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拉拽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5994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线缆拉拽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拉拽器。本实用新型包括环套部以及夹持部;夹持部外形呈锥笼形栅栏状构造;夹持部上的各夹杆可沿环套部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外壁处布置把手部;环套部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布置有缺口槽,夹杆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位于缺口槽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与缺口槽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弹性复位单元。其不但使用方便快捷而操作效率高,亦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线缆在拉拽时所出现的缆身扭曲积累问题。
【专利说明】线缆拉拽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线缆安装配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拉拽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电缆等线缆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于实际生活中。目前对于线缆的安装施工,还大都秉承传统的安装措施,也即将线缆盘卸下至施工点后,首先将其安装于转动支架上,再依靠人力握紧线缆缆身进行拉拽,从而使线缆盘相对转动支架的转动,进而实现线缆的拽出和后期安装目的。
[0003]上述传统操作方式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在于采用人工直接手握抓紧进行拽拉的方式工作效率较低,尤其是粗大的缆身握持极为不方便,施力点少,费时费力;更为重要的是,由于线缆自身盘绕在线缆盘上时自身已经处于缆身弯曲受力状态,在人力抓紧线缆进行拉拽时,往往又会致使线缆缆身产生沿其周向的缆身扭曲动作,再考虑到人力对缆身的握持拉拽是持续握持过程,这就导致整个缆身拉拽过程中,上述线缆缆身的扭曲程度会逐渐累计,从而对其内部铜丝等脆弱部件产生不利影响;为避免上述现象,工作人员需要每拉拽一段线缆后双手松开缆身待其形变回复后再行拖拽,这势必会降低实际工作效率。
[0004]基于上述原因,有厂家也曾考虑过采用部分机械如夹持辊轮等代替人力握持拉拽的方式进行线缆铺设,然而姑且不论其机械设备的庞大性和运输安装的不方便性,其设备在拉拽线缆时缆身所承受的缆身扭曲现象更往往较之传统人工施工更为显著,这是因为机器拉拽相对人力而言更具备连贯性,进而致使缆身扭曲程度累积更快,在长时间上述线缆缆身的形变积累下,线缆往往更快的产生缆身撕裂乃至断裂现象,这不但增加了实际施工成本,同时也给现场工作人员带来极大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线缆拉拽器,其使用方便快捷,可在有效提升操作效率的同时,亦能避免线缆在持续拉拽时所出现的缆身扭曲度积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线缆拉拽器,包括环套部以及同心布置于环套部内的用于套设夹持待拉拽线缆缆身的夹持部;夹持部由至少三根夹杆环绕环套部轴线构成,且其外形呈由环套部一端向其另一端处口径渐小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所述夹持部上的各夹杆可沿环套部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外壁处布置有便于人力握持或机械装配的把手部;所述环套部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所在端面处沿其轴向内凹布置有缺口槽,所述夹杆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位于缺口槽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与缺口槽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驱使各夹杆沿环套部径向回拢复位的弹性复位单元。
[0008]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与缺口槽间卡嵌固接的嵌块,所述铰接轴一端固接于夹杆杆身处,另一端沿其铰接轴轴向顺延并与嵌块间构成回转配合;所述嵌块与缺口槽槽底间螺栓固接。
[0009]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埋设于环套部内腔壁处并与其固接;压缩弹簧的另一端沿环套部径向延伸,并抵靠于夹杆的位于环套部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
[0010]弹性复位单元还包括用于导向压缩弹簧的导向柱,导向柱底部固接于夹杆的位于环套部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且所述压缩弹簧套设于导向柱上。
[0011]夹杆为四根,夹杆外形呈带有弧面的弧形板条状,四根夹杆的弧面彼此围合构成包覆待拉拽线缆缆身的接触圆面。
[0012]所述环套部在夹持部的小口径端所在端处内凹设置有用于避让夹杆活动空间的沉槽,所述沉槽沿环套部内腔壁内凹设置。
[0013]所述把手部外形呈套筒状且与环套部外壁间构成同轴的滑动套接配合;所述环套部在夹持部的最小口径端所在端的外壁处凸设有档圈,所述把手部与该档圈间构成单向档位配合。
[0014]所述把手部与夹杆的位于环套部外壁处的一段杆体外侧壁间构成滑动的下压式抵靠配合;两者构成抵靠配合时,夹杆所围合构成的夹持部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
[0015]所述夹杆上的与把手部配合处的一段杆体外侧壁处凸设有凸台,所述把手部的用于与夹杆构成配合的端面处设置有斜面部,所述凸台上具备与该斜面部匹配的倾斜面,所述凸台与斜面部间构成面抵靠配合。
[0016]所述把手部外壁处沿其径向延伸布置有便于人手握持的手柄,所述手柄为两个且沿把手部轴线轴对称布置。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在于:
[0018]I)、摒弃了传统的人力直接握持直径粗大的线缆缆身所带来的握持乏力和缆身扭曲度累计问题;通过采用环套部配合活动式夹杆的设计,以环套部内的夹持部套设线缆缆身,从而便于人力乃至机械施力,以夹持部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从而起到在工作时收口并束紧缆身以固定缆身便于拉拽,并在环套部需要沿缆身滑动时再松开夹杆,从而便于环套部沿缆身的移动操作。实际操作时,将夹持部的大口径端作为套接口直接将其套设进线缆缆身上,此时由于是顺向向前移动,夹持部上的夹杆不会与线缆缆身间产生夹持干涉;而一旦需要反向拉拽环套部时,由于夹杆所合成的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在力的作用下产生摩擦收缩作用,从而使其小口径端处直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这样,夹持部也就紧紧的卡嵌在了线缆缆身上,并随外界对环套部的施力,从而起到了拉拽线缆的作用;每拉拽一段线缆,再将整个环套部顺向向前移动一段位置重新定位并继续反向拖拽,进而起到连续拉拽目的。由于环套部在顺向前移时,夹持部上的夹杆即已经松开对于线缆缆身的夹持,此时线缆缆身即可在自身的形变回复力作用下自行回复其扭曲度,其不但使用方便快捷而操作效率高,亦有效避免了传统的线缆在拉拽时所出现的缆身扭曲积累问题。
[0019]2)、对于夹杆的动作方式的实现,或可通过夹杆的沿环套部径向的平移远离或平移靠近动作,来保证对于线缆缆身的夹持和松开。而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优化方案则为以缺口槽配合铰接轴的方式,此时夹杆的实际动作,为作相对于其铰接轴的摆动动作,也即当夹杆作杠杆动作而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处的杆端彼此靠近时,此时夹杆也就为收缩状态并最终达到卡紧线缆缆身的效果;反之,当夹杆位于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处的杆身彼此远离时,此时夹杆也就呈外扩状态以便环套部继续滑动和顺向前移。其结构方式的实现极为简洁合理,操作起来也更为方便快捷。此外的,通过弹性复位单元的布置,解决了在铰接配合状态下的夹杆自身复位不灵敏的问题,确保了每当环套部沿线缆缆身顺向滑动至指定位置时,夹杆都能适时的在弹性复位单元作用下直接卡紧线缆缆身,进而达成其后续的拉拽效果,最终确保其可靠而平稳工作目的。
[0020]3)、与夹杆间的具体配合结构,此处给出以嵌块嵌设的固接方式;实际上,此处的嵌块可看作为夹杆与缺口槽间彼此配合的过渡元件,夹杆与嵌块间以铰接轴构成回转配合,同时在不适宜安装铰接轴的缺口槽上,则以嵌块与缺口槽槽底间的螺栓固接来实现彼此配合,最终也就解决了夹杆如何与环套部间铰接配合的难题,其结构实现简便而合理,工作可靠稳定,同时也便于实际装配。
[0021]4)、弹性复位单元的选择以压缩弹簧为宜,压缩弹簧的一端埋设环套部内而另一端抵靠夹杆,从而在夹杆产生摆动动作时,能够始终起到“阻碍”夹杆外扩的目的,进而确保夹杆对于线缆缆身的可靠夹持目的。夹杆的具体设置数目则可根据现场情形而定,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四根,并以弧形板构造为准,从而确保夹杆在夹持线缆缆身时,是“贴附”的抵靠和夹紧线缆缆身,而不是以其尖锐边角直接“切割”线缆缆身;一方面通过夹杆与线缆缆身的线接触或面接触,增大了两者间的接触面积,有效的保证了两者间的接触力度,另一方面,夹杆不再对线缆缆身产生切割作用,有效的保护了线缆缆身的完整性,更为其后续的可靠稳定工作提供了基础保证。
[002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此处以沉槽的设计,在夹持部的小口径端需要外扩到最大口径以利于线缆无阻碍通过时,沉槽能够得以提供夹杆以容纳空间,从而避免因夹杆撞击环套部内腔壁而无法形成供线缆通过的通道;而实际上,如若将环套部直径设置足够大,也即能提供夹持部以足够的活动空间,环套部内也可无需上述沉槽,只需通过夹杆的外扩和内缩作用,一样可实现对于线缆的箍紧和通行效果,此处就不再赘述。
[0023]6)、把手部的设计,在为人力乃至机械力的有效传递提供的有效途径的同时,又避免了传统的人力握持所带来的难于握持性和机械夹持所带来的扭曲度积累问题。本实用新型之所以将把手部与环套部间构成滑动配合,一方面依靠把手部与环套部的档位配合,确保了在把手部在沿线缆缆身反向动作时,环套部能够在档圈作用下作同步的拉拽线缆缆身动作;另一方面,则在本实用新型完全拉拽完指定长度的线缆后,可通过把手部沿环套部轴线的位移动作,使把手部内壁与夹杆上的凸设于环套部外壁处的一段杆体间接触,此时夹杆被把手部内壁碰触并下压,在夹杆与环套部间的铰接轴作用下,夹杆的另一端也即锥笼形栅栏状构造的小口径段被迫外扩,最终使夹杆不在与当前的线缆缆身间产生干涉和夹紧动作,此时再反向移动环套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得以整个的反向沿线缆缆身退出,之后在将本实用新型回收放置,以待下次使用。其通过另辟蹊径的采用把手部的下压结构,从而巧妙的使夹杆在杠杆作用下产生摆动,最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无障碍顺利退回,其整个回收过程简便快捷而效率高,操作极为方便;而夹杆上的凸台与环套部上的斜面部的配合方式,更是确保了两者间的精准配合以及随之而来的夹杆的高效可靠工作,由于两者的面配合关系,夹杆在其凸台端受到环套部上的斜面部挤压时,夹杆会马上作出反应并产生相应的大幅度铰接摆动动作,进而也即确保了夹持部的快速响应,最终为基于线缆的快速拉拽目的提供的有利保证。
[0024]7)、实际上,本实用新型的最终定位,还是趋向于采用人力握持的方式,这是因为目前线缆施工已经开始趋向于小区域多点施工操作,人力操作方式显然更为灵活而多遍,其适应范围也更为宽泛;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把手部外径向延伸手柄,从而解决了传统的直接握持粗大线缆缆身而导致的握持乏力和施力不便的问题,有效的提升了施力程度,进而也就变相的提升了整个的施工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图1结构的左视图;
[0027]图3是图1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0028]图4是图1结构的右视图;
[0029]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拉拽线缆时的各部件相对位置图;
[0030]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拉拽结束并退出线缆时的各部件相对位置图;
[0031]图7为图1的I部分局部放大图。
[0032]附图中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的相应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0033]a_线缆b_铰接轴
[0034]10-环套部11-缺口槽12-嵌块13-沉槽14-档圈
[0035]20-夹杆21-凸台
[0036]30-把手部31-斜面部32-手柄
[0037]41-压缩弹簧42-导向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38]此处结合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及工作流程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0039]为便于理解,此处将夹杆20的面朝环套部10轴线的弧面侧作为内侧壁,而背对环套部10轴线的弧面侧也即为外侧壁;同时的,以本实用新型套入线缆a的缆身的动作方向为其顺向向前动作方向,而相对于线缆a缆身的拉拽方向为其反向向后动作方向。
[0040]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参照图1-4所示,其包括用于直接套设于线缆a缆身上的环套部10,环套部10内设置有由夹杆20环绕环套部10轴线所构成的锥形夹齿(也即夹持部),锥形夹齿外形呈锥笼形栅栏状构造,亦可将其看成锥面状的笼形结构;上述锥形夹齿也即夹持部的具体组成,则是以弧面直条杆状的夹杆20弧面朝内的与环套部10上的缺口槽11间构成铰接配合来形成,夹杆20沿上述铰接轴b产生摆动,也就对线缆a的缆身产生卡紧和松开动作。为了提供夹持部的小口径端以收缩力,此处以压缩弹簧41和相应导向柱42的设置,将其顶部抵压夹杆20而底部固接环套部10内壁,从而起到提供夹杆20以复位弹力的效果。环套部10外壁处再套设带有径向手柄的把手部30,从而实现人力的便于握持功能,以方便实际操作。由于夹持部为锥状构造,也即具备小口径端和大口径端,环套部10上的相对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处的外壁处布置档圈14,从而实现对于把手部30动作方向的单向档位功能;当把手部30滑动至该处时,其与档圈14间构成卡位配合,从而迫使环套部10与把手部30做同步的指定方向动作;而当把手部30相对档圈14所在而反向动作时,把手部30上的斜面部31直接抵压在夹杆20的凸台21处,从而实现对于夹杆20端部的抵压功能,最终迫使夹持部的小口径端外扩,进而方便本实用新型的退出操作。
[0041]至于夹杆20上铰接方式的具体形成,此处则结合图1及图7所示,也即首先在环套部10上的位于夹持部大口径端所在端面内凹设置缺口槽11,并通过预先在夹杆20上布置铰接轴,且在铰接轴的相对固定夹杆20杆身的另一端处设置嵌块12,之后将嵌块12连通夹杆20 —起嵌入缺口槽11内,再以螺栓贯穿嵌块12并最终将其螺栓固接于缺口槽11槽底处,以实现两者固接即可;而压缩弹簧41与环套部10间的配合,则通过外部螺帽的固接作用来实现,以确保两者间的稳固可靠工作效果。
[0042]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时,首先将环套部10上的夹持部的大口径端对准线缆a缆身并套入,此时在线缆a的缆身的粗大外径下,夹持部的夹杆20被挤压并被迫产生外扩现象,本实用新型得以顺向向前套入线缆a缆身内。在需要拉拽线缆a时,操作人员直接握持手柄31并施力,把手部30在外力作用下首先沿环套部10外壁滑动,并最终碰触抵靠在环套部10上的档圈14处,在档位作用下,把手部30继续作反向向后动作时即可带动环套部10同时动作,而环套部10上的夹杆20在与线缆缆身的摩擦力乃至弹性回复单元的联合作用下抵紧在线缆缆身外壁处,最终卡紧其外壁,从而使得整个把手部30、环套部10、夹杆20和线缆a的缆身四者间联为一体并产生同步动作,此时线缆a被不断由线缆盘内拉出。在拉拽完一段线缆缆身后,操作人员再将环套部10顺向向前推动一段距离,夹杆20继续被线缆a的缆身挤压并外扩,随后可重复上述动作,即可达成持续的对于线缆的拉拽效果(图5-6中,相对大的箭头为环套部10动作方向,小箭头为把手部30动作方向)。
[0043]本实用新型的退出线缆a的操作也极为便捷;在拉拽完指定长度的线缆a后,将把手部30顺向向前沿环套部10外壁推动,直至把手部30上的斜面部31接触夹杆20的凸台21并最终给予其下压力,在杠杆作用下,夹杆20被迫产生沿其铰接轴b的铰接摆动动作,此时夹杆20所构成的夹持部的小口径端也就产生外扩效果,夹持部的杆体被收进沉槽13内,夹杆20端部对于线缆缆身的抵压作用不再存在,同时夹杆20与线缆缆身间再无干涉,环套部10也就得以顺利的沿线缆a的缆身反向向后退出,之后将本实用新型整理后回收储存,留待下次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套部(10)以及同心布置于环套部(10)内的用于套设夹持待拉拽线缆缆身的夹持部;夹持部由至少三根夹杆(20)环绕环套部(10)轴线构成,且其外形呈由环套部(10) —端向其另一端处口径渐小的锥笼形栅栏状构造;所述夹持部上的各夹杆(20)可沿环套部(10)径向方向作同步的远离或靠近环套部(10)轴线的往复动作;夹持部的最小内径小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且最大内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所述环套部(10)外壁处布置有便于人力握持或机械装配的把手部(30);所述环套部(10)在夹持部的大口径端所在端面处沿其轴向内凹布置有缺口槽(11),所述夹杆(20)外形呈直条杆状,各夹杆(20)位于缺口槽(11)处且与其杆身与两侧槽壁间构成铰接配合,各夹杆(20)与缺口槽(11)所构成的铰接轴轴线均垂直环套部(10)轴线布置;所述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驱使各夹杆(20)沿环套部(10)径向回拢复位的弹性复位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线缆拉拽器还包括用于与缺口槽(11)间卡嵌固接的嵌块(12),所述铰接轴一端固接于夹杆(20)杆身处,另一端沿其铰接轴轴向顺延并与嵌块(12)间构成回转配合;所述嵌块(12)与缺口槽(11)槽底间螺栓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单元包括压缩弹簧(41);所述压缩弹簧(41) 一端埋设于环套部(10)内腔壁处并与其固接;压缩弹簧(41)的另一端沿环套部(10)径向延伸,并抵靠于夹杆(20)的位于环套部(10)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弹性复位单元还包括用于导向压缩弹簧(41)的导向柱(42),导向柱(42)底部固接于夹杆(20)的位于环套部(10)内腔处的一段杆体的外侧壁处,且所述压缩弹簧(41)套设于导向柱(42)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20)为四根,夹杆(20)外形呈带有弧面的弧形板条状,四根夹杆(20)的弧面彼此围合构成包覆待拉拽线缆缆身的接触圆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套部(10)在夹持部的小口径端所在端处内凹设置有用于避让夹杆(10)活动空间的沉槽(13),所述沉槽(13)沿环套部(10)内腔壁内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30)外形呈套筒状且与环套部(10)外壁间构成同轴的滑动套接配合;所述环套部(10)在夹持部的最小口径端所在端的外壁处凸设有档圈(14),所述把手部(30)与该档圈(14)间构成单向档位配口 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30)与夹杆(20)的位于环套部(10)外壁处的一段杆体外侧壁间构成滑动的下压式抵靠配合;两者构成抵靠配合时,夹杆(20)所围合构成的夹持部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待拉拽线缆缆身外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20)上的与把手部(30)配合处的一段杆体外侧壁处凸设有凸台(21),所述把手部(30)的用于与夹杆(20)构成配合的端面处设置有斜面部(31),所述凸台(21)上具备与该斜面部(31)匹配的倾斜面,所述凸台(21)与斜面部(31)间构成面抵靠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拉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30)外壁处沿其径向延伸布置有便于人手握持的手柄(32),所述手柄(32)为两个且沿把手部(30)轴线轴对



bο ' 1=1 H 1.* fvl/
【文档编号】H02G1/00GK204046045SQ201420339565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4日
【发明者】李友明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