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1842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解决的问题:针对现有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内安装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均是采用两个单独的单回路开关组合为双向自动投切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且这单回路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采用的是真空泡灭弧室放入指定的绝缘盒中,安装到开关柜内。这种结构存在占用体积大,安装复杂,生产的工艺和零件比较多,一致性不高,且存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同时合上的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环网柜体、操作机构、负荷开关、接地操作机构和接地开关;操作机构、负荷开关、接地操作机构和接地开关均设置在环网柜体内;操作机构与负荷开关相连,操作机构驱动负荷开关的合闸、分闸;接地操作机构与接地开关相连,接地操作机构驱动接地开关的合闸、分闸。
【专利说明】_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内部充有一定压力的sf6的充气开关柜。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内安装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均是采用两个单独的单回路开关组合为双向自动投切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且这单回路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采用的是真空泡灭弧室放入指定的绝缘盒中,安装到开关柜内。这种结构存在占用体积大,安装复杂,生产的工艺和零件比较多,一致性不高,且存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同时合上的导致严重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内安装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均是采用两个单独的单回路开关组合为双向自动投切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且这单回路的负荷开关或者接地开关,采用的是真空泡灭弧室放入指定的绝缘盒中,安装到开关柜内。这种结构存在占用体积大,安装复杂,生产的工艺和零件比较多,一致性不高,且存在两个单独的负荷开关同时合上的导致严重事故发生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采用一体设计的负荷开关和一体设计的接地开关,来满足双向环网设备内此类开关柜的功能要求。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本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是充气开关柜,内充有一定压力的SF6,通过一个操作机构控制负荷开关来实现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接地开关也是通过一个接地操作机构来实现接地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此设备是可以实现左侧、右侧电源自动切换的,方便可靠又实用。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包括环网柜体、操作机构、负荷开关、接地操作机构和接地开关;所述操作机构、负荷开关、接地操作机构和接地开关均设置在环网柜体内;所述操作机构与负荷开关相连,操作机构驱动负荷开关的合闸、分闸;所述接地操作机构与接地开关相连,接地操作机构驱动接地开关的合闸、分闸;
[0008]所述负荷开关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所述负荷开关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
[0009]所述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
[0010]两个连接铜排;所述两个连接铜排固定设置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上端的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上;
[0011]两个进线铜排;所述两个进线铜排对称固定在连接铜排上;
[0012]两个出线铜排;所述两个出线铜排分别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下端的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上;
[0013]两个静触头;所述两个静触头分别对称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的下端,且两个静触头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出线铜排相连;
[0014]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两侧板上的轴孔内,所述主轴由设在其一端的操作机构驱动转动;
[0015]绝缘动触头外套筒;所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与两个连接铜排摆动式相连;
[0016]金属动触头内套筒;所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滑动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的内部,且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外表面与绝缘动触头外套筒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0017]动触头;所述动触头通过连接块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内腔里,且动触头紧固在连接块上;
[0018]绝缘连接套;所述绝缘连接套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下端部;
[0019]拨叉;所述拨叉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且沿主轴径向设置;所述拨叉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摆动式相连;
[0020]所述接地开关包括由三个开关串联而成,所述接地开关内的左侧合闸开关和接地开关内的右侧合闸开关分别共用同一根主轴;
[0021]所述开关包括输出铜排,中间绝缘安装板,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所述输出铜排与中间绝缘安装板相连;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同时设置在开关支架本体的左、右两侧上,且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位于中间绝缘安装板的两侧;
[0022]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均包括主轴;所述主轴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开关支架本体两侧板上的轴孔内,所述主轴由设在其一端的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0023]绝缘安装板;所述绝缘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开关支架本体上;
[0024]连接铜排;所述连接铜排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上;
[0025]第一静触头;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通过螺纹副固定设置在中间绝缘安装板上;所述右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上,且与连接铜排相连;
[0026]可动电极组件;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与第一静触头滑动式连接,且可动电极组件通过绝缘摆臂与主轴摆动式相连;所述绝缘摆臂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上;所述右侧合闸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与第一静触头滑动式连接,且可动电极组件通过绝缘摆臂与主轴摆动式相连;所述绝缘摆臂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上;
[0027]第二静触头;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二静触头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上,且与连接铜排相连,所述第二静触头与第一静触头相对设置;所述右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二静触头通过螺纹副固定设置在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上,且第二静触头与输出铜排相连,所述第二静触头与第一静触头相对设置;
[0028]所述可动电极组件包括金属连接套筒,绝缘安装套和绝缘摆臂;所述金属连接套筒与第一静触头滑动式相连;所述金属连接套筒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静触头紧密相连,金属连接套筒的另一端通过瓣状连接件与第一静触头紧密相连;所述绝缘安装套套装在金属连接套筒的外部,且与金属连接套筒相固连;所述绝缘摆臂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上,且沿主轴径向设置;所述绝缘摆臂的另一端与绝缘安装套摆动式相连。
[0029]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负荷开关内的负载开关还包括固定板和金属隔套;所述固定板与绝缘开关支架本体相连;所述金属隔套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和金属动触头内套筒之间,且金属隔套紧固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的外表面上。
[0030]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负荷开关内的负载开关内的绝缘动触头外套筒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套和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铜排上的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与两个连接铜排摆动式相连;所述拨叉通过对称设置在拨叉上端内表面上的一对拨叉转轴套和对称设置在绝缘连接套外表面上的一对绝缘连接套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拨叉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摆动式相连。
[0031]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负荷开关内的负载开关内的绝缘开关支架本体为对称式的分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绝缘开关支架本体采用对称式的分体结构,其作用是,便于拆卸安装和后期的维护。
[0032]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负荷开关内的三个负载开关通过两根螺杆同时对称贯穿绝缘开关支架本体的两侧,将三个负载开关相串联;所述每相邻两个负载开关之间设置有支撑套;所述支撑套设置在螺杆上。
[0033]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接地开关内的绝缘安装套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安装套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和对称设置在绝缘摆臂上的一对转轴套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摆臂与绝缘安装套摆动式相连。
[0034]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接地开关内的三个开关共用开关支架本体,开关支架本体为金属开关支架本体;所述开关支架本体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观察窗。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支架本体为金属开关支架本体,其作用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作为接地开关用的时候,金属开关支架本体与固定在柜体上接地;当本实用新型中的开关,就作为普通开关用时,对开关支架本体的导电性能就没有要求。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地开关在开关支架本体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观察窗,其作用是,开关支架本体上设计有观察用窗口,与柜体对应的观察窗配合使用可以直观的确认接地开关两侧接地的分合闸,可以有效防止合分闸操作后但实际接地开关没有有效的合分闸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了开关出现故障的几率,保证用户的安全。
[0035]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接地开关内的输出铜排为接地铜排,且与开关支架本体相连。
[0036]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接地开关内的开关还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连接中间绝缘安装板与绝缘安装板。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支撑杆的作用是,主要是起到支撑的作用。
[0037]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接地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还包括耐磨触头;所述耐磨触头固定设置在瓣状连接件的端头。本实用新型中的瓣状连接件是指采用多个一瓣一瓣的片状连接块通过锁紧簧将瓣状连接件与第一静触头紧密固连。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耐磨触头,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耐磨性;本实用新型中的耐磨触头的材质必须要满足机械强度高、阻燃系数高和绝缘性好的性能要求。
[0038]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操作机构也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下述的操作机构,此操作机构可以实现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本操作机构上实现设备四个状态的操作,且左侧合闸和右侧合闸的操作无法同时出现,有效地避免误操作的事故发生。
[0039]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操作机构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由前安装板、后安装板以及连接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的第一支撑柱构成;
[0040]转轴,所述的转轴由中心线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的主动轴和从动轴连接而成,所述的主动轴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上,从动轴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上;所述从动轴连接负荷开关内的主轴;
[0041]设置在支架上可用于驱动主动轴转动的电机;
[0042]第一连接板,所述的第一连接板呈L形,第一连接板的竖直部分固定在主动轴上;
[0043]设置在从动轴上的第一凸轮,所述的第一凸轮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限位槽,第一凸轮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的水平部分连接;
[0044]设置在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之间的环形安装板,所述的环形安装板通过第二支撑柱设置在后安装板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上设置滑动轴套;
[0045]从动机构,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从动轴上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所述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所述的第二连接板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二凸轮设置在第一凸轮与第三凸轮之间并且第二凸轮位于环形安装板内,所述的第二凸轮的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二限位槽;
[0046]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的两个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限位板靠近环形安装板一端的下部设置限位柱,所述的限位柱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内;
[0047]设置在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之间的第三支撑柱,所述的第三支撑柱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所述的第一扭力弹簧两端的扭臂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的下方;
[0048]套装在从动轴上的第二扭力弹簧,第二扭力弹簧两端的扭臂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板的左右两侧;
[0049]负荷开关固定架,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通过第四支撑柱固定在环形安装板上,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设置在负荷开关固定架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与第三微动开关左右对称设置。
[0050]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机构的优点是:1、本操作机构为一体式接地机构,加工简单,安装简洁方便,且机构之间存在互锁功能,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所以比现有的接地机构安全可靠,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2、本操作机构与传统的操作机构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操作机构的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不会有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3、本操作机构可以控制本实用新型中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本操作机构上实现设备4个状态的操作,且左侧合闸和右侧合闸的操作无法同时出现,有效地避免误操作的事故发生。4、本操作机构手动或者有电机驱动主动轴转动,与主动轴固定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一起绕着转轴转动,压缩第二扭力弹簧,从而带动从动机构,然后从动机构带动从动轴转动,从动轴转动从而使得与从动轴连接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的操作机构的负荷开关合闸或者分闸。从动轴上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一起转动,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一起转动,第二连接板转动到第一微动开关处,推动第一微动开关的动作簧片,第一微动开关闭合,如果是电机驱动的,则电机停止转动,第三微动开关一侧的负荷开关合闸,当第二连接板转动至第二微动开关处时,第二微动开关闭合,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且此时电机停止转动,第二连接板转动至第三微动开关处时,第三微动开关闭合,第一微动开关一侧的负荷开关合闸,且电机停止转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微动开关、第二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中每次只有一个出于闭合状态,其中第二微动开关闭合时,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均出于断开,也就是该负荷开关处于分闸状态,第一微动开关和第三微动开关其中一个闭合,则该负荷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因此只需要扳动主动轴使其转动至不同的位置即可以实现两侧的分闸或者合闸,而不需要设置两个操作机构,显然在一定的空间内设置一个操作机构要比设置两个操作机构更节省空间,整个环网机构内也不至于太过拥挤,便于操作机构的安装。本操作机构中同时还设置有电机,可以手动扳动主动轴,也可以由电机驱动主动轴转动而不用人工扳动,节省人力,具体操作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自形决定手动操作还是电机驱动操作。5、使用本操作机构给负荷开关带来的联锁状态是:当负荷开关左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右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负荷开关右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左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负荷开关左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右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当负荷开关右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左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6、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操作机构,解决了现有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中的负荷开关左侧合闸、分闸与右侧合闸、分闸需要两套操作机构才能实现,以及只能单独手动操作或者单独电动操作的技术缺陷。
[0051]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中的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之间设置轴套,所述的轴套上径向的开有通孔,从动轴上开有与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所述的通孔和盲孔中设置固定销。本实用新型中的轴套固定在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上,只需将轴套与从动轴固定即可以实现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与从动轴相固定,并且轴套与从动轴是可拆卸的,也就是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是可以从从动轴上拆卸的,方便更换。电机设置在支架的上部,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小齿轮,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大齿轮和第二小齿轮,所述的第一小齿轮与第一大齿轮相啮合,所述的主动轴上设置第二大齿轮,所述的第二小齿轮与第二大齿轮相啮合。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大齿轮和两个小齿轮的设置,可以对电机输出的转速进行调解,使转速降低到合适的数值,主动轴转动精度更易控制。
[0052]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操作机构还包括计数器,所述的计数器设置在支架的上部,所述的主动轴端部设置有连接盘,所述的连接盘与计数器由拉簧连接。主动轴的端部设置与计数器连接的连接盘,连接盘每转动转动一次,拉簧拉动计数器,使计数器计数增加一,可以很方便的记录两侧总的合闸与分闸的次数。
[0053]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地操作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接地操作机构也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下述的接地操作机构,此接地操作机构通过外接操作手柄可以实现接地开关的左侧接地合闸、分闸和右侧接地合闸、分闸,在本接地操作机构上实现设备四个状态的操作,且左侧和右侧的操作通过机构内部的挡板进行互锁,避免误操作的出现。
[0054]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地操作机构包括前安装板;
[0055]后安装板;所述后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与前安装板平行设置;
[0056]两个机械动作机构;所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均设置在前安装板上,所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高低设置;
[0057]两个限位柱;所述两个限位柱均设置在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之间,所述两个限位柱与前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限定机械动作机构的位置;
[0058]弹簧动作机构;所述弹簧动作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前述的两个机械动作机构相连;
[0059]两个从动限位板;所述两个从动限位板均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上,所述两个从动限位板与前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一一对应设置;所述从动限位板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的扇形角度为50°?65° ;所述从动限位板上与第三限位槽相对面上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四限位槽,所述第四限位槽的扇形角度为105°?120° ;所述从动限位板上的第三限位槽的设置位置对应于限位柱的设置位置;
[0060]机械动作机构包括转动轴,限位板和挡板;转动轴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上,且一端伸出前安装板;限位板固定设置在转动轴的另一端;挡板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且靠近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扇形角度为70°?85° ;所述限位板上与第一限位槽相对面上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扇形角度为90°?105° ;所述挡板的中心线与限位板上的第一限位槽的一侧边线之间形成一个角度为10°?20°的锐角A ;所述限位柱的安装位置对应于第一限位槽;
[0061]弹簧动作机构包括第一拨叉,第二拨叉,压簧,第一转轴限位柱,第二转轴限位柱,第一转动联接板和第二转动联接板;所述第一转动联接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柱上,且第一转动联接板位于靠近第一转轴限位柱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转动联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前述一个机械动作机构内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轴限位柱转动设置在第一拨叉内;所述第一转轴限位柱的一端对应于前述一个从动限位板上的第四限位槽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转轴限位柱的另一端对应于前述一个机械动作机构内限位板上的第二限位槽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二转动联接板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限位柱上,且第二转动联接板位于靠近第二转轴限位柱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转动联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前述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内的转动轴上;所述第二转轴限位柱转动设置在第二拨叉内;所述第二转轴限位柱的一端对应于前述另一个从动限位板上的第四限位槽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二转轴限位柱的另一端对应于前述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内限位板上的第二限位槽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拨叉上的拨叉轴插入第二拨叉上的拨叉轴套内;所述压簧装在第二拨叉上的拨叉轴套内,且限位于第一拨叉和第二拨叉之间。
[0062]本接地操作机构的优点是:1、本接地操作机构为一体式接地机构,加工简单,安装简洁方便,且机构之间存在互锁功能,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所以比现有的接地机构安全可靠,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2、本接地操作机构与传统的操作机构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接地机构的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不会有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3、本接地操作机构通过外接操作手柄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的左侧接地合闸分闸和右侧接地合闸分闸,在本操作机构上实现设备四个状态的操作,且左侧和右侧的操作通过机构内部的挡板进行互锁,避免误操作的出现。4、使用本接地操作机构给接地开关带来的联锁状态是:当接地开关左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右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接地开关右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左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接地开关左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右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当接地开关右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左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
[0063]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中的接地操作机构还包括机械自锁机构、从动轴接头和手动操作板;所述从动轴接头与从动限位板相连;所述手动操作板固定设置在转动轴的端部;所述机械自锁机构包括指示板,第一联动板,联接板,第二联动板和引出轴;所述指示板固定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联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指示板,另一端固定连接联接板的一端;所述联接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联动板的一端;所述第二联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引出轴;所述第二联动板的中部位置通过连接杆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上。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机械自锁机构的作用是,用于在使用时,防止相关检修工作人员带电操作,有效地的保证了操作者的人身安全,同时在使用时,通过在引出轴的端部设置限位销轴,当外接的开关一侧分闸以后,通过限位销轴将柜体的门板固定住,使得操作者容易识别此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从动轴接头的作用是,用于方便与外部开关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手动操作板的作用是,方便操作者手动时与操作手柄的连接。
[0064]进一步改进,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环网柜体也能达到预期的技术效果;但是本实用新型优先采用下述的环网柜体。
[0065]本实用新型中的环网柜体由柜体面板围成的柜体和设置在柜体上不少于一个的柜体观察窗,所述的柜体内设置有将柜体分割开的柜体隔板,所述的柜体观察窗包括观察筒和设置在观察筒两端的透明面板,所述的观察筒的一端固定在柜体面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柜体隔板上。本实用新型在开关柜上设置柜体观察窗,可以观察到开关柜内的接地开关,接地开关设置在柜体隔板上,观察筒与柜体隔板连接的一端正对这接地开关,且观察筒的两端均设置有透明的面板,因此可以透过观察筒观察开关柜内接地开关的分合状态,不仅可以听到接地开关合闸碰撞的声音,而且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接地开关合闸的过程与合闸的结果,可以确认接地开关是否完全合闸,确保接地开关合闸,以免在后续的工作过程中对用户造成安全威胁。
[0066]进一步改进,观察筒与柜体面板连接的一端设置后法兰,后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柜体面板上;所述的观察筒与柜体隔板连接的一端设置前法兰,所述的前法兰通过螺母固定在柜体隔板上。观察筒与柜体隔板连接的一端设置前法兰,所述的前法兰通过螺母固定在柜体隔板上。法兰连接即可拆卸,又方便安装。
[006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前法兰与柜体隔板之间设置有挡圈。挡圈对透明面板起到固定的作用,防止透明面板松动或者脱落。
[006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挡圈上套有O型密封圈。设置密封圈,增强设备的密封性能。
[006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透明面板是玻璃面板。玻璃面板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通透性好,能清晰的观察到开关柜内接地开关的分合闸状态。
[0070]本实用新型中的环网柜体的优点,通过柜体观察窗能方便的观察接地回路的状态,给操作前提供的了参考,可以直观的确认接地开关两侧接地的分合闸,可以有效防止合分闸操作后但实际接地开关没有有效的合分闸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了开关出现故障的几率,保证用户的安全。
[0071]本实用新型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0072]1.本实用新型设备与传统设备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设备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不会有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
[0073]2.本实用新型设备内负荷开关与传统的负荷开关相比,操作简便,体积减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减少了故障率,本负荷开关结构有利于设备有效工作,且成本低,使用户易学易操作,同时杜绝了双侧同时合闸的误操作。本负荷开关通过操作机构驱动一根主轴可以控制本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一个主回路上实现设备4个状态。本负荷开关通过设置在主轴一端的操作机构驱动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当左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右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右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左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左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右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当右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左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本负荷开关内的挡板能在负荷开关合闸时使接地开关不能闭合,当负荷开关分闸时接地开关才能进行分合闸操作,有效的防止了安全事故发生。
[0074]3.本实用新型设备内的接地开关与传统的接地开关相比,本接地开关为一体式接地开关,加工简单,安装简洁方便,且机构之间存在互锁功能,不会出现误操作的情况,所以比现有的接地机构安全可靠,成本低,安装简单方便等优点。本接地开关采用触头压力式的接触,通过灭弧罩来辅助灭弧,比传统的接触好,灭弧效果好。传统的会有刀闸片表面出现不平,或者角度偏离,都会导致接触不好,电阻过高,从而是接触面大量发热,会出现安全事故。本接地开关在安装板上设计有观察用窗口,与柜体对应的观察窗配合使用可以直观的确认接地开关两侧接地的分合闸,可以有效防止合分闸操作后但实际接地开关没有有效的合分闸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了开关出现故障的几率,保证用户的安全。本接地开关通过设置在主轴一端的接触操作机构驱动接地开关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当左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右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右侧处于分闸状态时,那么左侧可以进行合闸和分闸操作;当左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右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当右侧处于合闸状态时,那么左侧无法进行合闸只能是分闸状态。本接地操作机构内的机械自锁机构能在接地开关分闸时使环网柜体上对应侧门板不能打开,当接地开关合闸时环网柜体对应侧门板才能打开,有效的防止了安全事故发生。
[0075]4.环网柜体上的柜体观察窗与接地开关内安装板上的观察窗预留窗口配合使用,能方便的观察接地开关的状态,给操作前提供的了参考,可以直观的确认接地开关两侧接地的分合闸,可以有效防止合分闸操作后但实际接地开关没有有效的合分闸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了开关出现故障的几率,保证用户的安全。
[0076]5.本实用新型设备在投入使用时,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系统的左侧合闸分闸和右侧合闸分闸,在一个主回路上实现设备四个状态的实现;可以控制外部设备系统的左侧、右侧电源自动切换的,方便可靠又实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77]图1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78]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79]图3是负荷开关的立体图。
[0080]图4是图3的主视图。
[0081]图5是负载开关的主视图。
[0082]图6是负载开关的剖视图。
[0083]图7是负载开关的左侧合闸状态的主视图。
[0084]图8是操作机构的左视图。
[0085]图9是操作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86]图10是反映操作机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87]图11是反映操作机构中第一凸轮与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0088]图12是反映操作机构中第二凸轮与第三凸轮的结构示意图。
[0089]图13是反映操作机构中主动轴与从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0090]图14是图14的N-N剖视图。
[0091]图15是接地开关的剖视图。
[0092]图16是接地开关的左侧合闸状态的主视图。
[0093]图17是接地开关的立体图。
[0094]图18是接地开关的俯视图。
[0095]图19是接地开关的主视图。
[0096]图20是接地操作机构的第一立体图(注图中未画图出机械自锁机构)。
[0097]图21是接地操作机构的第二立体图。
[0098]图22是接地操作机构的第三立体图。
[0099]图23是接地操作机构的俯视图。
[0100]图24是接地操作机构的后视图,其视图方向是从后安装板看向前安装板(注,图中隐藏掉了后安装板)。
[0101]图25是接地操作机构的左侧合闸状态的前视图,其视图方向是从前安装板看向后安装板(注,图中隐藏掉了前安装板)。
[0102]图26是接地操作机构的分闸状态的前视图,其视图方向是从前安装板看向后安装板(注,图中隐藏掉了前安装板)。
[0103]图27是接地操作机构的右侧合闸状态的前视图,其视图方向是从前安装板看向后安装板(注,图中隐藏掉了前安装板)。
[0104]图28是机械动作机构的立体图。
[0105]图29是机械动作机构的主视图。
[0106]图30是弹簧动作机构的立体图。
[0107]图31是环网柜体的结构示意图。
[0108]图32是环网柜体中观察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10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图32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011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11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如下:
[0112]本实施例中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包括:环网柜体5、操作机构4、负荷开关3、接地操作机构2和接地开关I ;操作机构4、负荷开关3、接地操作机构2和接地开关I均设置在环网柜体5内;操作机构4与负荷开关3相连,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的合闸、分闸;接地操作机构2与接地开关I相连,接地操作机构2驱动接地开关I的合闸、分闸。如图1-2所示。
[0113]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3和操作机构4通过设置在操作机构4内从动轴4.5 —端头的连接套4.5.1与设置在负荷开关3内主轴3.1—端头的连接法兰3.1.1相连,实现了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与操作机构4内的从动轴4.5相连,从而实现了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分闸与右侧合闸、分闸。接地开关I和接地操作机构2通过设置在接地操作机构2内的从动轴接头2.2与接地开关I内的主轴1.14相连,从而实现了接地操作机构2驱动接地开关I的左侧合闸与右侧合闸。
[0114]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3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负荷开关3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3.1o本实施例负荷开关3中的三个负载开关通过两根螺杆3.17同时对称贯穿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两侧,将三个负载开关相串联;每相邻两个负载开关之间设置有支撑套3.12 ;支撑套3.12设置在螺杆3.17上。
[0115]如图5-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两个连接铜排
3.7,两个进线铜排3.6,两个出线铜排3.11,两个静触头3.10,主轴3.1,绝缘动触头外套筒
3.4,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动触头3.13,绝缘连接套3.16,拨叉3.9,固定板3.2和金属隔套 3.14。
[0116]如图5-7所示。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 ;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为对称式的分体结构。两个连接铜排3.7固定设置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的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上。两个进线铜排3.6对称固定在连接铜排3.7上。两个出线铜排3.11分别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的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上。两个静触头3.10分别对称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下端,且两个静触头3.10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出线铜排3.11相连。主轴3.1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两侧板上的轴孔内,主轴3.1由设在其一端的操作机构4驱动转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本实施例中的绝缘动触头外套筒
3.4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套和分别设置在两个连接铜排3.7上的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滑动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部,且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与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表面滑动配合。动触头3.13通过连接块3.15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内腔里,且动触头3.13紧固在连接块3.15上。绝缘连接套3.16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下端部。拨叉3.9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且沿主轴3.1径向设置;所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本实施例中的拨叉3.9通过对称设置在拨叉3.9上端内表面上的一对拨叉转轴套和对称设置在绝缘连接套3.16外表面上的一对绝缘连接套转轴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固定板3.2与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相连;金属隔套3.14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和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之间,且金属隔套3.14紧固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上。
[0117]如图8-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采用的操作机构4包括支架由前安装板4.1、后安装板4.2以及连接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的第一支撑柱4.3构成;计数器4.32设置在支架的上部,主动轴4.4端部设置有连接盘4.33,连接盘4.33与计数器4.32由拉簧4.34连接。转轴由中心线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的主动轴4.4和从动轴4.5连接而成,主动轴4.4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上,从动轴4.5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从动轴4.5连接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o设置在支架上可用于驱动主动轴4.4转动的电机4.6。电机4.6设置在支架的上部,电机4.6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小齿轮4.28,支架上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大齿轮4.29和第二小齿轮4.30,第一小齿轮4.28与第一大齿轮4.29相啮合,主动轴4.4上设置第二大齿轮4.31,第二小齿轮4.30与第二大齿轮4.31相啮合。第一连接板4.7呈L形,第一连接板4.7的竖直部分固定在主动轴4.4上。设置在从动轴4.5上的第一凸轮4.8,第一凸轮4.8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限位槽4.9,第一凸轮4.8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4.7的水平部分连接。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之间的环形安装板
4.10,环形安装板4.10通过第二支撑柱4.11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第二支撑柱4.11上设置滑动轴套4.12 ;从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4.15,第二连接板4.15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板4.7的下方,第二凸轮4.13设置在第一凸轮4.8与第三凸轮4.14之间并且第二凸轮4.13位于环形安装板4.10内,第二凸轮4.1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二限位槽4.16。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的两个限位板4.17,限位板
4.17左右对称设置,限位板4.17靠近环形安装板4.10 一端的下部设置限位柱4.18,限位柱4.18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4.16内;设置在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之间的第三支撑柱4.19,第三支撑柱4.19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4.20,第一扭力弹簧4.20两端的扭臂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4.17的下方;套装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扭力弹簧4.37,第二扭力弹簧4.37两端的扭臂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板4.15的左右两侧。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设置轴套4.25,轴套4.25上径向的开有通孔4.26,从动轴4.5上开有与通孔
4.26相对应的盲孔4.27,通孔4.26和盲孔4.27中设置固定销。负荷开关固定架4.21,负荷开关固定架4.21通过第四支撑柱4.38固定在环形安装板4.10上,负荷开关固定架4.21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4.22、第二微动开关4.23和第三微动开关4.24,第二微动开关4.23设置在负荷开关固定架4.21的底部,第一微动开关4.22与第三微动开关4.24左右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微动开关4.22的信号输出端、第二微动开关4.23的信号输出端和第三微动开关4.24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与电机4.6连接。
[0118]如图15-1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接地开关I包括由三个开关串联而成,接地开关I内的左侧合闸开关和接地开关内的右侧合闸开关分别共用同一根主轴1.14 ;接地开关I内的三个开关共用开关支架本体1.13,开关支架本体1.13为金属开关支架本体;开关支架本体1.13的两侧板上设置有观察窗1.13.1。输出铜排1.8为接地铜排,且与开关支架本体
1.13相连。
[0119]开关包括输出铜排1.8,中间绝缘安装板1.7,支撑杆1.4,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
[0120]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均包括主轴1.14,绝缘安装板1.12,连接铜排1.11,第一静触头1.10,1.10 ',可动电极组件1.5,1.5 '和第二静触头1.9,1.9 '。
[0121]可动电极组件1.5,1.5 '包括金属连接套筒1.5.4,绝缘安装套1.5.1,耐磨触头1.19和绝缘摆臂1.5.5。
[0122]本实施例开关内的输出铜排1.8与中间绝缘安装板1.7相连;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同时设置在开关支架本体1.13的左、右两侧上,且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位于中间绝缘安装板1.7的两侧。支撑杆1.4连接中间绝缘安装板1.7与绝缘安装板 1.12。
[0123]本实施例开关内的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均包括主轴1.14,绝缘安装板
1.12,连接铜排1.11,第一静触头1.10,1.1(Γ,可动电极组件1.5,1.5 ^和第二静触头1.9,1.9 ’ ;主轴1.14的两端安装在开关支架本体1.13两侧板上的轴孔内,主轴1.14由设在其一端的驱动机构驱动转动;绝缘安装板1.12固定设置在开关支架本体1.13上;连接铜排1.11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1.12上;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1.10 '通过螺纹副固定设置在中间绝缘安装板1.7上;右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1.10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1.12上,且与连接铜排1.11相连;左侧合闸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1.5 '与第一静触头1.10 '滑动式连接,且可动电极组件1.5 '通过绝缘摆臂1.5.5与主轴1.14摆动式相连;绝缘摆臂1.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右侧合闸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
1.5与第一静触头1.10滑动式连接,且可动电极组件1.5通过绝缘摆臂1.5.5与主轴1.14摆动式相连;绝缘摆臂1.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二静触头1.9'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1.12),且与连接铜排1.11相连,第二静触头1.9'与第一静触头1.10 '相对设置;右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二静触头1.9通过螺纹副固定设置在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1.10 ’上,且第二静触头1.9与输出铜排1.8相连,第二静触头
1.9与第一静触头1.10相对设置。
[0124]本实施例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1.5,1.5 '包括金属连接套筒1.5.4,绝缘安装套1.5.1和绝缘摆臂1.5.5 ;金属连接套筒1.5.4与第一静触头1.10滑动式相连;金属连接套筒1.5.4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5.2与第一静触头1.10紧密相连,金属连接套筒1.5.4的另一端通过瓣状连接件1.5.3与第一静触头1.10紧密相连;绝缘安装套1.5.1套装在金属连接套筒1.5.4的外部,且与金属连接套筒1.5.4相固连;绝缘摆臂1.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且沿主轴1.14径向设置;绝缘安装套1.5.1的另一端通过对称设置在绝缘安装套1.5.1外表面上的一对转轴和对称设置在绝缘摆臂1.5.5上的一对转轴套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绝缘摆臂1.5.5与绝缘安装套1.5.1摆动式相连。耐磨触头1.19固定设置在瓣状连接件1.5.3的端头。
[0125]本实施例中的所采用的接地操作机构2包括前安装板2.3,后安装板2.1,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两个限位柱2.10,弹簧动作机构2.9,机械自锁机构2.6,从动轴接头2.2和两个从动限位板2.11 ;如图20-27所示。
[0126]机械动作机构2.8包括转动轴2.8.1,手动操作板2.5,限位板2.8.2和挡板
2.8.3。如图28和29所示。
[0127]弹簧动作机构2.9包括第一拨叉2.9.1,第二拨叉2.9.2,压簧2.9.3,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第一转动联接板2.9.6和第二转动联接板2.9.7。如图30所示。
[0128]机械自锁机构2.6包括指示板2.6.1,第一联动板2.6.2,联接板2.6.3,第二联动板2.6.4和引出轴2.6.5 ;如图20和21所示。
[0129]本实施例接地操作机构2内的后安装板2.1通过螺栓连接与前安装板2.3平行设置;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均设置在前安装板2.3上,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高低设置;两个限位柱2.10均设置在前安装板2.3和后安装板2.1之间,两个限位柱2.10与前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 一一对应设置用于限定机械动作机构2.8的位置;弹簧动作机构2.9的两端分别与前述的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相连;两个从动限位板2.11均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2.1上,两个从动限位板2.11与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对应设置;从动限位板2.11
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三限位槽2.11.1,第三限位槽2.11.1的扇形角度为59° ;从动限位板2.11上与第三限位槽2.11.1相对面上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四限位槽2.11.2,第四限位槽2.11.2的扇形角度为115° ;从动限位板2.11上的第三限位槽2.11.1的设置位置对应于限位柱2.10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中的从动轴接头2.2与从动限位板2.11相连,在使用时,从动轴接头2.2与外部设备开关上的主轴相连,用于带动外部设备开关上的主轴转动,从而带动外部设备开关的合闸与分闸。
[0130]本实施例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2.3上,且一端伸出前安装板2.3 ;限位板2.8.2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的另一端;挡板2.8.3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上,且靠近限位板2.8.2 ;限位板2.8.2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一限位槽2.8.2.1,第一限位槽2.8.2.1的扇形角度为79° ;限位板2.8.2上与第一限位槽
2.8.2.1相对面上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二限位槽2.8.2.2,第二限位槽2.8.2.2的扇形角度为96° ;挡板2.8.3的中心线与限位板2.8.2上的第一限位槽2.8.2.1的一侧边线之间形成一个角度为16°的锐角A ;限位柱2.10的安装位置对应于第一限位槽2.8.2.1 ;手动操作板2.5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的端部。
[0131]本实施例弹簧动作机构2.9内的第一转动联接板2.9.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柱2.9.4上,且第一转动联接板2.9.6位于靠近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的中间部位;第一转动联接板2.9.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前述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上;第一转轴限位柱2.9.4转动设置在第一拨叉2.9.1内;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的一端对应于前述一个从动限位板2.11上的第四限位槽2.11.2的设置位置,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的另一端对应于前述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限位板2.8.2上的第二限位槽2.8.2.2的设置位置;第二转动联接板2.9.7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限位柱2.9.5上,且第二转动联接板2.9.7位于靠近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的中间部位;第二转动联接板2.9.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前述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上;第二转轴限位柱2.9.5转动设置在第二拨叉2.9.2内;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的一端对应于前述另一个从动限位板
2.11上的第四限位槽2.11.2的设置位置,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的另一端对应于前述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限位板2.8.2上的第二限位槽2.8.2.2的设置位置;第一拨叉2.9.1上的拨叉轴插入第二拨叉2.9.2上的拨叉轴套内;压簧2.9.3装在第二拨叉2.9.2上的拨叉轴套内,且限位于第一拨叉2.9.1和第二拨叉2.9.2之间。
[0132]本实施例机械自锁机构2.6内的指示板2.6.1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上;第一联动板2.6.2的一端固定连接指示板2.6.1,另一端固定连接联接板2.6.3的一端;联接板
2.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联动板2.6.4的一端;第二联动板2.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引出轴2.6.5 ;第二联动板2.6.4的中部位置通过连接杆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2.3上。
[0133]如图31-3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环网柜体5,包括由柜体面板5.2围成的柜体5.1和设置在柜体5.1上的柜体观察窗5.3,所述的柜体5.1内设置有将柜体5.1分割成位于柜体5.1上部的通电回路箱体5.11与观察窗箱体5.12和位于柜体5.1下部的两个出线柜
5.13的柜体隔板5.6,所述的柜体观察窗5.3设置在观察窗箱体5.12内,所述的柜体观察窗5.3包括观察筒5.4和设置在观察筒5.4两端的透明面板5.5,所述的观察筒5.3的一端固定在柜体面板5.2上,另一端固定在柜体隔板5.6上。所述的观察筒5.4与柜体面板5.2连接的一端设置后法兰5.7,后法兰5.7通过螺栓固定在柜体面板5.2上。所述的观察筒
5.4与柜体隔板5.6连接的一端设置前法兰5.8,所述的前法兰5.8通过螺母固定在柜体隔板5.6上。所述的前法兰5.8与柜体隔板5.6之间设置有挡圈5.9。所述的挡圈5.9上套有O型密封圈5.10。所述的透明面板5.5是玻璃面板。所述的通电回路箱体5.11内设置接地开关(图中未示出),接地开关正对这柜体观察窗5.3的透明面板5.5,柜体观察窗5.3的数量根据接地开关的数量决定,即通电回路箱体5.11内设置几个接地开关,观察窗箱体
5.12内就设置几个柜体观察窗5.3,当接地开关合闸时,通过透明玻璃面板5.5即可观察接地开关,在常规的听声音判断接地开关的分闸与合闸的同时,还可以直观的观察到接地开关的分闸与合闸的过程以及分闸与合闸的结过,即接地开关分合闸最终的状态,以防止接地开关实际没有有效的分合闸,从而减少了开关出现故障的几率,保证用户的安全。
[0134]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0135]由于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3是由操作机构4独立驱动的;同时接地开关I是由接地操作机构2单独驱动的;因此本实施例在描述工作过程的时候,就以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合闸、分闸为一个整体进行说明。同理,就以接地操作机构2驱动接地开关I合闸、分闸为一个整体进行说明。
[0136]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实现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本实施例就以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左侧合闸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0137]本实施例中的负荷开关内的负载开关左侧合闸状态如图7所示。
[0138]操作机构4手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
[0139]外部接入的操作手柄顺时针方向扳动主动轴4.4,与主动轴4.4固定在一起的第一连接板4.7 —起绕着主动轴4.4转动,由于第一连接板4.7的水平部分与第一凸轮4.8的底部连接,而第一凸轮4.8是固定在从动轴4.5上的,所以从动轴4.5 一起转动,由于从动轴4.5上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与从动轴4.5是固定在一起的,所以从动轴4.5上的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和从动轴4.5 一起转动,由于负荷开关3和操作机构4通过设置在操作机构4内从动轴4.5 一端头的连接套4.5.1与设置在负荷开关3内主轴
3.1—端头的连接法兰3.1.1相连,实现了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与操作机构4内的从动轴4.5相连,从而实现了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分闸与右侧合闸、分闸;因此,从动轴4.5转动,带动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向左侧转动;由于拨叉3.9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主轴3.1转动带动拨叉3.9转动;由于拨叉3.9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拨叉3.9转动拉动绝缘连接套3.16转动,从而带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运动,直到运动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内的动触头3.13与静触头3.10充分接触并到位停止;同时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也跟这进行相应的摆动。同时,由于操作机构4内右侧的一个限位板4.18的圆弧状部分推动滑动轴套4.12绕着第二支撑柱4.11转动并且右侧的限位板
4.18向下转动至滑动轴套4.12的下部,与此同步的是左侧的限位板4.18与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 一起顺时针转动,第二连接板4.15与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连接,因此第二连接板4.15也顺时针转动,当第二连接板4.15转动至推动第一微动开关4.22的动作簧片时,第一微动开关4.22闭合,负荷开关3左侧合闸完成。负荷开关内的负载开关左侧合闸状态如图7所示。
[0140]操作机构4手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分闸。
[0141]逆时针方向扳动主动轴4.4,主动轴4.4转动带动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转动,由于拨叉3.9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主轴3.1转动带动拨叉3.9转动;由于拨叉3.9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拨叉3.9转动拉动绝缘连接套3.16转动,从而带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运动,直到运动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内的动触头3.13与静触头3.10断开;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也跟这进行相应的摆动。同时,从动轴4.5上的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和从动轴4.5 一起逆时针转动,右侧的限位板4.18由于被滑动轴套4.12挡住,因此右侧的限位板4.18绕着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之间的转轴相对于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顺时针转动至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和滑动轴套4.12相距一定的距离后脱离滑动轴套4.12的阻挡并在第一扭力弹簧4.20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由此整个第二凸轮4.13、第三凸轮4.14、两个限位板4.18回复到正常的状态,此时第一微动开关4.22的动作簧片弹开,负荷开关3左侧分闸完成。负荷开关3的左侧分闸状态如图6所示。
[0142]负荷开关3的右侧合闸过程与左侧合闸过程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参照上述的工作过程即可。负荷开关的右侧合闸过程与负荷开关的左侧合闸过程相似,区别只是扳动主动轴4.4逆时针转动,此处不予详述。负荷开关的右侧分闸过程与负荷开关的左侧分闸过程相似,区别只是扳动主动轴4.4顺时针转动,此处不予详述。
[0143]操作机构4电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
[0144]操作机构4电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的过程与操作机构4手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分闸的过程,区别是操控电机4.6,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主动轴4.4转动,由于第一微动开关4.22的信号输出端、第二微动开关4.23的信号输出端和第三微动开关
4.24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与电机4.6连接,当第一微动开关4.22、第二微动开关4.23和第三微动开关4.24任何一个闭合时,电机均停止转动,其余的动作均与操作机构4电动操作驱动负荷开关3的左侧合闸的过程相同,此处不予详述。
[0145]由于接地操作机构2驱动接地开关I实现接地开关I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本实施例中的接地开关I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本实施例就以接地操作机构2驱动接地开关I左侧合闸过程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0146]本实施例中的接地开关I内的开关左侧合闸状态如图16所示。
[0147]外部接入的操作手柄插入到手动操作板2.5内,手动给操作手柄提供一个驱动力,驱动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转动,转动轴2.8.1的转动带动限位板2.8.2、挡板2.8.3和弹簧动作机构2.9内的第一转动连接板2.9.6同时转动;弹簧动作机构2.9内的第一转动连接板2.9.6的转动,带动第一转轴限位柱2.9.4转动,第一转轴限位柱2.9.4转动驱动从动限位板2.11转动,从而带动与从动限位板2.11相连的从动轴接头2.2转动,从动轴接头2.2连接接地开关I内的主轴1.14,从动轴接头2.2转动带动主轴1.14向左侧转动;由于可动电极组件1.5 '内的绝缘摆臂1.5.5 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主轴1.14转动带动绝缘摆臂1.5.5转动;由于绝缘摆臂1.5.5与绝缘安装套1.5.1摆动式相连,绝缘摆臂1.5.5转动拉动绝缘安装套1.5.1转动,从而带动可动电极组件1.5 '运动,直到运动到可动电极组件1.5丨与第二静触头1.9丨充分接触并到位停止。接地开关内的开关左侧合闸状态如图16所示。
[0148]本实施例中的当接地操作机构驱动接地开关处于左侧合闸状态时,接地开关处于分闸状态的主视图如图3所示。此时,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挡板2.8.3跟随转动轴2.8.1转动到一定的位置;如果,这次操作者误驱动双向操作机构另一侧的操作手柄,手动给操作手柄提供一个驱动力,驱动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转动,转动轴2.8.1转动也会带动另一个挡板2.8.3跟随转动轴2.8.1转动;此时,两个挡板2.8.3就会产生干涉,使得接地开关无法实现右侧合闸;有效地杜绝误操作带来的危害。
[0149]当接地开关I需要分闸时,只需要给操作手柄提供一个双向的力,即可实现接地开关的分闸。
[0150]由于本实施例中接地开关的左侧合闸过程与右侧合闸过程的操作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右侧合闸过程本说明书不进行具体说明。
[0151]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015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环网柜体(5)、操作机构(4)、负荷开关(3)、接地操作机构(2)和接地开关(I); 所述操作机构(4)、负荷开关(3)、接地操作机构(2)和接地开关(I)均设置在环网柜体(5)内;所述操作机构(4)与负荷开关(3)相连,操作机构(4)驱动负荷开关(3)的合闸、分闸;所述接地操作机构(2)与接地开关(I)相连,接地操作机构(2)驱动接地开关(I)的合闸、分闸; 所述负荷开关(3)由三个负载开关串联而成;所述负荷开关(3)内的三个负载开关共用同一根主轴(3.1); 所述负载开关,包括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对称设置有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 两个连接铜排(3.7);所述两个连接铜排(3.7)固定设置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上端的两个连接铜排安装面上; 两个进线铜排(3.6);所述两个进线铜排(3.6)对称固定在连接铜排(3.7)上;两个出线铜排(3.11);所述两个出线铜排(3.11)分别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下端的两个出线铜排安装面上; 两个静触头(3.10);所述两个静触头(3.10)分别对称固定在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的下端,且两个静触头(3.10)分别与所述的两个出线铜排(3.11)相连; 主轴(3.1);所述主轴(3.1)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绝缘开关支架本体(3.8)两侧板上的轴孔内,所述主轴(3.1)由设在其一端的操作机构(4)驱动转动; 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所述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与两个连接铜排(3.7)摆动式相连; 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所述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滑动设置在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部,且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外表面与绝缘动触头外套筒(3.4)的内表面滑动配合; 动触头(3.13);所述动触头(3.13)通过连接块(3.15)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内腔里,且动触头(3.13)紧固在连接块(3.15)上; 绝缘连接套(3.16);所述绝缘连接套(3.16)固定设置在金属动触头内套筒(3.5)的下端部; 拨叉(3.9);所述拨叉(3.9)的下端固定设置在主轴(3.1)上,且沿主轴(3.1)径向设置;所述拨叉(3.9)的上端与绝缘连接套(3.16)摆动式相连; 所述接地开关(I)包括由三个开关串联而成,所述接地开关(I)内的左侧合闸开关和接地开关内的右侧合闸开关分别共用同一根主轴(1.14); 所述开关包括输出铜排(1.8),中间绝缘安装板(1.7),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所述输出铜排(1.8)与中间绝缘安装板(1.7)相连;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同时设置在开关支架本体(1.13)的左、右两侧上,且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位于中间绝缘安装板(1.7)的两侧; 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和右侧合闸开关均包括主轴(1.14);所述主轴(1.14)的两端安装在所述开关支架本体(1.13)两侧板上的轴孔内,所述主轴(1.14)由设在其一端的驱动机构驱动转动; 绝缘安装板(1.12);所述绝缘安装板(1.12)固定设置在开关支架本体(1.13)上; 连接铜排(1.11);所述连接铜排(1.11)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1.12)上; 第一静触头(1.10,1.10/ );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1.10 ')通过螺纹副固定设置在中间绝缘安装板(1.7)上;所述右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1.10)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1.12)上,且与连接铜排(1.11)相连; 可动电极组件(1.5,1.5 ');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1.5 ')与第一静触头(1.10 ')滑动式连接,且可动电极组件(1.5 ')通过绝缘摆臂(1.5.5)与主轴(1.14)摆动式相连;所述绝缘摆臂(1.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所述右侧合闸开关内的可动电极组件(1.5)与第一静触头(1.10)滑动式连接,且可动电极组件(1.5)通过绝缘摆臂(1.5.5)与主轴(1.14)摆动式相连;所述绝缘摆臂(1.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 第二静触头(1.9,1.9 ');所述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二静触头(1.9 ')固定设置在绝缘安装板(1.12)上,且与连接铜排(1.11)相连,所述第二静触头(1.9 ')与第一静触头(1.10 ')相对设置;所述右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二静触头(1.9)通过螺纹副固定设置在左侧合闸开关内的第一静触头(1.10 ')上,且第二静触头(1.9)与输出铜排(1.8)相连,所述第二静触头(1.9)与第一静触头(1.10)相对设置; 所述可动电极组件(1.5,1.5 ;)包括金属连接套筒(1.5.4),绝缘安装套(1.5.1)和绝缘摆臂(1.5.5);所述金属连接套筒(1.5.4)与第一静触头(1.10)滑动式相连;所述金属连接套筒(1.5.4)的一端通过紧固件(1.5.2)与第一静触头(1.10)紧密相连,金属连接套筒(1.5.4)的另一端通过瓣状连接件(1.5.3)与第一静触头(1.10)紧密相连;所述绝缘安装套(1.5.1)套装在金属连接套筒(1.5.4)的外部,且与金属连接套筒(1.5.4)相固连;所述绝缘摆臂(1.5.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主轴(1.14)上,且沿主轴(1.14)径向设置;所述绝缘摆臂(1.5.5)的另一端与绝缘安装套(1.5.1)摆动式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 支架,所述的支架由前安装板(4.1)、后安装板(4.2)以及连接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的第一支撑柱(4.3)构成; 转轴,所述的转轴由中心线重合并且可相对转动的主动轴(4.4)和从动轴(4.5)连接而成,所述的主动轴(4.4)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上,从动轴(4.5)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所述从动轴(4.5)连接负荷开关(3)内的主轴(3.1); 设置在支架上可用于驱动主动轴(4.4)转动的电机(4.6); 第一连接板(4.7),所述的第一连接板(4.7)呈L形,第一连接板(4.7)的竖直部分固定在主动轴(4.4)上; 设置在从动轴(4.5)上的第一凸轮(4.8),所述的第一凸轮(4.8)的上部设置左右两个对称的第一限位槽(4.9),第一凸轮(4.8)的下部与第一连接板(4.7)的水平部分连接; 设置在前安装板(4.1)与后安装板(4.2)之间的环形安装板(4.10),所述的环形安装板(4.10)通过第二支撑柱(4.11)设置在后安装板(4.2)上,所述的第二支撑柱(4.11)上设置滑动轴套(4.12); 从动机构,所述的从动机构包括固定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所述的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的底部设置第二连接板(4.15),所述的第二连接板(4.15)水平设置并位于第一连接板(4.7)的下方,所述的第二凸轮(4.13)设置在第一凸轮(4.8)与第三凸轮(4.14)之间并且第二凸轮(4.13)位于环形安装板(4.10)内,所述的第二凸轮(4.13)的两侧对称的设置两个第二限位槽(4.16); 转动设置在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的两个限位板(4.17),所述的限位板(4.17)左右对称设置,所述的限位板(4.17)靠近环形安装板(4.10) 一端的下部设置限位柱(4.18),所述的限位柱(4.18)的一端位于第二限位槽(4.16)内; 设置在第二凸轮(4.13)与第三凸轮(4.14)之间的第三支撑柱(4.19),所述的第三支撑柱(4.19)上设置第一扭力弹簧(4.20),所述的第一扭力弹簧(4.20)两端的扭臂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板(4.17)的下方; 套装在从动轴上(4.5)的第二扭力弹簧(4.37),第二扭力弹簧(4.37)两端的扭臂分别延伸到第二连接板(4.15)的左右两侧; 负荷开关固定架(4.21),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4.21)通过第四支撑柱(4.38)固定在环形安装板(4.10)上,所述的负荷开关固定架(4.21)上设置第一微动开关(4.22)、第二微动开关(4.23)和第三微动开关(4.24),所述的第二微动开关(4.23)设置在负荷开关固定架(4.21)的底部,所述的第一微动开关(4.22)与第三微动开关(4.24)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轮(4.13)和第三凸轮(4.14)之间设置轴套(4.25),所述的轴套(4.25)上径向的开有通孔(4.26),从动轴(4.5)上开有与通孔(4.26)相对应的盲孔(4.27),所述的通孔(4.26)和盲孔(4.27)中设置固定销;所述的电机(4.6)设置在支架的上部,电机(4.6)的输出轴上设置第一小齿轮(4.28),所述的支架上设置有同轴的第一大齿轮(4.29)和第二小齿轮(4.30),所述的第一小齿轮(4.28)与第一大齿轮(4.29)相啮合,所述的主动轴(4.4)上设置第二大齿轮(4.31),所述的第二小齿轮(4.30)与第二大齿轮(4.31)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操作机构(2)包括前安装板(2.3); 后安装板(2.1);所述后安装板(2.1)通过螺栓连接与前安装板(2.3)平行设置;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所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均设置在前安装板(2.3)上,所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高低设置; 两个限位柱(2.10);所述两个限位柱(2.10)均设置在前安装板(2.3)和后安装板(2.1)之间,所述两个限位柱(2.10)与前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 —一对应设置用于限定机械动作机构(2.8)的位置; 弹簧动作机构(2.9);所述弹簧动作机构(2.9)的两端分别与前述的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相连; 两个从动限位板(2.11);所述两个从动限位板(2.11)均转动设置在后安装板(2.1)上,所述两个从动限位板(2.11)与前述两个机械动作机构(2.8) —一对应设置;所述从动限位板(2.11)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三限位槽(2.11.1),所述第三限位槽(2.11.1)的扇形角度为50°?65° ;所述从动限位板(2.11)上与第三限位槽(2.11.1)相对面上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四限位槽(2.11.2),所述第四限位槽(2.11.2)的扇形角度为105°?120° ;所述从动限位板(2.11)上的第三限位槽(2.11.1)的设置位置对应于限位柱(2.10)的设置位置; 所述机械动作机构(2.8)包括转动轴(2.8.1),限位板(2.8.2)和挡板(2.8.3);转动轴(2.8.1)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2.3)上,且一端伸出前安装板(2.3);限位板(2.8.2)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的另一端;挡板(2.8.3)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上,且靠近限位板(2.8.2);所述限位板(2.8.2)的边缘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一限位槽(2.8.2.1),所述第一限位槽(2.8.2.1)的扇形角度为70°?85° ;所述限位板(2.8.2)上与第一限位槽(2.8.2.1)相对面上设置有一个扇形的第二限位槽(2.8.2.2),所述第二限位槽(2.8.2.2)的扇形角度为90°?105° ;所述挡板(2.8.3)的中心线与限位板(2.8.2)上的第一限位槽(2.8.2.1)的一侧边线之间形成一个角度为10°?20°的锐角A ;所述限位柱(2.10)的安装位置对应于第一限位槽(2.8.2.1); 所述弹簧动作机构(2.9)包括第一拨叉(2.9.1),第二拨叉(2.9.2),压簧(2.9.3),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第一转动联接板(2.9.6)和第二转动联接板(2.9.7);所述第一转动联接板(2.9.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限位柱(2.9.4)上,且第一转动联接板(2.9.6)位于靠近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一转动联接板(2.9.6)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前述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上;所述第一转轴限位柱(2.9.4)转动设置在第一拨叉(2.9.1)内;所述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的一端对应于前述一个从动限位板(2.11)上的第四限位槽(2.11.2)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转轴限位柱(2.9.4)的另一端对应于前述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限位板(2.8.2)上的第二限位槽(2.8.2.2)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二转动联接板(2.9.7)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转轴限位柱(2.9.5)上,且第二转动联接板(2.9.7)位于靠近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的中间部位;所述第二转动联接板(2.9.7)的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前述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的转动轴(2.8.1)上;所述第二转轴限位柱(2.9.5)转动设置在第二拨叉(2.9.2)内;所述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的一端对应于前述另一个从动限位板(2.11)上的第四限位槽(2.11.2)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二转轴限位柱(2.9.5)的另一端对应于前述另一个机械动作机构(2.8)内限位板(2.8.2)上的第二限位槽(2.8.2.2)的设置位置;所述第一拨叉(2.9.1)上的拨叉轴插入第二拨叉(2.9.2)上的拨叉轴套内;所述压簧(2.9.3)装在第二拨叉(2.9.2)上的拨叉轴套内,且限位于第一拨叉(2.9.1)和第二拨叉(2.9.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操作机构(2)还包括机械自锁机构(2.6)、从动轴接头(2.2)和手动操作板(2.5);所述从动轴接头(2.2)与从动限位板(2.11)相连;所述手动操作板(2.5)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的端部;所述机械自锁机构(2.6)包括指示板(2.6.1),第一联动板(2.6.2),联接板(2.6.3),第二联动板(2.6.4)和引出轴(2.6.5);所述指示板(2.6.1)固定设置在转动轴(2.8.1)上;所述第一联动板(2.6.2)的一端固定连接指示板(2.6.1),另一端固定连接联接板(2.6.3)的一端;所述联接板(2.6.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联动板(2.6.4)的一端;所述第二联动板(2.6.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引出轴(2.6.5);所述第二联动板(2.6.4)的中部位置通过连接杆转动设置在前安装板(2.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网柜体(5)由柜体面板(5.2)围成的柜体(5.1)和设置在柜体(5.1)上不少于一个的柜体观察窗(5.3),所述的柜体(5.1)内设置有将柜体(5.1)分割开的柜体隔板(5.6),所述的柜体观察窗(5.3)包括观察筒(5.4)和设置在观察筒(5.4)两端的透明面板(5.5),所述的观察筒(5.3)的一端固定在柜体面板(5.2)上,另一端固定在柜体隔板(5.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自动投切环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观察筒(5.4)与柜体面板(5.2)连接的一端设置后法兰(5.7),后法兰(5.7)通过螺栓固定在柜体面板(5.2)上;所述的观察筒(5.4)与柜体隔板(5.6)连接的一端设置前法兰(5.8),所述的前法兰(5.8)通过螺母固定在柜体隔板(5.6)上。
【文档编号】H02B13/035GK204243599SQ201420733778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韩良春, 毕云锋, 奚庆博, 穆双, 林涛, 黄滨波, 申纬 申请人:无锡飞世龙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