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00098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太阳能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太阳能的能源是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是太阳中的氢原子核在超高温时聚变释放的巨大能量,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我们生活所需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是因为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后,再由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目前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效率低下,主要是由于太阳能电池板接收太阳的照射时间比较短,由于现在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不能够旋转,导致太阳能电池板受照射的时间较短,从而导致发电效率的低下。为此提出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工作台、驱动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传动轴,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变压器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流稳压器电性连接,所述电流稳压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工作台为中空结构,所述驱动电机连接在工作台的内部,所述工作台的右侧连接有定时开关,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电性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主动齿轮设置在工作台的顶部右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固定孔与主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设置在工作台的顶部左端,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下端通 过固定孔与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上端与旋转圆盘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圆盘上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

优选的,所述定时开关的表面设置有LCD显示屏、调节按钮和开关按钮,所述LCD显示屏、调节按钮和开关按钮均与定时开关内部的控制主板电性连接。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由于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由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再由从动齿轮带动传动轴转动,最后由传动轴带动旋转圆盘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旋转;通过在定时开关上设置多组控制驱动电机转动的时间,使得太阳能电池板跟随旋转圆盘转动,太阳能电池板始终在接受阳光的照射,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框图。

图中:1太阳能电池板、2变压器、3控制器、4电流稳压器、5蓄电池、6旋转圆盘、7从动齿轮、8传动轴、9主动齿轮、10定时开关、11驱动电机、12工作台、13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1、工作台12、驱动电机11、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7和传动轴8,所述太阳能 电池板1与变压器2电性连接,所述变压器2与控制器3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与电流稳压器4电性连接,所述电流稳压器4与蓄电池5电性连接,所述工作台12为中空结构,所述驱动电机11连接在工作台12的内部,所述工作台12的右侧连接有定时开关10,所述定时开关10的表面设置有LCD显示屏、调节按钮和开关按钮,所述LCD显示屏、调节按钮和开关按钮均与定时开关10内部的控制主板电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11通过导线与定时开关10电性连接,所述主动齿轮9与从动齿轮7的中部均设置有固定孔13,所述主动齿轮9设置在工作台12的顶部右端,所述驱动电机11的转轴通过固定孔13与主动齿轮9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7设置在工作台12的顶部左端,所述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9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8的下端通过固定孔13与从动齿轮7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轴8的上端与旋转圆盘6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圆盘6上固定连接有太阳能电池板1。

工作原理:该太阳能发电装置通过驱动电机11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由于从动齿轮7与主动齿轮9啮合连接,由主动齿轮9带动从动齿轮7转动,再由从动齿轮7带动传动轴8转动,最后由传动轴8带动旋转圆盘6上的太阳能电池板1旋转;通过在定时开关10上设置多组控制驱动电机11转动的时间,使得太阳能电池板1跟随旋转圆盘6转动,太阳能电池板1始终在接受阳光的照射,提高了发电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