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光伏接线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73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光伏接线盒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规光伏接线盒的设计为导电排与接入盒体内的电缆线之间,再通过端子间接连接在一起,这样在成本上造成浪费,而且造成整体上的体电阻明显偏大,降低了接线盒的整体功效。现有太阳能光伏接线盒内部的的导电排结构通常为常闭结构,不设断开功能,不便于检修和查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进的光伏接线盒结构,即节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体电阻,方便断开导电排的导通回路,便于检修和查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的光伏接线盒结构,包括盒体和上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内设置多个导电排,导电排之间连接二极管,所述导电排的后部形成“L”形导电片,盒体的后端两侧设置接线端和座体,接线端内连接缆线,所述缆线的接入端包覆一块导电件,所述的导电件与“L”形导电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座体上,所述导电排的前部设置插接口,还包括能旋转下压的搭扣,所述的搭扣上形成能插入导电排插接口的金属弹性片。

所述的搭扣通过转轴连接在光伏接线盒上。

所述搭扣的外端形成弧形上翘的结构。

所述搭扣的顶面位于前部设置按压凸块。

所述导电排的后端形成“L”形连接片,所述的连接片通过螺母固定在接线盒上。

所述的导电件与缆线的连接端为筒形,导电件与“L”形导电片的连接端呈片状。

所述的紧固件为螺母,所述的接线端为拱形,接线端和座体为一体连接。

所述接线端插入盒体内,接线端的外部具有外螺纹,缆线上套置旋转螺母与接线端配合,所述旋转螺母内设置密封组件。

所述导电排下部开口,导电排内设置向下开口的“U”形管,“U”形管与导电排的顶部连接,所述导电排的两侧分别形成超出导电排侧壁的“U”形孔,所述的“U”形孔为竖向布置,U”形孔内插入二极管的插脚。

所述的“U”形孔在导电排的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两个,所述的二极管前后交错设置在相邻的导电排上。

本实用新型将线缆直接压接在导电排上连接,即节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体电阻,增强了光伏接线盒的整体功效。对导电排结构作出改进,在盒体上增加了能旋转下压的搭扣,该搭扣外端设置弹性金属片,便于和导电排前端的插接口配合,搭扣的设计便于单手操作,方便快速断开或结合导电排的回路,便于检修和查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改进的光伏接线盒结构,包括盒体1和上盖,盒体内设置多个导电排5,导电排5之间连接二极管4,导电排的后部形成“L”形导电片10,盒体的后端两侧设置接线端12和座体11,接线端内连接缆线,缆线的接入端包覆一块导电件,导电件与“L”形导电片通过紧固件13固定在座体上,导电排的前部设置插接口6,还包括能旋转下压的搭扣7,搭扣7上形成能插入 导电排插接口的金属弹性片8。

搭扣7通过转轴连接在光伏接线盒上。搭扣的外端形成弧形上翘的结构。搭扣的顶面位于前部设置按压凸块9。导电排的后端形成“L”形连接片10,连接片通过螺母固定在接线盒上。导电件与缆线的连接端为筒形,导电件与“L”形导电片的连接端呈片状。紧固件为螺母13,接线端12为拱形,接线端和座体11为一体连接。接线端插入盒体内,接线端的外部具有外螺纹,缆线上套置旋转螺母与接线端配合,旋转螺母内设置密封组件。

导电排下部开口,导电排内设置向下开口的“U”形管,“U”形管与导电排的顶部连接,导电排的两侧分别形成超出导电排侧壁的“U”形孔2,还包括散热孔3,“U”形孔为竖向布置,U”形孔内插入二极管的插脚。“U”形孔在导电排的前部和后部各设有两个,所述的二极管前后交错设置在相邻的导电排上。

本实用新型将线缆直接压接在导电排上连接,即节省了成本,而且降低了体电阻,增强了光伏接线盒的整体功效。对导电排结构作出改进,在盒体上增加了能旋转下压的搭扣,该搭扣外端设置弹性金属片,便于和导电排前端的插接口配合,搭扣的设计便于单手操作,方便快速断开或结合导电排的回路,便于检修和查勘。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产品盒体采用美国沙伯ppo材料,具有优秀的抗老化、耐紫外线的能力。

(2)能够在零下40℃-到零上200℃及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不变形,抗破坏能力强。

(3)采用德国纳米材料制成的透气膜,确保盒体温度的安全性,而且散热功能非常优秀。

(4)最佳的爬电距离设计,能满足1500V额定电压

(5)有良好的防水、防尘功能,防护功能达到最高的IP67水平

(6)连接器优秀的设计工艺,采用PC料及纯无氧铜镀镍铜件使产品达到最低电阻损耗及高性能的防护功能,满足1500V额定电压标准

(7)优秀的导电排设计使汇流条连接安全、牢固、接触电阻≤5mΩ。

(8)产品获得美国UL、德国莱茵和兰德TUV证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仅限于描述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止局限于上述方式,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据此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方便的进行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原理和新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