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1665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用于蓄电池充电的开关电源式电子控制充电器产品,本实用新型充电器设计为单电路板的内部结构,充电器的主要零部件包括:塑料壳底座、外壳上盖、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所述的充电器可对30AH及以下的蓄电池进行自动充电。不仅体积小,而且重量轻,携带十分方便。已成为出口家用小型蓄电池充电器的主流产品。控制电路以开关电源变换、L6565芯片及其外围电路为核心,具有充电、充满、接反等状态控制功能,电路和电路板及整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故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电子控制的蓄电池充电器产品,具体是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产品的结构和电路。
技术背景
[0002]当前,充电器产品市场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的先进性上,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充电器的功能、外观和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工艺的先进性、生产效率的高低、生产成本的多少,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等方面。
[0003]目前,国内外市场上小型蓄电池充电器的输出电压通常有6V/12V/24V等几个等级,额定电流通常在1~50Α,少数大型充电器的电流可达上百安培的水平,在考虑低成本、易生产的情况下,小电流等级(如2A、4A、8A等)的充电器产品通常是主流的产品,市场上,很多此类产品是采用变压器整流器式的结构设计,此类充电器,由于是采用电网电压经低频(50Hz或60Hz)变压器变换为低压交流电,再经过整流控制的方式来设计,因此,产品存在着技术档次低,变压器和整流器笨重,发热量大,工作能量转换效率低,产品体积大、重量重等众多问题。
[0004]近年来,电子控制技术的发展也推动了电子控制式蓄电池充电器的发展,这类充电器,由于为满足输出要求而采用的控制技术方式与变压器整流器式的(传统型)充电器产品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技术性能和节能等指标大大优于传统型的充电器,先进的技术,使此类充电器的变压器大为减小,不是普通变压器的形式,而是采用中或高频开关电源或逆变电源的变压器,不仅体积小,而且重量非常轻,更加方便携带和运输,整流器也不是普通的二极管构成的整流器,而是采用快速恢复二极管的整流器,发热也非常小,电源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节能和节材等方面非常突出,直流输出参数(电压和电流)的控制是采用开关电源变换或逆变等方式来解决;因此,开关稳压或逆变电源的充电器被誉为“新型高效节能电源”,代表着稳压电源的发展方向,由于内部器件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故本身消耗的能量极低;充电器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比传统变压器整流的充电器的效率提高近一倍;随着充电器电源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效率的开关稳压或逆变电源充电器正朝着小型化、高频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未来肯定是传统型充电器的替代者。
[0005]电子控制类充电器,主要是依靠电路板及其上面的控制电路来实现产品的功能,通常,与传统型的充电器相比,它们的电路相对复杂,生产方式也主要变化为以电路板的生产制造为主,当然,在相同输出电压和电流等级下,不同的产品,其电路原理和电路板的设计,以及生产方式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这些都影响着产品的技术性能、可靠性、生产和制造成本、产品市场竞争力等。也就是说,结构和电路设计不同的充电器,其技术参数、使用性能、生产效率,甚至产品外观和可靠性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是差别比较大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充电器内部采用单一控制板结构,外加塑料机壳、供电电源线和带夹子的充电器控输出线等部分,产品生产主要是解决电路板的加工和调试问题,产品的总装比较简单;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充电器电路的原理还可形成其它规格的产品,扩大产品的应用范围,电路和电路板及整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它包括塑料壳底座、外壳上盖、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之间电连接;电路板组件设置在充电器底壳和充电器上盖组合的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组件部分采用单电路板,单电路板上包括共模电感、共模电容、输入滤波电容、主开关管、安规电容、PTC自恢复保险丝、输出电容、输出电感、指示灯插座、L6565控制芯片、输出二极管、输出二极管散热器、高频变压器、主开关管散热器、PWM控制芯片、差模电容以及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上述元件连接组成的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
[0009]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以开关电源变换、L6565芯片及其外围电路为核心,具有充电、充满、接反等状态控制功能,可对30AH及以下的蓄电池进行自动充电,不仅体积小,而且重量轻,携带十分方便,由于电路和电路板及整机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方便,故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采用了先进的开关电源控制技术,充电器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一);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二);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PCB元器件布局设计图。
[0014]附图1中各部件的名称如下:1、反接指示灯;2、充满指示灯;3、充电指示灯;4、上盖;5、自攻螺丝;6、输入保险丝;7、共模电感;8、共模电容;9、共模电感;1输入滤波电容;
11、主开关管、12、安规电容;13、PTC自恢复保险丝;14、输出电容;15、输出电感;16、指示灯插座;17、控制芯片;18、输出二极管;19、输出二极管散热器;20、变频变压器;21、主开关管散热片;22、PWM控制芯片;23、差模电容;24、电源线;25、拉不脱;26、底壳;27、自攻螺丝;28、负极输出夹子;29、正极输出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充电器: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它包括塑料壳底座(26 )、外壳上盖(4 )、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24 )、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28和29 );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24)、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28和29)之间进行相应的电连接;电路板组件设置在充电器底壳和充电器上盖组合的壳体内部,所述的电路板组件部分采用单电路板,单电路板上包括由共模电感(7 )、共模电容(8 )、共模电感(9 )、输入滤波电容(10 )、主开关管(11)、安规电容(12)、PTC自恢复保险丝(13)、输出电容(14)、输出电感(15)、指示灯插座(16)、L6565控制芯片(17)、输出二极管(18)、输出二极管散热器(19)、高频变压器(20)、主开关管散热器(21)、PWM控制芯片(22)、差模电容(23)以及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这些元件连接组成的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开关电源控制式充电器。
[0016]供电电源线24为充电器的电路板提供外部供电电源,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28、29分为红色和黑色。正确的接线方法是:充电时,红色代表充电器输出的“+或正”极性,应与蓄电池的“+或正”极性端子进行连接;黑色代表充电器输出的“一或负”极性,应与蓄电池的“一或负”极性端子进行连接。
[0017]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电路主要由保险丝F1、D3?D6组成的整流器、场效应MOS管Q1、开关电源变压器Tl、快速恢复整流二极管(含DIO、D9、D2和D6)、MOS管开关控制芯片(L6565)、集成运算放大器U1、蓄电池接反LDl红色指示灯、充电状态LD3黄色指示灯、充满状态LD2绿色指示灯,以及很多的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如Z1、Z3等)、光电耦合器OPl和0P2 (EL817)等组成。供电电源可为AC 180?230V,50Hz或60Hz。输出端为“V0UT+”和“V0UT—”,分别与对应颜色的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中的各电子元器件,按照电路的连接原理,所设计的电路PCB板布局设计如图4所示,当然,元器件布局的不同,最终制成的电路板也会与图4的形式不同。
[0018]本实用新型充电器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通电后,从电网来的交流电源22(T230VAC和电流,首先经过两级输入滤波电路(如附图2 )后输入到D3?D6组成的整流桥,经整流后变为直流电,再经过电解电容El的滤波,变为较为稳定的+300V直流电。供给由MOS管Q1、开关变压器Tl和L6565及外围器件组成的开关电源部分工作,+300V电压经电阻R5降压后,给电容E5充电,向L6565芯片提供正常工作的启动电压。
[0019]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充电器的能量变换是通过高频变压器Tl把原边绕组的能量传递到付边各绕组。再经相应的整流、滤波后输出各数值不同的直流电压(+VCC和VOUT+)供负载使用。L6565芯片7脚输出的方波信号经栅极限流电阻R7后驱动MOS功率管Q1,当场效应管MOS管Ql导通后,与之相连接的高频变压器Tl的初级绕组线圈就会储存电能,只有该绕组线圈存储能量后才可能通过其它方式供给负载,Ql导通后,高频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NI电流线性增大,磁场增强,次级线圈N3和N4中D2、D9截止,分别由电容C9和E5、E2向各自的负载(电路)供电。此时,高频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NI起存储能量的作用,当MOS管Ql截止后,初级线圈NI电流减小,磁场减弱。次级线圈N2回路中DlO导通,能量通过DlO及电容向其负载释放,输出直流电压V0UT+,部分能量由D6向电阻R8和电容C5释放,同时,另一个次级线圈N4回路中D9导通,能量通过D9及电容E2向其负载释放,输出直流电压+VCC。
[0020]L6565芯片是ST公司在近期推出的单片1C,是适用于准谐振(QR)零电压开关(ZVS)回扫变换器电流型初级控制器,L6565芯片的零电流检测(Z⑶)及相关电路如附图3所示,为在QR下运行,该IC需要检测变压器的退磁信号,即该IC的5脚ZCD上的输入信号,可以从施加于变压器的辅助绕组获得,变换器功率容量随主线电压变化通过线路电压前馈补偿。在轻载时,L6565自动降低工作频率,但仍然尽可能保持接近ZVS运行,共有8个引脚,各脚功能大致如下:①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INV);②脚是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COMP);③脚为线路电压前馈(VFF);④脚为电流感测输入(CS);⑤脚为变压器退磁零电流检测输入(ZCD);⑥脚为地端(GND);⑦脚是栅极驱动器输出(GD);⑧脚为电源电压(VCC);当L6565芯片的8脚电压升高到大于该芯片的启动电压时,L6565芯片工作。L6565芯片工作后(其8脚电压通过初次反馈绕组供电),其7脚输出驱动脉冲信号,使开关管Ql工作,充电器的输出电压通过光耦OPl形成负反馈,输出产生设定的空载电压。输出电压可通过R29、R30阻值比例调节和控制输出空载电压的大小,在空载或轻载时,L6565会自动降低其工作频率,以减小开关管开关的损耗,因此,这就可提闻空载和轻载时的效率,同时也起到省电、节能的效果。
[0021]恒流充电状态:康铜丝J6作为采样电阻,刚开始充电时,从该采样电阻取得电压信号。该反馈信号经过误差放大器Ul (LM358)电压放大,在Ul (LM358)的I脚形成4V左右的恒定电压,使Ul (LM358)1脚的输出电压不变,通过0P2 (817C)光耦的反馈量不变,因此,可以实现恒流充电,由于刚充电时,蓄电池电瓶的电压很小,所以,光耦OPl基本上不参与反馈。此时,Ul (LM358)的5脚电压高于其6脚的电压,其7脚输出高电平,此时,充电指示黄色LD3灯亮,充满指示绿色灯LD2熄灭。
[0022]恒压充电状态:当充电一段时间后,并且蓄电池电瓶电压上升到14.1V左右时,OPl光耦也参与反馈。随着输出电压的逐渐升高,OPl反馈量逐渐增大,因此输出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减小到设定的电流限制值时,也就是当LM358的5脚电压小于其6脚电压时,其7脚电压输出低电平,此时,充满指示绿色灯LD2亮,充电指示黄色灯LD3灭。
[0023]停止充电:当Ul (LM358)的7脚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NI不工作。OPl反馈量瞬间增大,由L6565芯片第5脚检测开关变压器Tl的退磁电流。当检测到的电压低于L6565芯片5脚的阈值电压后,L6565芯片关闭其7脚输出,使开关管Ql停止工作,可防止蓄电池电瓶过充而导致电瓶失水、充鼓等不良现象。
[0024]充电器还设有蓄电池接反LDl红色指示灯,可指示充电器的接线是否正确,当充电器的两根红色和黑色输出电缆夹子与蓄电池电瓶的“ + ”和对应关系连接错误(或接反)时,LDl红色指示灯点亮,提示操作者更正。
[0025]综上所述,充电器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大小都是受电路控制的,这些控制是保证充电器稳定工作的重要前提,可见,良好的电路及其结构设计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所在,也是满足高效和低成本生产、高可靠性、制造技术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0026]本实用新型不仅采用了先进的开关电源控制技术,而且还采用了先进的插件技术和工艺来生产电路板,充电器具有结构合理、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制造技术先进等优点;通过改变不同器件或零部件的配置规格和参数,即可改变充电器的输出电流或功率及负载持续率的大小,容易形成符合国家和国际标准的系列化产品。例如,制成2A/12V、3A/12V等电流等级和规格型号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控制充电器及电路结构,它包括塑料壳底座(26)、外壳上盖(4)、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24)、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28、29);电路板组件、供电电源线(24)、两个蓄电池电瓶夹子(28、29)之间电连接;电路板组件设置在充电器底壳和充电器上盖组合的壳体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板组件部分采用单电路板,单电路板上包括共模电感(7)、共模电容(8)、共模电感(9)、输入滤波电容(10)、主开关管(11)、安规电容(12)、PTC自恢复保险丝(13)、输出电容(14)、输出电感(15)、指示灯插座(16)、L6565控制芯片(17)、输出二极管(18)、输出二极管散热器(19)、高频变压器(20)、主开关管散热器(21)、PWM控制芯片(22)、差模电容(23)以及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上述元件连接组成的电源电路和控制电路。
【文档编号】H02J7/10GK203617739SQ201320710510
【公开日】2014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2日
【发明者】蔡献, 魏继昆, 陈法庆, 朱宣辉, 朱宣东 申请人:浙江肯得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