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机座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3717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电机机座散热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机座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机座为电机的重要部件,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机构,散热机构包括机座筒体及对称设在机座筒体下端的两个内通风道,两个所述内通风道将机座筒体外壁分隔为短弧部分及长弧部分,短弧部分设有短弧散热筋组件,长弧部分均设有长弧散热筋组件;然而,当散热筋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在机座筒体上时,散热筋的高度影响了焊接工艺的难度;因此,如何在通过散热筋增加机座筒体表面散热面积的前提下降低焊接工艺难度,是现有技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电机机座散热机构进行改进,在增加机座筒体表面散热面积的前提下降低焊接工艺难度,提高整机性能,降低电机温升,有利于电机的容量的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机座散热机构,在增加机座筒体表面散热面积的前提下降低焊接工艺难度,提高整机性能,降低电机温升,有利于电机容量的增大。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机座散热机构,包括机座筒体及两个对称设在机座筒体下端的两个内通风道,两个所述内通风道将机座筒体外壁分隔为短弧部分及长弧部分,短弧部分设有短弧散热筋组件,长弧部分均设有长弧散热筋组件,所述长弧散热筋组件由交替分布的散热筋Ⅰ及散热筋Ⅱ组成,所述散热筋Ⅱ的高度为散热筋Ⅰ高度的1/3-2/3。

进一步,所述机座筒体中心的高度为315~630mm,所述散热筋Ⅰ的高度为30~110mm。

进一步,相邻所述散热筋Ⅰ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Ⅰ之间的间距为30~50mm。

进一步,相邻所述散热筋Ⅱ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Ⅱ之间的间距为20~50mm。

进一步,所述短弧散热筋组件由散热筋Ⅲ组成,所述散热筋Ⅲ的高度为15~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Ⅲ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Ⅲ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进一步,所述内通风道的外壁设有散热筋Ⅳ,所述散热筋Ⅳ的的高度为15~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Ⅳ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Ⅳ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进一步,所述散热筋Ⅳ垂直于内通风道的外壁。

进一步,该机构还包括两个对称设在机座筒体上端的外通风道;所述外通风道的外壁设有散热筋Ⅴ,所述散热筋Ⅴ的的高度为15~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Ⅴ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Ⅴ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机座散热机构,长弧散热筋组件及短弧散热筋组件能够增加机座筒体外表面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机座筒体的散热能力,而且,由于长弧散热筋组件由两种不同高度的散热筋交替分布形成,能够降低长弧散热筋组件的焊接工艺难度,提高整机性能,降低电机温升,有利于电机容量的增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电机机座散热机构,包括机座筒体1及两个对称设在机座筒体1下端的两个内通风道2,两个所述内通风道2将机座筒体1外壁分隔为短弧部分(位于两内通风道2之间弧长较短的部分)及长弧部分(位于两内通风道2之间弧长较长的部分),短弧部分设有短弧散热筋组件,长弧部分均设有长弧散热筋组件,所述长弧散热筋组件由交替分布的散热筋Ⅰ3及散热筋Ⅱ4组成,所述散热筋Ⅱ4的高度为散热筋Ⅰ3高度的1/3-2/3,例如可为1/2;各散热筋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机座筒体1上;交替分布是指任意一块散热筋Ⅱ4设在两相邻的散热筋Ⅰ3之间;这种分布方式使得在增加散热筋的数量前提下高度较高的散热筋Ⅰ3具有更充裕的焊接空间;长弧散热筋组件及短弧散热筋组件能够增加机座筒体1外表面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机座筒体1的散热能力,而且,由于长弧散热筋组件由两种不同高度的散热筋交替分布形成,能够降低长弧散热筋组件的焊接工艺难度,从而提高整机性能,降低电机温升,有利于电机容量的增大。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散热结构达到最优化,针对不同型号的电机,各散热筋具有不同的分布;例如,所述机座筒体1中心的高度可为315~630mm,所述散热筋Ⅰ3的高度可为30~11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Ⅰ3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Ⅰ3之间的间距可为30~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Ⅱ4之间的间距也相同,相邻散热筋Ⅱ4之间的间距为20~50mm;此外,所述短弧散热筋组件由散热筋Ⅲ5组成,所述散热筋Ⅲ5的高度为15~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Ⅲ5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Ⅲ5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本实施例中,为了充分利用各部位提高散热性能,提高机座筒体1的通风散热能力,所述内通风道2的外壁设有散热筋Ⅳ6,所述散热筋Ⅳ6的的高度为15~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Ⅳ6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Ⅳ6之间的间距为15~25mm,且所述散热筋Ⅳ6垂直于内通风道2的外壁;此外,该机构还包括两个对称设在机座筒体1上端的外通风道7;所述外通风道7的外壁设有散热筋Ⅴ8,所述散热筋Ⅴ8的的高度为15~50mm,相邻所述散热筋Ⅴ8之间的间距相同,相邻散热筋Ⅴ8之间的间距为15~25mm。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