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36700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箱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于汽车等的电连接箱,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装置等另体形成的安装体通过转动操作组装于电连接箱主体而进行连接器连接的电连接箱。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等的电连接箱中例如容纳有安装有电子部件的配线基板、装配有母线的绝缘基板等。作为其中一种,公知将容纳有控制电路的ecu等电子控制单元作为另体形成的安装体并将该安装体形成为能够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的装配部装卸。根据这样的电连接箱,通过将电子控制单元设为另体形成构造,具有能够容易地进行电子控制单元的更换、变更等优点。

此外,在这样的电连接箱中,出于谋求安装体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的装配部的装卸操作性的提高的目的,采用经由能够装卸的铰接机构而转动自如地组装两者的结构。具体地说,例如,如日本特开2008-172889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装配部与安装体各自的一端侧设置由轴承和轴部构成的能够装卸的铰接机构,在将轴部插入轴承而临时卡合的状态下使安装体朝向装配部转动。在电连接箱主体的装配部与安装体各自的另一端侧设置有由锁定部和被锁定部构成的锁定机构。而且,在装配部与安装体各自的相对面相互重叠的转动端处,安装体通过设置于一端侧的铰接机构和设置于另一端侧的锁定机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固定于电连接箱主体的装配部。此时,将设置于各自的相对面的连接器连接,使得设置于电连接箱主体的电气电路与设置于安装体的电气电路相互连接。

但是,在设置于装配部与安装体的一端侧的铰接机构中,为了允许两者的转动,需要在轴承与轴部之间设置少许间隙。另外,在设置于装配部与安装体的另一端侧的锁定机构中,为了允许通过锁定部的弹性变形以及弹性复原而实现的被锁定部的跨越和卡合,也需要在锁定部与被锁定部之间设置少许间隙。因此,如果在车辆行驶时等传递有来自车体的振动,则存在因铰接机构与锁定机构的间隙而导致安装体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振动的问题。

并且,在特定的频率区域中,由于安装体的共振,施加于安装体的振动加速度与施加于电连接箱主体的振动加速度相比大幅地增大,对连接电连接箱主体与安装体的连接器的端子施加有较大的负荷。其结果是,还有可能导致端子破损等而无法确保电连接箱主体与安装体的导通稳定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288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新构造的电连接箱,其具备通过转动操作组装于电连接箱主体的安装体,该电连接箱能够抑制安装体相对于该电连接箱主体的振动,能够有利地确保电连接箱主体与安装体的导通稳定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以下,记载为了解决所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方式。此外,关于在以下所记载的各方式中采用的结构要素,只要可能,则能够以任意组合来采用。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为一种电连接箱,具备:电连接箱主体,具有装配部;以及另体形成的安装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所述装配部,设置于所述装配部和所述安装体各自的相对面的一对连接器被连接,所述电连接箱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安装体的所述相对面之间夹持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通过使摩擦力作用于各所述相对面而抑制所述安装体的振动。

根据本方式,构成为在装配部与安装体的相对面间夹持并组装有减振构件,该减振构件使摩擦力作用于各相对面而抑制安装体的振动。因此,在振动传递到电连接箱时,即使由于电连接箱主体的装配部与安装体的间隙而施加有导致安装体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发生位移的作用力,也能够通过减振构件的摩擦阻力来阻止安装体的位移,抑制乃至避免安装体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够有利地避免对安装体作用过大的振动加速度,能够预先防止连接两者的连接器的端子发生破损等不良情况。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是,在上述第一方式所述的电连接箱中,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安装体的一端侧经由能够装卸的铰接机构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组装,所述铰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装配部的所述一端侧的轴承和设置于所述安装体的所述一端侧的轴部而构成,所述减振构件配置于所述轴承和所述轴部的附近且被夹持在所述相对面之间。

根据本方式,在构成铰接机构的轴承和轴部的附近配置有减振构件。铰接机构的轴承和轴部的附近与间隙尺寸的公差较大的另一端侧的锁定机构分隔开,能够最稳定地获得通过轴承与轴部的卡合而相互接近的相对面间的减振构件的压缩尺寸。因此,能够有利地使相对面间的夹持力作用于减振构件。其结果是,能够增大作用于减振构件和各相对面的垂直阻力n,能够实现摩擦力f(f=μn)的增大,能够有利地增大振动的抑制效果。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是,在上述第二方式所述的电连接箱中,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安装体的另一端侧通过锁定机构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固定。

根据本方式,设置有铰接机构的装配部和安装体的一端侧与设置有锁定机构的另一端侧分隔开。因此,利用分隔距离(臂长),能够有利地减少相对面间的减振构件的压缩操作和锁定机构的锁定操作所需的操作力,能够进一步有利地兼顾安装体的装卸操作性和振动抑制。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式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电连接箱中,所述减振构件呈片形状,所述减振构件的与所述装配部的所述相对面接触的第一接触面和与所述安装体的所述相对面接触的第二接触面均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粗糙面。

根据本方式,由于片形状的减振构件的第一/第二接触面均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粗糙面,因此能够使摩擦系数增大,能够在装配部和安装体的各相对面与减振构件的接触面之间获得更大的摩擦力。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是,在上述第四方式所述的电连接箱中,所述减振构件的所述第一接触面具有经由粘接剂粘固于所述装配部的所述相对面的粘固部和通过夹压而被压接的压接部。

根据本方式,能够预先在粘固部将减振构件粘固于装配部的相对面。因此,仅进行经由铰接机构将安装体转动地组装于装配部的与以往相同的作业就能够将减振构件夹持在装配部与安装体之间,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

而且,由于在减振构件的第一接触面还设置有压接部,因此在将安装体组装于装配部之后,压接部被压接于装配部的相对面,从而能够在装配部的相对面与第一接触面的压接部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也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安装体相对于装配部的相对面的位移抑制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装配部与安装体的相对面间夹持并组装有通过使摩擦力作用于各相对面而抑制安装体的振动的减振构件。因此,即使振动传递到电连接箱而施加有导致安装体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发生位移的作用力,也能够通过减振构件的摩擦阻力抑制乃至避免安装体的振动。其结果是,能够有利地避免对安装体作用过大的振动加速度,能够预先防止连接两者的连接器的端子的破损等不良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连接箱的组装中途状态的侧视图((a)是铰接机构装配前,(b)是铰接机构装配、转动中,(c)是组装后)。

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箱主体的俯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安装体的仰视图。

图6是图2中的vi-vi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在图1~图6中示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如图1所示,电连接箱10包括电连接箱主体12以及与电连接箱主体12另体形成的安装体14而构成。电连接箱主体12由上箱体16和下箱体18形成,在它们的内部容纳有电路基板20。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方是指图1中的上方,下方是指图1中的下方,前方是指图3中的左方,后方是指图3中的右方。

上箱体16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件,并形成为向下方开口的大致纵向较长的矩形的箱体形状。如图1、图4所示,在上箱体16的上表面形成有装配部22,在装配部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大致块状的支撑部24、24。在一对支撑部24、24分别形成有朝向前方(图3中,左方)呈大致矩形剖面形状开口的轴承25。

另一方面,在装配部22中,在与设置有一对支撑部24、24的一端侧在长度方向(图4中,上下方向)上相对的另一端侧贯通设置有沿另一端侧延伸的大致横向较长的矩形的开口孔26。另外,在装配部22的另一端侧的侧壁28的中央部设置有朝向上方突出的コ字形的卡合框体29。

并且,在装配部22的一端侧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配置有一对减振构件34、34。减振构件34呈片形状,减振构件34的与装配部22的与安装体14相对的相对面即表面36接触的第一接触面38和与安装体14的与装配部22相对的相对面即底面40接触的第二接触面42均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粗糙面。在此,凹凸形状的粗糙面例如能够由形成为格子状的槽部等形成。另外,如图4所示,减振构件34的第一接触面38在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一对粘固部44、44并且在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压接部46,该一对粘固部44、44经由粘接剂粘固于装配部22的与安装体14相对的相对面即表面36。

减振构件34通过夹持在装配部22的相对于安装体14的相对面即表面36与安装体14的相对于装配部22的相对面即底面40之间而使摩擦力作用于所述表面36与底面40,从而抑制安装体14相对于装配部22的位移即安装体14的振动。因此,减振构件34由与表面36、底面40相比高摩擦系数且低杨氏模量的材料形成。作为该材料,例如,优选采用聚氨酯橡胶、epdm。在使用仅单面为粗糙面的片材的情况下,将两枚片材以粗糙面作为外侧的方式粘接,从而能够获得两面为粗糙面的减振构件34。另外,作为该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摩擦系数为3.0以上、杨氏模量为0.5~10mpa、压缩永久变形率为40%以下的材料。此外,作为构成相对面36、40的合成树脂,通常情况下常用的聚丙烯(pp)的摩擦系数约为0.3,杨氏模量约为1500~2000mpa。

下箱体18形成为由合成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件。如图1、图4所示,下箱体18在俯视视角下具有与上箱体16大致相同的形状,形成为向上方开口的大致箱体形状。

电路基板20形成为在俯视视角下具有与下箱体18大致相同的纵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板形状。在电路基板20的中央部分适当地设置有例如继电器等各种电气部件。在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设置有熔断器模块48。在熔断器模块48形成有未图示的多个熔断器装配部。此外,在熔断器模块48组装有罩构件50,熔断器装配部的开口部被罩构件50覆盖,从而保护熔断器装配部内。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20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沿一端侧配置有向上方突出的大致横向较长的矩形形状的主体侧连接器52。如图1、图4所示,主体侧连接器52包括用于与安装体14电连接的棒状的阳端子54和形成为大致矩形筒状并围绕阳端子54的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壳体56而构成。

另外,如图4所示,在电路基板20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一方的侧缘部(图4中,右方)配置有侧方连接型连接器58a。另一方面,在电路基板20的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另一方的侧缘部(图4中,左方)配置有侧壁构件60。侧壁构件60形成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长条形状的一体成型件。如图1~图2所示,在侧壁构件60沿长度方向相邻地形成有朝向电路基板20的外侧开口的呈矩形的凹形状的两个连接器容纳部62、62。与上述侧方连接型连接器58a同样地,呈l字形状弯折的多个基板端子64插通于这些连接器容纳部62、62,分别构成侧方连接型连接器58b、58c。

通过将形成为这样的结构的电路基板20容纳在上箱体16与下箱体18之间而构成电连接箱主体12。另外,如图1、图4所示,设置于电路基板20的主体侧连接器52穿过在装配部22开口的开口孔26而突出设置在装配部22上。

另一方面,安装体14是ecu等车辆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安装于电连接箱主体12并被电连接而从电连接箱主体12接受电源供给,另外,进行安装于电连接箱主体12内的继电器等电子部件的控制。此外,本发明中的电连接箱10包括接线块、熔断器盒、继电器盒等。

如图1~图6所示,安装体14形成为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壳体66的内部容纳有电路基板68的构造。关于壳体66,一方开口的大致矩形箱体形状的上箱体70以及下箱体72在由另一方覆盖彼此的开口部分的状态下重叠,形成为彼此被锁定部74锁定固定的中空箱体构造。而且,壳体66形成为在俯视视角下与电连接箱主体12的装配部22大致相同的矩形状,在安装体14向电连接箱主体12的安装状态下,壳体66的底面40成为朝向装配部22重叠的面。

如图5所示,在容纳在壳体66内的电路基板68设置有与设置于电连接箱主体12的电路基板的主体侧连接器52连接的安装体侧连接器78。安装体侧连接器78沿壳体66的另一端侧(图5中,上方)延伸,且在使壳体66的底面40与电连接箱主体12的装配部22平行地相对的状态下在与主体侧连接器52相对的位置朝向主体侧连接器52突出设置。另外,在壳体66的另一端侧的侧壁80朝向上方且略斜前方突出设置有呈单臂梁状与侧壁80的下端部连接的弹性锁定片82。在弹性锁定片82的突出前端部朝向外侧突出设置有卡合突起84。另一方面,在壳体66中,在与另一端侧相对的一端侧(图5中,下方)的两端部呈大致矩形剖面形状朝向外侧突出设置有一对轴部86、86。

关于形成为如上所述的构造的电连接箱主体12与安装体14的组装,首先,如图3(a)所示,以使安装体14的底面40与电连接箱主体12的装配部22相对的朝向将一对轴部86、86插入电连接箱主体12的一对支撑部24、24的轴承25(参照图3(b))。由此,由设置于安装体14的一端侧的一对轴部86、86和设置于装配部22的一端侧的一对轴承25、25构成铰接机构。即,装配部22与安装体14的一端侧经由能够装卸的铰接机构而以转动自如的方式组装。在该状态下,主体侧连接器52与安装体侧连接器78的长度方向与作为安装体14的转动轴的一对轴部86、86的延伸突出方向(图3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平行地延伸。然后,通过使安装体14以一对轴部86、86为旋转中心转动,使安装体14的底面40接近电连接箱主体12的装配部22。此外,在安装体14的转动动作中,安装体14在进行基于一对轴部86、86的转动动作的同时伴随进行一对轴部86、86逐渐插入到一对轴承25、25的里侧的滑动动作,因此能够实现顺畅的转动操作。

这样一来,设置于安装体14的一端侧的一对轴部86、86由设置于电连接箱主体12的同一端侧的一对轴承25、25支撑而转动,从而使安装体14与装配部22重叠。其结果是,在安装体14中,设置于另一端侧的弹性锁定片82的卡合突起84与设置于电连接箱主体12的相同的另一端侧的卡合框体29卡合,从而将安装体14固定于电连接箱主体12,组装结束。在该组装状态下,设置于安装体14的安装体侧连接器78插入到在装配部22突出的主体侧连接器52的内部,配置于主体侧连接器52内的阳端子54与配置于安装体侧连接器78内的阴端子88连接。由此,电连接箱主体12的电路基板20与安装体14的电路基板68电连接。此外,通过将弹性锁定片82的前端部向侧壁80侧按压,能够解除卡合突起84与卡合框体29的锁定。因此,装配部22与安装体14的另一端侧能够通过由卡合突起84和卡合框体29构成的锁定机构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固定。另外,在安装体14的侧面设置有连接器装配部90,未图示的连接器与这些连接器装配部90、设置于电连接箱主体12的侧方连接型连接器58a~58c连接。

并且,在该组装状态下,在装配部22的与安装体14相对的相对面即表面36和安装体14的与装配部22相对的相对面即底面40之间夹持有减振构件34。由此,第一接触面38的压接部46和第二接触面42通过由上述夹持产生的夹压而分别压接于装配部22的表面36和安装体14的底面40。此外,在图6中,为了易于理解,以假想线来记载由于夹持而变形前的减振构件34。

如图3所示,减振构件34配置于构成铰接机构的轴承25与轴部86的附近且被夹持在相对面36、40之间。由于轴承25和轴部86的附近区域与间隙尺寸的公差较大的另一端侧的锁定机构29、84分隔开,因此能够最小化地且稳定地获得通过铰接机构25、86相互接近的相对面36、40间的减振构件34的压缩尺寸。由此,能够增大作用到减振构件34和各相对面36、40的垂直阻力n,因此能够实现摩擦力f(f=μn)的增大,能够有利地增大振动的抑制效果。此外,通过对减振构件34使用低杨氏模量的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率也有较小的趋势,也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所期望的减振效果。而且,利用设置有铰接机构25、86的一端侧与设置有锁定机构29、84的另一端侧间的分隔距离(臂长)能够有利地减少相对面36、40间的减振构件34的压缩操作和锁定机构29、84的锁定操作所需的操作力,因此能够更加有利地兼顾安装体14的装卸操作性和振动抑制。

根据如上所述的构造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10,在装配部22的表面36与安装体14的底面40之间夹持有减振构件34,对该减振构件34使用摩擦系数比装配部22的表面36、安装体14的底面40高的材料,从而即使在振动传递到电连接箱10时由于铰接机构25、86与锁定机构29、84各自的间隙而施加有导致安装体14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12发生位移的作用力,也能够通过减振构件34的摩擦阻力来阻止安装体14相对于电连接箱主体12的位移,能够抑制乃至避免安装体14的振动。因此,能够有利地避免对安装体14作用过大的振动加速度,能够预先防止连接安装体14和电连接箱主体12的一对连接器52、78的端子54、88发生破损等不良情况。另外,通过对减振构件34使用杨氏模量比装配部22的表面36、安装体14的底面40低的材料,也能够将在安装体14相对于装配部22的转动嵌合、锁定嵌合时所需的操作力抑制得较低。即,能够在良好地维持安装体14的装卸操作性的同时抑制安装体14的振动,能够有利地确保电连接箱主体12与安装体14间的导通稳定性。

并且,由于减振构件34的接触面38、42均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粗糙面,因此能够在装配部22的表面36、安装体14的底面40与减振构件34之间获得更大的摩擦力。另外,能够预先在粘固部44使减振构件34粘固于装配部22的表面36。因此,仅进行经由铰接机构25、86将安装体14转动地组装于装配部22这样的与以往相同的作业就能够将减振构件34夹持在装配部22与安装体14之间,因此能够实现操作性的提高。而且,由于在减振构件34的第一接触面38还设置有压接部46,因此在将安装体14组装于装配部22之后,压接部46被压接于装配部22的表面36。由此,能够在装配部22的表面36与压接部46之间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因此也能够长期稳定地获得安装体14相对于装配部22的表面36的位移抑制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记载。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电连接箱主体12、安装体14的结构也能够采用其他任意的公知的结构。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减振构件34配置于铰接机构25、86的附近,但是并不局限于该地方,减振构件34能够以任意的数量配置在装配部22的任意的位置。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减振构件34的两面形成为凹凸形状的粗糙面,但是并不局限于该方式,减振构件34的一面或两面也可以形成为非凹凸形状的平坦面。另外,减振构件34并不一定需要有粘固部44。

标号说明

10:电连接箱;

12:电连接箱主体;

14:安装体;

22:装配部;

25:轴承(铰接机构);

29:卡合框体(锁定机构);

34:减振构件;

36:表面(相对面);

38:第一接触面;

40:底面(相对面);

42:第二接触面;

44:粘固部;

46:压接部;

52:主体侧连接器(连接器);

78:安装侧连接器(连接器);

84:卡合突起(锁定机构);

86:轴部(铰接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