第二储能电容C2以及第二逆变器; 所述软启动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电网的火线端和所述整流桥的正输入端,所述软启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连接所述室内机,所述整流桥的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电网的零线端,所述整流桥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Cl的正极共接于所述Z源变换器的正输入端,所述整流桥的接地端与所述第一储能电容Cl的负极共接于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入端,所述Z源变换器的正输出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正输入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阳极,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出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二储能电容C2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阴极与所述第二储能电容C2的正极共接于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一逆变器的多个控制端和所述第二逆变器的多个控制端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逆变器的U相输出端、V相输出端及W相输出端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电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U相输出端、V相输出端及W相输出端连接所述风机的电机,所述第一逆变器和所述第二逆变器均包含有上桥臂开关管和下桥臂开关管; 所述变频 空调系统还包括输入电压采样电路和输入电流采样电路,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的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分别连接所述电网的火线端和零线端,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分别连接所述整流桥的接地端和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入端,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启动电路包括继电器和正温度系数电阻,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触点和第二控制触点分别为所述软启动电路的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所述继电器的开关触点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电阻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软启动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继电器的常开触点与所述正温度系数电阻的第二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软启动电路的输出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Z源变换器包括: 第二二极管D2、第一电感L1、第三储能电容C3、第四储能电容C4以及第二电感L2 ; 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为所述Z源变换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第三储能电容C3的正极共接于所述第一电感LI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感LI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储能电容C4的正极的共接点作为所述Z源变换器的正输出端,所述第四储能电容C4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三储能电容C3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Z源变换器的负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逆变器包括: 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以及第六开关管; 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U相输出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V相输出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W相输出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五开关管的输出端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三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四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五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六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第四控制端、第五控制端及第六控制端; 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及所述第三开关管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上桥臂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及所述第六开关管为所述第一逆变器的下桥臂开关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一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三开关管、所述第四开关管、所述第五开关管及所述第六开关管均为IGBT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逆变器包括: 第七开关管、第八开关管、第九开关管、第十开关管、第十一开关管以及第十二开关管; 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八开关管的输入端及所述第九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正输入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U相输出端,第八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V相输出端,所述第九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输入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W相输出端,所述第十开关管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一开关管输出端及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输出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负输入端,所述第七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八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九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十开关管的控制端、所述第十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以及所述第十二开关管的控制端分别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第一控制端、第二控制端、第三控制端、第四控制端、第五控制端及第六控制端; 所述第七开关管、所述第八开关管及所述第九开关管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上桥臂开关管,所述第十开关管、所述第十一开关管及所述第十二开关管为所述第二逆变器的下桥臂开关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开关管、所述第八开关管、所述第九开关管、所述第十开关管、所述第十一开关管及所述第十二开关管均为IGBT管。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包括: 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容Cll以及第二电容C12 ; 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为所述输入电压米样电路的第一米样端,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ll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为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的第二采样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Cll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电容C12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输入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容C12的第二端接地。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频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包括: 采样电阻Rs、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三电容C13、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运算放大器、第十三电阻R13、第四电容C14、第十四电阻R14以及第五电容C15 ; 所述采样电阻Rs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为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第一采样端和第二采样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采样电阻Rs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13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所述电阻R9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及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端接直流电源,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容C13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一端,所述第十电阻RlO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共接于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正电源端与所述第四电容C14的第一端共接于直流电源,所述第四电容C14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负电源端接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共接于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与所述第 五电容C15的第一端的共接点作为所述输入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五电容C15的第二端接地。
【文档编号】H02M5/458GK203571947SQ201320639414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6日
【发明者】韩军良 申请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