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24959阅读:971来源:国知局
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能将电能直接转换为直线运动,取消了传统的从旋转电机到工作台之间的一切中间传动环节,进给系统可以直接驱动负载,具有高速、高精的特性,因此直线电机正在成为高档数控机床的主要功能部件,在高速高精数控系统、IC制芯和封装设备、光刻机等众多应用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根据不同的运用环境以及需要,同步电机具有多种类型,例如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以及有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等等。

现有技术中,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包括定子以及动子等组件,定子包括定子轭结构以及设置在定子轭结构上的永磁体,现时,在进行定子装配时,将永磁体装配在定子轭结构上较为麻烦及繁琐,大大降低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装配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中,存在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装配麻烦以及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包括两个定子轭板以及连接板,两个所述定子轭板相间隔平行布置,两者之间形成间隔区域;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间隔区域中,所述连接板具有两个侧端板,且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侧端板与两个所述定子轭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的两个所述侧端板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凹槽条,所述凹槽条沿着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连通所述间隔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位于所述定子轭板的下部,两个所述定子轭板之间形成上端开口的所述间隔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包括底板以及两个所述侧端板,两个所述侧端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所述底板与两个所述侧端板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凹槽条。

进一步地,所述侧端板的外侧面抵接于所述定子轭板的内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侧端板与所述定子轭板通过螺钉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定子轭板的外侧面,且穿设在所述侧端板中。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呈平整状,且与所述定子轭板的下表面平齐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侧端板的上表面呈平整状,形成用于抵接在永磁体下表面的定位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定子轭由两个定子轭板以及连接板组成,这样,在定子轭结构上装配永磁体时,可以先分别在定子轭板的内侧面上连接好永磁体,再直接利用连接板将两个定子轭板连接在一起,装配过程简单方便,且装配效率也高;另外,通过两个侧端板与两个定子轭板连接,可以大大增强定子轭板与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整个定子轭结构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包括定子以及动子,其中,定子包括定子轭结构以及永磁体12,定子轭结构包括两个定子轭板11以及连接板13,两个定子轭板11呈平板状,且相间隔平行布置,连接板13形成在两个定子轭板11之间,连接板13分别与两个定子轭板11连接,从而使得两个定子轭板11之间位置固定,且两个定子轭板11之间形成有间隔区域10。

在各个定子轭板11的内侧面上连接有多个相间隔布置的永磁体12,多个永磁体12沿着定子轭板11的长度方向布置,这样,在两个定子轭板11的内侧面分别连接多个永磁体12,且两个定子轭板11内侧面上的永磁体12正对布置。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3的两侧分别形成侧端板131,两个侧端板131之间形成有上端开口的凹槽条133,该凹槽条133沿着连接板13的长度方向延伸,也就是沿着定子轭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且凹槽条133连通两个定子轭板11之间的间隔区域10,并且,连接板13通过两个侧端板131分别与两个定子轭板11连接。

上述提供的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的定子轭结构,定子轭结构由两个定子轭板11以及连接板13组成,这样,在定子轭结构上装配永磁体12时,可以先分别在定子轭板11的内侧面上连接好永磁体12,再直接利用连接板13将两个定子轭板11连接在一起,装配过程简单方便,且装配效率也高。

另外,通过两个侧端板131与两个定子轭板11连接,可以大大增强定子轭板11与连接板1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整个定子轭结构更加稳固。

具体地,连接板13位于定子轭板11的下部,从而,两个定子轭板11之间则形成上端开口的间隔区域10。

永磁体12连接在定子轭板11的内侧面,且位于连接板13的上方,这样,避免连接板13对定子与动子之间的配合形成干涉。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3包括底板132以及两个上述的侧端板131,其中,两个侧端板131分别连接在底板132的两侧,且两个侧端板131与底板132之间围合形成上述的凹槽条133。

当连接板13与定子轭板11连接时,侧端板131的外侧面直接抵接在定子轭板11的内侧面实现连接;本实施例中,侧端板131与定子轭板11之间通过螺钉14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紧固件连接。螺钉14从定子轭板11的外侧面穿过定子轭板11,且穿设在连接板13的侧端板131中,实现连接板13与定子轭板11之间的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接板13的下表面呈平整状,且与定子轭板11的下表面平齐布置,也就是说,底板132的下表面与定子轭板11的下表面平齐布置,这样,便于整个定子的安放及与外部元件连接。另外,为了便于对连接板13进行定位,侧端板131的上表面呈平整状,形成抵接在永磁体12的下表面上的定位面,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当定子轭板11的内侧面连接好永磁体12以后,连接板13放置在两个定子轭板11之间,且直接将侧端板131的定位面抵接在永磁体12的下表面则可实现定位。

另外,作为优选实施例,永磁体12的上表面与定子轭板11的上表面平齐布置,当然,根据实际需要,也可以是永磁体12的上表面位于定子轭板11的上表面的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