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10535阅读:7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头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机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对电机转子电枢绕组所用的扁铜线进行扭转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枢绕组由一定数目的电枢线圈按一定的规律连接组成,是电机的电路部分,也是感生电动势,产生电磁转矩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部分。线圈用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成,分上、下两层嵌放在电枢的铁心槽内,其中放在槽内且靠近槽口的有效边叫上层边,靠近槽底的有效边叫下层边,同一槽中上下层间用绝缘纸隔开。绕组线圈称为绕组元件,分单匝和多匝。一个元件由两条元件边和端接线组成,元件边放在槽内,能切割磁力线而产生感应电动势,叫“有效边”,端接线放在槽外,不切割磁力线,仅作为连接线用。每个元件的一个元件边放在某一个槽的上层,另一个元件边则放在另一槽的下层。采用矩形截面导线即扁铜线制作电枢绕组时,当扁铜线嵌入电枢槽内后,还需要对上层边和下层边的端头进行扭转,使其插入换向器的对应换向片中。现有技术中对扁铜线端头进行扭转是通过人工方式一根一根扭转,不仅费时费力,效率地下,劳动强度高,且扭转时极易对扁铜线外层绝缘层造成损伤,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枢绕组扁铜线扭头装置,其操作方便快捷,且更加省力,可极大提升加工效率,且有效避免了扁铜线外部绝缘层被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头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底板、设于支撑底板下方的支脚以及通过支撑柱设于支撑底板上方的支撑顶板,所述支撑顶板上开设有安装孔;

设于安装孔内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外圆周设有安装凸环且所述安装凸环与支撑顶板上端面通过螺栓结构连接,所述导向板的中心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上端设有内倒角;

设于支撑顶板上的气缸支撑架,所述气缸支撑架包括竖直安装在支撑顶板上端面的气缸支撑板、水平安装在气缸支撑板上端的气缸固定板以及连接在气缸支撑板和气缸固定板之间的三角形加强板;

设于气缸固定板上的推动结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气缸固定板上且伸缩杆向下设置的第一气缸、连接在第一气缸伸缩杆末端的压头安装块以及安装在压头安装块下方的压头,所述压头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插入电枢电机轴的轴孔;

设于支撑底板与支撑顶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于支撑底板上端面的安装支柱、水平固定在安装支柱中部的安装板、水平固定在安装支柱上且相互平行的两根横杆以及设于安装支柱上端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中心设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阶梯孔;

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在阶梯孔内的转盘,所述转盘包括位于定位板上方的转盘本体和连接在转盘本体下端的转轴,所述转盘中心设有竖直的退件孔且所述退件孔连通转盘本体上端面和转轴下端面,所述转盘上端面安装有内传动杆和外传动杆,且所述内传动杆至转盘中心的距离小于外传动杆至转盘中心的距离;

连接在内传动杆上端的内扭转盘,所述内扭转盘的上端面设有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多个第一插孔,所述内扭转盘中心设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阶梯孔,所述第二阶梯孔的下端孔径与退件孔的孔径一致且与退件孔具有相同中心轴,所述第一插孔绕第二阶梯孔中心轴呈均匀发散分布,所述内扭转盘的下端面设有与内传动杆相匹配的内滑槽,所述内滑槽为弧形槽且其与第二阶梯孔具有相同圆心,所述内扭转盘的侧壁设有水平的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在内扭转盘上;

连接在外传动杆上端并套在内扭转盘外部的外扭转盘,所述外扭转盘的上端面与内扭转盘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外扭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第二插孔,且所述第二插孔与第一插孔个数一致且也绕第二阶梯孔中心轴呈均匀发散分布,所述外扭转盘的下端面设有与外传动杆相匹配的外滑槽,所述外滑槽为弧形槽且其与第二阶梯孔具有相同圆心,所述外牛转盘的侧壁设有第二手柄以及用于第一手柄伸出并可供第一手柄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的活动槽;

连接在转轴下端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气缸、连接在第二气缸末端并位于横杆上的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杆上的齿条以及固定在转轴下端且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退件机构,所述退件机构包括设于退件孔内的退件杆和连接在退件杆下端并安装在安装板上的第三气缸。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上端面还设有第一传动杆孔和第二传动杆孔,所述第一传动杆孔和第二传动杆孔内均设有弹簧,所述内传动杆和外传动杆分别设于第一传动杆孔和第二传动杆孔内并置于弹簧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横杆上并用于固定杆滑动的导向机构,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导向块且所述两个导向块和横杆形成与固定杆相匹配的导向槽。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将电枢从导向板的导向孔插入并通过压头和退件杆夹紧,且电枢扁铜线的端头分别插入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内,然后启动第二气缸分别前进和回缩,从而控制齿轮进行往复性旋转,进而分别带动内扭转盘和外扭转盘转动,最终实现分别对扁铜线下层边和上层边端头扭转的效果,不仅操作快捷简单,提高了加工效率,且可有效避免扁铜线外部绝缘层被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转盘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内扭转盘的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外扭转盘的结构俯视图。

图5为图4的Q-Q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驱动机构的结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导向机构的结构右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扭转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枢绕组的扁铜线扭头机构,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支撑底板11、设于支撑底板11下方的支脚12以及通过支撑柱13设于支撑底板11上方的支撑顶板14,所述支撑顶板14上开设有安装孔;

设于安装孔内的导向板15,所述导向板15的外圆周设有安装凸环151且所述安装凸环与支撑顶板14上端面通过螺栓结构连接,所述导向板15的中心设有导向孔152,所述导向孔152的上端设有内倒角;

设于支撑顶板上的气缸支撑架,所述气缸支撑架包括竖直安装在支撑顶板14上端面的气缸支撑板21、水平安装在气缸支撑板21上端的气缸固定板22以及连接在气缸支撑板21和气缸固定板22之间的三角形加强板23;

设于气缸固定板上的推动结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气缸固定板22上且伸缩杆向下设置的第一气缸31、连接在第一气缸31伸缩杆末端的压头安装块32以及安装在压头安装块32下方的压头33,所述压头33的下端面设有用于插入电枢100电机轴的轴孔331;

设于支撑底板与支撑顶板之间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安装于支撑底板11上端面的安装支柱41、水平固定在安装支柱41中部的安装板42、水平固定在安装支柱41上且相互平行的两根横杆43以及设于安装支柱41上端的定位板44,所述定位板44的中心设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一阶梯孔441;

通过圆锥滚子轴承40安装在阶梯孔内的转盘5,如图2所示,所述转盘包括位于定位板上方的转盘本体51和连接在转盘本体51下端的转轴52,所述转盘5中心设有竖直的退件孔53且所述退件孔53连通转盘本体51上端面和转轴52下端面,所述转盘5上端面安装有内传动杆54和外传动杆55且所述内传动杆54至转盘中心的距离小于外传动杆55至转盘中心的距离,具体地,所述转盘5上端面设有第一传动杆孔56和第二传动杆孔57,所述第一传动杆孔56和第二传动杆孔57内均设有弹簧58,所述内传动杆54和外传动杆55分别设于第一传动杆孔56和第二传动杆孔57内并置于弹簧58上;

连接在内传动杆54上端的内扭转盘6,如图3所示,所述内扭转盘6的上端面设有横截面呈长方形的多个第一插孔61,所述内扭转盘6中心设有上端大下端小的第二阶梯孔62,所述第二阶梯孔62的下端孔径与退件孔53的孔径一致且与退件孔53具有相同中心轴,所述第一插孔61绕第二阶梯孔62中心轴呈均匀发散分布,所述内扭转盘6的下端面设有与内传动杆54相匹配的内滑槽63,所述内滑槽63为弧形槽且其与第二阶梯孔62具有相同圆心,所述内扭转盘6的侧壁设有水平的第一手柄64,所述第一手柄64通过螺纹结构连接在内扭转盘6上;

连接在外传动杆上端并套在内扭转盘6外部的外扭转盘7,如图4、图5所示,所述外扭转盘7的上端面与内扭转盘6的上端面相平齐且所述外扭转盘7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第二插孔71,且所述第二插孔71与第一插孔61个数一致且也绕第二阶梯孔62中心轴呈均匀发散分布,所述外扭转盘7的下端面设有与外传动杆55相匹配的外滑槽72,所述外滑槽72为弧形槽且其与第二阶梯孔62具有相同圆心,所述外牛转盘的侧壁设有第二手柄73以及用于第一手柄64伸出并可供第一手柄64在水平方向旋转一定角度的活动槽74;

连接在转轴下端的驱动机构,如图6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水平安装在机架上的第二气缸81、连接在第二气缸81末端并位于横杆43上的固定杆82、安装在固定杆82上的齿条83以及固定在转轴52下端且与齿条83相啮合的齿轮84;

退件机构,如图1所示,所述退件机构包括设于退件孔53内的退件杆91和连接在退件杆91下端并安装在安装板42上的第三气缸92;

设于横杆43上并用于固定杆82滑动的导向机构,如图6、图7所示,所述导向机构包括两个导向块45且所述两个导向块45和横杆43形成与固定杆82相匹配的导向槽。

本发明安装时,需先调整内扭转盘和外扭转盘的初始位置,如图8中步骤A所示,使得内传动杆位于内滑槽的顺时针方向初始端,使得外传动杆位于外滑槽的顺时针方向末端,并将第二气缸调整至半程位;如图1所示,使用前先将电枢从导向孔处插入,电枢线圈扁铜线的上层边与下层边的端头分别插入至第二插孔和第一插孔内,然后控制第一气缸推动压头向下将电枢压紧,电机轴两端分别插入压头的轴孔和内扭转盘的第二阶梯孔内,且电机轴两端被压头轴孔底部和退件孔抵住使其被夹紧;

如图8所示,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先控制第二气缸从半程位置回缩,从而带动转盘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同时外扭转盘在外传动杆的作用下跟随转盘一起顺时针转动一定角度,进而实现将扁铜线上层边端头绕顺时针扭转一定角度,而内传动杆在内滑槽内滑动且内使得扭转盘保持静止,如图8中步骤B所示;

然后控制第二气缸前伸至超出半程位置,从而带动转盘逆时针转动,同时内扭转盘在内传动杆作用下跟随转盘一起逆时针转动,进而实现将扁铜线下层边端头绕逆时针扭转一定角度,而外传动杆在外滑槽内滑动且使得外扭转盘保持静止,如图8中步骤C所示;

再控制第一气缸回缩,同时控制第三气缸带动退件杆提升以推动电枢的电机轴,进而推动电枢退出导向孔,并使得扁铜线上层边和下层边的端头脱离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最后调节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使得内扭转盘和外扭转盘分别复位,如图8中步骤D所示;

当需要维护或需要对其他型号的电枢进行扭头处理时,可先拆卸掉导向板,再拆掉第一手柄,然后依次取下外扭转盘和内扭转盘,因而本发明装卸和维修均十分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