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37432阅读:1078来源:国知局
收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器周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影响着社会的经济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办公室的电脑、电话以及插座等均带有线缆,众多的线缆使得办公桌下的布线杂乱,而且一不小心用户还会用脚踢到这些线缆,使得线缆松动,导致用电器断电,特别是电脑主机的电源线,当用户没有保存正在编辑的文件时,一旦线缆被踢开断电,则会使得正在编辑的文件消失,因此应当对这些杂乱的线缆进行整理,然而目前市场上的收线装置的结构不合理,收线效果低下,线缆被用户踢开的概率还是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收纳办公桌下方的线缆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收线装置。

一种收线装置,包括底座、架体及连接端子。所述底座包括底盘及安装柱,所述底盘中部开设有进线口,所述安装柱为两侧开口中空圆柱,所述安装柱与所述底盘连接,所述安装柱与所述进线口连通。所述架体包括板体及若干松紧带,所述板体架设于所述安装柱的顶部,所述板体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第三套体,所述第一套体、所述第二套体及所述第三套体分别设置有所述松紧带。所述连接端子包括外接板及绕线部,所述外接板与所述第三套体的末端连接,所述外接板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绕线部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弯曲部及自由部,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外接板的侧边,所述弯曲部朝远离所述外接板的侧边弯曲延伸,所述自由部朝向所述外接板的侧边延伸,所述弯曲部及所述自由部与所述外接板的侧边之间形成有集线空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体开设有第一插槽及连通所述第一插槽的若干第一螺孔,所述第二套体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槽中并通过第一螺钉穿设所述第一螺孔且固定于所述第一插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一螺孔沿所述第一套体的长度方向成一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体开设有第二插槽及连通所述第二插槽的若干第二螺孔,所述第三套体插设于所述第二插槽中并通过第二螺钉穿设所述第二螺孔且固定于所述第二插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若干所述第二螺孔沿所述第二套体的长度方向成一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套体、所述第二套体及所述第三套体均为中空的长方体。

上述收线装置,通过将底盘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将连接端子的外接板设置在办公桌板上,各种线缆穿过进线口进入安装柱,线缆在松紧带的束缚下沿远离盘底的方向整齐有序地设置于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第三套体上,线缆穿过外接板与绕线部之间的集线空隙后与用电器例如电脑连接,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及第三套体依次滑动连接,故可调整连接端子的外接板与底盘的距离以根据办公桌的高度设定外接板与底盘的距离,且由于绕线部靠近办公桌,故将线缆从办公桌下的地板整齐有序地由松紧带收纳在板体上,防止用户踢开线缆与插座、用电器等的连接,避免用电器意外断电损坏,提高了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个实施例中夹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其为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一种收线装置90包括底座901、架体902及连接端子903。例如,底座901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例如,底座901设置在具有线缆出口的办公桌下的地板上,也就是说底座901邻近地板的线缆出口以便于引导线缆进入底座901。例如,架体902与底座901连接,用于将由底座901引入的线缆整齐集中地进行收纳,使线缆有序地离开地板并引出至办公桌上。例如,连接端子903分别与架体902及办公桌连接,以提高架体902的承重能力。

如图2所示,例如,底座901包括底盘911及安装柱912,底盘911与安装柱912连接。例如,底盘911与安装柱912连接形成倒T字形的横截面。例如,底盘911的中部区域开设有进线口913。例如,安装柱912为两侧开口中空圆柱,例如,安装柱912为中空圆柱,该中空圆柱两侧具有开口,使得安装柱整体为一圆筒形,筒壁的厚度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例如,安装柱912与底盘911连接,安装柱912与进线口913连通。使用时,底盘911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优选的,底盘911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并邻近线缆出口,优选的,底盘911的进线口913位于底板的线缆出口,这样方便将线缆全部收集穿过进线口913,避免线缆部分外露在用户脚部的活动范围内从而被用户意外踢到。

如图3所示,例如,架体902包括板体921及若干松紧带922。例如,若干松紧带922均匀分布于板体921上。例如,板体921为长方体。例如,松紧带922的一端与板体921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魔术贴与板体921可拆卸连接。例如,板体921架设于安装柱912的顶部,亦即,板体921设于安装柱912的顶部,若干松紧带922沿远离盘底的方向设置于板体921上,这样可以利用松紧带922束缚住分布在板体921上的线缆。

如图4所示,例如,连接端子903包括外接板931及绕线部932。例如,外接板931与板体921远离盘底的末端连接,外接板931开设有安装孔,用于连接办公桌。例如,绕线部932包括依次连接的固定部933、弯曲部934及自由部935,固定部933设置于外接板931的侧边,弯曲部934朝远离外接板931的侧边弯曲延伸,自由部935朝向外接板931的侧边延伸,例如自由部935朝向外接板931的侧边迂回延伸,又如自由部935朝向外接板931的侧边以环绕方式延伸,弯曲部934及自由部935与外接板931的侧边之间形成有集线空隙936,这样,分布在板体921上的线缆可最终穿过集线空隙936后接入用电器。

上述收线装置90,通过将底盘911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将连接端子903的外接板931设置在办公桌板上,各种线缆穿过进线口913进入安装柱912,线缆在松紧带922的束缚下沿远离盘底的方向整齐有序地设置于板体921上,线缆穿过外接板931与绕线部932之间的集线空隙后与用电器例如电脑连接,由于绕线部932靠近办公桌,故将线缆从办公桌下的地板整齐有序地由松紧带922收纳在板体921上,防止用户踢开线缆与插座、用电器等的连接,避免用电器意外断电损坏,提高了用电器的使用寿命。

为将线缆全部由线缆出口引入底盘,例如,底盘的中部具有拱形部,进线口开设于拱形部。例如,底盘向上拱起向成该拱形部,以使得底盘与地板之间具有收容线缆的空间。为便于穿线,例如,安装柱与底盘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底盘的进线口位于底板的线缆出口,这样,拱形部使得底盘与地板之间具有收容线缆的空间,可将线缆全部由线缆出口引入底盘,提高收线效率。

为连接安装柱912和板体921,结合图1、图2和图3,例如,安装柱912的顶部开设有让位缺口914,板体921插设于让位缺口914中。例如,板体921插设于让位缺口914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柱912上。例如,让位缺口914的开口深度为安装柱912高度的80%,以提高板体921插设于让位缺口914后,板体921与安装柱912的受力,避免缺口因负荷较大而断裂。

如图5所示,为设置松紧带922以合理分布线缆,例如,板体921为长方体。例如,板体921具有平行设置的固定侧941和自由侧942,固定侧941设置有若干固定位943,自由侧942设置有若干连接位944,松紧带922的固定端设置于固定位943,松紧带922的自由端与连接位944可拆卸连接。例如,松紧带922的固定端通过铆钉固定于固定位943上,这样可以在束缚线缆时松开松紧带922的自由端与连接位944的连接,在将线缆束缚后在重新连接,方便快捷。

例如,连接位944设置有扣环,松紧带922的自由端与扣环可拆卸连接。例如,松紧带922的自由端设置有魔术贴,松紧带922的自由端穿设于扣环后粘接固定,例如,所述松紧带的自由端穿设于所述扣环后自身粘接固定。如此,在布线时,将松紧带922的自由端与连接位944松开,将线缆放置在板体921上后再将松紧带922的自由端与连接位944重新连接,从而将线缆固定在板体921上;特别的,当存在较多的线缆时,可以依次的分配不同的松紧带922对应的暂时固定线缆,待所有线缆固定后再根据布线情况调整松紧件,以合理地将线缆全部固定在板体921上。

如图6所示,为适应不同高度的办公桌,例如,板体921包括依次滑动连接的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例如,第一套体951与第二套体952滑动连接,第二套体952与第三套体953滑动连接。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分别设置有松紧带922。例如,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之间形成可直线伸缩的板体921。例如,外接板931与第三套体953的末端连接。如此,将底盘911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将连接端子903的外接板931设置在办公桌板上,各种线缆穿过进线口913进入安装柱912,线缆在松紧带922的束缚下沿远离盘底的方向整齐有序地设置于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上,线缆穿过外接板931与绕线部932之间的集线空隙后与用电器例如电脑连接,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依次滑动连接,故可调整连接端子903的外接板931与底盘911的距离以根据办公桌的高度设定外接板931与底盘911的距离。

为降低收线装置自身的重量,例如,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均为中空的长方体。例如,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均为塑料制件;又如,第一套体951、第二套体952及第三套体953的横截面面积依次降低。例如,第二套体952的横截面面积为第一套体951的横截面面积的95%;又如,第三套体953的横截面面积为第二套体952的横截面面积的90%。例如,第二套体952的横截面面积为第一套体951的横截面面积的80%;又如,第三套体953的横截面面积为第二套体952的横截面面积的60%。如此中空的长方体以及塑料制件且横截面面积依次降低,可以有效的减轻收线装置自身的重量,提高收线装置承受线缆的重量限度。

为实现伸缩,同时可调整伸缩高度,例如,第一套体开设有第一插槽及连通第一插槽的若干第一螺孔,第二套体插设于第一插槽中并通过第一螺钉穿设第一螺孔固定于第一插槽中,即,第二套体插设于第一插槽中,并且第二套体通过第一螺钉穿设第一螺孔,并且,第二套体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第一插槽中。例如,若干第一螺孔沿第一套体的长度方向成一排设置。例如,第二套体开设有第二插槽及连通第二插槽的若干第二螺孔,第三套体插设于第二插槽中并通过第二螺钉穿设第二螺孔固定于第二插槽中,即,第三套体插设于第二插槽中,并且第三套体通过第二螺钉穿设第二螺孔,并且,第三套体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第二插槽中。例如,若干第二螺孔沿第二套体的长度方向成一排设置。这样,通过第一螺钉与第一螺孔的配合,可根据预设的高度要求将第二套体固定在第一套体的第一插槽的合适位置上,同理,可根据预设的高度要求将第三套体固定在第二套体的第二插槽的合适位置上,从而实现了伸缩及调整伸缩高度的技术效果。

请参阅图7,其为另一个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便于将线缆穿过进线口913进入安装柱912,例如,底盘911邻近进线口913设置有透明视窗961。例如,透明视窗961具有扇形结构;例如,透明视窗961为扇形。例如,透明视窗961具有方形结构;例如,透明视窗961为方形。如此,在透明视窗961的辅助下,通过将底盘911设置在办公桌下的地板上,将连接端子903的外接板931设置在办公桌板上时,可以快速地将各种线缆穿过进线口913进入安装柱912,提高了引线及布线的效率。

可以理解,线缆有分粗细,当线缆的种类较多且又存在半径较大的线缆时,单单靠松紧带实现对线缆的束缚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由于半径较大的线缆的体重较大,松紧带难于承受较大的重量负荷。为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对各种半径的线缆无差别的束缚整理,如图8所示,收线装置还包括夹具10。例如,夹具10与板体921连接;又如,夹具10活动设置于或固定设置于板体921。例如,夹具10位于两松紧带922之间。为进一步提高束缚效果,例如,夹具10的数量有多个。具体的,请参阅图9,其为一个实施例中夹具1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一种夹具10包括连接座101和夹持体102,连接座101与夹持体102连接。连接座101用于安装固定在板体。夹持体102用于夹持放置在夹持体102中的线缆。例如,通过在连接座101上设置夹持体102,利用夹持体102夹持线缆或者其他需要被夹持的物体。

请参阅图10,其为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座101的结构示意图,例如,连接座101包括座体201及紧固螺栓202。现有市场上的座体201及紧固螺栓202是分开销售的,在安装座体201至板体时需要再次购买,然而紧固螺栓202的型号有多种,很容易购买到不匹配的。为提高安装效率,例如,紧固螺栓202嵌设在座体201上,以使得座体201自身携带有紧固螺栓202,而不需要为座体201在配套的安排紧固螺栓,在安装座体201至板体时显得非常方便,有利于提高座体201的安装效率。

为便于设置夹持体102,例如,座体201为长方体结构。例如,座体201具有相背的安装面203和连接面(图未示),例如,座体201于安装面203上设置有安装槽204,例如,安装槽204设置于安装面203的中心区域。例如,安装面的中心区域为安装面的中心及其周围的区域,例如,安装面为轴对称图形且具有两条对称轴,安装面的中心即为该两条对称轴的交点;又如,安装面为中心对称图形。安装面的中心的周围的区域,包括形状相似于安装面的图形的区域,例如其面积为安装面的面积的10%~70%,例如安装面的中心区域的中心与安装面的中心相重合,和/或安装面的中心区域的面积为安装面的面积的20%~60%,例如50%。例如,安装面具有矩形结构,安装面的矩形结构的中心区域的中心与安装面的矩形结构的中心相重合,且安装面的矩形结构的中心区域的面积为安装面的矩形结构的面积的20%~50%,例如40%。其它中心区域以此类推。例如,所述夹持体102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04上。安装槽204作为设置所述夹持体102的定位区域,亦可称为坐标,为所述夹持体102的安装设置提供区域,从而方便地将夹持体102设置在座体201上,以实现夹持功能。例如,座体201开设有安装槽204,即,安装槽穿设整个座体,包括穿设安装面和连接面,以及座体在两个面之间的部分,以形成一个通槽,用于连接该连接座101。

为便于设置紧固螺栓202,例如,座体201开设有穿设安装面203和连接面的安装口205,即,座体201开设有安装口205,安装口穿设整个座体,包括穿设安装面和连接面,以及座体在两个面之间的部分,以形成一个通口,用于穿设紧固螺栓;例如,安装口205临近安装槽204。为使座体201连接在板体时更加稳定牢固,本实施例中,安装口205的数量为四个,对应的,紧固螺栓202的数量为四个,每一个紧固螺栓202对应设置于一个安装口205。例如,四个安装口205临近安装槽204均匀分布。如此,通过四个紧固螺栓202,使得座体201的受力均匀,将座体201安装在板体时更加稳定牢固。

为将紧固螺栓202限制在座体201上,例如,紧固螺栓202包括栓杆206及限位块207。例如,栓杆206穿设于安装口205。例如,栓杆206具有螺纹杆体208及设置在螺纹杆体208的固定端的杆帽209。例如,限位块207远离杆帽209活动设置于螺纹杆体208上,杆帽209位于安装面203一侧,限位块207位于连接面一侧。例如,限位块207的外径大于安装口205的内径,以防止限位块207穿过安装口205。例如,限位块207与杆帽209之间的距离大于安装面203与连接面之间的距离,使得螺纹杆体208与座体201之间具有活动的空间,且由于限位块207远离杆帽209活动设置于螺纹杆体208上,限位块207不会影响螺纹杆体208的螺拧功能,实现了将紧固螺栓202限制在座体201上。

请参阅图11,其为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体102的结构示意图,例如,夹持体102包括功能件301及夹持件302,夹持件302与功能件301连接,功能件301用于驱动夹持件302动作,以夹持放置在夹持件302的夹持空间303中的线缆。结合图9和图80,一实施例中,安装槽204的形状结构与功能件301的形状结构相契合。例如,功能件301卡入安装槽204中并通过在安装槽204中设置螺钉以将功能件301限制在安装槽204中。

请参阅图12,其为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体10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例如,功能件301包括壳体401及功能组件402,壳体401嵌入安装槽204中。例如,安装槽204的形状结构与壳体401的形状结构契合,例如,壳体401与安装槽204为紧密配合;又如,壳体401与安装槽204为过盈配合。例如,功能组件402设置于壳体401中。例如,功能组件402包括伸缩机构403、固定端子404及自由端子405,伸缩机构403及固定端子404分别与壳体401连接,自由端子405设置于伸缩机构403的伸缩端上。伸缩机构403用于在工作时带动自由端子405朝向固定端子404的方向运动,即伸缩机构403受力工作时带动自由端子405沿X的方向运动,在不受力时,带动自由端子405沿X的方向反向运动,亦可理解为伸缩机构403在伸缩时带动自由端子405在X的方向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中,伸缩机构为电动推杆即直线驱动器。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推杆可以认为是旋转电机在结构方面的一种延伸。例如,电动推杆由电机推杆和控制装置机构组成的直线执行机构。又如,伸缩机构为直线步进电机。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步进电又称线性步进电机,是由磁性转子铁芯通过与由定子产生的脉冲电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转动,直线步进电机在电机内部把旋转运动转化为线性运动。例如,伸缩机构通过电源线外接电源取电的方式取电;又如,伸缩机构通过电池供电,从而实现上电工作。

为使夹持件302可夹持线缆,例如,夹持件302包括固定夹件406及自由夹件407,例如,固定夹件406与固定端子404连接,自由夹件407与自由端子405连接,伸缩机构403工作时带动自由夹件407朝向固定夹件406的方向运动,即伸缩机构403工作时带动自由夹件407沿X的方向运动,如此,当自由夹件407朝向固定夹件406的方向运动时即可夹持放置在夹持件302的夹持空间303中的线缆。

上述夹具10,通过在连接座101上设置夹持体102,利用夹持体102夹持线缆,一方面,连接座101包括座体201及紧固螺栓202,省去了在组装时需要另外配备紧固螺栓202,且座体201具有相背的安装面203和连接面,杆帽209位于安装面203一侧,限位块207位于连接面一侧,限位块207的外径大于安装口205的内径,使得紧固螺栓202在座体201不脱落;另一方面,通过在伸缩机构403工作时带动自由夹件407朝向固定夹件406的方向运动,该过程由于只有自由夹件407运动,在夹持线缆时,线缆紧贴固定夹件406静止放置,使固定夹件406及自由夹件407之间的间隙缓慢变小并夹持位于固定夹件406及自由夹件407之间的线缆,夹持的稳定性高,有利于线缆后续的稳定。

由于伸缩机构403的伸缩端只与自由夹件407连接,伸缩机构403工作时带动自由夹件407沿X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摩擦力的影响下自由夹件407难免会发生偏差,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自由夹件407的偏差,如图12所示,夹持体102还包括定位条410。例如,自由夹件407开设有第一定位框421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422。例如,第一弹性件422收容于第一定位框421,第一弹性件42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定位框421的底部,第一弹性件422的另一端与定位条410的一端连接。例如,固定夹件406开设有第二定位框431及设置有第二弹性件432。第二弹性件43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定位框431的底部,第二弹性件432的另一端与定位条410的另一端连接。例如,第一弹性件422及第二弹性件432为弹簧。例如,定位条410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定位框421及第二定位框431的横截面积。例如,定位条410的长度等于第一定位框421及第二定位框431的深度之和。如此,伸缩机构403工作时带动自由夹件407沿X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定位条410、第一定位框421及第二定位框431的导向作用下,自由夹件407将按照既定的轨道行进,同时,在第一弹性件422及第二弹性件432的弹性作用下,当伸缩机构403停止工作时,自由夹件407沿X的相反方向恢复至原来的位置,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由夹件407的偏差。

为提高夹持效果,例如,自由夹件407及固定夹件406相对的侧边开设有齿牙440。例如,齿牙440的为直角三角形结构。进一步的,为使本实施例的夹具可适应夹持预设外径的圆柱体或者类圆柱体,例如,自由夹件407开设有第一夹持缺口451,固定夹件406开设有第二夹持缺口452,例如,第一夹持缺口451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例如,第二夹持缺口452具有半圆形的横截面,例如,第一夹持缺口451及第二夹持缺口452形成圆形的第二夹持空间。如此,由于第一夹持缺口451及第二夹持缺口452形成圆形的第二夹持空间,可适应夹持预设外径的圆柱体或者类圆柱体,有效提高夹具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