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08786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能源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电网由一些微型电源等分布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和负荷构成,是一种能够提供电能的独立网络;而构成储能系统的电池通常以储能电池组的形式体现在微电网中,微电网既可以与公共电网并联运行,也可以单独运行;更为突出的是,微电网可以覆盖传统电力系统难以到达的偏远地区,并提高该地区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而目前在一般小规模的微电网中都会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电池,在白天利用光伏给电池组充电,充满后将多余的电送到公网,在夜间没有光照时,利用白天存储的能量逆变到微网内部,为微网负荷提供能量,使得储能电池在微电网中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同时,由于对储能电池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间歇式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对储能电池进行管理也成为微电网运行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各种微网项目的实施,在微网系统中储能电池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从传统铅酸电池到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燃料电池及生物质电池等,往往在一个微网系统里会出现多种储能电池,但由于不同类型电池组的端电压有很大差异,因此,如何对多种类型的储能电池进行管理,是微电网中储能系统运行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对构成储能系统的多种类型的储能电池组进行管理的常规方法是使用不同的双向变流器,将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组的电能逆变到同一根交流母线上,同时为负荷统一供电,但这种架构对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组的应用过于机械,且对微网母线的电能质量及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均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实现了对微电网中的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动态且高效的对负荷侧进行供电,有效且可靠地提高了微网母线的电能质量及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预设在微电网中的中央管理模块实时监测负荷侧是否发生负荷变化;

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在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在不同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其中,所述单体控制模块预设在微电网中,且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均与所述中央管理模块通信连接;

以及,所述单体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的供电方式为:分时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之间、或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进行有线通讯测试;

并在存在连接失败的单体控制模块时,开启该单体控制模块之间、或该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管理模块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同时对对应的所述储能电池组进行本地管理,且所述本地管理具体包括:

步骤a.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实时监测所述储能电池组是否出现故障,并在所述储能电池组出现故障时,进入步骤b;

步骤b.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将储能电池组的故障信息上报至所述中央管理模块;

步骤c.所述中央管理模块接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故障信息且经判断确认关闭该储能电池组后,向该储能电池组对应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对该储能电池组的切出命令,进入步骤d;

步骤d.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发出的切出命令后,根据所述切出命令中的切出优先级别,将对应的各故障储能电池组切出微电网。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中央管理模块发生故障时,所述单体控制模块获取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发生故障信息,并由其中的一个单体控制模块取代发生故障的中央管理模块对其他所述单体控制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中央管理模块、单体控制模块及负荷侧;

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分别与单体控制模块及负荷侧通信连接;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分别设置在微电网中的各储能电池组上;

所述中央管理模块用于在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在各所述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

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对所述储能电池组进行本地管理,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

进一步的,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之间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为分时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分别与单体控制模块及负荷侧通信连接为双总线通信;和/或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之间通信连接为双总线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包括中央管理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负荷管理单元;

其中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分别与中央管理单元及单体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负荷管理单元分别与中央管理单元及负荷侧通信连接;

所述负荷管理单元实时监测负荷侧的变化,在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所述中央管理单元根据负荷管理单元的变化向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发送指令;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根据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的指令在各所述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及系统。该方法通过预设在微电网中的中央管理模块实时监测负荷侧是否发生负荷变化;中央管理模块在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在不同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以及单体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控制对应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该系统包括中央管理模块、单体控制模块及负荷侧。本发明实现了对微电网中的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动态且高效的对负荷侧进行供电,有效且可靠地提高了微网母线的电能质量及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1、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央管理模块、单体控制模块的设置,使得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微电网中的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的准确的智能化管理。

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单体控制模块对各储能电池组进行本地管理,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控制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在对各储能电池组实现了本地保护与控制的同时,也使得中央管理模块对其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控制管理,实现了对微电网中的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

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含有投切优先级,该储能电池组的投切优先级别的设置,动态且高效实现了对微网中负荷的分时供电,有效提高了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

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微电网在系统启动的初始状态下仅有一个储能电池组处于连通状态,有效且可靠的提高了储能电池组的利用效率,同时实现了储能电池的环保供电。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双总线通信及通信检测的设置,使得在检测到系统中存在有线连接失败的单元时,能够及时更换无线连接,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故障处理的及时性。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双总线通信结构的设计,通过一系列的故障处理操作,通信网络故障可以很快被检查出来,有效降低了因为通信故障造成的微网系统停机的可能,保证了微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2本发明的方法中包括步骤400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方法中包括步骤A00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方法中步骤A00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5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步骤B00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系统中的中央管理模块10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方法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1,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100:预设在微电网中的中央管理模块实时监测负荷侧是否发生负荷变化,若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则进入步骤200;若未发生变化,则持续监测。

实际应用中,对于待进行智能管理的微电网,先检测该微电网中是否有能够实现智能管理的中央管理模块及单体控制模块,若该微电网中已安装有上述两种设备,则直接展开步骤100的操作,若没有,则需在该微电网中安装并调试中央管理模块及单体控制模块,并分别进行中央管理管理模块与单体控制模块之间的有线及无线通讯测试,确认数据采集和指令传输的正确性;分别进行各单体控制模块之间的有线及无线通讯测试,确认数据采集和指令传输的正确性;其中,中央管理模块及单体控制模块构成微电网智能管理系统,此处不再赘述;在确认微电网智能管理系统设置无误后,开启该管理系统,在该管理系统启动的初始状态下仅有一个储能电池组处于连通状态,有效且可靠的提高了储能电池组的利用效率,同时实现了储能电池的环保供电,此时,该管理系统开始对微电网中的负荷侧是否发生负荷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在监测到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进入步骤200。

步骤200: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在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在所述不同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

在本步骤中,中央管理模块可以包括中央管理单元、电池管理单元及负荷管理单元;其中所述电池管理单元与中央管理单元及单体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负荷管理单元与中央管理单元及负荷侧通信连接;所述负荷管理单元实时监测负荷侧的变化,在负荷侧发生负荷变化时,所述中央管理单元根据负荷管理单元的变化向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发送指令;所述电池管理单元根据所述中央管理单元的指令在各所述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

步骤300:所述单体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

在本步骤中,每个储能电池组均配置有一个用于对其进行管理控制的单体控制模块,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单体控制模块接收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时,这些单体控制模块根据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的具体内容,对其管理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做出相应的控制,也就是说,若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投入命令,即根据该投入命令控制其管理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对负荷侧进行供电,若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切除命令,即根据该切除命令控制其管理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停止对负荷侧进行供电;此期间,未接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的其他单体控制模块不做出动作,仅对其控制的储能电池组进行本地管理;其中,若需投入或切除的储能电池组有多个,则根据其预设的投切优先级别按序控制多个储能电池组进行投入或切除。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间的信息交互,实现了对负荷侧的智能储能供电,保证了负荷侧供电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了按需分配能量,同时避免了多余的能量浪费,也延长了储能电池组乃至整个微电网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法中步骤300中的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的一种供电方式:分时供电,即不同类型电池堆通过相同的双向变流器(pcs,pcs的去输入端采用自适应DC-DC结构)与微网母线分时连接。

也就是说,单体控制模块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投入命令,即根据该投入命令控制其管理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对负荷侧进行供电,但此时若有单体控制模块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切除命令,则该单体控制模块通过直接控制储能电池组与微网母线的联络开关,控制对应的储能电池组停止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下一时段,若上述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投入命令的单体控制又接收到切除命令,则根据该切除命令控制其管理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停止对负荷侧进行供电;对于分时供电可以举例如下:

在较小电量的储能电池组A向负荷侧供电时,负荷发生变化且该变化为需增供电变化,则需要更大电量对其进行供电,此时,则投入其他的储能电池组B和储能电池组C等同A一起向负荷侧供电。

在较大电量的储能电池组D向负荷侧供电时,若负荷发生变化且该变化为需削减供电变化,则需要减少电量的输出,此时,需投入小电量的储能电池组E,同时切除储能电池组D。

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上述方法中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方法在包括上述步骤100至300的基础上,还具体包括:步骤400。其中,参见图2,所述步骤400的一种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401: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之间、或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进行有线通讯测试,以检测有线通信连接是否连接成功,若检测到连接失败的单体控制模块,则进入步骤402;若未检测到连接失败的单体控制模块,根据需要有线通讯测试可持续进行。

在本步骤中,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之间、或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进行有线通讯测试可以包括:

全部的单体控制模块及中央控制模块进行有线通讯测试;

连接在微网母线上的储能电池组所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进行有线通讯测试;

以及,储能电池组之间进行的有线通讯测试。

步骤402:在存在连接失败的单体控制模块时,开启该单体控制模块之间,或该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管理模块单元之间的无线通信连接。

在该步骤400中,为了保证系统的可靠运行,和良好的电能质量,系统总线设置成为双通信总线结构,在实际的系统维护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有线网络很容易被破坏,造成系统进入待机状态,影响负荷的供电,在单体控制模块之间、或所述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之间进行有线通讯测试时,若当前的有线通讯测试中有中央管理模块参与,则所述中央管理模块连续扫描网络3次,发现有电池组或负荷不在通信总线上,就会启动无线通信扫描丢失模块,然后依情况对电池组或负荷执行投切逻辑,因为本系统还有无线通信系统存在,有线网络的故障很快被检查出来,告知中央管理模块;若当前的有线通讯测试中无中央管理模块参与,则参与有线通讯测试的对应单体控制模块负责连续扫描网络及后续操作。

从上述描述可知,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进行有线通讯测试,确认数据采集和指令传输的正确性测试,双总线通信结构的设计,使得在检测到系统中存在有线连接失败的单元时,能够及时更换无线连接;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及故障处理的及时性。

本法明的实施例三提供了上述方法中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方法在包括上述步骤100至400的基础上,还包括步骤A00。该步骤A00为:单体控制模块同时对对应的所述储能电池组进行本地管理,参见图3。该步骤A0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的具体内容参见图4,步骤A0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步骤a: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实时监测所述储能电池组是否出现故障,并在所述储能电池组出现故障时,进入步骤b;

步骤b: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将储能电池组的故障信息上报至所述中央管理模块。

步骤c:所述中央管理模块接收所述储能电池组的故障信息且经判断确认关闭该储能电池组后,向该储能电池组对应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对该储能电池组的切除命令,进入步骤d。

步骤d: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在接收到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发出的切除命令后,根据所述切除命令中的切除优先级别,将对应的各故障储能电池组切除微电网。

在上述步骤中,中央管理模块根据单体控制模块上报的储能电池组的故障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将该储能电池组切除,在实际应用情况下,该确定步骤的设置是因为还有可能存在当前储能电池组的故障类型为低风险故障,因此不需要进行故障切除;之后,若中央管理模块确认需关闭该储能电池组,则向该储能电池组对应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发送对该储能电池组的切除命令,使得单体控制模块相应的切除该储能电池组。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对各储能电池组实现了本地保护与控制的同时,也使得中央管理模块对其进行有效且及时的控制管理,实现了对微电网中的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

本法明的实施例四提供了上述方法中的另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5,该方法在包括上述步骤100至400、A00的基础上,还具体包括:

步骤B00:当中央管理模块发生故障时,所述单体控制模块获取所述中央管理模块发生故障信息,并由其中的一个单体控制模块取代发生故障的中央管理模块对其他所述单体控制模块进行管理和控制。

在步骤B00中,微电网中的各单体控制模块分别与中央管理模块进行信息交互,若存在单体控制模块无法联通中央管理模块的情况,且能排除单体控制模块故障和通信故障时,判断为中央管理模块故障,当中央管理模块发生故障时,单体控制模块与中央管理模块间通信连接及各单体控制模块间通信连接,故障可以很快被检查出来并由单体控制模块取代,有效降低了因为中央管理模块故障造成的微网系统停机的可能,保证了微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及可靠性。

当中央管理模块故障时,若有储能电池组发生故障,中央管理模块无法对单体控制模块20发出的储能电池组故障信息做出反应,此时发出储能电池组故障信息的该单体控制模块20根据与其他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进行通信连接来确定是否切除该故障储能电池组。在上述所提及的各步骤中,其显示的执行顺序仅为本法明所保护的执行过程中的一种举例,在应该中,根据实际情况,上述所提及的各步骤的执行顺序可根据实际发生情况进行任意组合及变化,且该任意组合及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不在此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全部步骤的一种用于微电网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参见图6,该智能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中央管理模块10、单体控制模块20及负荷侧30;且所述中央管理模块10分别与单体控制模块20及负荷侧30通信连接;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20分别设置在微电网中的各储能电池组上。

在该系统中,各储能电池组的类型根据实际情况确认,可以为镍氢电池、钒液流电池、铅酸电池、燃料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负荷侧30即为微电网的实际应用中的电能消耗的一方,可以包括容性负荷及感性负荷,或根据实际情况以其他方式进行分类;在该系统中,为每种类型的储能电池组均配置一个单体控制模块20,且每个单体控制模块20均与中央管理模块10进行通信,而中央管理模块10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同时也与负荷侧30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中央管理模块10用于在负荷侧30发生负荷变化时,在各所述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30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20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

以及,所述单体控制模块20对所述储能电池组进行本地管理,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30的待供电负荷供电。

从上述描述可知,该系统实现了对负荷侧的智能储能供电,在微电网内部负荷实行分级管理,负荷上装有可识别身份的传感器可以知晓负荷的种类,且负荷侧与中央管理模块有通信,中央管理模块根据负荷特性、储能电池组的剩余容量等将微网内部的储能电池组进行匹配投切,保证了负荷侧供电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了按需分配能量,同时避免了多余的能量浪费,也延长了储能电池组乃至整个微电网的使用寿命。

其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单体控制模块20的优选方案,即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通信连接。且该设置可用于判断其他电池组是否在微电网中,便于故障判断及处理:中央管理模块10无法对单体控制模块20发出信息作出反应时,通过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的通信连接,判断为中央管理模块故障;也用于在中央管理模块10故障无法对单体控制模块20发出的储能电池组故障信息作出反应时,根据与其他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进行通信连接来确定是否切除该故障储能电池组。

也就是说,因中央管理模块10发生故障而无法对单体控制模块20发出的信息包括储能电池组故障信息作出反应时,通过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通信连接判断各单体控制模块20所管理的储能电池组是否存在于微电网的发电系统内部,然后根据事先设定切除优先级别,自动切出发电系统,从而解决智能微电网,不同类型储能电池组的非计划投退问题。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系统中单体控制模块20控制对应的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向负荷侧30的待供电负荷供电一种供电方式:分时供电。

也就是说,单体控制模块20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投入命令,即根据该投入命令控制其管理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对负荷侧进行供电,此时若有单体控制模块20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切除命令,则该单体控制模块通过直接控制储能电池组与微网母线的联络开关,控制对应的储能电池组停止向负荷侧的待供电负荷供电。下一时段,若上述接收到的命令内容为投入命令的单体控制又接收到切除命令,则根据该切除命令控制其管理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停止对负荷侧进行供电。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系统中所述中央管理模块10分别与单体控制模块20及负荷侧30通信连接的方式为:双总线通信;同时,各所述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通信连接也可以为:双总线通信。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将不同区域的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以及所述中央管理模块10与单体控制模块20之间使用有线网络进行连接,并同时在中央管理模块10及各单体控制模块20均添加无线wifi结点,构成有线加无线网络的双总线通信,两套通信系统保证了整个系统的通信的可靠性,同时也能够实现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的异地管理的情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上述智能管理系统中的中央管理模块1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参见图7,该中央管理模块10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中央管理单元11、电池管理单元12及负荷管理单元13;

其中所述电池管理单元分别与中央管理单元11及单体控制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负荷管理单元13分别与中央管理单元11及负荷侧30通信连接;

所述负荷管理单元13实时监测负荷侧30的变化,在负荷侧30发生负荷变化时,所述中央管理单元11根据负荷管理单元13的变化向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2发送指令;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2根据所述中央管理单元11的指令在各所述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30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并向所述目标储能电池组对应的单体控制模块20发送储能电池组投切指令。

其中,在该中央管理模块10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中央管理单元11、电池管理单元12及负荷管理单元13的实现主体可以为设置在中央管理模块10中的实体的处理器、检测器、信息接收及处理器通过实时监测及信息交互完成。

其中,在该中央管理模块10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中央管理单元11、电池管理单元12及负荷管理单元13的实现主体可以通过相应的投切仿真模拟软件编程获得,在投切仿真模拟软件编程中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设置微电网模型,并根据该微电网模型对各单元进行模拟,模拟得到的结果能够使得负荷管理单元13实时监测负荷侧30的变化,在负荷侧30发生负荷变化时,所述中央管理单元11根据负荷管理单元13的变化向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2发送指令,所述电池管理单元12根据所述中央管理单元11的指令在各所述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30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同时可以将上述的交互过程均显示在可是化界面上,例如PC或移动终端等,便于人员对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或调试。

其中,在该中央管理模块10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中央管理单元11、电池管理单元12及负荷管理单元13的实现主体可以为一种预设的投切规则,最终的目的即为在负荷侧发生变化时,在所述不同储能电池组中确定用于向所述负荷侧供电的目标储能电池组,该种预设的投切规则根据当前微电网的实际情况人工进行制定。

从上述描述可知,该中央管理模块1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用多种形式实现对微电网中的不同类型的储能电池的智能化管理,有效且可靠地提高了微网母线的电能质量及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更好的发挥不同电池组的特色优势。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