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及其转子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6401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马达及其转子铁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马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马达及其转子铁芯。



背景技术:

马达的转子铁芯由多层叠置在一起的钢板构成,并且转子铁芯设有沿周向分布的多个磁极部和磁钢槽,磁极部和磁钢槽一一间隔设置,磁钢槽为磁钢插入部。

请参考图1,两相邻的磁极部2的外侧部位,即靠近转子铁芯的外边缘的部位,通过外侧连接部3相连接,两相邻的磁极部2的内侧部位,即靠近转子铁芯的中心的部位,通过内侧连接部相连接。

为了避免抑制磁钢插入部1的磁通朝向外侧连接部3泄漏,磁钢插入部1与外侧连接部3之间设有空隙4,同时,为了能够使磁钢定位在磁钢插入部1内,两侧的磁极部2设有向空隙4内延伸的爪部5。

然而,该种结构,爪部5和外侧连接部3的结构强度不足,导致装配时容易产生形变。另外,爪部5的径向尺寸也限制了磁钢的放置空间,限制了电机功率密度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子铁芯在装配时容易产生变形以及磁钢放置空间受限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转子铁芯,其能够解决转子铁芯在装配时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且能够避免磁钢放置空间受限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子铁芯的马达。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马达的转子铁芯,包括沿其周向分布的多个磁极部、与所述磁极部一一交替设置的磁钢插入部,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部通过靠近所述转子铁心的外边缘的外侧连接部、和靠近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的内侧连接部相连接,所述外侧连接部设有凸向所述磁钢插入部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能够与插入至所述磁钢插入部的磁钢的外侧面相抵,且所述第一凸起部的两侧部位分别形成第一气隙部和第二气隙部。

优选地,所述内侧连接部设有凸向所述磁钢插入部的第二凸起部,且所述第二凸起部能够与插入至所述磁钢插入部的磁钢的内侧面相抵,且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两侧部位分别形成第三气隙部和第四气隙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设置在所述外侧连接部的中间部位。

优选地,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外缘至中心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沿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至外缘方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宽度逐渐减小。

优选地,沿所述转子铁芯的外缘至中心方向,所述第一凸起部的各位置宽度相等。

优选地,沿所述转子铁芯的中心至外缘方向,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各位置宽度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顶端面为圆弧面。

优选地,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顶端面为圆弧面。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马达,包括转子铁芯,所述转子铁芯为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转子铁芯。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相邻的两个磁极部之间设有磁钢插入部,而且相邻的两个磁极部的靠近转子铁芯的外缘的一侧通过外侧连接部相连接,靠近转子铁芯的中心的一侧通过内侧连接部相连接,其中,在外侧连接部设有第一凸起部,当磁钢插入到磁钢插入部时,第一凸起部与磁钢的外侧面相抵,磁钢的外侧面是指相对远离转子铁芯中心的一侧,第一凸起部能够对磁钢起到定位作用,同时,第一凸起部的两侧部位分别形成第一气隙部和第二气隙部,第一气隙部和第二气隙部能够抑制磁钢的磁通朝向外侧连接部泄漏。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凸起部有效提高了外侧连接部的强度,能够避免装配变形的问题,另外,第一凸起部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爪部,用于从径向上定位磁钢,磁钢插入部的径向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磁钢插入部的径向长度可以做得更长,避免了磁钢放置空间受限的问题,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的功率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子铁芯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铁芯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转子铁芯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中转子铁芯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再一种实施例中转子铁芯的局部示意图。

图2-图5中:

磁极部—11、磁钢插入部—12、外侧连接部—13、内侧连接部—14、第一凸起部—15、第一气隙部—16、第二气隙部—17、第二凸起部—18、第三气隙部—19、第四气隙部—2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的转子铁芯,其能够解决转子铁芯在装配时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且能够避免磁钢放置空间受限的问题。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转子铁芯的马达。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请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马达的转子铁芯,包括多个磁极部11和多个磁钢插入部12,其中,全部的磁极部11和全部的磁钢插入部12都沿转子铁芯的周向分布,而且,磁极部11和磁钢插入部12一一交替设置,即相邻的两个磁极部11被一个磁钢插入部12隔开,相邻的两个磁钢插入部12也被一个磁极部11隔开。

任意相邻的两个磁极部11通过靠近转子铁心的外边缘的外侧连接部13、和靠近转子铁芯的中心的内侧连接部14相连接。

上述外侧连接部13设有凸向于磁钢插入部12的第一凸起部15,当磁钢插入到磁钢插入部12时,第一凸起部15与磁钢的外侧面相抵,磁钢的外侧面是指相对远离转子铁芯中心的一侧,第一凸起部15能够对磁钢起到径向的定位作用,同时,第一凸起部15的两侧部位分别形成第一气隙部16和第二气隙部17,第一气隙部16和第二气隙部17能够抑制磁钢的磁通朝向外侧连接部13泄漏。

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凸起部15有效提高了外侧连接部13的强度,能够避免装配变形的问题,另外,第一凸起部15代替了现有技术中的爪部,用于从径向上定位磁钢,本方案中的磁钢插入部12的径向长度、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磁钢插入部12的径向长度更长,避免了磁钢放置空间受限的问题,进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马达的功率密度。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内侧连接部14设有凸向磁钢插入部12的第二凸起部18,当磁钢插入至磁钢插入部12时,第二凸起部18与磁钢的内侧面相抵,从径向方向对磁钢进行定位,磁钢的内侧面是指靠近转子铁芯的中心的一侧。

第二凸起部18的两侧部位分别形成第三气隙部19和第四气隙部20,第三气隙部19和第四气隙部20能够抑制磁钢的磁通朝向内侧连接部14泄漏。

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第一凸起部15设置在外侧连接部13的中间部位。如此设置,第一凸起部15能够与磁钢的外侧面的中间部位相抵,避免磁钢定位时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偏斜的问题。

另外,第一凸起部15和第二凸起部18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梯形状,比如,二者沿顶端面至根部的方向,宽度逐渐增加。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使第一凸起部15和第二凸起部18与外侧连接部13和内侧连接部14相交的部位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发生变形的问题,另一方面利于模具的设计,方便加工。

当然,在另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5和第二凸起部18沿转子铁芯的外缘至中心方向的各位置宽度也可相等,如图4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当磁钢插入至磁钢插入部12后,需要向转子铁芯内进行注塑,注塑后缝隙内都会填满树脂,以提高整体的强度。

各个位置宽度相等的第一凸起部15和第二凸起部18,进一步增大了气隙的大小,使得注塑时,树脂流动更加流畅,提升了注塑性能。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凸起部15和第二凸起部18的顶端面为圆弧面,如图5所示。圆弧面对注塑时的树脂的流动性造成的影响较小,另外,第一凸起部15和第二凸起部18的顶端面为圆弧面,更有利于模具的制造和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马达,包括转子铁芯,转子铁芯为如上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子铁芯。如此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马达,其能够解决转子铁芯在装配时容易产生变形的问题,且能够避免磁钢放置空间受限的问题。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转子铁芯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