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67161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全载发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发电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是指一种可回避磁阻力、增加磁助力,使降低运动损耗的全载发电装置,以能提高电磁发电装置的运转速率与切割频率,从而提升其能源转换率,达节能并有效增加其发电量。



背景技术:

按,一般电磁发电装置由一感应组及一磁组所构成,其中感应组是在至少一导磁体上设有至少一线圈,而磁组系于感应组轴线两端分设有两磁性件,又该两磁性件系以异极磁极相对排列,且磁组与感应组可被分别定义为转子及定子,而通过相对的线性或旋转运动,使感应组的线圈因磁组的磁力线切割而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达到发电的目的。

前述电磁发电装置在作动时,当该感应组的线圈接上负载后,线圈会感应磁化,在对应该磁组磁极的极性的感应下,使线圈两端产生磁性变化,令其与磁组的磁性件产生磁阻现象,因此传统电磁发电装置在负载下会有反能量增生的磁阻效应所造成的动能损,使其能源转换率下降;

换言之,由于现有电磁发电装置受到反能量增生的磁阻效应的影响,造成运转动能损耗,降低其运动的速率,故如何解决前述问题,系业界所亟待开发者。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针对前述现有电磁发电装置在应用上所面临的问题深入探讨,并凭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研发经验,积极寻求解决的道,经不断努力的研究与试作,终于成功的开发出一种全载发电装置,以克服现有电磁发电装置因反能量增生的磁阻效应所造成的动能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全载发电装置,凭借回避磁阻力,以减少动能损耗,从而提高能源转换效率,并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又,本发明的次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全载发电装置,通过其增生的磁助力,可以有效的提升转速,增加其发电量。

另,本发明的再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全载发电装置,其能在回避磁阻力及增生磁助力下,使其能形成微力发电,增进发电装置的实用性。

再者,本发明的另一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全载发电装置,其能有效简化结构,除可降低成本外,并能提高整体运作的可靠性。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系通过下列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前述的目的及其功效:

一种全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一磁列组及一感应列组所组成,且该磁列组与该感应列组能够产生相对运动;

其中该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长度等于磁隙宽度;

而该感应列组平行设于磁列组的一侧,且该感应列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同轴线的感应件,各该感应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该线圈并连接有一负载,令感应列组于连通负载时能够呈运动方向激磁,再者各该感应件的线圈长度等于磁隙宽度,而导磁体长度为线圈长度的二倍,且线圈中心并与导磁体中心相对。

其中:该感应列组的感应件的导磁体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与线圈同径的磁轭,各该导磁体的两端磁轭相对内侧可供该线圈两端贴抵。

一种全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二组以上的磁列组及二组以上的感应列组所组成,且各该磁列组呈同极相对的相间隔设置、而各该感应列组分别等距设于两两相对的磁列组之间,且各该磁列组与各该感应列组能够同步产生相对运动;

其中各该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长度等于磁隙宽度;

而各该感应列组平行设于磁列组的一侧,且该感应列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同轴线的感应件,各该感应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该线圈并连接有一负载,令感应列组于连通负载时能够呈运动方向激磁,再者各该感应件的线圈长度等于磁隙宽度,而导磁体长度为线圈长度的二倍,且线圈中心并与导磁体中心相对。

其中:该全载发电装置是盘式的矩阵化发电机,其由至少一磁盘与至少一线圈盘间隔交错设置而成,各该磁盘上设有至少一磁列组,而各该线圈盘上设有至少一感应列组,且磁列组与感应列组呈相对状。

其中:各该相对的感应列组的感应件对应磁列组相对磁性件的位置呈对位排列,以提高同一时间点的磁助力。

其中:各该相对的感应列组的感应件对应磁列组相对磁性件的位置呈错位排列,使磁列组能被持续作用推动,以提高运动方向的惯性力。

其中:各该感应列组的感应件的导磁体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与线圈同径的磁轭,各该导磁体的两端磁轭相对内侧可供该线圈两端贴抵。

一种全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其由二组以上的磁列组及二组以上的感应列组所组成,且各该磁列组呈同极并排的相并列设置,而各该感应列组分别等距设于两两相并的磁列组的一侧,且各该磁列组与各该感应列组能够同步产生相对运动;

其中各该磁列组沿运动方向排列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长度相等,且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呈运动方向充磁,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磁极呈同极相邻,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的长度等于磁隙宽度;

而各该感应列组平行设于磁列组的一侧,且该感应列组分别具有一个以上同轴线的感应件,各该感应件分别具有一导磁体及一绕设于导磁体的线圈,且各该线圈并连接有一负载,令感应列组于连通负载时能够呈运动方向激磁,再者各该感应件的线圈长度等于磁隙宽度,而导磁体长度为线圈长度的二倍,且线圈中心并与导磁体中心相对。

其中:该全载发电装置可以是环式的矩阵化发电机,其由至少一磁盘与至少一线圈盘间隔交错设置而成,各该磁盘上设有至少二同轴心的磁列组,而各该线圈盘上设有至少二同轴心的感应列组,且各该同径的磁列组与感应列组呈相对状,再者各该磁盘的相并磁列组的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的两端向轴心呈相对应收束,且各该线圈盘的相并感应列组的感应件的导磁体与线圈的两端也向轴心呈相对应收束。

其中:各该相并的感应列组的感应件对应磁列组相并磁性件的位置呈对位排列,以提高同一时间点的磁助力。

其中:各该相并的感应列组的感应件对应磁列组相并磁性件的位置呈错位排列,使磁列组能被持续作用推动,以提高运动方向的惯性力。

其中:各该感应列组的感应件的导磁体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与线圈同径的磁轭,各该导磁体的两端磁轭相对内侧可供该线圈两端贴抵。

如此,本发明的全载发电装置通过其中感应件的导磁体与线圈、磁性件及磁隙的特殊比例设计,而使运动过程中完全回避磁阻力,增生顺向的磁助力,除具有微力发电的功能外,并能有效提升其能源转换率,进一步达到节能效果,并可在磁助力加速下,提高发电量的功效,故能大幅增进其附加价值,并提高其经济效益。

为使贵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构成、特征及其他目的,以下乃举本发明的若干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项技术领域者能够具体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

图2a~图2e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供说明其磁列组的磁性件呈n-n相邻的动作态样。

图3a~图3e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示意图,供说明其磁列组的磁性件呈s-s相邻的动作态样。

图4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供说明其盘式矩阵化的状态。

图5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图4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次一较佳实施例的架构示意图,供说明其环式矩阵化的状态。

图7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图6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中感应列组的感应件的平面示意图,供进一步说明其导磁体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全载发电装置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磁列组;11第一磁性件;12第二磁性件;15磁隙;20感应列组;21感应件;22导磁体;220磁轭;25线圈;1磁盘;100轴孔;105键部;2线圈盘;200轴孔;3旋转轴;300键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系一种全载发电装置,随附图例示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及其构件中,所有关于前与后、左与右、顶部与底部、上部与下部、以及水平与垂直的参考,仅用于方便进行描述,并非限制本发明,也非将其构件限制于任何位置或空间方向。图式与说明书中所指定的尺寸,当可在不离开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设计与需求而进行变化。

而本发明的全载发电装置的构成,系如图1、图4所示,其由一或一组以上的磁列组10及一或一组以上的感应列组20所组成,且各该磁列组10呈同极相对的相间隔设置、而各该感应列组20分别等距设于两两相对的磁列组10之间(如图4所示)或该磁列组10的一侧(如图1所示),各该磁列组10与各该感应列组20可被分别定义为作为转子或定子,可同步产生相对运动;

其中各该磁列组10沿运动方向排列有至少一第一磁性件11及至少一第二磁性件12,又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长度相等,且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呈运动方向充磁,又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磁极呈同极相邻,例如n极对应n极(如图1、图2所示)或s极对应s极(如图3所示),且相邻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或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具有一等宽的磁隙15,再者各该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长度等于磁隙15宽度;

而各该感应列组20分别具有一个以上同轴线的感应件21,各该感应件21分别具有一导磁体22及一绕设于导磁体22的线圈25,且各该线圈25并连接有一负载(图中未示),使感应列组20于连通负载时可呈运动方向激磁,再者各该感应件21的线圈25长度等于磁隙15宽度,另各该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长度为线圈25长度的二倍,且线圈25中心并与导磁体22中心相对;

如此,组构成一可回避磁阻力、且增生磁助力的全载发电装置者。

至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于实际作动时,如当各该磁列组10与各该感应列组20产生相对运动,例如本实施例以磁列组10作为转子由右向左位移、而感应列组20作为定子不动时。则系如图2所示,其系显示位移时,该磁列组10由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移向第二磁性件12的n极磁极的动作态样。首先,如图2a,以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中线对应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11中线为始,此时由于线圈25连接负载,因此当线圈25进入磁隙15时,感应件21受磁列组10相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感应影响,使该感应件21两端呈现与第一磁性件11相对应的两端为相异磁极,而形成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s极、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n极,且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是线圈25的两倍长,故导磁体22两端适位于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与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磁隙15中线,令感应件21导磁体22的n端会顺吸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s端、且导磁体22s端会顺吸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n端,而完全回避磁阻,更进而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接着,如图2b所示,此时感应件21的线圈25在位于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间的磁隙15过程中,除了产生磁力线切割的发电作用外,当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中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的线圈25端部对应磁列组10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磁隙15中线时,该感应件21的极性会发生转换,而变成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n极、且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s极,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的延伸长度设计,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n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s极磁极端部,且因磁列组10在移动中,其会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越过第二磁性件12的n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越过第一磁性件11的s极磁极端部,产生一股同极相斥的顺向推力,而完全回避磁阻,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紧接着,如图2c,此时感应件21的线圈25仍在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间的磁隙15中移动,故可继续产生磁力线切割的发电作用,而当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中线对应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间的磁隙15中线时,因感应件21两端感应极性不变,此时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的两端分别对应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之中线,如此在磁列组10运转移动下,其会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越过第二磁性件12之中线、且顺吸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而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越过第一磁性件11之中线、且顺吸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供产生一股异极相吸的顺向吸力,而完全回避磁阻,进而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之后,如图2d所示,此时感应件21的线圈25在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间的磁隙15中移动的部份,因磁力线切割仍可产生发电作用,而当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中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的线圈25端部对应磁列组10的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间的磁隙15中线时,该感应件21的极性再次发生转换,而变成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s极、且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n极,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延伸长度设计,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且因磁列组10在运作移动中,其会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越过该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越过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产生一股同极相斥的顺向推力,故可完全回避磁阻,而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最后,如图2e,当磁列组10继续位移时,该感应列组20的感应件21中线对应磁列组10第二磁性件12之中线时,将使整个感应件21线圈25对应该第二磁性件12,形成完全不发电状态,而不会有感应极性,但线圈25再跨越磁列组10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后,将进入磁列组10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形成如图3所示新的作动状态。

另如图3所示,其系显示位移时,该磁列组10由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移向第一磁性件11的s极磁极的动作态样。首先,如图3a,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之中线对应磁列组10第二磁性件12之中线为始,此时由于线圈25连接负载,因此当线圈25进入磁隙15时,感应件21受到磁列组10相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极性感应,使该感应件21两端呈现与第二磁性件12的两端为相异极性,而呈现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n极、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s极,且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是线圈25的两倍长,故导磁体22的两端适位于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与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之中线,令感应件21导磁体22的s端会顺吸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n端、且导磁体22的n端会顺吸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s端,而完全回避磁阻,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接着,如图3b所示,此时感应件21的线圈25在位于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过程中,除了产生磁力线切割的发电作用外,当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中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的线圈25的端部对应磁列组10的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中线时,该感应件21的极性会发生转换,而变成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s极、且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n极,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延伸长度设计,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s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n极磁极端部,且因磁列组10在继续移动中,其会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越过第一磁性件11的s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越过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n极磁极端部,产生一股同极相斥的顺向推力,而完全回避磁阻,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紧接着,如图3c,此时感应件21的线圈25仍在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中移动,故可继续产生磁力线切割的发电作用,而当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之中线对应磁列组10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磁隙15之中线时,因感应件21两端感应极性不变,此时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的两端分别对应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之中线,如此在磁列组10的运作移动下,其会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越过第一磁性件11之中线、且顺吸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而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越过第二磁性件12之中线、且顺吸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供产生一股异极相吸的顺向吸力,而完全回避磁阻,进而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之后,如图3d所示,此时感应件21的线圈25在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中移动的部份,因磁力线切割仍可产生发电作用,而当感应列组20感应件21中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的线圈25的端部对应磁列组10的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12、11间的磁隙15中线时,该感应件21的感应极性再次发生转换,而变成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n极、且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s极,由于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延伸长度设计,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会顺推对应的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且因磁列组10在继续移动中,其会使导磁体22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越过该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而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越过第二磁性件12的s极磁极端部,产生一股同极相斥的顺向推力,故可完全回避磁阻,形成一股有利于运动方向的磁助力;

最后,如图3e,当磁列组10继续位移时,该感应列组20的感应件21之中线对应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11之中线,使整个感应件21线圈25对应该第一磁性件11,形成完全不发电状态,而不会有感应极性,但当感应件21线圈25再跨越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11的n极磁极端部后,将进入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间的磁隙15,则循环形成如图2a的状态,再次使该感应件21的两端呈现与对应的第一磁性件11的两端为相异极性,使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的进入端为s极、且对应磁列组10的离开端为n极,供形成如此循环动作。

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及动作说明可知,本发明的全载发电装置利用感应列组20的导磁体22是线圈25与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及磁隙15的2倍长度设计,而能以最简单的结构使感应列组20的感应件21线圈25能全程连接负载,形成全载状态,使其全程可完全回避磁阻力、增生磁助力,而增加感应列组20与磁列组10相对运动的速率,除了可以减少动能损耗,从而提升能源转换效率,达到节能的目之外,同时可以有效的提高转速,增大其发电量。

进一步能在回避磁阻力及增生磁助力下,使其能适用于微力发电,增进发电装置的实用性,且由于结构简化,故可降低成本外,并能提升整体运转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则系如图4、图5所示,该实施例呈盘式的矩阵化发电机,其由至少一磁盘1与至少一线圈盘2间隔交错设置而成,各该磁盘1上设有互为同极相对的至少一磁列组10,以使磁流定向及磁线密实,而各该线圈盘2上设有至少一感应列组20,且磁列组10与感应列组20呈相对状,再者各该磁盘1与各该线圈盘2可分别被定义为转子或定子,供同步互相产生相对运动,本发明系以各该磁盘1作为转子、且各该线圈盘2作为定子为较佳实施例,其系于各该磁盘1与各该线圈盘2中心分别形成有一轴孔100、200,供一旋转轴3穿枢,且磁盘1轴孔100与旋转轴3形成有相对应的键部105、300,使磁盘1可被旋转轴3带动相对线圈盘2旋转,再者各该相对感应列组20的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位置可呈对位排列或错位排列,以提高同一时间点的磁助力或使磁列组10能被持续作用推动,可有效提高运动方向的惯性力。

又,如图6、图7所示,则系本发明的次一较佳实施例,该实施例呈环式的矩阵化发电机,其由至少一磁盘1与至少一线圈盘2间隔交错设置而成,各该磁盘1上设有互为同极相并的至少二同轴心的磁列组10,以使磁流定向及磁线密实,而各该线圈盘2上设有至少二同轴心的感应列组20,且各该同径的磁列组10与感应列组20呈相对状,再者各该磁盘1的相并磁列组10a、10b的第一磁性件11a、11b或第二磁性件12a、12b的两端向轴心呈相对应收束,且各该线圈盘2的相并感应列组20a、20b的感应件21a、21b的两端也向轴心呈相对应收束,再者各该磁盘1与各该线圈盘2可分别被定义为转子或定子,供同步互相产生相对运动,本发明系以各该磁盘1作为转子、且各该线圈盘2作为定子为较佳实施例,其系于各该磁盘1与各该线圈盘2中心分别形成有一轴孔100、200,供一旋转轴3穿枢,且磁盘1轴孔100与旋转轴3形成有相对应的键部105、300,使磁盘1可被旋转轴3带动相对线圈盘2旋转,再者各该相并感应列组20的感应件21对应磁列组10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11、12的位置可呈对位排列或错位排列,以提高同一时间点的磁助力或使磁列组10能被持续作用推动,可有效提高运动方向的惯性力。

再者,如图8所示,本发明感应列组20的感应件21的导磁体22两端分别形成有一与线圈25同径的磁轭220,各该导磁体22的两端磁轭220相对内侧可供该线圈25两端贴抵,如此可避免线圈25上残存磁流产生磁应力干扰及强化导磁体22导磁效果,让感应件21的导磁至二端互为相异磁极更为完全。

如此,可以理解到本发明为一创意极佳的发明,除了有效解决习式者所面临的问题,更大幅增进功效,且在相同的技术领域中未见相同或近似的产品发明或公开使用,同时具有功效的增进,故本发明已符合发明专利有关新颖性与创造性的条件,乃依法提出申请发明专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