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160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加热电路,在电芯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与加热膜电连接,所述加热膜套贴于所述电芯;所述加热膜将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在低温充电环境下对电芯充电的情况下,加热膜将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该热能对电芯加热的方式,保证电芯的温度,实现正常对电芯充电。
【专利说明】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0002]移动终端,又叫做移动通信终端,是指可在移动中使用的电子设备,包括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POS机、IPAD、甚至是车载电脑等电子设备。现第三方已针对移动终端开发出大量的应用程序,丰富了移动终端的功能。具有丰富功能的移动终端,已逐渐成为人们随身携带物品。随着移动终端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但电芯能存储的电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经常充电。
[0003]目前的手机以及大部分的移动终端配备使用的电芯均为锂电池。锂电池在-10?5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都可以工作,但充电比较适合的温度范围是5?45摄氏度,尤其10?35摄氏度的范围更佳,而在5?45摄氏度以外的温度范围其充电效果变差,尤其当温度低于5摄氏度时其充电效果更差。原因是随着温度的降低,锂离子的活性会变差,容易在石墨晶体表面沉积形成锂金属,形成的锂金属会与电解液发生不可逆的反应,从而导致锂电池长时间只能充进少的电量甚至充不进电。此外,如果锂电池长期在低温下充电,不仅会造成容量下降,而且会影响使用寿命。因此,所以很多移动终端均设置了当锂电池的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自动中断充电。
[0004]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尚未解决配备锂电池的移动终端在低温下充电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在低温充电环境下对电芯进行加热,实现正常对电芯充电。
[0006]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加热电路,在电芯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与加热膜电连接,所述加热膜套贴于所述电芯;
[0007]所述加热膜,用于将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0008]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电芯电连接。
[0009]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加热膜;所述加热膜,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低温充电环境下对电芯充电的情况下,加热膜将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该热能对电芯加热,保证电芯的温度,实现正常对电芯充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的加热电路16与加热膜17的连接示意图;
[0012]图2是加热膜17和电芯13在移动终端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大阻值的电阻丝173内设于加热膜17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一种组成架构;
[0015]图5是加热电路16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001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一种优化组成架构图;
[0017]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又一种优化组成架构图;
[0018]图8是辅充电电路122的一种具体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充电设备可以为电子设备,还可以是充电适配器。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充电设备,当该充电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时,该充电设备可与移动终端进行数据的相互传输;与此同时,当该充电设备与移动终端连接时,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第二温度时,该充电设备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充电。
[0022]需说明的是,对于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的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做限定,包括无线连接和有线连接。该移动终端包括有充电接口 15和控制电路11。
[0023]如果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无线连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耦合接收所述充电设备向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无线信号,从该无线信号中耦合出电信号;该充电设备对该移动终端的电芯13充电时,以耦合出的电信号对电芯13充电;或者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通信时,控制电路11从该电信号中解调出数据。
[0024]如果该充电设备与该移动终端有线连接(例如: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插接),移动终端的控制电路11可通过其充电接口 15与该充电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另外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该充电设备可对电芯13充电;再另外,该充电设备还可对该控制电路11直接供电,例如当移动终端的电芯13的电量不足以为控制电路11供电时,当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插接时,该充电设备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直接对该控制电路11供电,控制电路11上电工作。
[0025]由于是否能够对电芯13充电,以多大电流对电芯13充电,都与电芯13的温度有关,例如与电芯13的表面温度有关。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提高充电效率,在电芯13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对电芯13加热,使得电芯13的温度升高到大于该第一温度的状态,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该第一温度时,电芯13可支持大电流充电;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该第一温度时,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13进行大电流充电。
[0026]为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该第一温度时对电芯13加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分别接充电接口 15和电芯13。该电芯13用于对移动终端供电。在电芯13的温度高于所述第二温度的情况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之后,如果控制电路11已控制所述充电电路并使得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经过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电芯13电连接,充电设备可依次经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充电电路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27]图1示出了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的加热电路16与加热膜17的连接示意图,但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2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参见图1,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加热电路16,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16与加热膜17电连接,所述加热膜17套贴于所述电芯13。所述加热膜17,用于将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13加热。
[00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对电芯13进行加热,以在对电芯13充电时提高电芯13的温度,在电芯13的表面套设并贴设加热膜17。待将电芯13卡入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内,在电芯13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该加热膜17与充电电路包括的加热电路16电连接。可通过加热电路16向该加热膜17输出电信号,加热膜17将该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转换出的热能对电芯13加热。
[0030]值得说明的是,加热膜17具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介质,对于采用哪种介质,在此不做限定。
[0031]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工作状态时,参见图1,所述加热膜17套贴于所述电芯13,不在工作状态时,可将所述加热膜17从所述电芯13拆卸下来。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又一【具体实施方式】,制成电芯13时,也可将加热膜17集成设计于电芯13,SP将所述加热膜17套贴于所述电芯1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膜17套贴于所述电芯13,具体为:所述加热膜17套设、并贴设于所述电芯13的表面。
[003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膜17内设有加热元件;在所述电芯13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16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将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得所述加热膜17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13加热。
[003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膜17由导热材料制成。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膜17由导热硅胶制成,所述加热元件内嵌式地设置于所述加热膜17内。优选地,为在所述电芯13的表面固定所述加热膜17时,可采用导热胶将所述加热膜17套贴于所述电芯13的表面。
[003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将电芯13卡入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并且所述电芯13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16与电芯13连接,当电芯13能正常为加热电路16供电时,如果需要对电芯13加热,可由该电芯13为该加热电路16输出电信号,使得该加热电路16向所述加热膜17内的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进一步使得该加热元件将该加热电路16输出的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由于加热膜17为良好的导热材料制成,可通过该加热膜17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能导向电芯13,对电芯13加热。
[003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电路16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当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时,如果需要对电芯13加热,可由该充电设备通过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向该加热电路16输出电信号,继而使得该加热电路16向所述加热膜17内的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进一步使得该加热元件将该加热电路16输出的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由于加热膜17为良好的导热材料制成,可通过该加热膜17将加热元件产生的热能导向电芯13,对电芯13加热。
[0036]图2示出了加热膜17和电芯13在移动终端内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如图2,加热膜17上设有两个针脚,包括电源针脚171和地针脚172。当将电芯13卡入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并且所述电芯13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膜17的地针脚172与所述加热电路16共地,所述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接所述加热电路16的加热端HT。所述加热元件通过加热膜17上设置的两个针脚(包括电源针脚171和地针脚172)与加热电路16电连接,加热电路16可通过其加热端HT为所述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使得加热元件将加热电路16向其输出的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
[003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加热元件包括以下元件的任一种或其组合:M0S管、大阻值的电阻丝17。
[0038]如果所述加热元件包含MOS管,以所述加热元件包含N型MOS管为例,所述N型MOS管的漏极和栅极同时接所述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所述N型MOS管的源极接所述加热膜17的地针脚172 ;加热电路16可通过其加热端HT为所述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所述N型MOS管导通并发热,即通过导通的N型MOS管将该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加热元件包含P型MOS管为例,所述P型MOS管的源极和栅极同时接所述加热膜17的地针脚172,所述P型MOS管的漏极接所述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 ;加热电路16可通过其加热端HT为所述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所述P型MOS管导通并发热,即通过导通的P型MOS管将该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
[0039]如果所述加热元件包含大阻值的电阻丝173,参见图3,该大阻值的电阻丝173的两端对应接所述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和地针脚172 ;加热电路16可通过其加热端HT为所述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通电的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173发热,将该电信号所载的电能转换为热能。
[0040]作为【具体实施方式】的一优选实施案列,参见图3,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173以曲折迂回的方式内设于所述加热膜17。这样,当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173通电发热时,所述加热膜17能够将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173产生的热能平均地导向所述电芯13的表面,电芯13的表面平均受热,避免电芯13因持续局部受热而影响电芯13的储电性能,避免因局部受热而导致电芯13损坏甚至爆炸。
[004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组成架构,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4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参见图4,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控制电路11,所述控制电路11与所述加热电路16电连接;所述加热电路16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电路16是否导通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由控制电路11确定;例如,当所述加热电路16接收到控制电路11发送的加热指令时,所述加热电路16导通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当所述加热电路16接收到控制电路11发送的停止指令时,所述加热电路16断开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
[0043]所述加热电路16,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的加热指令时,导通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具体用于在所述充电接口 15外接充电设备、且所述加热电路16导通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时,将从所述充电接口 15输入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得所述加热膜17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13加热。
[0044]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加热电路16接收到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的加热指令、并导通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之后,如果有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时,充电设备可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加热电路16对该加热元件供电,使得该加热元件将充电设备向其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通过加热膜17导热以对电芯13加热。
[0045]图5示出了所述加热电路16的具体电路,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46]作为本优选实施例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5,所述加热电路16具有供电端VBUS、加热端HT和第三受控端CTL3 ;所述加热电路16的所述供电端VBUS、所述加热端HT和所述第三受控端CTL3对应接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加热膜17和所述控制电路11 ;所述加热电路16从所述第三受控端CTL3接收到由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的加热指令时,导通所述供电端VBUS与所述加热端HT的电连接;
[0047]所述加热电路16具体包括: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i^一 NPN型三极管Qll和第十二 P型MOS管Ql2 ;
[0048]所述第十一电阻Rl I的第一端为所述加热电路16的第三受控端CTL3,所述第十二P型MOS管Q12的源极和漏极对应为所述加热电路16的所述供电端VBUS和所述加热端HT,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接所述第十一电阻Rll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 NPN型三极管Qll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对应接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Q12的栅极和地,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接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Q12的源极和栅极。
[0049]具体地,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时,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加热电路16的工作原理如下:
[0050]所述加热电路16通过所述供电端VBUS接收充电设备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输入的电信号;待所述加热电路16从第三受控端CTL3接收到控制电路11输出的高电位的加热指令时,所述第十一 NPN型三极管Ql I导通,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Q12的栅极被拉低到低电位,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Q12导通,即所述供电端VBUS与所述加热端HT的电连接导通,也即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与所述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电连接,具体是充电接口 15的电源线与所述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电连接。
[0051]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一种优化组成架构,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52]作为本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6,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14和快充充电电路12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 15与所述电芯13之间,所述控制电路11分别与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和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电连接。
[0053]参见图6,对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的温度检测电路14,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用于: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向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所述温度。
[0054]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实时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实时输出给所述控制电路11。需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方式】对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的具体电路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只要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能够实时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即可。
[0055]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一具体实施案例,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包括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贴设于所述电芯13的表面,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通过该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
[0056]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一具体实施案例,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包括热敏电阻(例如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PTC),再例如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NTC)),该热敏电阻贴设于所述电芯13的表面,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通过该热敏电阻实时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
[0057]参见图6,对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的控制电路11,所述控制电路11用于:在所述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向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所述加热指令,还用于在所述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时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快充指令。
[0058]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11上电工作后,实时接收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该温度为: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时所检测到的温度)。
[0059]如果充电设备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连接,所述控制电路11判断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是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如果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所述控制电路11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所述快充指令,使得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通过所述充电接口 15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60]如果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高于低于所述第一温度,向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加热指令;所述加热电路16立即向所述加热膜17内的加热元件输出电信号,使得加热元件发热以通过加热膜17对所述电芯13加热;直到电芯13的温度达到所述第一温度时所述控制电路11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所述快充指令。
[0061]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11由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组成。
[0062]优选的,所述第一温度为10摄氏度;所述第一电流为大于或等于3安培的电流。
[0063]参见图6,对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的快充充电电路12,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 15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64]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支持快充模式,但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是否进入快充模式,由所述控制电路11确定。
[0065]当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接收到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的快充指令时,进入该快充模式;充电设备依次经过移动终端包括的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以所述第一电流(例如:大于或等于3安培的电流)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66]作为本优选实施例一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1还用于:在充电设备通过所述充电接口 15对所述控制电路11上电时判断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所述电芯13的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如果所述电芯13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则向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所述加热指令。
[0067]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的电芯13需要充电,所述电芯13的电量不足以驱动控制电路11上电工作。当充电设备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例如:该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与该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插接)时,充电设备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对控制电路11供电,该控制电路11上电工作;上电工作的控制电路11,实时接收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时检测到的温度),判断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如果所述电芯13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则向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所述加热指令;如果所述电芯13的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则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所述快充指令,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通过所述充电接口 15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68]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的充电接口 15已与加热电路16电连接,该加热电路16可通过该充电接口 15直接从充电设备接收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向加热膜17的加热元件输出,使得所述加热元件将该电信号所载有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导热的加热膜17以该热能对所述电芯13加热。
[0069]作为本优选实施例一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1还用于:在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所述电芯13的温度达到第三温度时,向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停止指令。对应地,所述加热电路16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指令时,断开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
[0070]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所述控制电路11实时从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接收到的温度(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时检测到的温度),不但判断所述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还判断所述温度是否高于所述第三温度,如果所述温度高于所述第三温度,代表电芯13的温度过高,不能正常对电芯13充电,所述控制电路11及时向所述加热电路16输出所述停止指令;所述加热电路16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指令时,断开所述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与加热膜17的电源针脚171的电连接,停止通过该电源针脚171对加热元件供电,即停止对电芯13加热。
[0071]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的一实施案例,将所述第三温度设为45摄氏度。
[0072]作为本优选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电路11还用于:在所述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且所述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时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普充指令,在所述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时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停充指令。
[007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11实时接收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输出的温度(该温度为:所述温度检测电路14检测所述电芯13的温度时所检测到的温度),判断所述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还判断所述温度是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如果所述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温度、且所述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代表电芯13的温度不适合大电流充电(例如,不适合以第一电流对电芯13充电),则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普充指令;如果所述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代表电芯13的温度过低,无法对电芯13充电,则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停充指令。
[0074]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实施案例,所述第一温度为从O摄氏度到10摄氏度之间根据实验数据确定或人为确定的一个温度值。
[0075]对于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快充充电电路12,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普充指令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 15以第二电流对所述电芯13充电,所述第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电流;还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停充指令时,断开通过所述充电接口 15对所述电芯13充电的充电回路。
[0076]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果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接收到所述普充指令,充电设备依次经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和快充充电电路12对电芯13充电时,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仅支持以所述第二电流对电芯13充电。
[0077]作为本实施方式一具体实施案例,所述第二电流是低于所述第一电流的电流值。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流为低于3安培的电流,甚至所述第二电流为微安培级的电流。
[0078]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又一种优化组成架构,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79]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快充充电电路12,参见图7,包括主充电电路121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充电电路122。
[0080]在本实施方式中,需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充电,充电设备都会通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和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如果需要对电芯13进行大电流充电,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根据快充指令(由控制电路11输出的快充指令),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的充电通路;如果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为多个,在充电设备依次经过移动终端包括的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对所述电芯13充电时,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多个辅充电电路122是并联的,对电芯13充电时多个辅充电电路122并联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对电芯13的充电电流。
[0081]值得说明的是,充电设备经过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和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时,控制电路11可调整流过主充电电路121的充电电流。另外,控制电路11还可控制主充电电路121的导通或关断,以导通或关断通过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的充电回路。
[0082]参见图7,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普充指令时,依次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和所述电芯13的电通路,依次经过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主充电电路121以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芯13充电。
[008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具有普充模式和快充模式;当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接收到控制电路11输出的所述普充指令时,进入普通模式,仅通过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
[0084]具体地,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接收到控制电路11输出的所述普充指令时,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和所述电芯13的电通路,充电设备依次通过移动终端包括的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对电芯13充电的充电电流为所述第二电流。
[0085]参见图7,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还具体用于在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依次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和所述电芯13的电通路,依次经过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对所述电芯13充电,并且还依次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和所述电芯13的电通路,依次经过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对所述电芯13充电,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为一个或多个。
[0086]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接收到控制电路11输出的所述快充指令时,进入快充模式,不但通过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同时还通过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充电。
[0087]具体地,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接收到控制电路11输出的所述快充指令时,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和所述电芯13的电通路,充电设备依次通过移动终端包括的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主充电电路121对电芯13充电;与此同时,连通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和所述电芯13的电通路,充电设备依次通过移动终端包括的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充电;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为多个,在所述充电接口 15、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和所述电芯13形成的电通路中,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多个辅充电电路122是并联的,这样,多个辅充电电路122并联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对电芯13的充电电流。
[0088]作为本实施方式一实施案例,所述辅充电电路122为充电芯片。
[0089]在本实施案例中,控制电路11可控制充电芯片(辅充电电路122),调整经过所述充电芯片对电芯充电的充电电流。控制电路11还可控制充电芯片的导通或关断,以导通或关断通过充电芯片(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充电的充电回路。
[0090]优选的,所述主充电电路121也为充电芯片。
[0091]作为本实施方式一实施案例,所述辅充电电路122具有第一受控端CTL1、第二受控端CTL2、电芯端V2和充电端VI,所述电芯端V2与所述电芯13电连接,所述充电端Vl与所述充电接口 15电连接,所述第一受控端CTLl和所述第二受控端CTL2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11电连接;
[0092]所述辅充电电路122,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受控端CTLl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导通所述充电端Vl和所述电芯端V2 ;
[0093]所述辅充电电路122,还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二受控端CTL2接收到所述断开指令时,断开所述充电端Vl与所述电芯端V2的电连接,所述断开指令由所述控制电路11输出。
[0094]在本实施案例中,控制电路11向所述快充充电电路12输出快充指令,具体为:控制电路11会一个或多个所述辅充电电路122发送所述快充指令,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的辅充电电路122为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122。
[0095]具体地,对于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每个辅充电电路122,所述辅充电电路122从所述第一受控端CTLl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导通所述充电端Vl和所述电芯端V2,充电设备可依次经过通过移动终端包括的所述充电接口 15和所述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充电。
[0096]另在本实施案例中,当不需要通过某个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充电时,所述控制电路11会向该辅充电电路122输出所述断开指令;该辅充电电路122从所述第二受控端CTL2接收到所述断开指令时,断开所述充电端Vl与所述电芯端V2的电连接,即断开通过该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充电的充电回路,停止通过该辅充电电路122对电芯13充电。
[0097]图8示出了辅充电电路122的一种具体电路,为了便于描述,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0098]优选地,参见图8,所述辅充电电路122包括: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第三肖特基二极管D3、NPN型三极管Ql以及开关模块;
[0099]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分别对应地为所述辅充电电路122的电芯端V2、充电端V1、第一受控端CTLl以及第二受控端CTL2,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对应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和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所述第三肖特基二极管D3的阳极和阴极分别对应地接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地,所述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l的阳极和阴极分别对应地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对应地接所述第一电容Cl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对应地接所述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的阴极和地,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分别对应地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地,所述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和受控端分别对应地接所述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
[0100]在具体应用中,当辅充电电路122从第一受控端CTLl接收到快充指令(具有上升沿的高电位的快充指令)时,所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也接收到高电位的电信号;继而,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端电连通,形成所述充电端Vl经过开关模块到所述电芯端V2的电通路,进而,从移动终端的充电接口 15所接入的电信号可经过辅充电电路122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进行充电;继而,通过第一肖特基二极管D1、第二肖特基二极管D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形成的分压电路,持续将所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置为高电位。
[0101]当辅充电电路122从第二受控端CTL2接收到控制电路11输出的高电位的断开指令时,NPN型三极管Ql导通,继而所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接收到低电位的电信号,断开开关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一端之间的电连接,从而断开充电端Vl到电芯端V2的电通路,停止经过辅充电电路122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的充电。
[010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一开关芯片Ul和第二开关芯片U2 ;所述第一开关芯片Ul的源极脚S1、第二开关芯片U2的源极脚S2以及第二开关芯片U2的栅极脚G2分别对应地为所述开关模块的第二端、第一端以及受控端,所述第一开关芯片Ul的栅极脚Gl和漏极脚Dl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芯片U2的栅极脚G2和漏极脚D2对应相接。
[0103]具体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接收到高电位的电信号时,第一开关芯片Ul的栅极脚Gl和第二开关芯片U2的栅极脚G2也同时接收到高电位的电信号,进而所述第一开关芯片Ul的源极脚SI与漏极脚Dl电性导通,所述第二开关芯片U2的源极脚S2与漏极脚D2电性导通,进而第一开关芯片Ul的源极脚SI与第二开关芯片U2的源极脚S2形成电通路,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电连通。
[0104]相反地,开关模块的受控端接收到低电位的电信号时,第一开关芯片Ul的栅极脚Gl和第二开关芯片U2的栅极脚G2也同时接收到低电位的电信号,进而所述第一开关芯片Ul的源极脚SI与漏极脚Dl不能电性导通,所述第二开关芯片U2的源极脚S2与漏极脚D2不能电性导通,进而第一开关芯片Ul的源极脚SI与第二开关芯片U2的源极脚S2不能形成电通路,断开开关模块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电连接;不能经过辅充电电路122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充电。
[0105]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充电接口包括:P个电源线和Q个地线;其中,所述P大于1,所述Q大于I。
[0106]在本【具体实施方式】,现有技术的移动终端仅具有MICRO USB接口,该MICROUSB接口仅包括一个电源线和一根地线,因此通过该MICRO USB接口仅能对移动终端的电芯13进行小电流充电(充电电流通常为毫安级);相对于现有的MICR0USB接口,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移动终端,其具有的充电接口 15包括的电源线至少为两个,其具有的充电接口 15包括的地线也至少为两个。这样,在充电设备通过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充电接口 15对电芯13充电时,可同时经过多个电源线和多个地线形成充电回路,能够有效提高经过该充电接口 15对电芯13充电的充电电流。
[0107]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芯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相互适用。
[01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所述电芯包括加热膜;所述加热膜,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010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膜内设有加热元件;
[0110]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得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0111]优选地,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大阻值的电阻丝,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以曲折迂回的方式内设于所述加热膜。
[01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芯,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电芯电连接。
[011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加热电路,在电芯与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与加热膜电连接,所述加热膜套贴于所述电芯; 所述加热膜将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内设有加热元件,在所述电芯与所述电芯槽卡合的状态下所述加热电路与所述加热元件电连接; 所述加热元件将所述加热电路输出的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得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大阻值的电阻丝,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以曲折迂回的方式内设于所述加热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控制电路和快充充电电路;所述快充充电电路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快充充电电路和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电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电芯的温度,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温度; 所述加热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输出的所述加热指令;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时输出的所述快充指令,在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充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电路具有供电端、加热端和第三受控端;所述供电端接所述充电接口,所述加热端接所述加热膜,所述第三受控端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加热电路从所述第三受控端接收到由所述控制电路输出的加热指令时,导通所述供电端与所述加热端的电连接; 所述加热电路具体包括: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十一 NPN型三极管和第十二 P型MOS管; 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为所述加热电路的第三受控端,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的源极和漏极对应为所述加热电路的所述供电端和所述加热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 NPN型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对应接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的栅极和地,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接所述第十二 P型MOS管的源极和栅极。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温度检测电路和快充充电电路;所述快充充电电路电连接在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芯之间,所述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快充充电电路和所述温度检测电路电连接; 所述温度检测电路检测所述电芯的温度,向所述控制电路输出所述温度; 所述加热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低于第一温度时输出的所述加热指令;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温度时输出的所述快充指令,在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以第一电流对所述电芯充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所述加热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检测电路输出的、所述电芯的温度达到第三温度时输出的停止指令,在接收到所述停止指令时断开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所述第三温度高于所述第一温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口包括:P个电源线和Q个地线; 其中,所述P大于1,所述Q大于I。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高于或等于第二温度、且所述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温度时输出的普充指令,在接收到所述普充指令时通过所述充电接口以第二电流对所述电芯充电,所述第二电流小于所述第一电流,所述第二温度小于所述第一温度;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接收由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温度低于所述第二温度时输出的停充指令,在接收到所述停充指令时断开通过所述充电接口对所述电芯充电的充电回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快充充电电路包括主充电电路,所述快充充电电路还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充电电路;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在接收到所述普充指令时,依次连通所述充电接口、所述主充电电路和所述电芯的电通路,依次经过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主充电电路以所述第二电流对所述电芯充电; 所述快充充电电路在接收到所述快充指令时,依次连通所述充电接口、所述主充电电路和所述电芯的电通路,依次经过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主充电电路对所述电芯充电,并且还依次连通所述充电接口、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和所述电芯的电通路,依次经过所述充电接口和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对所述电芯充电,所述快充指令指定的辅充电电路为一个或多个。
11.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权利要求I至10任一项所述的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电芯电连接。
12.—种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包括加热膜; 所述加热膜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以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内设有加热元件; 所述加热元件将电能转换为热能,使得所述热能对所述电芯加热。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大阻值的电阻丝,所述大阻值的电阻丝以曲折迂回的方式内设于所述加热膜。
【文档编号】H02J7/00GK204156553SQ201420500722
【公开日】2015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日
【发明者】吴克伟 申请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