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44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线性振动马达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马达,其振动方向为水平方向,多用在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如手机、掌上游戏机和掌上多媒体娱乐等设备。线性振动马达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围成的振动空间内设置有振动系统和定子系统,振动系统包括质量块、永磁铁、华司和弹片,定子系统包括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和线圈;其中,振动系统的质量块通过弹片连接到上壳侧壁,弹片支撑质量块并为质量块提供弹性回复力。

现有技术中的弹片通常为具有弯折结构的弹性臂构成,由于弹片的弯折结构需要占用较大空间,而现有技术中的弹片由于结构限制,弹片形变过程中不能充分地利用振动空间,造成了振动空间的资源浪费。如图1a和图1b所示,图1a和图1b分别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片自然状态下和形变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图中的V型弹片1’在质量块2’的作用下,其弯折处即使在弹性臂被压缩到最大程度时,仍然有大部分空间不能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弹片在形变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振动空间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沿X轴方向移动的质量块,沿质量块移动方向的两侧设置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片,弹片包括底座、顶壁和两条弹性臂;底座和顶壁平行设置,弹性臂相对于底座和顶壁倾斜设置,弹性臂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顶壁,三者沿X轴方向的投影互不遮挡,弹片被压缩时,弹性臂被完全或部分压入底座的厚度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底座、顶壁和两条弹性臂一体制成,由一块板材冲切形成,三者厚度相同。

优选地,弹片通过底座与壳体连接固定,弹片通过顶壁与质量块连接固定。

优选地,底座为矩形框架,框架包围顶壁和两条弹性臂沿X轴方向的投影;或者底座为设置在弹性臂端部的矩形平板。

优选地,顶壁为细长直板状或矩形板状。

优选地,弹性臂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细长直板状,与顶壁的连接部位设置有U型折弯。

优选地,顶壁和弹性臂宽度相等,顶壁的长度不大于弹性臂的长度。

优选地,弹性臂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S型或反S型,并且沿X轴方向拉伸立体变形。

优选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所述弹片,两个弹片相对设置,通过顶壁连接在一起,分别通过各自的底座与壳体或质量块连接固定。

优选地,底座、顶壁上均设置有若干个焊接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弹性组件,构成弹性组件的弹片包括底座、顶壁和两条弹性臂,通过设置弹性臂相对于底座和顶壁倾斜,使三者沿X轴方向的投影互不遮挡,从而在弹片被压缩时,弹性臂可以被完全或部分压入所述底座的厚度空间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组件不但能够充分地利用线性振动马达的震动空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具有多种灵活的组合设计方案,还能够很好地适用各种类型的线性振动马达,方便弹性组件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片自然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片形变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线性振动马达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俯视图;

图5a为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组件自然状态下的状态示意图;

图5b为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组件形变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6a为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组件立体图;

图6b为图6a中弹性组件的主视图;

图7a为一种弹性臂沿X轴投影呈S形或反S型的弹性组件主视图;

图7b为图7a中弹性组件的侧视图;

图8a为一种底座为矩形平板的弹性组件主视图;

图8b为图8a中弹性组件的侧视图;

图9a为另一种底座为矩形平板的弹性组件主视图;

图9b为图9a中弹性组件的侧视图;

图10a为包括两个弹片的弹性组件立体图;

图10b为图10a中弹性组件的俯视图;

图中:1’、V型弹片;2’、质量块;

1、上壳;2、下壳;3、质量块;4、华司;5、弹片;51、顶壁;52、底座;53、弹性臂、54、弯折;6、永磁铁;7、音圈;8、FPCB。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2示出了线性振动马达的爆炸图,图3示出了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俯视图。

如图2至图4共同所示,一种线性振动马达,整体为长方体结构,包括壳体、振动系统、定子系统,振动系统和定子系统设置于壳体内;其中,壳体包括上壳1和下壳2,上壳1为一端敞口的盒状结构,下壳2为一板状结构;显然,上壳也可以为一板状结构,对应的下壳为一端敞口的盒状结构;振动系统包括质量块3、华司4、弹性组件和永磁铁6,定子系统包括音圈7和FPCB 8。

参考图2和图3所示,壳体内设置有沿X轴方向往复移动的质量块3,质量块3的中心位置并排设有两个安装腔,每个安装腔内各固定有一块永磁铁6,质量块3靠近上壳1的一侧固定华司4,华司4覆盖两块永磁铁6;沿质量块3移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弹性组件,弹性组件用于支撑质量块3并为质量块3提供弹性回复力;线圈7为扁平结构,水平固定在FPCB 8上,FPCB 8固定在下壳2的上平面。

上述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原理为:马达工作时,线圈7接入交变电流,产生一交变的磁场,质量块3在永磁铁6和线圈7产生的磁场的相互作用下,沿X轴方向往复振动,产生震感,其振动方向与线性振动马达的长轴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弹片,弹片包括顶壁、底座和两条弹性臂;底座和顶壁平行设置,弹性臂相对于底座和顶壁倾斜设置,弹性臂两端分别连接底座和顶壁,三者沿X轴方向的投影互不遮挡,弹片被压缩时,弹性臂被完全或部分压入底座的厚度空间内。

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弹性臂被完全或部分压入底座的厚度空间内应做如下理解:当弹性组件由一个弹片构成时,弹片被压缩时,弹性臂被完全压入底座的厚度空间内;当弹性组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弹片构成时,弹片被压缩时,弹性臂被部分压入底座的厚度空间内;即若弹性组件由两个弹片构成,压缩后的弹性组件的最小厚度为两个底座厚度,若弹性组件由三个弹片构成,压缩后的弹性组件的最小厚度为三个底座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由一个弹片构成时,弹片通过底座与壳体连接固定,弹片通过顶壁与质量块连接固定;当本实施例中的弹性组件由两个弹片构成时,两个弹片相对设置,两个弹片的顶壁连接在一起,分别通过各自的底座与壳体或质量块连接固定。

其中,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将弹片的底座与壳体固定连接,将弹片的顶壁与质量块固定连接;焊接时,在弹片的底座、顶壁上设置若干个焊接点,以保证弹片与壳体和质量块间连接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通过下述两个具体方案说明弹性组件的构成以及弹性组件与壳体和质量块的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一中,弹性组件由一个弹片构成。

如图6a和6b所示,图6a示出了图2中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组件立体图,图6b示出了图6a中弹性组件的主视图,图6a和图6b中的弹性组件由一个弹片构成,弹片5通过底座52与壳体连接固定,弹片5通过顶壁51与质量块3连接固定,当弹片5被压缩时,弹性臂被完全压入底座的厚度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的具体方案二中,弹性组件由两个弹片构成。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图10a示出了包括两个弹片的弹性组件立体图,图10b示出了图10中弹性组件的侧视图,图10a和图10b中两个弹片5相对设置,两个弹片5的顶壁51固定连接在一起,两个弹片5分别通过各自的底座52与壳体或质量块3连接固定,当两个弹片5被压缩时,每个弹片5的弹性臂53可以被完全压入各弹片5的底座52的厚度空间内,此时被压缩的两个弹片5为两个底座52的厚度。

为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弹性组件的有益效果,本实施例通过图5a和图5b示出的线性振动马达的振动状态进行说明。

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线性振动马达的弹性组件自然状态下和弹性组件形变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如图5a和图5b共同所示,弹片5的顶壁51焊接在质量块3的端面,底座52焊接在上壳1的内壁上,当质量块3沿着X轴方向做往复的振动时,弹片5在质量块3的作用下被压缩,从图5b中可以看出,图5b中弹片的顶壁51和弹性臂53均可被完全压入至底座52的厚度空间内,因此,本实施例的弹片可以充分地利用振动空间。

需要说明的时,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自然状态可理解为,质量块未发生振动,弹片未受到来自质量块的作用力时,弹片的状态即为自然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为便于加工本实施例的弹片,优选地将弹片的底座、顶壁和两条弹性臂可以一体制成,由一块板材冲切形成,三者厚度相同,对于板材的材料可以为单一材料,也可以为复合材料,当然也可以后期通过相应的工艺加入复合层,以获得所需特性的弹片。

在设计弹性组件时,为配合线性振动马达震动空间的大小,本实施例中构成弹片的底座形状、顶壁形状和弹性臂形状均可灵活调整。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实现方案中,底座为矩形框架,框架包围顶壁和两条弹性臂沿X轴方向的投影。如图6a和图6b所示,图6a和图6b中的底座52为矩形框架,弹片5的顶壁51和两条弹性臂53沿X轴方向的投影位于框架围成的区域内。

在本实现方案中,底座也可以为设置在弹性臂端部的矩形平板。如图8a、图8b和图9a、图9b所示,其中,图8a和图8b分别示出了底座为矩形平板的弹性组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图9a和图9b分别示出了另一种底座为矩形平板的弹性组件的主视图和侧视图,从图8a(图8b)和图9a(图9b)中可以看出,弹性臂53可以利用不同的结构连接到矩形平板状的底座52。如图8a和图8b所示,弹性臂53与底座52的连接位置设置有半U型的折弯,该半U型折弯的折弯方向为偏离弹性臂53的延伸方向;而从图9a和图9b中可以看出,弹性臂53与底座52的连接位置为斜坡过渡。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个实现方案中,弹性臂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细长直板状,且与顶壁的连接部位设置有U型折弯。如图6a、图6b,图8a、图8b和图9a、图9b所示,弹片5的弹性臂53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细长直板状,弹性臂53与顶壁51的连接部位设置有U型折弯54,通过该U型折弯54将弹性臂53连接到顶壁51的端部。此时为保证弹性臂53的弹性效果,设置顶壁51和弹性臂53宽度相等,顶壁51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弹性臂53的长度。

当然,弹性臂沿X轴方向的投影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图7a和图7b所示,图7a和图7b分别示出了弹性臂沿X轴投影呈S形或反S型的弹性组件主视图和侧视图,图中弹性臂53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S型或反S型,并且沿X轴方向拉伸立体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为配合上述弹性臂的形状和弹性效果,优选设置顶壁51为细长直板状或矩形板状。参见图6b和图7a所示,当弹性臂53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细长直板状时,设置顶壁51为细长直板状;当弹性臂53沿X轴方向的投影呈S型或反S型,并且沿X轴方向拉伸立体变形时,设置顶壁51为矩形板状。其中,细长直板状相较于矩形板状具有更大的长宽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弹性组件,构成弹性组件的弹片包括底座、顶壁和两条弹性臂,通过设置弹性臂相对于底座和顶壁倾斜,使三者沿X轴方向的投影互不遮挡,从而在弹片被压缩时,弹性臂可以被完全或部分压入所述底座的厚度空间内,相比于现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性组件不但能够充分地利用线性振动马达的震动空间,且本实用新型的弹性组件具有多种灵活的组合设计方案,还能够很好地适用各种类型的线性振动马达,方便弹性组件的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