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541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充电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电组合,包括:电能装置,包括一接收线圈,该接收线圈能接收电能;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线圈,该发射线圈能为电能装置无线充电;其中,电能装置还包括:电池元件,能存储电能;电能壳体,容纳有接收线圈和电池元件;充电装置包括:充电基座,容纳有发射线圈且形成有一个用于使发射线圈为电能装置充电的充电区域;其中,充电基座包括:基座限位部,能使电能装置处于充电区域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电能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接收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平行于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组合能够实现无线的快速高效充电。
【专利说明】充电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组合,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组合。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电动工具的便携性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开始出现了能直接给电动工具供电的电池包,电池包与电动工具可拆卸连接,这样,工作时,则不要在电动工具上连接较长的充电线而给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当需要充电时需要把电池包从电动工具中取出,通过电池包的连接片与充电器电连接,进行充电,而要实现充电过程,不仅需要用户把电池包从电动工具中拔出,还需要把电池包仔细与充电器对准,也非常不方便。
[0003]为此,无线充电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无线充电器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电池包充电的方便性。但是现有无线充电系统基本没有与电池包匹配的限位结构,导致用户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很难使电池包放入无线充电系统的指定位置,使得电池包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线圈很难对齐,从而降低充电效率。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高效充电的充电组合。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充电组合,包括:
[0007]电能装置,包括一接收线圈,该接收线圈能接收电能;
[0008]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线圈,该发射线圈能为电能装置无线充电;
[0009]其中,电能装置还包括:
[0010]电池元件,能存储电能;
[0011]电能壳体,容纳有接收线圈和电池元件;
[0012]充电装置包括:
[0013]充电基座,容纳有发射线圈且形成有一个用于使发射线圈为电能装置充电的充电区域;
[0014]其中,充电基座包括:
[0015]基座限位部,能使电能装置处于充电区域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0016]电能装置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接收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平行于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
[0017]进一步地,充电基座包括:基座外壳,其包括一放置台面;其中,充电区域位于放置台面中。
[0018]进一步地,放置台面为平面,且垂直于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
[0019]进一步地,基座限位部包括:形成于充电区域的边缘处且凸出于放置台面的限位凸起。
[0020]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的平面内,限位凸起为封闭。
[0021]进一步地,限位凸起的内壁平行于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
[0022]进一步地,限位凸起在垂直于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磁场方向的平面内围成一个圆形区域。
[0023]进一步地,限位凸起与放置台面由基座外壳一体成型。
[0024]进一步地,充电装置为充电器,电能装置为电池包或具有电池元件的电动工具。
[0025]进一步地,电能装置还包括:电能端子,其能将电能引入电能装置;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端子,其能与电能端子接触且为电能装置充电。
[00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在充电基座上设置充电区域和基座限位部,从而能够很容易的将电能装置放置到能够指定的能够充电的充电区域中,从而实现快速高效充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组合的整体结构立体图;
[0028]图2所示为图1中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所示为图1中的电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所示为图3中的电能装置的仰视图;
[0031]图5所示为图1中的充电组合的俯视图,此时电能壳体相对充电基座位于第一位置;
[0032]图6所示为图1中的充电组合的俯视图,此时电能壳体相对充电基座位于第二位置;
[0033]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0036]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充电组合,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给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充电组合的整体结构立体图。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充电组合1包括:充电装置100和电能装置200,充电装置100能够通过无线信号给电能装置200进行充电。
[0037]图2所示为图1中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1中的电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3中的电能装置的仰视图。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4:
[0038]充电装置100用于将电能输出至电能装置200中,其包括:充电基座11、以及发射线圈12。电能装置200能够接收充电装置100输出的电能,其包括:电能壳体21、接收线圈22以及电池元件(图未示)。
[0039]发射线圈12用于发射电能为电能装置200无线充电,接收线圈22能接收发射线圈12发出的电能。发射线圈12、接收线圈22的结构可以为空间螺旋环绕状,也可以为平面螺旋环绕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发射线圈12和接收线圈22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发射线圈12具有第一固有谐振频率,接收线圈22具有第二固有谐振频率,当发射线圈12的信号频率工作在第一固有谐振频率附近、接收线圈22的信号频率工作在第二固有谐振频率附近时,发射线圈12与接收线圈22靠近发生磁场耦合,并具有一耦合系数,从而实现两者的电能传输。
[0040]电能壳体21可以用于收容接收线圈22和电池元件,电能壳体2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电池元件设置于电能壳体21内,用于为电能装置200存储电能。
[0041]以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中,充电装置100与电能装置200的结构配合关系:
[0042]参照图2所示,充电基座11内容纳有发射线圈12,且充电基座11上还形成了一个充电区域111。该充电区域111用于使得电能装置200位于该充电区域111内时,能够使得发射线圈12为电能装置200进行充电,也即是说对于操作人员来说,该充电区域111即为电能装置200的充电时应当位于的区域,这样操作人员在需要给电能装置200进行充电时,只需要将电能装置200对应的放置到该充电区域111时,即能实现充电装置100为电能装置200进行无线充电。
[0043]为了使得发射线圈12和接收线圈22能够取得更大的耦合系数,从而使得两者之间实现快速高效的充电,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基座11上还包括:基座限位部112,该基座限位部112用于限制电能装置200的位置。
[0044]图5所示为图1中的充电组合的俯视图,此时电能壳体相对充电基座位于第一位置;图6所示为图1中的充电组合的俯视图,此时电能壳体相对充电基座位于第二位置。请一并参照图1至图6,基座限位部112与电能壳体21配合,使得电能装置200位于充电区域111中时至少具有第一位置(图5所示)和第二位置(图6所示),且在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接收线圈22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平行于电能装置200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这里 申请人: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所示,这里的发射线圈12或者接收线圈22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指的是,根据安培定则也即是右手螺旋定则确定的南北极的相对方向,如2中的直线L的方向,也即是发射线圈12发出的磁场中所有磁场的总体方向,而非是发射线圈12发出的磁场中的任意一点的磁场方向。从而在该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因为两者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相互平行,使得两者之间位于相对较好的耦合位置,从而发射线圈12和接收线圈22之间产生的磁场耦合系数较大,充电效率高,而且因为至少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这样操作人员在需要给电能装置200充电时,则能更容易的较准确的使电能装置200位于指定的充电区域111中,从而能够实现快速的充电。
[0045]更具体的,如图2所示,充电基座11还包括:基座外壳113,发射线圈12设置于该基座外壳113内部。基座外壳113具有一放置台面114,放置台面114为基座外壳113的表面中的一个平面。优选的,该放置台面114还垂直于发射线圈12根据安培定则所确定的磁场方向,充电区域111位于该放置台面114中,这样在充电时只需要将电能装置200置于放置台面114上的对应的充电区域111中即可。基座限位部112包括:限位凸起(图未标),该限位凸起形成于充电区域111的边缘处且凸出于放置台面11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限位凸起为形成于充电基座11上向内凹陷的凹槽(图未标),该凹槽的槽壁即形成了基座限位部112,凹槽的槽底面即为放置台面114,槽壁相对放置台面114凸出,也即是说该限位凸起与放置台面114均由基座外壳113所一体成型。优选的,在垂直于发射线圈12根据安培定则所确定的磁场方向的平面内,限位凸起为封闭的,且限位凸起的内壁平行于发射线圈12根据安培定则所确定的磁场方向,进一步的,该平面所围成的区域为圆形区域,该圆形区域即为充电区域111,也即是说,该凹槽为一圆柱形凹槽,该圆柱形凹槽所围成的圆形区域为充电区域111,圆弧形凹槽的内壁为基座限位部112。这样,当需要将电能装置200放置于放置台面114内的充电区域111中时,只要将电能装置200放入该圆柱形凹槽中,因为该圆柱形凹槽的槽底面即为放置台面114,圆柱形凹槽所围成的空间即为充电区域111,圆柱形凹槽的内壁即为基座限位部112,从而使得电能装置200在该凹槽内的任意位置均为以上所说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从而使得操作人非常容易的即能将电能装置200放置到指定的充电区域111中,从而避免因为没有找准电能装置200的准确位置导致无法实现快速充电的问题。
[0046]作为优选方案,发射线圈12位于放置台面114的正下方,发射线圈12在垂直于其根据安培定则所确定的磁场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位于充电区域111内,进一步的,电能装置200放置于充电区域111中时,其与放置台面114接触的平面为接触平面211,而接收线圈22在垂直于其根据安培定则所确定的磁场方向的平面内的投影也位于充电区域111内,也即是接收线圈22位于接触平面211的正下方,从而使得当电能装置200位于充电区域111内时,发射线圈12和接收线圈22两者之间产生更大的耦合系数,从而更好的实现快速尚效充电。
[0047]作为优选方案,该充电装置100为充电器,电能装置200为电池包或者为具有电池元件的电动工具。当需要无线充电时,只需将电池包或者电动工具直接放入到充电装置100的圆柱形凹槽中,即能实现快速高效充电。
[0048]作为优选方案,电能装置200还包括:电能端子23,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端子(图未示)。该电能端子23能将电能引入电能装置200,充电端子能与电能端子23接触为电能装置200充电。也即是说,充电装置100还可以通过充电端子和电能端子23的接触实现有线充电,这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有线充电或者无线充电,或者同时使用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两种方式为电能装置200充电,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减小充电时间,加快充电效率。
[0049]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在该实施例中,充电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区别仅在于限位凸起的结构不同。以下仅介绍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部分: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为自充电基座11的一个表面上向外凸伸出的环形壁面13,该环形壁面13的内壁形成了基座限位部131,充电基座11位于环形壁面13内的表面为放置台面132,环形壁面13和放置台面132所围成的空间为充电区域133。
[0050]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在该实施例中,充电装置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也大致相同,区别也仅在于限位凸起的结构不同。以下仅介绍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部分: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为自充电基座11的一个表面上向外凸伸出的多个凸台14,多个凸台14可以呈圆周排列,多个凸台14的不连续的内壁为基座限位部141,充电基座11位于多个凸台14内的表面为放置台面142,放置台面142与多个凸台14所围成的边缘不连续的区域为充电区域143。
[005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充电组合,包括: 电能装置,包括一接收线圈,该接收线圈能接收电能; 充电装置,包括一发射线圈,该发射线圈能为所述电能装置无线充电;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能装置还包括: 电池元件,能存储电能; 电能壳体,容纳有所述接收线圈和所述电池元件; 所述充电装置包括: 充电基座,容纳有所述发射线圈且形成有一个用于使所述发射线圈为所述电能装置充电的充电区域; 其中,充电基座包括: 基座限位部,能使所述电能装置处于所述充电区域中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所述电能装置在所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所述接收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平行于所述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基座包括:基座外壳,其包括一放置台面;其中,所述充电区域位于所述放置台面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台面为平面,且垂直于所述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限位部包括:形成于所述充电区域的边缘处且凸出于所述放置台面的限位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的平面内,所述限位凸起为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内壁平行于所述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的磁场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在垂直于所述发射线圈根据安培定则确定磁场方向的平面内围成一个圆形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放置台面由所述基座外壳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为充电器,所述电能装置为电池包或具有所述电池元件的电动工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所述的充电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能装置还包括:电能端子,其能将电能引入所述电能装置;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端子,其能与所述电能端子接触且为所述电能装置充电。
【文档编号】H02J17/00GK204205641SQ201420618023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3日
【发明者】董爱香, 倪桂功 申请人:南京德朔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