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43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线性振动马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马达,其振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多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和掌上多媒体娱乐等设备。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围成的振动空间内设置有振动系统和定子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质量块、永磁铁、华司和弹片,定子系统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和线圈。

传统的线性振动马达,为缓冲振动系统振动过程中弹片对上壳侧壁的撞击,在上壳的侧壁上设置阻尼垫;但对于微型的振动马达,在振动空间内组装好振动系统和定子系统后,弹片与上壳侧壁间的空间有限,不仅给阻尼垫的粘贴固定带来的困难,同时也难以保证阻尼垫的粘贴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弹片与上壳侧壁有限的空间导致的阻尼垫粘贴固定困难,粘贴状态不可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质量块,沿质量块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弹片,配合弹片在壳体内壁上设置有阻尼垫,阻尼垫安装固定在弹片变形过程中与壳体内壁间距最小的位置,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拆卸侧壁之后安装固定阻尼垫。

优选地,沿X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弹片连接固定在沿Y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优选地,沿Y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弹片连接固定在沿X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优选地,弹片呈U型,一端与质量块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壳体内壁焊接固定。

优选地,阻尼垫呈L型,共设置2个,沿壳体对角线方向分别粘贴固定在壳体顶角处的内壁上;将L型阻尼垫首先与可拆装侧壁固定连接,再与不可拆装侧壁固定连接,或者采用相反的安装顺序。

优选地,阻尼垫呈平板型,共设置4个,2个为一组沿壳体对角线方向分别粘贴固定在壳体顶角处的内壁上。

优选地,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拆卸后构成挡板,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的端部设置有插槽或卡槽,挡板插入所述插槽或卡槽实现与上壳和下壳的组装。

优选地,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后再焊接固定。

优选地,阻尼垫上涂覆有热熔胶,通过热熔胶粘贴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壁上。

优选地,弹片呈V型或X型,若干个弹片组合构成弹片单元。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线性振动马达的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设置为可拆装侧壁,在拆卸该可拆装侧壁后安装固定阻尼垫。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阻尼垫粘贴空间小导致的粘贴固定困难、粘贴状态不可控等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阻尼垫的安装方式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弹片,较为容易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线性振动马达的透视图;

图3为图1中线性振动马达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提供的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提供的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的一种变形结构示意 图;

图7为实施例提供的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的另一中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上壳;12、下壳;13、挡板;2、质量块;3、永磁铁;4、华司;5、阻尼垫;6、弹片;7、音圈;8、FPC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线性振动马达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图1中线性振动马达的透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线性振动马达的俯视图,图4示出了图1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线性振动马达,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壳体1、振动系统、定子系统,振动系统和定子系统设置于壳体1内;其中振动系统包括质量块2、永磁铁3、华司4、弹片6和阻尼垫5,定子系统包括音圈7和FPCB 8。

参考图1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质量块2,质量块2的中心位置并排设有三个安装腔,每个安装腔内各固定有一块永磁铁3,质量块2靠近上壳11的一侧固定所述华司4,华司4覆盖三块永磁铁4;沿质量块2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弹片6,弹片6用于支撑质量块2并为质量块2提供弹性回复力,阻尼垫5安装固定在弹片6变形过程中与壳体1内壁间距最小的位置处,参考图2或图3所示,阻尼垫5设置在壳体内壁的顶角处;线圈7为扁平结构,水平固定在FPCB 8上,FPCB 8固定在下壳12的上平面。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原理为:马达工作时,线圈7接入交变电流,产生一交变的磁场,质量块2在永磁铁3和线圈7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下,沿X轴方向往复振动,产生震感,其振动方向与线性振动马达的长轴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拆卸所述可拆装侧壁之后安装 固定阻尼垫。在实际应用中,当弹片连接固定在沿Y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上时,沿X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当弹片连接固定在沿X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上时,沿Y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

本实施例通过下述实现方案进行说明,为便于说明,本实现方案以弹片连接固定在沿Y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上,沿X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为例。

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4所示,本实现方案中的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为一端敞口的盒状结构,下壳12为一板状结构;其中,上壳12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可拆装的侧壁标记为挡板13。显然,也可以将上壳设置为板状结构,将下壳设置为盒状结构,对应的下壳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

在本实现方案中,上壳11和下壳12的端部设置有插槽或卡槽,挡板13插入插槽或卡槽实现与上壳11和下壳12的组装,挡板13与上壳11和下壳12组装后再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对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的焊接方式不做限定。

图5示出了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所示,上壳11的端部设置有突出上壳11下平面的固定件111,下壳12的端部设置有突出下壳12上平面的固定件121,固定件111与上壳11的不可拆卸侧壁构成上壳插槽,当组装上壳11和下壳12时,上壳11的不可拆卸侧壁与下壳12的固定件121构成下壳插槽,挡板13从沟槽一端插入,滑动到另一端,将马达封闭。显然,挡板13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插槽或卡槽实现其与上壳11和下壳12的组装。

图6示出了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的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所示,上壳11的端部设置有延伸件112,下壳12的端部设置有延伸件122,当组装上壳11和下壳12时,上壳11的延伸件112与下壳12的延伸件122构成插槽,挡板13可从插槽一端插入,滑动到另一端,将马达封闭。

图7示出了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组装在一起的另一种变形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所示,下壳12的端部设置有延伸件122,当组装上壳11和下壳12时,通过下壳12的延伸件122支撑和上壳11的端部的定位实现挡板13的组 装,将马达封闭。

本实施例仅示例性示出上述三种方式的实现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其他变形的插槽或卡槽的安装方案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中的线性振动马达具有相同的结构,本实施例详细说明拆卸挡板后安装阻尼垫的具体方法。

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片6呈U型,一端与质量块2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壳体1内壁焊接固定。即弹片6连接固定在沿Y轴方向壳体1相对两侧的侧壁上,沿X轴方向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

当U型弹片连接固定在沿Y轴方向壳体1相对两侧的侧壁上时,U型弹片变形过程中与壳体内壁间距最小的位置可以靠近可拆卸侧壁的端部位置,也可以为靠近可拆卸侧壁的中部位置。

本实施例通过下述两个实现方案说明上述两种情形下阻尼垫的安装过程。为便于描述,本实施例中壳体11的结构如图4所示,壳体1包括上壳11和下壳12,上壳11为一端敞口的盒状结构,下壳12为一板状结构;其中,上壳12相对两侧的侧壁可拆装,可拆装的侧壁标记为挡板13。

在本实施例的实现方案一中,U型弹片变形过程中与壳体内壁间距最小的位置为靠近可拆装侧壁的中部位置,阻尼垫可以为板型或其他形状,阻尼垫的个数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

则在本实现方案中,阻尼垫的安装过程为:拆卸挡板13之后,阻尼垫5粘贴固定在挡板13的内壁上;组装挡板13后,阻尼垫5可以有效地缓冲振动过程中弹片与壳体侧壁间的撞击。

其中,本实现方案中阻尼垫可以此采用热熔胶或其他类型的粘胶粘贴固定在挡板13上。

在本实施例的实现方案二中,U型弹片变形过程中与壳体内壁间距最小的位置为靠近可拆装侧壁的端部位置,阻尼垫可以为L型或板型。

则在本实现方案中,当阻尼垫呈L型时,可以在振动马达质量块的两侧各设置1个,共2个L型阻尼垫,沿壳体1对角线方向分别粘贴固定在壳体 1顶角处的内壁上;将L型阻尼垫5首先与挡板13固定连接,再与不可拆装侧壁固定连接;或者,采用相反的安装顺序,将L型阻尼垫5首先与不可拆装侧壁固定连接,再与挡板13固定连接。

具体的,L型阻尼垫的安装过程为:拆卸挡板13后,将L型阻尼垫5的短边粘贴固定在上壳11的不可拆装侧壁的端部,长边的外侧面粘贴热熔胶并相对上壳11悬空设置,组装挡板13之后,通过加热热熔胶将L型阻尼垫的长边粘贴固定在壳体1的挡板13上,完成L型阻尼垫的安装。或者,拆卸挡板13后,将L型阻尼垫5的长边粘贴固定在挡板13的内壁上,短边的外侧面粘贴热熔胶并相对挡板13悬空设置,组装挡板13之后,通过加热热熔胶将L型阻尼垫5的短边粘贴固定在上壳11的不可拆装侧壁上,完成L型阻尼垫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当挡板通过实施例一中提供的插槽或卡槽实现与上壳和下壳的组装时,由于挡板是从插槽或卡槽的一端滑动到另一端才能完成挡板与上壳和下壳的组装,因此在L型阻尼垫的安装过程中,优先选用热熔胶粘贴固定L型阻尼垫,避免挡板滑动安装时,L型阻尼垫上的粘胶粘接到挡板的非粘贴位置。

当阻尼垫呈板型时,可以在振动马达质量块的两侧各设置2个,共4个板型阻尼垫,2个为一组沿壳体对角线方向分别粘贴固定在壳体顶角处的内壁上。

板型阻尼垫的安装过程为:拆卸挡板13后,将1组板型阻尼垫5中的1个的粘贴固定在上壳11的不可拆装侧壁的端部,另一个粘贴固定在挡板13的内壁上,组装挡板13之后,完成板型阻尼垫的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仅示意性示出了弹片呈U型时,拆卸挡板13后,阻尼垫的安装过程。在实际应用中,本实用新型中的线性振动马达结构也适用弹片呈V型或X型的线性振动马达,或由若干个上述弹片组合构成的复杂结构的弹片单元。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示出的阻尼垫的安装方案同样适用于线性振动马达中的限位结构,如限位块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通过将线性振动马达 的壳体相对两侧的侧壁设置为可拆装侧壁,在拆卸该可拆装侧壁后安装固定阻尼垫,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阻尼垫粘贴空间小导致的粘贴固定困难、粘贴状态不可控的问题,而且本实用新型阻尼垫的安装方式能够用于各种类型的弹片,较为容易推广使用。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